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46939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单元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地球内部的构造、火山和地震现象、卵石的形成、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矿物以及地表变化等有关地球与地表变化等内容进行探究活动。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火山》、《地震》,目的是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认识火山和地震现象是如何发生的;通过《卵石的自述》,初步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的改变作用;《各种各样的矿物》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认识它们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变化的地表》让学生认识地球的表面是不断变化的,各种自然力量和人类的活动都会对地表的改变发生作用,意识到保护陆地物质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能用简单器材作模拟实验。

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

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流意见。

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能够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不迷信权威;知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发展带来好处,也有负面影响。

3、科学知识

了解火山喷发现象;认识火山喷发的原因;调查火山喷发的危害;了解地震的现象;研究地震是怎样形成的;研究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研究风化对岩石的作用;探究沉积、搬运作用对地表的影响;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了解煤和石油的形成;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三、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由《火山》、《地震》、《各种各样的矿物》、《地表的变化》、《做一块卵石》五课组成。

四、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火山喷发的原因;了解地震的现象;地震是怎样形成的;研究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了解风化对岩石的作用;沉积、搬运作用对地表的影响;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五、教学策略

1、提出问题,从为什么的角度提出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

2、猜想与假设:

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并提出大致的探究性思路。

3、观察、实验、制作: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性科学活动。

4、搜集整理信息:

会查阅信息及其他信息源。

5、表达交流:

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

六、课时安排

《火山》、《地震》、《各种各样的矿物》、《地表的变化》、《做一块卵石》均需一课时。

6、火山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收集有关火山的资料;能够模拟火山的形成。

2、知道火山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

难点:

知道火山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三、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火山的有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关于火山,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请各组讨论后,提出你们组最感兴趣的问题。

确定研究主题

(二)探究新知

1、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1)谈话:

我们先来研究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你认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说说你的想法(学生试答)。

(2)谈话: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片,看完后,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3)播放课件

(4)小组讨论:

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5)全班交流、小结

(6)谈话:

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过类似火山喷发的现象呢?

(7)谈话:

你见过打开啤酒瓶子时的情景吗?

啤酒里的泡沫是用一定的压力压到瓶子里去的。

我现在就来打开一瓶啤酒,请你们注意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8)演示模拟实验:

老师打开一瓶啤酒,学生观察。

(9)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10)讨论:

联想火山喷发,说说模拟实验分别代表什么?

想一想泡沫喷出的原因是什么?

(啤酒瓶子代表地壳,啤酒里的泡沫代表岩浆,打开瓶盖就象地壳里有了裂缝,泡沫喷出就象火山喷发,原因是啤酒内部有压力。

(11)讲解:

地球内部温度很高,有些地方的岩石变成了粥状的岩浆。

灼热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裂缝或地壳薄弱的地方喷出地表,就是火山喷发。

从火山口喷出的物质堆积而成的高地,叫做火山。

2、火山发生时的现象是什么?

火山爆发时现象:

响声(很大)大地(剧烈震动)

浓烟(冲向高空)

灰、石块(落下来)

岩浆(火红)

3、火山与人类的关系是什么?

全班交流(然后出示课件)

五、拓展活动

了解世界著名的火山

六、教学反思:

比较感兴趣,掌握的较好。

遗憾的是火山的种类视频资料不全。

7、地震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搜集处理有关地震的信息资料,了解地震这种自然现象的发生不可避免及地震灾害。

2、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模拟实验和推理想象,自行获取地震的成因的知识。

3、科学知识:

了解地震自救的知识,学会地震自救的方法。

二、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有关地震的文字、图片资料。

毛巾(每组两条)、长30厘米直径1厘米的(学生能折断)干木棍(每人一根)。

教师准备:

地震的视频资料(现象、对比照片)、课件资料(地震成因、前兆、保护、实验要求)

三、重点难点

了解地震的成因;学会地震时的自救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5.12(带背景图片),看到这个日子,你想起了什么?

(汶川大地震)。

(播放地震现象视频)

2008年5月12号,在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这是继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又一次在我国发生的大地震。

课件展示:

四川地震前后的对比照片和视频。

看完这组照片后你有什么感受?

想说些什么?

关于地震,有没有问题要提出来?

学生交流感受。

(二)探究新知

1.学生提出问题:

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地震前兆?

预测?

自救?

……

2.确定本节课主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3.根据地震现象,研究地震的成因

①观察地震现象

播放地震现象的视频,观察、了解地震现象

结合看到的视频资料和生活中的了解,来谈一谈伴随着地震发生时看到了什么现象?

(大地、建筑物在剧烈地晃动……)

是什么力量使这么高大的建筑物晃动甚至倒塌呢?

