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学案 岳麓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8942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学案 岳麓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学案 岳麓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学案 岳麓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学案 岳麓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学案 岳麓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学案 岳麓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学案 岳麓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学案 岳麓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学案 岳麓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

1955年,苏联与东欧7国签订《华沙条约》。

3.影响

(1)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

(2)美苏全面对抗,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3)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三、“冷战”中的“热战”

1.朝鲜战争

(1)时间:

1950~1953年。

(2)影响:

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

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2.越南战争

(1)背景:

1945~1954年,越南北方人民打败法国侵略者,美国乘虚而入。

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军事实力被苏联赶上。

[深化拓展]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都有美苏的身影,是两国争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美苏没有直接交战,因此对于美苏而言是“冷战”。

主题一 “冷战”的兴起

在欧洲,美国采取“冷战”形式的原因

(1)当时西欧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尖锐,为维护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必须稳定和恢复西欧资本主义。

(2)美国的争霸中心在欧洲,美国已通过各种手段控制了西欧。

(3)大战刚结束,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重燃战火。

(4)苏联因为自身的对抗势力的强大,使美不敢轻易使用战争手段。

材料 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

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

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斯大林

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固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

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罗斯福(1944年)

从斯大林和罗斯福的上述言论,表明苏美两国各自的什么意图?

答案 表明战后苏联扩展自己势力范围的意图;

美国要争夺世界霸权,称霸世界的意图。

“冷战”兴起的背景可从“2、3、4”来把握

“2”指两个大的方面(①战后国际力量的对比;

②美苏关系的变化)

“3”指战后国际力量的对比从三个方面分析(①美国;

②苏联;

③西欧)

“4”指美苏关系的变化从四个方面分析(①国家利益;

②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③两国领导互不信任;

④英国推波助澜)

主题二 美苏“冷战”对抗的突出表现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步骤

(1)1947年,提出“杜鲁门主义”,对希腊、土耳其进行援助,以遏制这些国家共产党力量的发展。

(2)紧接着,开始实施对欧洲的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

(3)1949年,在美国的支持下,德国西部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4)1949年,美国拉拢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国成立了针对苏联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朝鲜战争后,美国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使“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材料一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

……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

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在哈佛大学演讲

(1)从马歇尔的演讲分析,他主张美国实施对外援助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目的:

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

材料二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因此……每一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北大西洋公约》

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缔约国应……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华沙条约》

(2)材料中两个条约的共同性质是什么?

它们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性质:

军事政治同盟。

影响: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图示美苏冷战对峙的表现

1.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

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

杜鲁门把世界分为“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答案 B

解析 注意时间是“二战后初期”。

杜鲁门说的“极权政体”指的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自由国家”指资本主义国家,所以杜鲁门的划分标准是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故本题选B项。

2.

杜鲁门与马歇尔

之所以称右图中的人物为“冷战的始作俑者”,是因为(  )

A.“杜鲁门主义”出台,马歇尔发表“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出台,马歇尔提出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

C.“杜鲁门主义”出台,马歇尔提出建立“北约”

D.杜鲁门发表“铁幕演说”,马歇尔提出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始作俑者”和图片注解中的“杜鲁门”“马歇尔”,由此判断与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相关,故选B。

3.1947年,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主张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出台背景为二战后初期,美苏加紧在全球的争夺

②它标志着美苏两国昔日战场盟友关系的破裂 ③它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标志 ④由此促成了“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和北约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杜鲁门主义提出的背景及影响,四个选项均符合题意。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政治格局所取代。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D.马歇尔计划的实行

解析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故选B。

5.如果给下面这幅德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的疆域图配一个恰当的标题,正确的应该是(  )

A.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

B.四国分区占领下的德国

C.“冷战”时期的德国

D.柏林墙推倒后的德国

答案 C

解析 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两个国家是在“冷战”时期。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

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非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丘吉尔:

