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危机走向何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8841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克兰危机走向何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乌克兰危机走向何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乌克兰危机走向何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乌克兰危机走向何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乌克兰危机走向何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乌克兰危机走向何方文档格式.docx

《乌克兰危机走向何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克兰危机走向何方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乌克兰危机走向何方文档格式.docx

  随着北约东扩,一些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先后加入北约和欧盟。

位于欧盟与俄罗斯中间地带的乌克兰,“向东”发展还是“向西”发展成为乌克兰历届政府需要慎重权衡的问题,在乌克兰社会内部也存在着两股相互对立的力量。

乌西部居民脱俄入欧心切,乌东部居民则主张与俄保持密切关系。

这在乌克兰政坛体现为,“亲西方”政府上台后走“向西”发展道路,“亲俄罗斯”政府上台后走“向东”发展道路。

例如,2005年乌克兰第三任总统维克多?

尤先科上台后就走亲西方的道路,把乌克兰加入欧盟作为国家工作的优先方向,为达到加入欧盟的要求,他在国内积极推进民主和自由市场经济改革,并相信乌克兰最终能够通过改革实现加入欧盟的目标。

尤先科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100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但他任期内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由于反俄立场鲜明,使得与俄关系紧张,俄多次以切断天然气相威胁。

  2010年2月亚努科维奇上台后调整了乌克兰对外政策,由前政权全面“亲西方”外交路线转向均衡发展与各方的关系。

2010年7月,亚努科维奇总统签署《对内对外政策原则法》,从法律上确定了政策调整的方向。

这具体表现在:

一方面,继续发展同欧洲的关系,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具体工作包括推进乌克兰―欧盟联系国协定的签署,进行互免签证制度谈判,加快建立乌克兰-欧盟自由贸易区;

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与俄罗斯的关系,加强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

  对欧盟方面,乌克兰―欧盟联系国协定的谈判肇始于2008年9月的乌克兰―欧盟巴黎峰会。

在这次峰会上,法国总统、欧洲理事会轮值主席萨科齐宣布,欧盟将与乌克兰谈判签署联系国协定,从而深化双方之间的“特殊关系”。

对欧洲来说,联系国协定可使乌克兰从政治、经济、司法等领域全面“接近”欧盟标准。

对乌克兰来说,签署与欧盟的联系国协定就意味着乌克兰迈出加入欧盟的第一步,成为欧盟扩员名单上的候选国。

但数年来,该协定一直谈而未果。

而引爆此次乌克兰危机直接原因就是2013年11月21日亚努科维奇政府决定,暂停有关与欧盟签定联系国协议的准备工作。

  另一方面,亚努科维奇注重改善同俄罗斯的关系,就乌俄关系的几大问题做出承诺,如:

乌克兰不会加入北约;

保证俄语的地位;

延长俄罗斯黑海舰队驻乌克兰基地的租期。

乌俄双方还表示将大力发展经贸和投资合作,推动两国在能源、航天、航空、核能、运输、信息乃至军事等领域开展合作。

两国还决定成立国家委员会,具体协商各领域合作事宜。

  处于欧盟与俄罗斯中间地带的乌克兰,制定国家对外政策时总是左右为难,既面临着欧盟和俄罗斯的拉拢,也面临着双方的打压。

乌克兰历史上第二任总统列昂尼德?

库奇马(1994年7月~2005年1月)在位十年,就是因为他能比较高明地玩弄政治平衡术,因此任期内能巧妙地化解各种矛盾。

库奇马之后的尤先科任期一届后被亚努科维奇替代,而亚努科维奇任期内则被罢免。

亚氏被罢免不是偶然事件,这是新一轮乌国内亲西力量与乌东部亲俄力量的较量,亚氏不恰当的外交政策使他成为这场较量的牺牲品。

透视乌克兰危机

  从2013年11月到目前为止,乌克兰危机愈演烈,这里从三个点透视乌克兰危机:

第一个点以克里米亚半岛入俄为标志;

第二个点以乌克兰东部及南部的危机为标志;

第三个点以联合国对乌克兰问题的表决为标志。

克里米亚半岛公投入俄

  随着乌克兰国内局势的紧张,位于乌克兰南部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市也加快了独立步伐。

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市同时于2014年3月16日举行全民公投,公投结果近97%民众都支持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联邦,俄总统普京欣然接受这一结果,数天后克里米亚被编入俄罗斯联邦管区。

  为什么克里米亚半岛寻求独立并加入俄罗斯联邦呢?

