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2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6673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原生物学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病原生物学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病原生物学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病原生物学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病原生物学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原生物学2Word文档格式.docx

《病原生物学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原生物学2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原生物学2Word文档格式.docx

脂多糖(LPS):

即内毒素是位于革兰阴性菌最外侧的一层结构,主要由类脂A、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三部分组成LPS的功能:

①带负电荷,可结合阳离子,提高细胞膜表面酶活性。

②类脂A又称热原质,可致热是内毒素的主要成分③是G-菌的重要表面抗原④成为某些噬菌体的吸附位点

热原质:

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泛指那些能引起机体发热的物质

消毒:

用理化因素,杀死物体或介质中病原微生物的措施方法。

但不一定杀死细菌的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

灭菌:

是用理化因素,杀死物体或介质中所有微生物的过程方法。

包括病原菌、非病原菌及芽胞。

无菌:

是指不含任何活菌。

无菌技术:

是指在外科手术或分离、转种及培养时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实验材料的操作方法。

(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

耐药性变异:

细菌对某种抗生素由敏感变成耐受的过程称耐药性变异。

噬菌体:

是感染细菌、放线菌、真菌、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转化(transformation):

是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裂解后游离出的DNA片段,整合入受体菌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供体菌的某些生物学性状的过程。

接合:

接合(conjugation)是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

转导(transduction):

是以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通过置换重组获得供体的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

可分为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

噬菌体转变(溶源性转换)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噬菌体DNA整合于宿主菌DNA上,使其成为溶原状态而获得新的性状的过程。

支原体:

是一类无细胞壁,呈高度多行性,能通过滤菌器,在无生命培养基中能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衣原体:

是一类能通过滤菌器,严格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类型核酸,严格活细胞内寄生,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缺乏细胞结构;

对常用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Dane颗粒:

球形有包膜的DNA病毒,直径42nm具有双层衣壳和核心外衣壳:

相当于病毒包膜,由脂质双层和蛋白质组成,含表面抗原(HBsAg)和前S1和前S2抗原内衣壳:

呈20面体立体对称型,衣壳蛋白即病毒的核心抗原(HBcAg),在酶的作用下可暴露出e抗原(HBeAg)核心:

由病毒基因即双股非闭合环状DNA和DNA多聚酶(DNAP)构成

包涵体:

在病毒感染的细胞浆和细胞核内出现嗜酸性或嗜碱性的团块结构。

水平传播:

是指病毒在人群之间的传播而导致的感染(病毒主要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或泌尿生殖道)传播,但在特定条件下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感染机体

垂直传播:

病毒通过胎盘或产道直接由亲代传给子代而导致的感染。

抗原漂移:

基因点状突变引起的变异为量变,其变异幅度小,仅引起中小流行,此变异称。

抗原转换:

基因发生重组排列引起的变异为质变,其变异幅度大,产生新亚型,引起大流行,

抗菌谱:

是指抗生素所能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范围及所需剂量。

正常菌群:

在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分布着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称

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此类抗原含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分子较大,结构复杂,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需T细胞的辅助。

特点:

1一定要有抗原提呈细胞的参与2不仅能够引起体液免疫,也能够引起细胞免疫3主要产生IgGIgM等抗体4产生终身免疫。

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此类抗原含有B细胞表位,结构简单,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无需T细胞的辅助。

1不用抗原提呈细胞的参与2仅能够引起体液免疫3刺激B细胞主要产生IgM等抗体4不是终身免疫。

以青霉素为例,试述一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理及防治原则

青霉素本身无免疫原性,但其降解产物青霉烯酸和青霉噻唑醛酸与体内组织蛋白结合,形成青霉烯酸蛋白和青霉噻唑蛋白,即具备了免疫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并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致敏。

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应抗原时,后者通过桥联结合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IgE分子而触发过敏反应。

可在几分钟内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症状,严重者可因过敏性休克而死亡。

青霉素制剂在弱碱性溶液中易形成青霉烯酸,故使用青霉素应在临用前配制。

(一)寻找变应原,避免接触(询问病史、家族史和皮肤试验来确定变应原,避免接触。

(二)皮肤过敏试验(使用某些药物如青霉素、免疫血清之前,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