富尔顿演说

材料二 应当指出,丘吉尔先生和他的朋友在这方面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

希特勒干他发动战争的勾当,是从散布种族理论开始的,说什么只有讲德语的民族才是最优秀的民族。

丘吉尔先生干他发动战争的勾当,也是从散布种族理论开始的,他硬说只有讲英语的民族才是最优秀的民族,负有决定世界命运的使命……英国的种族理论使丘吉尔先生和他的朋友得出这样的结论:

讲英语的民族是惟一的最优秀的民族,应当统治世界上的其他民族。

——斯大林《关于丘吉尔先生的演说和

〈真理报〉记者的谈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丘吉尔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对富尔顿演说的主要反应。

(3)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与事实不符的现象。

(4)由材料一、二,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答案 

(1)中欧和东欧各国均被苏联的高压所控制。

(2)认为丘吉尔等同于希特勒,是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

(3)材料一过分夸大苏联对中欧和东欧各国的控制,忽视他们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材料二过分夸大丘吉尔演讲的危害,因为丘吉尔的演讲没有直接引发侵略战争。

(4)每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都服从于各国自身利益;

过分夸大一些国际言论会引起国际动荡和国际关系恶化等。

解析 本题围绕美苏冷战的主题命题,以新材料的形式出现,所以要注意对材料信息的最大限度的利用,并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基础巩固

1.确立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基本框架的是(  )

A.雅尔塔体制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D.北大西洋公约

答案 A

解析 雅尔塔体制事实上确立了美苏两分天下的格局。

而B、C、D三项是“冷战”的表现。

2.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前夕说“我们现在的新敌人就是昨天的光荣的盟国”。

这里“新敌人”指的是(  )

A.美国B.德国C.苏联D.日本

解析 随着二战的结束,美苏之间的战时盟友关系逐渐失去了共同的基础,转而由于战后利益的分配以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成为竞争的对手。

3.“通过对外援助这种方法,美国保持着对全世界的影响和控制地位,并支持着本来肯定会倒向或投向共产主义阵营的国家。

”体现这一做法的有(  )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C.组建北美自由贸易区

D.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解析 根据信息“对外援助……并支持着本来肯定会倒向或投向共产主义阵营的国家。

”说明美国实施援助是为了遏制苏联势力的发展并控制世界,结合所学可知这是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故选A项。

4.北约组织与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

A.由一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军事集团

C.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D.使“冷战”局面相对缓和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北约组织与华约组织都是军事政治集团,故选A项。

5.下列各项中,不符合美国“冷战”政策基本特征的是(  )

A.对西欧实施经济援助计划

B.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支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D.发动越南战争

解析 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被称为“冷战”。

越南战争是热战的一部分。

能力提升

6.关于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美国政府的解释是“为了恢复欧洲社会的生气和健全经济”。

而美国舆论认为是“美国对共产主义压力采取的一种防御性反应,美国为恢复其他国家健全的经济而作出的努力,仅仅是这种反应的副产品”。

对于以上说法,你的观点是(  )

A.美国舆论是正确的B.美国政府是正确的

C.双方其实是一致的D.双方都是不全面的

解析 由材料“美国援助欧洲”可联系到马歇尔计划,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经济援助方式达到政治控制之目的,帮助西欧经济恢复不是其主观目的,所以美国政府不正确,美国舆论正确。

故选A项。

7.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

“考虑到……有一个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该条约的签订(  )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

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解析 分析材料可知,“条约”应指《华沙条约》,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故本题选C项。

A项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建立;

B项是雅尔塔体系的影响;

D项是杜鲁门主义的影响。

8.“二战”结束后,美国的霸权主义表现为两种形式,在欧洲是“冷战”,在亚洲是“热战”。

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对抗未真正爆发大战,其主要原因是(  )

A.美苏双方势均力敌B.双方合作多于对抗

C.各国反战运动高涨D.霸权主义受到遏制

解析 之所以未发生大战主要是两国势均力敌,都拥有核武器,且不愿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重演。

C项不是主要原因,B、D两项不符合史实。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

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但是西欧获得发展后,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反而增强。

