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摆》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单摆》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摆》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确的理论分析单摆的振动是否满足简谐运动的条件,通过实验定性定量分析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以及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时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所带来的问题。
【设计思想】
本节设计的内容有四:
一是认识物理模型——单摆,二是判断单摆的振动是不是简谐振动,三是探究单摆的周期于什么因素有关,四是学会运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以学生为认知主体,以学习内容为对象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从而达到学习目的的过程。
依据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本节教学目标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体验探究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遵循教师的启发、引导、总结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的体验实践,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的分层推进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从而突破难点内容和突出重点内容。
教学中的创设物理情景,创设物理气氛,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总结归纳与严格的数学推导以体现物理的严谨;
以规律的运用体现物理的实用性。
同时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和利用数学进行演绎推理的能力。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单摆的构造以及单摆是一种理想模型。
2、掌握单摆的回复力是重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
3、理解单摆在偏角很小时可以近似地做简谐运动。
4、知道单摆振动的特点及周期公式。
5、学会运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从注射器所画出的图像判断单摆振动情况。
2、通过对摆球的受力分析,掌握力按作用效果分的方法。
3、通过理论分析,单摆所受力满足简谐运动所受回复力特点。
4、采用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利用已有知识探索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2、通过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如:
观察、实验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熏陶。
【教学重点】
1、单摆振动的回复力。
2、单摆的偏解很小时满足简谐运动的条件
3、通过定性分析、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单摆周期公式
【教学难点】
1、单摆振动的回复力
2、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教学思路】总体教学流程如下表:
【教法和策略】
通过生活中的一些摆动事例,使学生弄清楚单摆的摆动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这种运动有什么特点。
将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活动相结合,将演示实验定性探究与理论分析推理相结合,自主探究与交流讨论相结合,体现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自制PPT课件、小球、细线以及支架、秒表、注射器、白纸、米尺等。
【教学过程】
一、提问夯基
1、<
课件投影>
思考提问:
(1)本章中我们学习了机械振动,什么是机械振动?
什么是简谐振动?
(2)简谐振动的条件是什么?
(3)简谐振动的图像是什么?
(设计目的:
为单摆的探究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
二、新课导入
创境激意
2、<
播放视频>
一个人在教堂观察灯的摆动画面。
询问学生认识这个人吗?
他是意大利著名的物理学家伽利略,一次在教堂中偶然地观察到摇摆不定的灯,伽利略沉浸在思索中……伽利略观察到什么现象呢?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埋下伏笔。
三、体验实践,增强认识
单摆模型>
单摆模型解说(图1所示)
(1)由学生讨论后总结出单摆的构造:
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
下面悬挂一个密度大的小球就组成了单摆。
(2)
拿出单摆,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总结单摆的特点。
通过学生自己阅读理解的单摆与实验中的单摆对比,是学生经历一个感性认识过程,从而更好的去认识单摆。
图1
四、引导探究,层层递进
1、探究单摆振动特征
(1)[提出问题]
我们认识了单摆,那么单摆振动是不是简谐运动呢?
(2)[进行猜想]
组织引导学生猜想讨论。
(3)[设计实验]
组织学生讨论、归纳,确定设计思想,制定计划:
<
演示实验1>
教材P13,细线下悬挂一个除去了柱塞的注射器,注射器向下喷出一束细细
的墨水。
沿着摆动方向匀速拖动一种白纸,白纸上的墨迹便画出振动图像。
(4)[实验结论]实验所绘制的图像为正弦函数图像,从而可判断单摆的振动属于简谐振动。
一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二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是借助实验所绘图像来判断单摆振动情况。
2、理论分析单摆振动特征
取小球振动中的任意一个位置,此时偏角为θ
(1)[提出问题]小球受哪几个力作用?
画小球的受力分析图
引导学生思考:
两力不在一条直线上,应该怎么处理呢?
θ
mg
图2
(2)[理论推导]
径向:
切向:
F回=
=
=
F回方向与x方向相反,F即为回复力满足简谐运动条件。
表1、多媒体展示正弦与角度弧度制的大小关系
角度
1
2
3
4
5
Sina
0.01745
0.0349
0.0532
0.0698
0.0872
A
0.0699
0.0873
(3)[总结]
当θ≤5°
时,单摆的振动可近似为简谐运动
(4)[强调]
其中用到了两个近似:
(1)sinθ≈θ;
(2)在小角度下位移直线与弧线近似相等。
这两个近似成立的条件是摆角很小,θ≤5°
。
3、单摆的周期
(1)、定性分析
[提出问题]我们知道了单摆振动时简谐振动,那么单摆振动的周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进行猜想]引导学生猜想:
单摆的质量、振幅、摆长对周期各有什么影响?
演示实验2>
教材P15图11.4-4。
单摆的振幅、质量、摆长对周期各有什么影响?
