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青阳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48094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池州市青阳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池州市青阳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池州市青阳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池州市青阳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池州市青阳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池州市青阳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池州市青阳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池州市青阳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池州市青阳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池州市青阳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

2020年池州市青阳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

1、谢老师认为未成年学生年龄尚小,还不用考虑其自尊心等问题,无条件遵从老师旨意来做即可。

谢老师

在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时没有遵从()原则。

A、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B、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C、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D、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的描述,谢老师在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时没有遵从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原则。

故选

A。

2、教师资格证书的适用的地域范围是()。

A、在全国范围适用

B、只在本地区适用

C、只在本校适用

D、在外国也适用

【答案】A

【解析】根据《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教师资格证书在全国范围内适用,教师资格证书由国务院教育行政

部门统一印制。

故选A。

3、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教育家黄宗羲早就指出:

“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

”陶

行知则更明确地说: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这

些都说明教师具有()的义务。

A、保护学生权益

B、提高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

C、尊重学生人格

D、教育教学

【答案】B

【解析】教育家黄宗羲和陶行知的话说明,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搞好教学,教好功课,要完成知识教学任务,

教师就必须锐意进取,刻苦学习。

要使学生学好知识,教师首先必须学好知识,即教师要具有提高思想觉悟

和教学水平的义务。

4、知道了“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而正方形是长方形一个特例,那就很容易理解“正方形的四个角

都是直角”。

这种同化模式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组合学习

D、推理学习

【答案】B

【解析】把正方形的特征归属于已知长方形的特征当中,这显然是一种下位学习。

故选B。

5、推行新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

A、设计课程

B、编写课程

C、实施课程

D、评价课程

【答案】C

【解析】实施是改革的核心环节。

故选C。

6、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网络等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可

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A、姓名、住所、以及家庭成员、社会关系

B、姓名、住所、照片、家庭成员

C、姓名、住所、照片、图像

D、姓名、住所、图像、社会关系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

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

目、公开出版物、网络等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图像以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

料。

故选C。

7、学习策略不包括()。

A、认知策略

B、情感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答案】B

【解析】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

方案。

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故选B。

8、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答案】D

【解析】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故选D。

9、开展“教学与发展”实验,以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一般发展”概念的提出者

是()。

A、巴班斯基

B、维果斯基

C、杜威

D、赞可夫

【答案】D

【解析】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主

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故选D。

10、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教师申诉的()内,作出处理。

A、15日

B、30日

C、45日

D、60日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

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

内,作出处理。

故选B。

11、为了总结、推广、交流教学经验和方法等而进行的公开课活动属于()。

A、观摩型听课

B、调研型听课

C、检查型听课

D、评比型听课

【答案】A

【解析】观摩型听课是为了总结、推广、交流教学经验和方法等而进行的听课活动,包括听公开课、示范

课、展示课等。

观摩型听课目的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等,因而,一般都是观

摩特级教师、优秀教师或某一方面有特色、有创新、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堂教学。

故选A。

1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去实施教。

A、嘴

B、耳

C、心

D、眼

【答案】C

【解析】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用“心”

施教。

故选C。

13、在我国当前课程管理的改革中,试行三级课程管理,它们是()。

A、政治课程、种族课程和性别课程

B、原始课程、艺术课程和经验课程

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D、学校本位课程、个人本位课程和社会本位课程

【答案】C

【解析】新课程改革适当减少了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

课程三级课程并行的层次结构。

14、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学低年级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五年级以上开设

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须实施的课程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利用学科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D、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研究性学习三类

【答案】A

【解析】当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考虑到过去只重视学科课程而忽视活动课程的弊端,开始从小学三年级

到高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国家课程、必修课程。

故选A。

15、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是()。

A、教师把职业道德的理论认识付诸于行动

B、加强自我控制

C、增强教学效果

D、重建新的更高的社会主义师德

【答案】A

【解析】行即行为,也就是教师把职业道德的理论认识付诸于行动,这是师德修养的目的。

故选A。

16、()明确提出了“活教育”主张。

认为“活教育”的目的是: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

人”。

A、蔡元培

B、陶行知

C、晏阳初

D、陈鹤琴

【答案】D

【解析】陈鹤琴重视儿童教育,研究总结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明确提出了“活教育”主张。

“活

教育”的目的是: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其中,“做人”是“活教育”最为一般意义的目

的。

故选D。

17、“汉语拼音的学习干扰英语音标的学习”体现的迁移种类是()。

A、逆向迁移

B、负迁移

C、垂直迁移

D、一般迁移

【答案】B

【解析】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

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如汉语拼音的学习干扰英语音标的学习。

故选B。

18、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

【答案】C

【解析】杜威将教育目的与教育活动本身联系起来,认为教育无教育过程之外的外在目的。

故选C。

19、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

【答案】C

【解析】杜威将教育目的与教育活动本身联系起来,认为教育无教育过程之外的外在目的。

故选C。

20、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的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财政经常性收入的

增长比例。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无关于

【答案】A

【解析】《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大家好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

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21、在课程评价领域,()是指一门课程结束时或一个学年结束时进行的评价。

A、形成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过程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答案】B

【解析】在课程评价领域,终结性评价是指一门课程结束时或一个学年结束时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贯

穿于校本课程各个阶段或整个过程的评价。

故选B。

22、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

A、核心课程

B、校本课程

C、学科课程

D、综合课程

【答案】B

【解析】校本课程是由学校(主体为学校教师)根据国家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针对学生的兴

趣和需要,结合学生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研发或选用的课

程,自主实施和评价。

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

故选B。

23、()表现在教师的优秀心理品质对学生产生了心理影响,博得了学生的尊敬与依赖,它反映的内

容同样是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待。

A、教师权威

B、教师威信

C、教师品德

D、教师魅力

【答案】B

【解析】教师威信是指教师表现出的优秀心理品质,对学生产生了心理影响,博得了学生的尊敬与依赖。

师威信的作用有:

第一,教师的威信是学生接受其教诲的前提;第二,有威信的教师的言行易于唤起学生相

应的情感体验,因而加大教育的效果;第三,有威信的教师被学生视为心目中的榜样。

故选B。

24、由于数学老师讲课很生动,激发了某小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低级的动机

C、高尚的动机

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答案】A

【解析】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是指由活动的直接结果所引起的对某种活动的动机,这种动机很具体但不够

稳定,容易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故选A。

25、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

A、教育工作要抓住发展的关键期

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教育工作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D、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

【答案】A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工作要抓住发展的关键期,及时施教,一旦错过学生发展的关键

期,只会“事倍功半”。

故选A。

26、“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等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夸美纽斯

D、杜威

【答案】D

【解析】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杜威的主要观点

有: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故选D。

27、“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角色。

A、管理者

B、示范者

C、授业解惑者

D、传道者

【答案】D

【解析】教师具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正统价值观念的使命,“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意思即为哪里有

道,哪里就有老师,体现出老师的传道者角色。

故选D。

28、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把课程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儿童)中心课程、()。

A、社会中心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学校课程

【答案】A

【解析】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儿童)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

故选A。

2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下列不属于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

A、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B、有优秀的教师

C、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D、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答案】B

【解析】《教育法》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二)有合格的教师;(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

的经费来源。

故选B。

30、某学校通过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