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8课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教案岳麓版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4980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8课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教案岳麓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8课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教案岳麓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8课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教案岳麓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8课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教案岳麓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8课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教案岳麓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8课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教案岳麓版1.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8课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教案岳麓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8课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教案岳麓版1.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8课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教案岳麓版1.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8课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教案岳麓版1

《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收集、整理、展示历史资料和阅读、角色换位、探究等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郑和远航取得成功的原因。

使学生逐步形成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个人品质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长期以来,中国不仅通过陆路,也通过海洋与城外世界有很多交往。

明朝的中国在与海外世界的联系中,既有积极的外交活动,又有倭寇侵扰之患。

明朝时如何开展海上活动的?

又是怎么抵御倭寇的呢?

二、讲授新课

一、郑和下西洋

明朝前期,经济逐步繁荣,国力日益强盛。

明成祖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决定派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出使西洋。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出身于云南一个回回家庭,祖父和父亲曾从海道到过伊斯兰教圣地天方。

他从小就对夕阳的情况有所了解,对海外世界充满了向往与好奇。

正和少年时入宫做了宦官,后投靠朱棣,由于机智勇敢,深受信任,朱棣登基后被赐郑姓。

1.郑和下西洋的起止时间:

从1405年到1433年

2.郑和船队7次下西洋,先后到过西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洪海沿岸

郑和率领的船队规模庞大,第一次下西洋时的船队有船只208只,船员来自各行各业,共27800多人。

郑和船队最大的宝船长达44丈,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建造过的最大的木质帆船。

郑和穿戴带着罗盘针、航海图,应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海技术。

3.郑和下西洋的作用:

(1)郑和航海的时间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每周开辟新航路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2)郑和下西洋期间,亚非也多次派遣使者来到中国。

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和平交往,发展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博闻]“西洋”一词大约出现在五代时期,所知的地理范围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

在明朝,西洋包括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海域及其沿岸地区。

到清代后期,西洋则泛指欧美国家。

早在郑和出使西洋之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就漂洋过海,到西洋谋生。

今斯里兰卡的国立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块“郑和碑”,碑文记载着1409年郑和远航到斯里兰卡,相当低佛教寺庙布施香礼的一段历史。

今天,在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能找到与郑和有关的遗迹,如印度尼西亚的三宝垄市、马来西亚马六甲的三宝山、泰国的郑和塔、非洲索马里的郑和屯等。

[善思]仔细观察《郑和下西洋航线图》,说说郑和船队经过了几大洲几大洋。

亚洲、非洲;太平洋、印度洋。

郑和下西洋,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刘家港集结,沿海南下,在福建长乐太平港停泊,等候太平洋西北季风,11—12月,季风来了,便穿过台湾海峡和南海,第一站到达占城,再到东南亚各国,进入印度洋。

前三次主要在印度以东,最远到达古里。

它是古代东西方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

第四次开始到达西亚、东非地区。

有学者对航线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认为郑和重要航线有56条,航线总长15000英里。

二、抗倭斗争

1.明朝初年实行海禁的原因:

明太祖为了抵御海上各种敌对势力对明朝统治的威胁,实行海禁,限制海外莫阿姨,但私人海上贸易禁而不绝,日本等周边国家是主要贸易对象。

2.倭寇的组成:

由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的武装集团,经常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进行走私贸易,也时常抢劫财物,沿海人民把他们叫做“倭寇”。

明朝中期,正式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海上贸易空前发展的时代。

明政府依然对私人海上贸易进行限制,加之海防废弛,倭寇与中国沿海商人、海盗勾结,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扰更加猖獗。

他们大肆烧杀抢掠,武装对抗明军,沿海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到严重威胁,时称“倭患”。

戚继光,抗倭民族英雄,山东邓州(今蓬莱)人,年强势就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

在抗倭斗争中,他针对南方多湖泽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的特点,创造了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以12人为一队,配以长短兵器,因敌因敌变换队形,灵活作战。

3.抗倭名将:

戚继光;俞大猷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今浙江临海)等地九战九捷,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

此后,戚继光调任福建、广东,与另一名抗倭名将俞大猷共同作战,取得了抗倭斗争的最后胜利,使东南沿海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战,谋略过人,增多次与戚继光联合作战,率领“俞家军”在抗倭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时人将俞大猷和戚继光并成为“俞龙戚虎”。