)(三)脱敏疗法(对异种动物血清过敏但又急需应用者,可采用少量、多次、短间隔连续注射使其脱敏,称为脱敏注射法)

乙型肝炎病毒(HBV)

 

形态结构

(1)Dane颗粒:

球形有包膜的DNA病毒,直径42nm具有双层衣壳和核心

1.外衣壳:

相当于病毒包膜,由脂质双层和蛋白质组成,含表面抗原(HBsAg)和前S1和前S2抗原2。

内衣壳:

呈20面体立体对称型,衣壳蛋白即病毒的核心抗原(HBcAg),在酶的作用下可暴露出e抗原(HBeAg)3.核心由病毒基因即双股非闭合环状DNA和DNA多聚酶(DNAP)构成

(2)小球形颗粒:

不含DNA和DNA多聚酶,无传染性但有抗原性(3)管形颗粒:

是一串聚合起来的小球形颗粒

传播途径:

(1)血液和血液制品

(2)HBsAg和HBeAg阳性的母亲可通过胎盘、分娩、哺乳等途径传给婴儿(3)HBV也可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和性接触传播

HBV抗原抗体系统的检测HBV抗原测定:

临床主要测HBsAg和HBeAg,目前还能测pre-S2、pre-S1和DNAP。

无论其中哪一项抗原阳性都表示有HBV的感染。

只有HBsAg一项阳性可能是表面抗原携带者或感染早期。

e抗原preS2和preS1阳性多表示病毒有活动性复制,血清有高度传染性。

HBV抗体测定:

临床主要测抗HBs、抗HBe、抗HBc 

发病早期即可测出抗HBc-IgM,表示体内有HBV的复制,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抗HBc-IgG见于恢复期和慢性感染。

抗HBs是中和抗体,阳性预示病情开始好转。

药物变质的判断(重点)

1、有微生物存在。

2、微生物已死亡或排除,但毒性代谢产物仍然存在。

3、产品发生肉眼可见物理或化学变化。

4、口服及外用药物中的微生物数量超标。

5、无菌制剂中发现有微生物的存在。

防止微生物污染药物的措施1、加强药品生产管理2、严格进行各项微生物学卫生检验3、使用合格的防腐剂

影响药物变质的因素

1.污染量污染量如果很大,则微生物虽然尚未生长繁殖,亦能引起药物的分解;

2、营养因素许多药物配方成分均是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源、氮源或无机盐类,甚至去离子水也可以支持微生物的生长3、含水量;

在片剂及其其他固态药物中的含水量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影响较大。

如含水量超过10%~15%,遇到合适温度,微生物就会大量繁殖4、PH;

制剂的PH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通常在碱性条件下,不利于细菌和酵母菌、霉菌的生长,而在酸性条件下则由利于霉菌、酵母菌的生长5、储藏温度;

微生物引起药物变质的温度在—5~60摄氏度的范围内,因此通常储藏在阴冷干燥处为佳

内毒素和外毒素的区别 

见附表159页

毒素特征 

外毒素 

 

内毒素 

来源 

革兰阳性及阴性菌 

革兰阴性菌 

存在部位 

细菌细胞外,少数菌崩裂后释放 

细胞壁成分,细菌崩裂后释放 

化学成分 

蛋白质 

糖脂类物质 

稳定性 

热不稳定,易被脱毒、破坏 

热稳定,抗酸,抗碱,不易脱毒 

毒性作用 

强,作用部位有较强选择性 

弱,毒性效用大体相同 

免疫原性 

强其脱毒类毒素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弱,不能脱毒成为类毒素,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能力差 

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一)初次免疫应答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可分为:

潜伏期:

抗原已入侵,但抗体还无法检出对数期:

抗体水平呈对数增长 

平台期:

此期抗体含量相对稳定下降期:

与抗原结合或被降解,抗体含量逐渐下降特点:

1.潜伏期长2.抗体量少3.抗体类型以IgM,为主4维持时间短5.抗体特异性低.

