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阳四中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课辛亥革命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9039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宁阳四中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课辛亥革命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宁阳四中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课辛亥革命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宁阳四中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课辛亥革命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宁阳四中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课辛亥革命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宁阳四中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课辛亥革命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宁阳四中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课辛亥革命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山东省宁阳四中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课辛亥革命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宁阳四中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课辛亥革命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宁阳四中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课辛亥革命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④意义: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四、辛亥革命的结局: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原因

①同盟会涣散,成分复杂,把推翻帝制希望寄托在身上。

②立宪派害怕革命和旧官僚。

③掌握清朝军政大权。

(2)标志: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就任临时大总统。

五、辛亥革命的意义

(1)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革命。

(2)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使的观念深入人心。

【理解概念】狭义的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发生的反对清政府的革命,主要指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从孙中山开始革命至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止,包括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及政党的建立

【易混易错】

关于辛亥革命的成败

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

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以挽救民族危亡。

从直接结果来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因而可以说革命是成功了。

从最终结果来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大地主买办阶级的代表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又告诉我们,历史事件本身具有无限复杂的多样性,只有把它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全面、辩证地认识它的本质特征。

因此,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或者失败了,虽然都有一定道理,但不免失之偏颇,只有把二者统一起来认识,才是比较客观、全面的。

【解读与点拨】

材料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五十三条 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思考

(1)约法中“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

政治权力的分工又体现了什么思想?

(2)约法中的哪些内容是旨在限制袁世凯权力的?

(3)约法中“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的规定有什么进步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约法具有什么性质?

答案 

(1)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主权在民的原则。

三权分立的思想。

(2)临时大总统公布法律,国务员须“副署之”;

限十个月内召集国会。

(3)确立了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的法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4)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资产阶级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

1、社会背景: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专制统治危机加剧 ——必要性

2、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组织基础:

革命团体相继建立,如兴中会,同盟会

4、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如三民主义

5、军事准备:

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革命形势发展

6、革命时机:

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7、组织领导:

共进会和文学社的活动 ——可能性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辛亥革命的失败:

(1)、失败依据: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失败的原因:

A、主观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表现为:

第一、没有彻底的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没有明确反帝,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第二、没有坚强有力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

(同盟会组织涣散)

第三、没有充分发动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

缺乏群众基础

第四、没有建立独立的军队:

B、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强大;

袁世凯的反革命两面手法。

(3)、失败的教训:

A、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B、必须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C、必须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D、必须有正确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和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E、不能幻想帝国主义的支持;

不能对封建势力妥协;

【深化探究】

运用多元史观评价辛亥革命

史观

评价

革命史观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近代化史观

①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和自由;

②颁布了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③促进了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社会史观

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

整体史观

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世界各地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已紧密相连,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伟大智者

文明史观

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真题演练】

1.(2014·

上海高考)近代中国某一报纸刊登过如下文章:

《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告非难民生主义者》,该报纸是(  )

A.《时务报》   B.《国闻报》C.《申报》D.《民报》

解题提示:

①定时空:

近代中国。

②抓关键:

通过文章名称《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告非难民生主义者》,可以判定为革命派创办的报纸。

答案:

D

2.(2014·

广东高考)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

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1917年、中国。

“即诣各庙拈香行跪礼拜礼,仍是旧官僚之行为也”可以看出县长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这说明辛亥革命后传统思想的影响仍然较大。

B

3.(2014·

浙江高考)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

《山阴志》

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

《临安志》

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四明志》

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

《绍兴志》

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

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

抓关键:

由①中的“选举”“新军”可知应为辛亥革命前后;

由②中的“禁军”可知为宋朝;

由③中的“本路蒙古学”可知应为元朝;

由④的目录可知政府注重科技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应为当代。

4.(2013·

天津高考)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题干中“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说明此时时间大概是在1912年3月份。

这一时期,报纸数量的迅猛增长,反映的是国人对时事的关注,关心局势的变革。

A

5.(2013·

全国卷Ⅰ)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题眼为“现代化”,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等。

6.(2010·

江苏高考)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

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

请回答:

(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的?