——余伟民、郑寅达著《世界通史——现代

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二 在马歇尔主张提供援助后的第二年(1948年)春天,欧洲复兴计划即通常所称的马歇尔计划业已制定。

到1951年12月31日这一计划终止时,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

这一巨大投资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迅速复原,使欧洲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

但是,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

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

然而,莫斯科却把这种提供说成是反共产党的策略,命令曾有意接受援助的捷克人和波兰人予以拒绝。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48年,美国通过了《对外援助法案》,马歇尔计划正式启动,4年内美国对欧拨款达131.5亿美元,88%为赠款。

马歇尔计划既帮助欧洲国家恢复了经济,也推动西欧各国走上了一体化的道路,加强了西方国家之间的联合。

——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四 从1948年4月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欧排除在外,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1)上述四则材料中,有的观点可以互相印证,有些观点却互相矛盾。

请你就这两方面的情况,从材料中举例说明。

(2)据以上材料,结合你自己的看法,综述马歇尔计划的作用。

答案 

(1)相印证:

四则材料都承认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若回答:

材料一、四都认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美国想通过经济援助来控制欧洲;

或者材料一、三都认为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各国走上一体化道路。

也可)

相矛盾:

材料二认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不涉及意识形态问题,美国向所有欧洲国家提供经济援助;

材料四认为,马歇尔计划把苏联和东欧排斥在外,目的是遏制苏联。

(2)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加强了美欧联系);

促进了西欧经济恢复、发展和走向一体化。

(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一、课中思考题(教材P106)

你认为应该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吗?

提示 不应该。

各个国家由于历史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地理环境等因素不同,都有权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不但应该,而且可以和平共处。

应该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不干涉别国的内政。

二、解析与探究(教材P109)

1.材料一、二分别表明了苏联与美国的什么意图?

提示 材料一表明苏联极力利用“二战”提供的机会大肆扩张自己的影响,在东欧建立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战后将确保自身的安全作为外交政策的重心,而在东欧建立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可以作为阻止资本主义扩张的屏障。

材料二表明美国凭借在“二战”中急剧膨胀的经济军事实力,认为自己当仁不让地拥有领导世界的责任和机会,并将努力谋求这种实质上的霸主地位。

2.根据材料一至材料四概括出美苏战时合作关系破裂的原因。

提示 ①战后斯大林对外政策的目标是想通过建立帝国来维护安全,因此他极力在东欧扩张苏联的势力范围与影响,这种对自身安全的过分追求导致了东西方关系的日益紧张。

②“二战”结束前夕,美国企图依靠其在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推行全球性进攻战略,试图把整个世界纳入到它所希望的发展轨道中,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新秩序。

③凯南认为苏联将在战后采取扩张政策,将尽可能多的欧洲地区置于苏联的控制下,这势必会破坏西方乃至美国的“自由”制度,夸大了苏联对于美国的威胁。

④争夺世界霸权是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但诺维科夫也片面夸大了美国对于苏联的威胁,认为美国正准备与苏联进行战争。

战后双方缺乏合作的基础以及双方的互不信任,片面夸大对方给予自身的威胁,导致了“冷战”的爆发。

三、自我测评(教材P109)

1.美国和苏联分别采取了哪些对抗措施使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提示 美国:

①在战后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②1947年3月12日,以遏制“共产主义威胁”为核心的“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③实施援助西欧复兴经济的马歇尔计划;

④将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并实行货币改革,导致“柏林危机”;

⑤为遏制苏联,于1949年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军事同盟。

苏联:

①在战后以确保自身安全为外交政策核心,在东欧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与影响;

②针对美国的马歇尔计划,苏联实行了“莫洛托夫计划”,后来又成立了以苏联为首的经互会;

③针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于1955年成立华约。

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的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2.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 “冷战”从1947年开始直至1991年苏联解体结束,前后持续40多年,对战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①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

②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③两个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大规模的世界大战;

④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大打代理人战争,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破坏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