(二)再次免疫应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可迅速、高效地产生特异性应答特点:

1.潜伏期短2.抗体量多3.抗体类型以IgG为主4维持时间长5.抗体特异性高.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nnunodeficiencyvirus,HIV)是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的病原体。

主要生物学性状

1、形态结构 

球形,直径约100~120nm。

内有一致密的圆锥状核心。

病毒体外脂蛋白包膜,嵌有gp120和gp41两种糖蛋白。

前者构成包膜表面的刺突,后者为跨膜蛋白。

病毒内部为20面体对称的核衣壳,衣壳蛋白为P24,病毒核心含病毒RNA、逆转录酶和核衣壳蛋白。

见图16-11

2、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HIV的基因组由2条相同的正链RNA组成,在RNA链的5’端通过氢键互相连接成二聚体。

每个RNA链基因组长度约9.7kb,含有3个结构基因和6个调节基因。

在病毒的5’端和3’端各有相同的一段核苷酸序列,称为长末端重复序列(LTR)。

3个结构基因①gag基因:

编码前体蛋白,经pol编码的蛋白水解酶裂解形成内膜蛋白(P17/18)衣壳蛋白(P24)核衣壳蛋白(p7/6)。

其中p24特异性最高,与其它逆转录病毒无共同抗原,但HIV-1与HIV-2之间有轻度交叉反应。

②env基因:

编码gp120和gp41二种包膜蛋白。

Gp120是与宿主细胞表面的CD4分子结合的部位。

Gp41具有介导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的作用。

③pol基因:

编码逆转录酶和蛋白酶及整合酶,与病毒复制制有关。

6个调节基因①tat基因:

编码反式激活的转录因子,与LTR上的应答元件结合能启动和促进病毒基因的mRNA转录。

②rev基因:

编码转录后的反式激活因子促进mRNA从胞核向胞质转运,增加结构蛋白的合成。

③nef基因:

编码负调节蛋白,对病毒的结构蛋白和调节蛋白均有下调作用。

④vif基因:

编码产物与病毒的感染有关⑤vpu基因:

编码产物与病毒的装配、成熟和释放有关⑥vpr基因:

编码产物是一种弱转录激活因子

这些基因编码的调节蛋白在病毒的RNA转录、转录后加工、蛋白质翻译及病毒释放的过程中起作用。

①性传播:

通过同性或异性间的性行为传播。

②血源传播:

包括输入含HIV的血液或血制品、器官或骨髓移植、人工授精、静脉药瘾者共用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等传播③母婴传播:

HIV经胎盘、产道或经哺乳等方式引起的母婴传播。

防治原则综合性预防1、开展广泛宣传教育,杜绝吸毒和性滥交2、建立HIV感染的监测系统掌握流行动态3、加强国境检疫、严防HIV的传入4、对供血员进行HIV抗体检测,确保输血和血制品的安全

