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概论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8904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6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概论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马克思概论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马克思概论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马克思概论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马克思概论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概论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

《马克思概论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概论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概论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

1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

1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4、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15、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

A.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原B.是否普遍联系

c.是否运动发展D.是否有共同的规律

16、“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

观点是()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辩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1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是否信仰上帝或菩萨B.有否高尚的理想

c.是否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

18、“万物皆备于我”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9、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

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20、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1、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

A.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宿命论观点

22、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A.手脚分工B.语言的产生c.社会的出现D.劳动

2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的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意志主义观点

24、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A.矛盾性B.存在性c.物质性D.可知性

25、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

A.直接现实性的优点B.历史性的优点

C.抽象性的优点D.绝对性的优点

26、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

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B.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27、空间是指()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物质运动的顺序性

C.物质运动的广延性D.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28、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世界统一于精神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29、规律是指事物和现象之间()

A.普遍的、永恒的联系B.间接的、短暂的联系

c.本质的、必然的联系D.相对的、偶然的联系

30、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31、时间是()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

32、意识的本质是()

A.各种感觉的综合B.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D.“绝对精神”的体现

33、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

砖”。

这是一种()

A.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B.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35、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36、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静止,是指运动的()

A.必要准备B.外在表现

c.一种特殊状态D.一种必然结果

37、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

A.主观反映B.歪曲反映

c.虚幻反映D.正确反映

38、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

3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40、“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这句话强调的是时间的()

A.客观性B.无限性c.方向性D.一维性

41、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4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43、古代哲学家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体现的哲

学道理是()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44、空间的特性是()

A.一维性B.二维性C.三维性D.多维性

4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科学之科学

B.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

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D.思维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46、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A.唯心论B.不可知论

c.机械唯物论D.朴素唯物论

47、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劳动()

A.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B.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

c.为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D.使人更好地适应自然

4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说的“客观实在”是指()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49、在当今社会,创意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认识到,创意可以变成财富。

创意产业的繁荣说明了()

A.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B.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C.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D.时代的发展也可以使精神具有第一性

50、“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是()

A.否认精神性存在的唯心主义观点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静止的诡辩论观点

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5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52、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53、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

54、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

55、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56、“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

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

57、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58、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

59、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

心理习惯。

A.唯物主义决定论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D.相对主义诡辩论

60、《坛经》“时有风吹幡动,一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

日: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惠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6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共性和个性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有限和无限的观点

62、“钉子缺,蹄铁卸;

蹄铁卸,战马蹶;

战马蹶,骑士绝;

骑士绝,战事折;

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歌谣揭示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

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D.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63、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指()

A.对立面之间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

c.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D.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和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6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

A.是否承认事物的普遍联系

B.是否承认事物的永恒发展

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D.是否承认事物发展是有客观规律

65、人们由于利益的驱动,疯狂挖掘草原上的植物——“发菜”,严重地破坏了

草原植被,造成局部土地沙漠化,这个案例说明()

A.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规律

B.过分强调事物的绝对运动,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

c.只追求人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直接联系,没有看到眼前活动与生态平衡的长

远的间接联系

D.只看到物与物质问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

66、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

“可预言:

一只蝴蝶在巴西振

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卅【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6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根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c.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68、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它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事物发展的结构和层次

D.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6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B.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c.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D.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所谓形式

70、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B.绝对性和相对性

c.整体与局部D.同一性和斗争性

71、事物的性质是由()

A.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B.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

c.矛盾斗争性决定的D.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72、哲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

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双方融合促使事物发展

73、区分和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是()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特殊性

c.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的同一性

74、区分事物发展过程的量变和质变的标志是()

A.事物发展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C.事物发展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事物发展是否显著

75、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

A.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B.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c.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76、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C.把握事物的度

D.确定事物的量

77、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

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A.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度

B.要善于把握事物的质

c.要善于把握事物的量

D.要善于把握事物的二重性

78、质与量的最根本的区别是()

A.质是内在的,量是外在的

B.质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量是由矛盾普遍性决定的

c.质与事物直接同一,量与事物不直接同一

D.质是单一的,量是多方面的

79、按照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体现了()

A.根本性的质变

B.单纯的量变

c.质变过程的量的扩张

D.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80、“先富—共富”和“台阶式”发展战略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中()

A.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B.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原理

c.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原理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

1、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2、哲学的物质范畴是()

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

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

3、意识是()

A.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

c.神的启示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4、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D.存在就是被感知

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6、恩格斯说: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

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

起来的画面。

”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7、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8、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9、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

A.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

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D.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10、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

三、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

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

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

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

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

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

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材料2:

毕达哥拉斯认为:

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

从平

面产生出立体;

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

水、火、

土、空气。

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

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

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

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

生其中间。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请回答:

材料1、2、3的观点相同吗?

并加以评述。

2、针对以下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摘自韩愈:

《原道》)

玉不遇砥砺,不可以成器;

人不遇穷困挫辱,不可以成德。

(摘自《梅峰语

录》卷上)

任何一件静止的东西,若不是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以运动力图进入它的位置

使它不再处于静止,它将永远静止。

同样情形,任何一件运动的东西,除非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使它静止,即将

永远运动。

(摘自霍布斯:

《论物体》,载《十六一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

印书馆1975年版)

(1)分析材料1的观点,说明它的发展观的依据。

(2)分析材料2的观点,说明它的发展观的依据。

3、根据以下关于矛盾问题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列宁指出:

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的矛盾。

他还

指出:

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

矛盾。

杜林说:

“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

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

归属于现实。

艾耶尔断言:

“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1)对比材料1和材料2,指出材料2的错误。

(2)对比材料1和材料3,分析材料3的错误。

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

了这个亏。

“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

共同富裕。

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

富裕的捷径。

”一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

十年到五十年的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

标,这就是我们的雄心壮志。

“要实现我们的雄心壮志,不改革不行,不开放不行。

我们走的路还很长,

任务还很艰巨。

”一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1)材料1体现了什么唯物辩证法原理?

并运用这一原理分析材料1。

(2)材料2体现了什么唯物辩证法原理?

并运用这一原理分析材料2。

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一些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

“一阴一阳谓之道”、“凡物必有合……有合各有

阴阳”、“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万物莫不有对”、“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简析上述论点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方面的基本原

理及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

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

信息符号、图表的人”;

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一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

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全面性D.真理具有相对性

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5、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c.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6、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A.伟人之言B.吾人之心c.众人意见D.社会实践

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反映论的观点B.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c.主体能动性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