俞大猷一生几乎都在与倭寇作战,战功显赫,他所率领的"俞家军"甚至能将敌人吓退,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扫平了为患多年以及趁机作乱的伪倭寇。

俞大猷虽然战功累累,却经常被弹劾而遭到免官,甚至多次被他人冒领军功,但俞大猷却从来不会计较,仍旧全力打击倭寇。

4.倭寇斗争的目的:

为了保证东南沿海地区的安全。

5.主要战役: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今浙江临海)等地九战九捷,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

6.抗倭斗争最终取得胜利,其作用是:

使东南沿海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为了抵御倭寇,加强海上安全,明代还绘制了沿海地形图,确定了明朝政府的海防范围,其中,东南沿海的钓鱼岛、赤尾屿等岛屿都已包括在内。

倭患平息后,海禁逐渐废弛,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日益繁荣。

在厉行海禁时,漳州月港因为辟为海隅、地脊人贫,成为海商进行走私贸易的小海港。

开放海禁后,成为海上进行走私贸易的小港湾。

开放海禁后,明廷在这里设置海澄县(今福建龙海),允许百姓出海贸易。

还上的船只日夜航行在海面上,与外国商人进行频繁的贸易活动。

这里的百姓日常吃用和互相馈赠之物都为外国货,街访小孩都会说外国话,能当翻译。

[开卷有益]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中国台湾岛的东北部,是台湾岛的附属岛屿。

中国古代先民在经营海洋和从事海上渔业的实践中,最早发现钓鱼岛并予以命名。

钓鱼岛不但一直被东南沿海民众作为航海标志广泛利用,而且最晚从明朝就被中国官方划入海防范围实行管辖。

1561年,明朝驻防东南沿海的最高将领胡宗宪主持、郑若曾编撰的《筹海图编》一书,明确将钓鱼岛等岛屿编入“沿海山沙图”,纳入明朝的海防范围内。

清朝不仅沿袭了明朝的做法,继续将钓鱼岛等岛屿列入中国海防范围内,而且明确将其置于台湾地方政府的行政管辖之下。

明朝时期,中外地图的标绘表明了钓鱼岛属于中国。

如,1579年明朝册封使萧崇业所著《使琉球录》中的《琉球过海图》、1767年(清乾隆三十二年)绘制的《坤舆全图》等都将钓鱼岛列入中国版图、1877年英国海军编制的《中国东海沿海自香港至辽东湾海图》等地图,也将钓鱼岛列入中国版图。

[学而时习]明朝的“戚家军”与南宋的“岳家军”最为相似的地方是(D)

A.抗击金军B.肃清倭寇

C.抵抗蒙古D.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温故知新]郑和被誉为中外文明交流的使者,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1、推行和平外交,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

2、震慑倭寇,牵制蒙元势力,维护国家安全

3、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明

4、开拓海洋事业,铺平亚非航路

[集思广益]汉唐时期,中外交往以借助“丝绸之路”进行的陆路为主,而宋元明清时期,通过海路进行的交往大大增加。

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

我国的对外交通经历了一个有陆路到海路的过程:

汉代以陆路为主,海路为辅,唐代海陆并重,宋代以海路为主,陆路为辅。

这一个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后从南方与海外交往更加容易;同时加之北方多战乱,海路贸易更加频繁和受用。

课堂总结

人物

郑和下西洋

结论

时间

时间早

次数

7次

次数多

人数

27800

人数多

船数

大船62艘,连小船共200艘

船只多

船只大小

长44丈(151.8米),宽18丈(61.8米)

船只大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范围广

设备

航海图、罗盘针

设备先进

四、课堂练习

1.选择题

(1)“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

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

歌谣中的“戚爷”(B)

A.统一了女真各部

B.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C.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D.打败了沙俄侵略军

(2)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A)

A.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B.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C.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波斯湾和红海沿岸

(3)“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

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

”这是张学良先生对一位古代民族英雄的赞词。

这位民族英雄是(B)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康熙帝

D.左宗棠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一、郑和下西洋

背景起止时间作用

二、抗倭斗争

代表人物主要战役目的影响

【教学反思】

《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一课是岳麓版七年级下册第38课,本课的重难点是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应该注重本课各环节流畅,基础知识落实到位。

新课的引入,可以采用呈上启下的方法,自然导入,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新课的学习,运用多媒体,采用设疑、故事、绘图、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巩固小结和课堂检测,理清了本课的知识线索,实现了当堂内容当堂巩固,整堂课教学效果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