医学微生物学-病原学诊断与防治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革兰染色的意义

A.细菌的分类 

B.选择治疗药物 

C.鉴定细菌的依据 

D.观察细菌结构 

E.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2.不符合脑膜炎球菌送检标本要求的

A.采集标本注意无菌操作 

B.根据该病原菌主要存在部位取材 

C.采集标本一般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 

D.采集的标本要立即送检 

E.标本送检过程中要保持低温和干燥 

3.不能用于细菌检测的方法是

A.蚀斑测定 

B.噬菌体分型 

C.细菌素分型 

D.聚合酶链反应 

E.气液相色谱法

4.从有正常菌群存在的部位所采取的标本应接种在哪种培养基中分离培养病原菌

A.增菌培养基 

B.营养培养基 

C.选择、鉴别培养基 

D.特殊培养基

5.关于直接涂片镜检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适用与所有细菌感染疾病的初步诊断 

B.方法简便易行 

C.只适用与形态和染色性上具有特征的病原菌 

D.其结果必须结合临床表现方有诊断价值 

E.以上都不是

6.利用细菌生化反应鉴定细菌是根据

A.细菌酶活性差异 

B.细菌毒素活性差异 

C.细菌酶含量的差异 

D.细菌毒素种类的差异 

E.细菌分解代谢产物的差异

7.用马血清制备的抗毒素的缺点是

A.制备较困难 

B.纯度不高 

C.产量低 

D.可产生变态反应 

E.不易保存

8.丙种球蛋白的优点是

A.来源广 

B.易制备 

C.易保存 

D.含多种微生物的抗体 

E.免疫效果好

9.向类毒素中加入佐剂氢氧化铝或磷酸铝便可制成

A.内毒素 

B.精致类毒素 

C.外毒素 

D.神经毒素 

E.细胞毒素

10.抗毒素主要用于外毒素所致疾病的治疗和应急预防,但使用异种抗毒素时应注意下列何种问题的发生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以上都包括

11.关于血清丙种球蛋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从正常人血浆中提取的丙种球蛋白 

B.是从健康产妇的胎盘血液中提制而成 

C.含有种类较单一的抗微生物特异性抗体 

D.经长期进行放、化疗的肿瘤

不宜使用该制剂 

E.以上都正确

12.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的最佳放大倍数为

A.10000倍 

B.1000倍 

C.400倍 

D.100倍 

E.500倍

13.以下关于电子显微镜,说法正确的是

A.其能分辨1nm的微粒 

B.当前使用的电子显微镜有两种,即投射电子显微镜和暗视野显微镜 

C.电镜即可用于观察活的微生物也可以用于观测死的微生物 

D.电镜标本不都需要在真空干燥的状态下观察 

E.以上说法都正确

14.确诊细菌性感染最可靠的方法是

A.观察临床症状 

B.询问病史 

C.用抗生素试探性治疗,根据疗效诊断 

D.根据不同疾病采取不同标本进行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E.以上都对

15.关于药物敏感性试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药敏试验的结果是指导临床用药的唯一依据 

B.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应采用抑菌环最大的药物 

C.抑菌环直径为2.5cm属于高度敏感药物 

D.纸片法是根据抑菌环的有无和大小来判定试验菌对该抗菌药物耐药或敏感的 

16.检测病原菌抗原的优点是

A.比分离培养细菌诊断细菌性感染

可靠 

B.即使在发病早期使用了抗生素,标本中的病原菌已被抑制或被杀死,也不影响病原菌抗原的检出 

C.敏感性稍差,标本中需含有大量抗原才能被特异性抗体检出 

D.此类方法更简便、迅速,多数只需几分钟的时间就可观察结果 

E.以上说法均正确

17.下列关于血清学诊断正确的是

A.一般适用于抗原性较弱,以及病程较长的传染病诊断 

B.是感染性疾病最重要的诊断依据 

C.不能用于调查人群对某病原体的免疫水平及检测预防接种效果 

D.在血清学诊断中,通常取双份血清 

E.如果抗体效价低,即可否定感染

18.下列试验中不属于血清学诊断方法的是

A.肥达试验 

B.外斐试验 

C.ELISA 

D.糖发酵试验 

E.抗O试验

19.死疫苗的特点是

A.接种次数少 

B.接种剂量小 

C.接种后局部和全身反应不明显 

D.能刺激特异性CTL细胞产生 

E.生产方法简单,易保存

20.DPT三联疫苗是

A.鼠疫、百日咳、破伤风 

B.白喉、霍乱、破伤风 

C.白喉、百日咳、破伤风 

D.伤寒、霍乱、钩端螺旋体 

E.鼠疫、百日咳、脊髓灰质炎

21. 

血清学诊断病毒感染时,应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各取一份标本,以比较两份标本的抗体效价,恢复期血清的抗体效价较急性期血清的抗体效价高几倍有诊断意义:

A.1~2倍 

B.2~3倍 

C.3~4倍 

D.4倍以上 

E.10倍以上

22. 

病毒标本运送要求:

A.常温下运送 

B.低温快速运送 

C.任何温度下快速运送 

D.加防腐剂运送E.以上均可

23. 

预防病毒感染最有效的办法是:

A.用化学药物 

B.用免疫血清 

C.用减毒活疫苗自动免疫 

D.用干扰素 

E.用抗生素

24. 

