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林木病害综合管理.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94749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9.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林木病害综合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第六章-林木病害综合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第六章-林木病害综合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第六章-林木病害综合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第六章-林木病害综合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林木病害综合管理.ppt

《第六章-林木病害综合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林木病害综合管理.ppt(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林木病害综合管理.ppt

第六章林木病害的综合管理第一节林木病害综合管理的概念一.定义是以生态学和经济学为基础,根据病害发生和流行的规律,有计划、协调地运用预防性措施,将危害和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这种措施称为森林病害综合管理。

二.林木病害综合管理的内容种群水平管理。

主要对单种病菌种群进行综合管理,实际上就是通过防治技术的协调实施来控制病害。

2.生态水平管理。

针对多种病菌与森林生态系统的治理,通过监测、预测、决策、组织实施、效益评估等,使综合防治得以实现。

3.智能决策管理。

是在前二者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某一区域的病害实施智能综合管理,包括与病害防治有关的预测预报、检疫、防治技术、药械供应一系列工作的管理。

三.森林病害综合管理的原则我国1975年制定并实施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

1989年12月18日国务院颁布了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在第一章的第三条明确规定:

森林病害的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四.森林病害综合管理的措施为了阻止病害的发生,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1.控制病原物。

可以通过检疫、营林、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的方法,减少病原物的数量,中断病害的侵染循环;,2.增强林木的抗病性。

选育抗病树种或品种,以及适当的营林管理措施,可以抵御病原物的侵害;3.改善环境条件。

通过营林措施,可以创造有利于林木生长而不适合病原物繁殖的环境条件,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第二节林木检疫1.定义由政府颁布法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在国内、国际间流通的植物及其产品,采取一系列预防危险性病害传播和定殖的措施,称为林木检疫。

2.林木检疫的任务

(1)禁止危险性病害随着植物及其产品由国外传入或由国内输出。

(2)对国内局部地区已发生的危险性病害进行封锁,使它不能传到无病区,并在疫区把它消灭。

(3)当危险性病害侵入到新的地区时,应及时采取彻底消灭的措施。

3.林木病害检疫的种类分为对外检疫和国内检疫两种。

对外检疫是为了防止危险性病害输入和输出国境,保护本国林业生产,维护对外贸易信誉,履行国际义务。

其工作的开展由林业部门、外贸部门和交通部门等单位配合执行。

对外检疫以口岸检疫为主。

国内检疫是为了把某些区域性的危险性病害封锁在疫区内。

国内检疫和出口物品的检疫以产地检疫为主。

4.林木病害检疫对象确定检疫对象的原则:

(1)危害严重,传入以后可能给农林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的病害;

(2)随种苗、原木、加工产品或包装物传播的病害;(3)国内尚未发生的或局部发生的病害。

最新制定的国内林木病害的检疫对象有7个:

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Nickle2.松疱锈病CronartiumribicolaJ.C.FischerexRabenhorst3.冠瘿病Agrobacteriumtumefaciens(SmithandTownsend)Conn,4.杨树花叶病毒病Poplarmosaicvirus5.落叶松枯梢病Botryosphaerialaricina(Sawada)Y.Z.Shang6.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Pseudomonassyringaepv.actinidiaeTakikawaetal.7.草坪草褐斑病RhizoctoniasolaniKhn,5.林木病害检疫的方法

(1)直接检验:

对可疑的带病材料,按规定抽取样本,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病害的症状,镜检病害的病原。

(2)过筛检验:

根据健康种子与菌核、菌瘿等个体大小的差异,利用不同孔径的筛网,通过筛选的办法将其分离出来进行检查。

(3)比重检验:

(4)染色检查:

利用不同种类的化学药剂对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染色,根据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植物体是否感染病菌。

(5)洗涤检验:

把依附于植物及其产品表面的病原物用无菌水浸泡、振荡,收集洗涤液于30005000rpm离心58min,取沉淀物进行镜检。

(6)浅盘或漏斗分离检验:

对怀疑被线虫危害的样品,可将受检样品切碎,用纱布或筛网包好后置于浅盘或带止水夹的漏斗中,加水于2025或室温条件下浸泡510h,收集浸泡液进行显微镜观察。

如线虫的数量较少,可以离心后检查。

(7)分离培养检验:

