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49878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新人教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新人教版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②知道鉴真东渡的具体历史史实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导致不同的后果,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

②通过对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过程、影响的分析,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的了解,认识到治理国家要完善人才选拔制度,用人要德才兼备的重要性;通过思考“强盛的唐朝为什么会爆发安史之乱”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唐末农民起义的爆发也是唐朝政治腐败的结果;理解出现“五代十国”纷乱局面中的统一因素,认识到国家民族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点】

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唐朝的灭亡

【教学难点】

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杜甫曾经写了一首《忆昔》诗,称赞“开元盛世”,(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尽管这首诗不无溢美之处,但大体上还是符合事实的。

这么一个难得的盛世局面,到了天宝年间竟从顶峰急剧地跌落下来。

唐朝由盛而衰,从衰落到灭亡。

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

(一)安史之乱

1.唐玄宗宠信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

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教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

他们把持朝政,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PPT播放唐玄宗和杨贵妃画像)

(>>>PPT展示大唐伎乐图)

2.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PPT展示大唐伎乐图)

唐玄宗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社会上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节度使权力过大,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最终诱发了安史之乱。

3.安史之乱

时间:

755-763年

叛军将领:

安禄山、史思明

过程:

安、史:

范阳→潼关→长安

唐玄宗:

西逃→马嵬坡→蜀中

唐肃宗:

用大将郭子仪、李光弼平叛

借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

(>>>PPT展示安史之乱形势图)

4.动脑筋:

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了怎样的灾难?

答案:

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遭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大规模起义。

给唐朝统治者以致命的打击。

5.想一想: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怎么样的影响?

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②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

③节度使权利逐渐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PPT播放黄巢起义图片)

1.背景: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2.结果:

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

(>>>PPT播放黄巢起义进军路线图)

3.想一想:

黄巢起义对唐朝的统治有什么影响?

答: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相当重要的农民起义运动,是唐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直接打击了唐朝政府的腐朽统治,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4.朱温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

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PPT播放朱温画像)

(3)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离

1.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ppt展示五代十国地图)

2.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凭武力夺位,在位的时间也都不长,最短的只有十个月。

这五个朝代的统治平均约为十年,最短的不到四年。

后梁907—923,后唐923—936,后晋936—946,后汉947—950,后周951—960。

3.《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画面描绘了南唐高官韩熙载开宴行乐、众人静听琵琶的情景

(ppt展示韩熙载夜宴图)

4想一想:

问题:

思考一下五代十国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

①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②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③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

问题:

我们应该怎样评价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的发展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5.知识扩展;周世宗改革

后周的第二个皇帝周世宗,具有宏大志向,即位后大力扭转混乱局面,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修订法律;经济上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军事上整编中央禁军,削弱地方兵权。

他率军南征北战,决心统一全国,但身患急病,39岁就去世了。

周世宗的改革使后周强大起来,为此后北宋的统一打下基础。

6.想一想:

 今天的中国政府存在着腐败问题,结合唐玄宗的前半生和后半生的不同作为,导致不同的结果,谈谈对你有何启示?

答案:

第一,在取得成就时,我们要保持戒骄戒躁的恭谨态度。

第二,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丢。

第三,人生应该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信念。

第四,亲近贤达之人,远离不肖者。

……

3、课堂总结

唐朝从618年李渊称帝起到907年唐朝灭亡为止,共存在了将近300年的时间。

其前期和后期各占一百四、五十年。

唐前期曾出现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盛世景象,唐朝呈现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繁荣局面。

唐朝后期,政治腐败,各种矛盾尖锐起来。

唐朝从强盛转向衰落,安史之乱是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以后,地方上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中央政府里出现了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加速了唐朝的衰落。

唐末,一场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农民战争,瓦解了唐政权。

最后唐朝被节度使所灭。

四、课堂练习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B)

A.黄巾军起义

B.陈胜、吴广起义

C.黄巢起义

D.刘邦、项羽起义

2.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唐朝的建立者和灭亡唐朝的分别是(C)

A.李渊、黄巢B.李世民、朱温

C.李渊、朱温D.李世民、黄巢

3.“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D)

A.春秋战国B.魏晋南北朝

C.辽宋夏金D.五代十国

4.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很可能在《史记》和《资治通鉴》这两部史学著作中都能查阅到(B)

A.武王伐纣B.秦王统一六国

C.安史之乱D.赵匡胤黄袍加身

5.阅读下面材料:

开元年间,唐玄宗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重用贤才,实行改革,稳定政局,加快了经济的发展。

当时国家的统一,政权的强大,唐太宗、武则天时期奠定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劳动人民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加之中外文化经济的交流,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进步。

在唐玄宗统治的开元年间,唐王朝达到鼎盛时期。

但是,在取得成就后,他就变得骄奢了,大臣进谏也听不进去。

不久,奸臣李林甫被重用,进谏的路也被堵死,没人向他进谏,他便一味地随心所欲了。

从此,开元年间的清明政治向他后期的“天宝”乱世发展,直至最后被边防叛军逼出长安,唐朝从此走向衰落。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谁的统治?

他统治前期和后期发生了什么变化?

唐玄宗。

前期进入盛世,后期由盛转衰。

(2)材料从哪些方面说明了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唐玄宗本人的励精图治;前代奠定的基础;劳动人民的创造;中外文化的交流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

一、安史之乱

使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黄巢起义:

沉重打击了唐朝统治

唐朝灭亡: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五代十国:

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再现了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重点是记诵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得出正确的教训和人生观。

在本课中,充分展示了唐玄宗统治后期的腐化,和其带来的严重后果,以此启发学生,让他们拥有正确的人生观。

在就是认识到五代十国虽然混乱不已,但其中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从而意识到,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宿愿。

(1)课时

课题:

书法---写字基本知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

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

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

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

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1、书写姿势:

做到“三个一”:

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

2、了解钢笔的性能:

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

1、基本笔画包括:

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

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四、作业:

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

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

我的思考:

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

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

(2)课时

课题:

书写练习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

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

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

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

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

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

(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

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要求弯处圆转,不能僵硬(书写僵硬的竖弯钩,并在旁边打×)。

春:

上部三横都是短横,收笔处不要顿;撇画最长,捺画从哪里起笔?

从第三横下面起笔,不能碰到撇;下面“日”的两竖要竖直,不能斜。

雨:

旁边两竖要内斜,上横短,中竖写在竖中线上;从下面看,哪一笔最低?

钩最低,中竖最短;四个点都是斜点。

江: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三点水第二点略向外展;右边“工”字上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