在铁架台上固定两个单摆,按照以下几种情况,把它们拉起一定角度后同时释放,观察两摆的振动周期。
①两摆的振幅不同(都在小偏角下)
②两摆的质量不同
③两摆的摆长不同
[提出问题]比较三种情况下两摆的周期,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表明]单摆振动的周期与摆球质量无关,在振幅较小时与振幅无关,但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周期也越长。
通过演示实验比较两个单摆在不同的条件下的周期大小,学生通过观察进而得出实验结论。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
进一步思考>
单摆周期与摆长之间有什么定量的关系呢?
(2)、定量探究
[设计实验]
根据所给器材组织学生设计并实验:
测量在不同摆长的单摆的周期
学生实验>
教材P15,细线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系一个小钢球,于是做成了一个
单摆。
测量摆长和摆的周期,得到一组数据。
改变摆长,再得到几组数据。
将实验数据输入计
算机,运用“几何画板”软件描点作图。
表2:
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表格
摆长l/m
0.9
0.8
0.7
0.6
0.5
周期T/s
[实验竞赛]为了更好更快的完成实验,将学生分成多组,让其中一组到讲台上去做,让讲台上的同学和下面同学构成实验竞赛。
一是为营造学生自我探究的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是这样在课堂中恰当运用竞赛与激励评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实验结果]
通过将数据输入计算机,根据所制的图调整函数,发现周期T与T
的图线完全拟合。
表面单摆的周期T与
成正比。
[知识拓展]介绍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惠更斯的研究成果:
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T与
成正比,与
成反比,而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
[周期公式]介绍单摆的周期公式
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学会“实验采集数据”,并借助计算机当堂处理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分析验证”。
再通过了解物理学史——单摆周期的发现过程,拓展学生知识面。
五、应用扩展
[提出问题]
怎样利用单摆测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思考讨论]
学生按前后桌四人分组讨论,介绍测量方法。
学生动手做实验:
①做单摆:
取约1米长的线绳穿过带孔的小钢球,并打一个比小孔
大一些的结,然后拴在桌边的支架上。
②用米尺量出摆线长,准确到毫米,用游标卡尺测摆球直径。
③把
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角度放开它,使之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做简谐运动,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30~50次)全振动所用时间。
④把测得的物理量的数值代入测量式,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值。
⑤变更摆长,重做几次实验,最后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
[数据处理]
引导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有哪些,这个实验可以用哪些方法处理?
怎么处理?
哪种方法好些?
(突出图像法的优点。
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要求学生操作规范、精确。
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思路。
突出图像法的优点。
六、例题导学
投影展示>
例1、一个理想的单摆,已知其周期为T。
如果重力加速度变为原来的1/2,振幅变为原来的1/3,摆长变为原来的1/4,摆球质量变为原来的1/5,它的周期变为多少?
〖解答〗:
〖解后总结〗能对单摆周期公式熟练掌握和应用。
【归纳小结】
(1)认识了单摆模型,知道它是一种理想模型。
(2)知道单摆回复力的来源。
(3)知道单摆是一种简谐振动。
(4)单摆周期的公式。
(5)会运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板书设计】板书:
第四节
单摆
一、单摆模型(理想模型)
1、悬线应长、轻,且为刚性
2、小球应小而重
二、单摆的振动特征
1、振动图像为正弦函数:
2、单摆回复力F=
满足F=-kx
三、单摆的周期
四、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课后思考】
1、操场上学生荡秋千的运动是简谐运动吗?
2、教材P17思考与练习1、3题。
【书面作业】完成教材P17思考与练习”
2、4题。
【设计说明】
1、本节课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即以归纳、概括为主的思维过程。
它不是机械地重复历史中的“原始创造”,而是根据学生自己的体验,用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建构有关物理知识,即学生的“再创造”过程。
这对学习物理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2、本节课充分重视演示实验和学生的自我探究,以加强学生的自我体验,从而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虽然学生的探究过程看上去不如教师讲解来得快捷和省时,但对学生深刻理解大有裨益。
此外,通过本节学习,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学习了单摆的有关知识,更主要的是学习了探究规律的一种方法。
3、本节课充分理顺知识逻辑关系,为学生的学习铺设台阶。
要做到“知识序、教学序、认知序”三序合一,理顺知识序是前提。
本节课的教学认识单摆,到单摆的振动情况分析,再到影响单摆振动周期的因素的探究,逐次开展。
最后将知识运用——测重力加速度。
此外,教师演示实验是学生实验的基础,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的讲解,其实都是对学生接下来的实验的指导。
因此,这就易使学生在教学中得以拾阶而上,收获知识、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小结】
在学习了简谐振动之后,我们紧接着又学习了简谐振动的一个特例——单摆。
在这一节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能够准确认识单摆构造,再通过实验(单摆的振动图像)和理论分析(回复力特点)两方面进行论证单摆在偏角很小时属于简谐振动。
最后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了单摆的周期与什么因素有关,得出周期公式。
最后在教学基础上拓展,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方法。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在单摆的探究实验中,运用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
1、物理实验教学中有“四个注重”:
注重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注重物理模型的合理构建,注重实验过程的因子控制、注重实验数据的科学处理。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把实施过程具体化、步骤化,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出了许多可行而值得推广的方案,如为了使单摆可以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做简谐运动,可以改单摆为双线摆等等。
学生也从中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