现仍用灭活疫苗预防的疾病有:

A.麻疹 

B.流行性乙型脑炎 

C.登革热 

D.风疹 

E.腮腺炎

25. 

能用活疫苗预防的病毒感染是:

A.丙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乙型脑炎 

D.脊髓灰质炎 

E.AIDS

26. 

感染病毒的细胞在胞核或胞浆内存在可着色的斑块状结构称:

A.包涵体;

B.蚀斑;

C.空斑;

D.极体;

E.异染颗粒;

27. 

无环鸟苷(ACV)有效控制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机理是:

A.ACV作用于敏感细胞表面受体 

B.ACV抑制病毒DNA多聚酶和DNA合成

C.ACV抑制病毒RNA聚合酶 

D.ACV抑制敏感细胞DNA复制

E.ACV抑制病毒蛋白合成

28. 

用直接电镜法可做出早期快速诊断的病毒是:

A.疱疹病毒 

B.轮状病毒 

C.流感病毒 

D.巨细胞病毒 

E.腺病毒

29. 

下列不适于培养动物病毒的方法是:

A.鸡胚培养 

B.人工合成培养基培养 

C.二倍体细胞培养 

D.组织培养 

E.动物培养

30. 

不能作为病毒在细胞内生长繁殖指标的一项是:

A.致细胞病变作用 

B.红细胞凝集 

C.干扰现象 

D.细胞培养液变混浊

E.细胞培养液PH改变

31. 

病毒的中和试验是病毒血清学特异试验,以下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中和试验是指中和抗体与病毒结合,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的

试验

B.中和试验需用活细胞或鸡胚或动物来判断结果 

C.中和试验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试验

D.中和抗体在体内维持时间较短 

E.中和试验是用已知病毒抗原检测中和抗体

32. 

有关包涵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包涵体的形成一定是特异的 

B.包涵体的形成对病毒感染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C.包涵体的形成不一定是特异的 

D.有些细菌感染也可引起细胞浆出现包涵体

E.许多理化因素也可引起细胞浆出现包涵体

33. 

抗病毒药物不包括:

A.金刚烷胺 

B.无环鸟苷 

C.叠氮脱氧胸苷 

D.干扰素 

E.头孢三嗪

34. 

病毒感染的微生物检查阳性结果的关键取决于:

A.病毒种类 

B.病毒毒力 

C.标本的正确采集和运送 

D.病毒抗原性 

E.机体免疫力

35. 

光镜能直接观察的病毒是:

A.巨细胞病毒 

B.痘病毒 

C.乳头瘤病毒 

D.类病毒 

36. 

下列有关病毒疫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减毒活疫苗通常是选择对人毒力低的变异株 

B.减毒活疫苗有回复毒力的可能性 

C.灭活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IgG抗体 

D.灭活疫苗通常可诱导机体产生IgA抗体 

E.减毒活疫苗有活化体内其他潜伏病毒的可能

37. 

可用作快速诊断的血清学方法是

A.中和试验

B.取双份血清,在二次血清抗体升高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

C.血凝抑制试验

D.用ELISA法检测特异性IgM

E.PCR

38. 

在传染病的预防接种中,使用减毒活疫苗比使用灭活疫苗普遍,关于其原因下述中不正确的是

A.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灭活疫苗

B.减毒活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的持续时间比灭活疫苗长

C.减毒活疫苗能在机体内增殖或干扰野毒株的增殖及致病作用,灭活疫苗则不能

D.减毒活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分泌型IgA,故适用于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E.减毒活疫苗一般只需要接种一次即可达到免疫效果,而死活疫苗需要接种多次

39. 

不属于人工被动免疫方式的是

A.注射人血清丙种球蛋白 

B.注射胎盘丙种球蛋白

C.注射免疫核糖核酸 

D.注射胸腺素

E.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40. 

不是抗菌药物作用机制的一项是

A.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B.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C.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D.抑制逆转录酶活性 

E.抑制核酸代谢

41. 

鉴定多细胞真菌主要应用的检查方法是

A.革兰染色后镜检 

B.墨汁负染色后镜检

C.血清学检查 

D.生化反应检查

E.小培养检查菌丝和孢子

42. 

关于抗真菌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