  位于乌克兰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包括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直辖市,濒临黑海和亚速海,面积为2.5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50万,其中,俄罗斯人占近60%,乌克兰人占约24%。

历史上,克里米亚曾先后被不同的民族占领,1783年被沙俄吞并,1918年,归属俄罗斯。

1921年10月建立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归俄罗斯联邦管辖。

1946年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命令,将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降格为克里米亚州。

1954年5月,为纪念乌克兰与俄罗斯联邦合并300周年,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作为礼物送给了乌克兰。

  但在克里米亚独立倾向越来越强烈的情况下,乌克兰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关于克里米亚实行自治的决定。

1992年2月,克里米亚州更名为克里米亚共和国;

同年5月,克里米亚议会先后通过“克里米亚国家独立法”和“克里米亚共和国宪法”。

此后,由于乌克兰政府的反对,该宪法被取缔。

但克里米亚共和国寻求独立的想法从未放弃过。

克里米亚政府在2012年的时候原计划2014年5月22日举行公投。

由于2014年乌克兰政局动荡的缘故,公投日期改为提前至3月30日。

最后经过克里米亚议会的正式表决,公投日期改为再度提前至3月16日。

此时乌克兰亚努科维奇总统被赶下台,议长图尔奇诺夫暂行总统职责,新的总统选举还未到来,克里米亚政府利用这难逢的时机,毅然决定公投完成了脱乌入俄的最后一步。

  对于克里米亚公投入俄的结果,美国、欧盟、乌克兰、俄罗斯各国反应不一。

俄罗斯明确表示,克里米亚公投符合国际法准则和联合国宪章,克里米亚人民通过公投的方式保障了其自由意志和自决的可能性。

俄罗斯支持克里米亚公投,并接纳克里米亚作为俄罗斯联邦主体的成员。

与俄罗斯立场不同,美国、欧盟和乌克兰都认为克里米亚公投不符合国际法原则,明确表示不承认克里米亚公投,更不愿意看到克里米亚投入俄罗斯的怀抱。

  其实,各个国家都掩饰不住这一事件背后的国家利益。

就俄罗斯而言,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港口一直是俄罗斯黑海舰队的基地。

这个港口对俄罗斯海军来说非常重要,它是俄罗斯防御来自欧洲侵略的基石。

控制了克里米亚的俄罗斯可以通过黑海进入地中海,进而进入印度洋、大西洋开放水域。

俄罗斯控制了克里米亚就意味着它打开了通往世界海洋的“一扇窗”。

克里米亚半岛位于乌克兰境内,苏联解体后,经过多年艰苦的协商,2010年,乌克兰同意将塞瓦斯托波尔港租给俄罗斯32年。

作为交换,俄罗斯将卖给乌克兰的天然气价格打7折,但俄罗斯若要更换或升级塞瓦斯托波尔的战舰,必须得到乌克兰的同意。

此次克里米亚半岛脱乌入俄正是俄罗斯求之不得的好事。

而美国、欧盟和北约明确反对克里米亚公投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乌克兰东部及南部的危机

  克里米亚半岛成功“脱乌入俄”为乌克兰东部和南部的一些州树立了榜样,这些州主要包括顿涅茨克州、哈尔科夫州、卢甘斯克州。

这三个州进行游行抗议的主旋律是分离主义,但立场和具体要求有所区别。

有的州不承认国家现政权,认为这是使用暴力手段上台的非法政权;

有的州要求就乌克兰实行联邦制问题举行全民公决;

有的州要求就加入俄罗斯联邦问题举行全民公决。

顿涅茨克州、卢甘斯克州就决定在5月11日举行地方独立问题公投。

在俄罗斯与美国欧盟对峙情况下,俄罗斯总统普京希望乌克兰亲俄派推迟东部部分地区的公民投票,但这并没有动摇顿涅茨克州、卢甘斯克州定于5月11日举行公投的决心。

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的民间武装在4月初分别成立了所谓的“人民共和国”,并决定在5月11日举行关于两州地位问题的地方公投。

  对于地方独立公投,乌克兰当局自然是极力反对,并采取了一系列强力措施加以阻止。

乌克兰当局5月2日凌晨在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重新开展大规模军事行动,攻击重点是民间武装力量最强的斯拉维扬斯克市。

而在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公投问题上,俄罗斯总统普京态度后退了一步,他希望这两个州推迟举行公民投票。

目前,公投结果已经出来了,顿涅茨克州89%的投票者支持从乌克兰分离出来,卢甘斯克州96.2%的选民支持独立。

对于乌东部这两个州的公投行为,乌克兰当局和西方称之为“一场闹剧”,而俄罗斯却表示尊重乌东部两州公投结果,这使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降到自冷战以来的最低点。