(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板块碰撞等)。

地壳是有一层一层的岩石组成的,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

②研究地震成因

学生猜测。

模拟实验:

把毛巾、木棍放好。

出示实验要求:

(课件展示)

用毛巾和木棍来模拟岩石层:

(1)用手按住毛巾的两端向中间挤压,会发现什么现象?

(2)握住木棍的两头用力再用力,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手有什么感觉?

实验完成后思考并交流:

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然后推理想像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进行实验,汇报实验现象。

课件资料补充:

地壳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

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振动,这就是地震。

大家想,一个木棍在断裂时都会引起我们手的震动,几千米厚的岩石层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快速、突然的断裂引起的震动,释放出的能量该是何等的巨大。

[

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破坏性地震都是由岩层断裂引起的。

另外,火山喷发会引起地震,过度采矿而造成的地表塌陷也会引起局部地震的发生。

(三)科学与生活

1、地震有什么危害?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汇报。

2、地震有什么好处吗?

(1)地震能缓解地球本身的压力,释放过多能量,保持岩石圈受力平衡。

(2)同时地震也会把地下的矿物带到地表,(3)地震还造就了无数奇山异水。

3、预防地震与正确避震

①地震前兆

地震的破坏力巨大,地震的发生也不可避免,我们怎样来对地震进行预测,减少灾难的发生呢?

学生汇报。

(1)地震前地下水、动物、天气都会出现异常现象。

(课件展示)

(2)除了观察地震前兆,还有先进的测震仪对地震进行预测。

(课件展示)公元132年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预报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整整早了1700多年。

现在,人们预测地震的仪器越来越先进,日本发明制造的测震仪能在地震发生1分钟前测出,但是1分钟是何等的短暂!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科学学习中能够做有心人,争取在不远的将来,让预测地震就像天气预报那样平常、准确。

②正确避震

既然地震的发生不可避免,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该怎样做呢?

学生汇报。

当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沉着、冷静,然后再迅速的进行自救。

五、拓展活动

进行避震演习,教给学生紧急避震常识。

六、板书设计:

地震形成?

预测?

自救

七、教学反思:

1、学生看到日本的地震资料时,表现出欣喜地神情。

对此现象,我们应做出怎样的思考。

面对自然灾害,全人类是一样的,不分国别。

不应因历史原因而幸灾乐祸,教育学生要有一个博大的胸怀,面对严重的灾害要同情所有受灾的人。

2、前两个班教学时对地震种类的讲解不够重视;对震前征兆的材料准备不足。

 

8、各种各样的矿物

一、教学目标:

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运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小刀等)对常见矿物进行观察研究;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

2.愿意合作与交流;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认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

知道能源矿产

三、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一些有关煤、石油和天然气方面的资料。

如,调查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矿物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查阅新型能源的有关资料;炼铁的历史;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以及用途。

教师准备矿产、能源方面的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

认识各种各样的矿物。

教科书中提供了部分常见矿物的图片:

硫磺、石墨、石英、石膏、黄铁矿、正长石、方解石、白云母,又通过卡通人物的语言“我们来观察、认识这些矿物”,提示学生利用标本或图片认识一些矿物。

同时教科书也明确了概念: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

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活动二:

矿产和人类的关系。

首先教科书利用两幅组图,引导学生了解矿产与人类的关系。

教科书先展现了以铁矿石为主题的组图,以铁矿石为中以,周边分别展示了一些图片:

飞机,钢精锅,钢精勺、叉、刀,钢笔,轮船,汽车,自行车。

让学生认识到汽车、轮船、飞机及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原材料都来源于铁矿石。

说明矿物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矿产在生活是不可缺少的资源。

第二幅组图,是认识能源矿产与人类的关系。

教科书以煤为中心,周围一系列图片让学生了解煤在作为燃料及原材料方面的应用。

如:

炼铁时,主要用煤作为燃料,并可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利用提取成分制成杀虫剂、消毒剂、染料、药品,以及作为制作电话的合成材料中的一部分,说明煤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煤的全身都是宝。

然后教科书利用文字介绍了能源矿产分类的情况。

活动三:

人类对矿物的开采、加工和提炼。

教科书中展示了几幅图,让学生初步了解钢铁的冶炼、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情况。

教科书中还有一幅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情景图,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了解我国矿物资源利用与开采的现状,意识到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并在互相交流中,拓展知识,达到资源共享,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

五、拓展活动:

本活动的主题为“根据下图推想煤的形成原因”,让学生了解煤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煤的形成要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同时增强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各种各样的矿物,学生平日不太常见,因此教学时提供了各种矿物的标本,学生认识起来直观、兴趣浓厚,利于学生掌握各种矿物的特征。

还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认识到能源的短缺,平日生活中,要注意节约能源。

9、地表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