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

解析:

(1)问第一小问抓住“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即可得出答案;

第二小问列举1911年秋至1912年春的政治大事即可。

(2)问联系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在思想解放和社会生活变迁方面的意义即可。

(1)政治革命。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2)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传播并深入人心;

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社会习俗的变革之风初开。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抓住时空定范围,依据关键信息找对应)

1.(2015·

商丘期末)1912年4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

“以南皮(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  )

A.湖北新军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推手B.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全民革命

C.长期社会变革推动了武昌起义爆发D.部分洋务派官员转向了反清革命

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其在湖北创办洋务企业推动了湖北的近代化,为辛亥革命创造了条件,故选C项。

C

2.(2015·

武汉调研)20世纪初,立宪派成立了许多立宪团体,仅1906至1908年就多达50余个。

与此同时,立宪派还创办了为数众多的宣传君主立宪的报刊杂志,曾多次开展国会请愿运动,形成为声势较大的政治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政治影响。

这种现象(  )

A.促进了中国人民的集体觉醒B.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群众基础

C.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D.推动了民主宪政在中国的发展

由维新派演变而来的立宪派未广泛发动群众,故不能称人民集体觉醒,也未能冲击封建统治的群众基础,故A、B两项错误;

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是洋务运动迈出的,故C项错误;

立宪请愿运动宣传了近代民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宪政在中国的发展,故D项正确。

3.(2015·

济南调研)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B.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D.不承认清廷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结合史实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和平等,是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根本否定,故B项正确;

A、C两项不如B项更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

4.(2015·

资阳诊断)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B.标志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

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从题干“最后一份皇帝诏书”“新时代开始”等信息可以看出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故A项正确;

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故B项错误;

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亦不能说明资产阶级革命已取得胜利,故C项错误;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而宣统帝退位是在2月,故D项错误。

5.(2015·

阳泉期末)传统观点认为,孙中山辞职、退位清帝享受优厚待遇、袁世凯上台,标志着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

高全喜在《立宪时刻:

论〈清帝逊位诏书〉》中则认为,辛亥革命的和平结束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

A.革命派的软弱与妥协导致辛亥革命果实丧失

B.政权和平转移的同时又使国家免受战争之害

C.清帝顺应形势主动退位促成权力的平稳交接

D.袁世凯凭借强大的北洋新军实现了和平夺权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和“光荣革命”的相同点。

“光荣革命”是不流血的宫廷政变,以和平方式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辛亥革命的和平结束也是在权力和平过渡下实现的,故选B项。

6.(2015·

北京东城区检测)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这一结论基于辛亥革命(  )

A.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屈辱历史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根据材料“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可以判断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故D项正确。

7.(2015·

合肥质检)著名学者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写道,按照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和变化速度,社会变迁可分为四种模式:

渐进性微变、突发性微变、创新性巨变、传导性巨变(受外力影响)。

按此辛亥革命和清末新政应分别属于(  )

A.创新性巨变、渐进性微变B.传导性巨变、突发性微变

C.创新性巨变、传导性巨变D.传导性巨变、渐进性微变

[解析] 辛亥革命是受西方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下兴起的,它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体制,跟以往变革有本质性的区别,并且是一种快速的变革,很短的时间就推翻了清王朝,所以是传导性巨变。

清末新政的目的仍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并没有实质性变革,并且时间很短,所以是突发性微变,故B项正确。

[答案] B

8.(2015·

保定摸底)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

“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

所有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

……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

”材料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制度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D.促使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可知作者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使风俗人心变化,民众体格、品格提高,故C项正确。

[答案] C

8.[2014·

四川成都检测]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

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

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

可见,该学者认为(  )

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B.清廷改革失败加速革命爆发

C.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D.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

根据“改革的路被堵死”后革命爆发,革命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可知该学者认为清政府改革失败加速了辛亥革命爆发,故B项正确。

9.[2015·

绍兴一中检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主要表明(  )

A.国务员行使行政权B.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C.临时大总统统揽行政权D.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受制约