  对于乌克兰东南部危机,观察家分析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乌克兰顺利镇压东部及南部的骚乱。

在乌克兰东部分离事件发生后,乌克兰当局指责俄罗斯在背后策划了乌东部地区的混乱局面,并派遣特工参与组织该地区的反政府行动,乌克兰当局明确表示,决不允许克里米亚地区“脱乌入俄”的闹剧在东部地区再次上演。

为此,乌克兰当局已经在东部三个州增强了警力。

同时,美国和欧盟也警告俄罗斯不要插手乌内部事务,否则将受到进一步的经济制裁。

第二种可能是乌克兰镇压不顺利,俄罗斯可能出兵。

对于俄罗斯而言,如果接纳独立后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无异于两枚烫手的山芋,给本来已经紧张的俄罗斯与西方关系雪上加霜。

在这两个州举行公投前夕,法国总统奥朗德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发表联合声明说,公投不符合乌克兰宪法。

同时,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4月5日至23日在乌克兰所作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七成东部民众支持国家统一。

如果俄罗斯支持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州的公投行为,将在道义上失去国际支持。

普京也非常清楚,如果俄罗斯继续重复克里米亚的这种模式的话,他在国际上受到的孤立和西方的制裁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这对俄罗斯的国际形象和他在国际上的地位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冲击。

相比较而言,俄罗斯出兵的这种可能要小一些。

虽然普京在5月7日就宣布从靠近乌克兰的边境地区撤回军队,但北约秘书长拉斯姆森在5月19日表示,他没有看到乌克兰边境的俄罗斯军队数量减少。

这一切表明,乌克兰危机的未来仍然存在变数。

联合国有关乌克兰问题的表决

  联合国关于乌克兰问题进行过两次表决,第一次是联合国安理会于今年3月15日就美国起草的有关乌克兰问题的决议草案举行投票表决,表决结果13票赞成、1票否决、1票弃权。

俄罗斯投否决票,中国投弃权票,使得决议草案未获通过。

第二次是联合国大会3月27日就乌克兰等国起草的一份题为“乌克兰领土完整”的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表决,表决结果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100个国家投赞成票,俄罗斯、古巴、朝鲜、委内瑞拉等11个国家投反对票,中国、巴西、印度、南非、乌兹别克斯坦等58个国家弃权。

按照联大规程,决议草案获得半数以上即可通过。

这就是说,在联合国安理会没有通过的决议,在联合国大会得以通过。

根据《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大会决议与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最大的不同是:

联合国大会具有政治影响力,但没有法律约束力;

联合国安理会具有强制性,相关国家必须接受并履行。

这表明乌克兰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俄罗斯再一意孤行恐有损国际形象。

  其实,无论是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提出的决议草案,还是乌克兰等在联合国大会提交的决议草案,都以公开的外交辞令宣称,3月16日在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市举行的全民公投“一概无效”。

可以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表决更像是表明一种姿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似乎是胜利者。

其实,对俄罗斯而言,很现实,到嘴的肥肉不可能吐出来。

5月9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69周年的大阅兵仪式中,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的旗帜都迎风招展,总统普京于当日飞抵克里米亚,对克里米亚地区进行视察,并与二战老兵一起向塞瓦斯托波尔的纪念碑献花。

这一切都表明,俄罗斯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的决心,俄罗斯不会就克里米亚问题同西方讨价还价,俄罗斯作出让步的地方可能是减少对乌东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州的支持。

  那么,乌克兰国内今后趋势如何呢?

对乌克兰国内政局来讲,接下来最重要的事件就是5月25日举行的总统选举。

当总统亚努科维奇下台后,前总理季莫申科就从被监禁的地方回到首都基辅,准备参加即将到来的总统选举。

目前,乌克兰的祖国党和打击党分别提名了总统侯选人,祖国党提名前总理季莫申科,打击党提名乌克兰巧克力大王波罗申科。

据一项民调显示,打击党提名的候选人波罗申科支持率36%,排名第一。

总之,不管5月25日乌克兰总统选举谁将胜出,新政府都将替代临时政府,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收拾乌克兰的烂摊子,终结乌克兰国内的动乱。

