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质量评估三必修一政治优秀经典课时练习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7163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质量评估三必修一政治优秀经典课时练习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专题质量评估三必修一政治优秀经典课时练习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专题质量评估三必修一政治优秀经典课时练习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专题质量评估三必修一政治优秀经典课时练习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专题质量评估三必修一政治优秀经典课时练习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质量评估三必修一政治优秀经典课时练习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专题质量评估三必修一政治优秀经典课时练习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质量评估三必修一政治优秀经典课时练习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质量评估三必修一政治优秀经典课时练习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一批喷气式飞机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都是“一五”计划的成就,故B正确;

“大跃进”是“左”倾错误的体现,故C错误;

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与图片无关,故D错误。

2.我国“一五”计划期间,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222个大部分放在东北。

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

该做法 (  )

A.导致了工业发展不均衡

B.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C.促使了工业布局更合理

D.导致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

【解析】选C。

近代中国沿海地区工业基础较好,“一五”计划期间,把投资项目主要放在内地和东北,是为了地区工业发展均衡,故A错误;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指农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与工业分布地区无关,故B错误;

“一五”计划期间,投资项目分布体现了沿海、内地和东北地区分布更加均衡,这样的工业布局更加合理,故C正确;

“左”倾错误是指急躁、冒进,与材料不符,故D错误。

3.(2017·

兰州高一检测)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提出的主要根据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解析】选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在1949年,故A错误;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是在1957年,故B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54年颁布,故C错误;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于1956年建立,故D正确。

4.右图为华君武、朱会然创作的宣传画《大豆过江》,图中的题诗为:

“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

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

”该作品描述的是中国哪一阶段的历史 (  )

A.20世纪50年代初期

B.20世纪50年代末期

C.20世纪60年代末期

D.20世纪70年代末期

该宣传画反映的是“大跃进”中虚报粮食产量的浮夸风。

20世纪50年代初期“大跃进”还未开始,故A错误;

“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属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故B正确;

C、D错误。

1958年8月前后,新华社先后报道湖北长风农业社早稻亩产15361斤;

安徽高丰农业社试验田早稻亩产16260斤;

湖北麻城建国第一农业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36956斤。

上述报道反映的现象是 (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执行“一五”计划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3-195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错误;

执行“一五”计划是在1953-195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浮夸风,属于“大跃进”运动现象,故C正确;

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是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与材料现象不符,故D错误。

5.(2017·

昆明高一检测)中国在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经济的绝对产量和政府的税收、征购都上升了,而学者黄宗智却将此一时期中国的经济状态称为“没有发展的增长”。

这说明这一时期 (  )

A.劳动生产率没有得到提高

B.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

C.政治运动干扰了农业生产

D.农业生产制约了工业发展

【解析】选A。

材料中提及人民公社时期的农业经济是“没有发展的增长”,可见劳动生产效率低,A正确。

此时的农业经济“绝对产量和政府的税收、征购都上升了”,可见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不符合题意,B排除。

C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此时的中国,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D表述有误,排除。

6.(2017·

嘉兴高一检测)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

“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

……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

”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政策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的严重灾难,中国共产党于1960年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国民经济得到了初步恢复,表明这一方针的实施具有科学性和正确性,答案选D,A、B、C与上述史实不符。

7.1979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

“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实行超严奖励。

不许分田单干。

”这反映了

 (  )

A.农村社会面貌得到根本改变

B.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废除

C.中共中央对包工到组的肯定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广

由题干有效信息“1979年9月”“不许分田单干”,可推知中央还未正式肯定和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仅局限于“包工到组”,由此可排除A、B、D,正确答案选C。

有人把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

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

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D.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是表面现象而非本质,故A错误;

土地归公未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故B错误;

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这是调整的原因而非调整行为本质,故C错误;

土地政策变化深层次而言是调整生产关系,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故D正确。

8.(2017·

扬州高一检测)有网友从网上找到了新一届部分国家领导人发表于上世纪90年代的著作,其部分目录如图,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应是 (  )

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B.展现对外开放的辉煌成就

C.反思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图片中该书的后记“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体现了该书的主题——改革,再结合图中目录的第一、五、七章,分别为经济改革、国企改革、农村改革,由此可判断出本书探讨的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故D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2017·

杭州高一检测)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特征不包括 (  )

A.都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B.都采取了承包责任制的形式

C.都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

D.都重视调动劳动者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

中国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都调动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没有革命的积极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拓展延伸】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

(1)由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动、推广。

(2)从个别地区先行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

(3)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9.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比利时政府提供的贷款,从而打破了自1969年形成的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