利用许多病原物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特性,把病菌分离出来,根据培养物的特征,检查鉴定病原物的种类。

(8)萌芽检验:

将种子置于培养皿或播种在花盆的土壤里,在温箱或温室里进行培养,根据幼苗表现出来的病害症状进行判断。

(9)接种检验:

将从繁殖材料上直接或通过其它检验方法获得的病菌,接种到健康植株或指示植物上,在适宜的发病条件下,观察被接种植株的症状。

(10)血清学检验:

对于病毒或细菌引起的病害,可以利用已知的抗血清进行血清学反应试验,检测植物材料中是否有相对应的抗原(病原)存在来进行病害的诊断和病原物的鉴定。

第二节林木栽培防病措施1.育苗防病措施1)苗圃地选择:

应选择土壤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圃地育苗,另外,还应了解土壤中病原物的积累程度以及周围绿篱、行道树等现有的树木种类。

2)合理轮作:

方式:

水旱轮作、针阔叶树轮作。

目的:

调节地力,提高苗木的抗病性。

防治对象:

苗木根部病害发生严重的圃地。

如苗木猝倒病、根癌病和根结线虫病等均可以通过而得到控制。

3)适当施肥:

偏施氮肥,引起苗木徒长,降低抗病力,常诱发多毛孢菌、灰霉菌和白粉菌所致的病害。

施用磷、钾肥和有机肥可促进苗木生长,提高抗病力,同时能促进土内病原菌的拮抗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整地时,施用适量的腐熟粪肥、棉子饼或豆饼。

4)环境卫生:

清除圃中的杂草、病苗、死苗和病苗残体,并集中烧毁。

2.造林防病措施1)树种或品种选择:

合理选择造林树种,是造林工作成败的关键。

因此,在拟订计划时,必须了解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可能出现的病害种类、分布及危害,然后结合造林地的气象、地形、坡向、坡度及土壤等因素,综合加以分析。

2)营造混交林:

混交不仅可以合理利用地力,促使林木生长健壮,提高林木的抗病力,而且有阻止病菌传播的作用。

混交树种的配置需要注意两点:

一是在锈病流行的地区应避免栽植其转主寄主;二是混交树种不被同一种病原危害。

3.抚育防病措施1)清除发病中心:

许多病害在暴发流行之前,病原物的数量有一个积累的过程。

只要及时发现,清除病株,并配合其它防治措施,就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2)间伐:

在过密的林分中,通风、透光差,环境阴湿,林木生长衰弱,常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3)修枝:

林内适当修枝,可收到与间伐相似的效果。

清除枯枝、病枝和下枝,能减少病害的侵染来源。

第三节抗病育种抗病育种是一项较稳妥的措施,但需要投入较长的时间、财力和物力。

选育抗病品种包括选种和育种。

1.选种包括树种选择和个体选择。

在自然界,在某一病害的流行地区,常常看到抗病力强的植物种或品种,如亚洲板栗比美洲板栗抗板栗疫病。

2.育种是利用品种间、种间杂交、远缘杂交或无性杂交,以及用物理的、化学的方法使植物的遗传基因重组或发生突变,来培育抗病林木品种的方法。

育种是较复杂的方法,所需时间长。

3.抗病性鉴定对于选育的抗病品种必须进行抗病性鉴定。

方法有:

自然抗病性调查:

在病害流行季节和地区,调查不同物种、品种或单株抗病性的差异。

将抗病性强的样株标号作为初选对象。

林间人工接种抗病性测定:

根据病菌的侵染规律,在发病期人为接种病菌,测定初选植株及其子代的抗病性。

室内接种抗病性测定:

常在温室和条件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进行。

根据病害种类,可对幼树或幼苗进行人工接种,观察发病情况。

林木抗病性的测定,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均要用易感病的树种或品种作对照。

4.抗病性鉴定的指标1)发病程度:

该项指标包括叶、果、梢,乃至整株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系统性病害一般用发病率表示,局部病害则用病情指数统计。

2)潜育期长短:

一般地说,寄主抗病性强,潜育期较长。

反之则较短。

3)过敏反应:

该项指标主要用于测定寄主对专性寄生物抗性的鉴定,包括坏死出现的速度及范围。

寄主抗病力强,过敏反应出现得快。

4)病斑扩展的速度:

该项指标主要用于寄主对枝干(茎)腐烂病或叶斑病抗性的鉴定。

抗病力弱的寄主,病斑扩展速度快,范围大。

第四节生物防治生物防治不会破坏生态平衡,不污染环境,在林木病害防治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广义:

指利用一切生物手段防治病害。

狭义:

指利用微生物的拮抗作用,杀死或抑制病原物的生长发育来防治林木病害,这是目前生物防治研究和探讨的主要内容。

1.生物防治在林木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在林木病害防治中,生物防治成功的例子较多,效果亦佳。

有些生物防治已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多数还处在田间和实验室研究阶段。

1)用野杆菌放射菌株84(Agrobacteriumradiobacterstrain84)防治细菌性根癌病(A.tumefaciens),是世界上有名的生物防治成功的事例,能防治12属植物中的上千种植物的根癌病。

2)用枯草杆菌(Bacillussubtilis)防治香石竹茎腐病(Fusariumgraminearum)也很成功。

枯草杆菌还可以用来防治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齐整小菌核菌(Sclerotiniarolfsii)、腐霉属(Pythium)等病菌引起的病害。

3)用大隔孢伏革菌(Peniophoragigantea)防治松白腐病(Heterobasidionannosum),也是世界闻名的生物防治实例。

4)木霉属(Trichoderma)的真菌常用于病害的防治,如哈茨木霉(T.harsianum)用于苗木白绢病(Sclerotiniarolfsii)和灰霉病(Botrytiscinerea)的防治,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2.生物防治的机制应用微生物防治林木病害,其机制主要包括竞争作用、抗生分泌物的作用、寄生作用、捕食作用及交互保护反应等。

1)竞争作用:

指益菌和病原物在养分及空间上的竞争。

由于益菌的优先占领,使病原物得不到立足的空间和营养源。

如大隔孢伏革菌、野杆菌放射菌株84的防治机理。

2)抗生物质的作用:

一些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在它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分泌抗生素,杀死或抑制病原物,这是目前生物防治研究的主要内容。

如荧光假单胞杆菌能分泌2,4-二乙酰间苯三酚(DAPG)或吩嗪羧酸(PCA)抗生素,能杀死、抑制多种植物病原菌。

3)寄生作用:

指有益微生物寄生在病原物上,从而抑制病原物的生长发育,达到防病的目的。

如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等病原菌常被木霉属真菌所寄生。

4)捕食作用:

经研究发现,一些真菌、食肉线虫、原生动物能捕杀病原线虫;某些线虫也可以捕食植物病原真菌。

5)交互保护:

在自然界中,许多病原物有强毒菌株和弱毒菌株存在。

在先接种弱毒菌株后,寄主可抵抗强毒菌株的侵染,从而减轻危害,这种现象称为交叉保护。

如板栗在接种了板栗疫病菌的弱毒菌株(hypovirulentstrain)后,可以抵御毒性菌株(virulentstrain)的侵袭。

第五节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通过热力、冷冻、干燥、电磁波、射线、机械阻隔等方法抑制、钝化或杀死病原物,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1.种苗、土壤的热处理干热处理法:

主要用于种子,对多种种传病毒、细菌和真菌都有防治效果。

热蒸汽:

用于处理种子、苗木,热蒸汽还用于土壤处理。

通常用90100蒸汽处理土壤3060min,可杀死绝大多数病原菌。

蒸汽处理可大幅度降低香石竹镰刀菌枯萎病的发生。

2.机械阻隔作用在设施栽培中,覆盖薄膜也能达到防病的目的。

许多叶部病害的病原物是在病残体上越冬的,早春覆膜可大幅度地减少叶病的发生。

除此以外,核辐射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有灭菌作用。

钴60-射线辐照装置较简单,成本较低,射线穿透力强,多用于处理储藏的种子或果实的防霉保鲜。

微波是波长较短的电磁波,微波加热适于少量种子进行快速杀菌处理。

第六节化学防治应用化学药剂预防和控制林木病害的方法。

化学防治是林木病害防治的重要手段,方法简单,见效快。

但是,化学防治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