新当选的总统像所有前任总统一样,如何处理与俄罗斯、美国、欧盟关系将成为考验新政府的老问题。

乌克兰危机的几点思考

  通过对乌克兰危机前因以及当前局势的分析,笔者认为,乌克兰危机是大国间利益博弈的结果,而最终损害的却是乌克兰民众的利益。

乌克兰危机实质上是俄美欧的代理人战争

  像当年古巴导弹危机一样,俄美为巩固自己的势力范围会在第三国上演冲突,乌克兰便是这场冲突的牺牲品。

无论是乌西部民众,还是乌东部民众,无论是乌政府军,还是民间武装,如果没有外部势力介入,乌克兰危机不会如此深刻,并导致国家走向分裂。

据皮尤研究中心4月份调查,77%的乌克兰受访者反对乌克兰国家分裂。

正是由于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等国家的间接介入或背后支持,使乌克兰国内分离主义力量甚嚣尘上,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再次成为这些大国公开较量的场所。

冷战虽然结束20多年了,国际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俄罗斯和西方世界基于国家利益和地缘战略的结构性矛盾没有消失,时而在第三国爆发的冲突是俄罗斯与西方世界结构性矛盾的再现。

实力对比决定乌克兰危机较量的最终结果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了不同阶段的经济制裁。

在克里米亚半岛“脱乌入俄”后,3月26日在欧盟-美国峰会上,西方国家领导人一致表示,如果俄罗斯进一步深入乌克兰东部领土,导致局势恶化,将对俄实施涉及能源领域的经济制裁。

鉴于俄罗斯近年来一半以上的财政收入来自油气出口,一旦西方“掐断”俄罗斯能源生命线,俄本已糟糕的经济发展状况预计将遭受冲击。

在俄罗斯支持乌东部两个州进行公投后,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警告克里姆林宫,破坏乌克兰大选的企图将引发更进一步制裁,制裁对象将扩大到整个经济部门。

可以说,乌克兰危机背后也蕴含着美欧与俄罗斯经济实力的较量,但在全球化时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双方较量的结果注定不会有真正的赢家。

俄乌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现实决定危机只能以相互妥协来结束

  乌克兰对于俄罗斯而言,具有极强的战略意义,而俄罗斯对于乌克兰而言,是其重要的能源(天然气)供应地,也是其最大的债主。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集团总裁米列尔宣布,俄罗斯于2014年4月1日停止对乌克兰天然气的优惠价格政策,并表示乌克兰并没有付清自2013年8月以来的天然气债务。

俄罗斯普京总统也强调取消对乌克兰的优惠价格,是从经济角度来处理两国天然气供应关系,与乌克兰政治危机无关。

难道真的与政治无关吗?

试想,俄罗斯2013年12月同意把一千立方米的天然气价格从461美元降到268.5美元,以缓解乌克兰的偿还压力,这不就是为政治上拉拢乌克兰吗?

  对于乌克兰来讲,它的理想是变成一个欧洲国家,但是现实中他又离不开俄罗斯。

乌克兰如果跟了欧盟,图得一个空名,实际上的好处不会太多,最多是欧盟第29个小伙伴。

乌克兰如果跟了俄罗斯,它得到的现实好处一定不会少,而与俄罗斯翻脸,结果是逼着俄罗斯这个债主来讨债。

乌克兰整体对外债务高达700亿美元,其中俄罗斯的债务占了乌整体外债的一半以上。

俄罗斯的讨债对乌克兰经济来说是雪上加霜。

因此,俄乌之间的现实关系决定着双方只能以妥协来结束这场危机,未来乌克兰的发展道路还应该是走平衡和自主的发展道路。

乌克兰人民是这场危机的最终买单者

  从2013年11月开始的乌克兰危机,已经持续发酵半年。

从最开始的街头游行,逐渐演变为局部军事冲突,甚至有滑向全面内战的危险。

在大变局面前,乌克兰普通民众,尤其是东南部居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经历了数月的动荡不安,人们渴望安定,希望的是简单而美好的生活。

就像普通的乌克兰人所说,“乌克兰的资源足供4600万人口,我们只缺一个好政府”。

  的确,从1991年8月乌克兰独立后,乌内部政党频繁恶斗、外交东西摇摆,乌克兰政府在推进国家一体化方面几无进展。

乌克兰遭遇了独联体国家中历时最长、最恶劣的经济滑坡。

现在乌克兰境内有大片废弃的工厂、荒芜的农田和23年没有改变面貌的苏式城镇。

经过此次危机后,无论胜利者是谁,美国也罢、欧盟也罢、俄罗斯也罢,但为这场危机买单的一定少不了乌克兰人民。

而现在,无论在乌克兰首都基辅,还是已经向俄罗斯投靠的克里米亚,民众最希望的永远都是平静的生活。

  但愿战火将息,硝烟散尽,岁月静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