这一改变发生的背景是 (  )

A.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B.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经济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已经于20世纪90年代形成,与材料中时间“1979年12月”不符,故A错误;

由“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到“1979年12月……接受比利时政府提供的贷款”得出发生的背景是改革开放,故B正确;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与材料中“1979年12月”时间不符,故C错误;

经济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是1992年,与材料中“1979年12月”时间不符,故D错误。

10.下图城市中属于我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②③是厦门和深圳,它们属于经济特区,故排除;

而①④是福州和北海,它们属于14个沿海开放城市。

11.改革给处于困境中的国营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

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

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

首钢巨变得益于 (  )

A.依靠政府的计划性指令

B.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C.完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非公有制经济占主导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其核心就是国有企业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手段是政企分开和简政放权,故B正确。

 

12.下面是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年份

国有或

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个体

工业

其他类

型工业

1978

77.6

22.4

1997

25.5

38.1

17.9

18.5

上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

这一变化反映了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B.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

C.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D.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从材料可以看出,1978年只有单一公有制,到1997年非公有制经济占一定比例,说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化,故C正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公有制仍是我国经济的主体。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国有企业改革,故A、B、D不正确。

下图反映的是1980年和1990年的中国经济成分统计,图中表格数据的变化说明

A.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已完成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

D.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实现

观察图片,国有经济比例下降明显,个体经济和其他经济比例增长迅速,故A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段描写1946年华北农民没收地主田契的精彩片断:

那破鞋女人却从里间闯出来了……向她丈夫怪声怪气地问道:

“简直是一帮土匪,把地契全拿走了么?

”“你这个死人呀!

你就都给人拿走了,你的地不是买来的么?

难道是抢的!

材料二 寡妇们在无可奈何的情形下,只好互助求生。

她们说:

“如果实行包产到户,不带我们的话,要求给一条牛,一张犁,8个寡妇互助。

——1961年3月田家英致毛泽东信

材料三 蔡玉其《生产队责任制合同书》(1981年)分三大部分,103个小项目,把当时生产队分给蔡玉其家的土地、林木、农具等按六大类填写,除土地外全部做了折价计算。

(1)材料一中的夫妇各自在下表中的“成分”一栏应填写什么?

他们遭遇了哪一历史事件?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包产到户”试验出现的背景。

(10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与材料一的“分田”的主要不同。

材料三中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哪些伟大的历史作用?

【解析】第

(1)题第一问成分,根据材料一中“没收地主田契”可以推测出其成分一栏应该是地主;

第二问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指新中国成立前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题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1961年我们可以推测出,当时的背景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左”倾错误导致出现经济困难;

在经济出现困难的情况下,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第(3)题第一问不同,主要涉及土地所有权的不同,材料一中为农民土地所有,材料三中为国家土地所有制;

第二问作用,从农民、农村和城市三个角度回答。

答案:

(1)成分:

地主(写“富农”可给分,其他不得分)。

事件:

新中国成立前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背景:

①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为代表的“左”倾错误泛滥,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②1960年冬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失误。

(3)不同:

土地所有权(不同):

材料一土地属于农民所有,材料三属于国家(集体)所有。

作用:

①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②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真正开始了历史性变革;

③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4.“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这是从中国的近代屈辱到现代崛起的艰难历程中得出的基本结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夷货非衣食所需。

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材料二 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

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

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

——《张季子九录·

实业录》卷七

材料三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

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加以吸收、消化、创新,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

要筛选、移植国外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经营管理方式,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摸索经验;

要把沿海生产的“洋货”向内地销售,繁荣国内市场,满足人民需要;

尤为重要的是,必须面向世界,发展出口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作贡献。

——《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

地区座谈会纪要》(1985年1月31日)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外方面的主张有什么不同?

各自出于何种考虑?

(8分)

(2)材料三与材料二的主张看似相同,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这一本质差异是什么?

(3)上海浦东开发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而早在20世纪初中华民族不少仁人志士就提出了开发浦东的最初设想。

开发浦东的美好设想在20世纪初难以实现,而在20世纪末却喜获成功,造成不同命运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2分)

【解析】本题以新旧中国的对外开放切入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并迁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时要紧扣新旧中国的社会性质进行分析。

(1)不同:

材料一主张闭关锁国。

认为中国无需与外国通商;

闭关可以阻止外国入侵,防止内外勾结。

材料二主张在维护中国主权的条件下,积极引进外资,为民族工业的发展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2)差异:

材料二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材料三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3)原因:

20世纪初: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发展艰难。

20世纪末:

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正确引导。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