根据所学可知,这一条款规定了责任内阁制,这使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受制约。

故选D。

10.[2014·

广州检测]胡适在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

(它)变换了全国的空气,解除了一个不能为善而可以为恶的最上层高压势力,然后才能有各种革命的新种子在那个解放的空气里生根发芽。

该事件应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从“(它)变换了全国的空气,解除了一个不能为善而可以为恶的最上层高压势力”分析,说明其在全国范围内推翻了旧政权,故D项正确,因为它推翻了清政府;

而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建立了政权,但没有推翻清政府,故A项错误;

洋务运动是要维护清朝的统治,故B项错误;

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故C项错误。

10.[2015·

惠州调研]有学者认为:

革命党虽然嚷嚷了这么多年的革命,但他们并没有准备好一个周密详尽的计划。

到武昌起义之前,所有革命党的起义,没有一次起义有成功的机会。

这可用来说明(  )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偶然性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紧迫性

D.国民革命的仓促性

由“他们并没有准备好一个周密详尽的计划”可知,辛亥革命具有偶然性。

故选B。

11.[2014·

西北工大附中模拟]以图证史和以史释图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

严昌洪教授的新著《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以大量的历史图例,展现了民国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时期社会生活的灿烂画卷。

下列图例反映的历史信息错误的是(  )

A.宣统三年银币发行时中国已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B.民国三年银币发行时辛亥革命的果实已被窃取

C.图例一到图例二的变化反映近代中国的民主化历程

D.民国三年银币发行表明当时中国的政体依然是君主专制

民国三年是1914年,中华民国已经成立,中华民国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民主共和制国家,所以D项明显错误。

12.[2015·

益阳质检]费正清在《传统与现代》中说“中国的政治生活一旦失去了天子的存在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崩溃,因为此时的国家首脑已经得不到传统礼教对至高权威持有者的敬畏了”。

费正清这句话旨在说明(  )

A.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秩序重构的艰难曲折性

B.维新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幽禁的历史命运

C.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它所取的思想解放作用

D.历史传统决定了中国无法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

由“失去了天子”可知指辛亥革命,故选A。

13.[2015·

保定摸底]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

材料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制度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D.促使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材料反映了在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C项所述符合材料。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根据分值定要点,依据材料找答案)

14.(20分)(2015·

四川名校联考)对于辛亥革命的意义,众说纷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士绅在城市的势力迅速式微,但在农村,“绅权”依然得以延续,不过,“绅”的构成、职责、权力来源、权力组织等以及官绅关系、军绅关系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也许,农民在辛亥革命中只是失去一条辫子,士绅失去的东西却要多得多。

——《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村与农民研究的新问题》

材料二 1915年6月,陈独秀从日本回国到了上海。

他的朋友亚东图书馆经理汪孟邹为他设宴洗尘。

在宴席上,他对汪孟邹说:

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不过是一块招牌而已,现在袁世凯连这块招牌也不要了。

“中国要进行政治革命须从思想革命开始,首先要革中国人思想的命”。

——《陈独秀传》

材料三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主要展示了当时农村的什么面貌。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的主要观点及其理由。

(6分)

(3)简析材料三对辛亥革命政治意义的看法。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们对辛亥革命形成不同认识的原因。

(1)问,材料一关键信息是“农民在辛亥革命中只是失去一条辫子,士绅失去的东西却要多得多”,可从意义与局限两方面分析。

(2)问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二关键信息“现在袁世凯连这块招牌也不要了”“首先要革中国人思想的命”;

第二小问,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分析即可。

第(3)问,材料三强调了辛亥革命结束专制政体的历史贡献,同时指出未经过帝王之治使得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说明要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条件下分析,这一看法是客观的。

第(4)问,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会受到内因(如个人立场、研究视角和方法等)和外因(如时代要求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认识。

(1)辛亥革命对农村社会状况尤其是地主权益产生了一定冲击;

农民得到的实际利益有限,封建思想未彻底清除。

(2)观点:

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理由:

民主共和成为军阀争权夺利的工具;

袁世凯甚至废共和而复辟帝制;

国人思想没有得到根本改造。

(3)这一评价比较客观。

该观点认为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这一历史意义不可低估;

该观点认识到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帝王统治,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同时分析了人们忽视这一意义的原因,即往往没有把辛亥革命放到历史长河中去进行评价。

(4)研究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