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五单元教师用稿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6547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第五单元教师用稿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八年级第五单元教师用稿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八年级第五单元教师用稿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八年级第五单元教师用稿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八年级第五单元教师用稿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第五单元教师用稿Word格式.docx

《八年级第五单元教师用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第五单元教师用稿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第五单元教师用稿Word格式.docx

2、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

 

3、文中喜爱莲花的人是君子,在你心目中君子是什么样的人?

那你认为莲花的特点和君子的品质有哪些相似之处?

4、本文主要赞美的是莲花,但是在文中又提到了菊花和牡丹花,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译句:

⑴可爱者甚蕃

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⑶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找出句中的通假字:

可爱者甚蕃

4、一词多义

(1)陶后鲜有闻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水路草木之花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香远益清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古今异义

濯清涟而不妖妖古义:

今义

6、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不蔓不枝

(2)香远益清

教后记:

《芙蕖》学案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本文运用拟人、对偶、顶真、反问等修辞手法。

3、作者对荷花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本文运用拟人、对偶、顶真、反问等修辞手法

【学法指导】本文是一篇以说明为主的小品文。

学习这篇文章,首先要做好文言实词、虚词等基础知识的积累(查阅工具书和相关资料);

其次,要分析、了解文章写作内容和写法特点(反复诵读,边读边思考);

再次,对文章语言进行品味(品味、感悟)。

【教学课时】三学时

【学前准备】学生预习。

借助工具书翻译全文,并熟读之,完成课后练习一。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走进作者:

李渔(1611——约1679),清代家、家。

字,又字滴凡,号,又号觉世稗官、别署笠道人、随庵主人、新亭樵客、

澹慧居士、湖上笠翁等,时有才子之誉,称李十郎。

前半生家庭生活

富裕,清人入关后,家道衰败。

所作传奇《比目鱼》、《风筝误》等十种,

全称《笠翁十种曲》。

另有短篇小说集《十二楼》,诗文杂著《李笠翁一家

言》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完成下列练习

①给下列生字注音

颦葩妍迨菡萏徂擎馥

颊擎菅缀袅娜倚

②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一岁一生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请备述之群葩当令时过而不问之秋可目可鼻

日高日上迨至菡萏成花自夏徂秋

与翠叶并擎能事不已荷花之异馥

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又备经年裹物之用予四命之中

植树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殆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③翻译句子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

致矣。

2、归纳一词多义现象

①则则又日高日上②然芙蕖则不然

芙蕖则不然然有根无树

③实乃蒂下生蓬,蓬中结实④以以芙蕖之可人

有五谷之实,而不其名望天乞水以救之

四、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品读轩”1——5小题。

第二课时

一、温习回顾(翻译下列句子)

1、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之。

2、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3、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4、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二、再读课文,深层理解

1、通读全文,思考:

本文是从那几个方面写“芙蕖之可人”,是如何安排顺序与详略的?

为什么要作这样的安排?

2、读第二自然段,问“可目”一段中写了芙蕖生长的哪几个阶段?

3、学生朗读,问第一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中“照应”和“伏笔”在哪里?

哪句话总起了全文?

学生齐读第七自然段,思考:

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三、对比阅读,深层感悟

与《爱莲说》相比,本文在情感表达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四、作业:

1、找出第二自然段中所用修辞手法,并说说其作用。

①拟人:

②对偶:

③顶真:

④反问:

⑤衬托:

2、你能写出几句与荷花有关的诗句吗?

(注明诗的题目与诗人)

第三课时巩固练习课

一、基础知识

1、根据拼音补全词语。

①芙qú

【  】之可人②群pā【  】当令时③自夏cú

【  】秋

④与翠叶并qí

ng【  】⑤荷花之异fù

【 】⑥互芬齿jiá

【 】世

⑦dà

i【 】至hà

ndà

n【  】成花

2、辨析下列多义词的含义。

①事A.其事不一而足      B.在花为分内之事

②备A.请备述之        B.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③实A.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     B.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④秋A.后先相继,自夏徂秋       B.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⑤可A.芙蕖之可人        B.学不可以已

3、下面每个句子都有三种译文,请选出最合适的一种。

①先享无穷逸致矣。

(  )A.先享受无穷的闲适情趣了。

B.先享受无穷无尽的情趣了。

C.先享受没有穷尽的情趣了。

②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  )A.丸这之前之后都属于无人观赏的了。

B.花开之前和花开之后都无人过问了。

C.在这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过问的时候了。

4、把下面一段文字译成现代汉语。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5、说说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  )

②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   )

③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  )

④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  )

二、语段精读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

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

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1)引用原文概括这段文字的说明中心。

(2)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请列出表明说明顺序的短语。

(3)这段文字运用了对比的说明方法。

试说明之。

三、作业:

配套练习67页“博览斋”

《采莲曲》《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想象诗中美景,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形式美与音乐美。

2.理解诗人在种种意象之中所蕴涵的情感与所寄托的理想。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背诵古诗,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

【难点及关键点】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的情感,感受诗人清新、明快的诗风。

【教学方法】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领略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感受诗人清新自然的诗风,

【教学课时】一学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收获

1、王昌龄:

2、杨万里:

二、学习《采莲曲》

(一)读诗境

用现代汉语描述一二句诗的内容。

(二)悟诗情。

诗人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三)品诗韵:

“闻歌始觉有人来”一句好在哪里。

三、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一)读诗境(用描述性文字写出这首诗所写的画面)

1.谁能说说诗的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诗人杨万里站在西子湖畔,看着满湖的荷花,吟诵诗歌,表达出对荷花的喜爱。

诗人喜欢荷花,仅仅是因为荷花美吗?

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首诗,体会诗人追求的与荷花一样的高尚人格。

四、对比赏析,感知体验

王诗、杨诗写颜色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各有什么好处?

五、拓展学习

学生自读汉乐府《江南》。

全班齐读。

体会意境与情感。

《汉乐府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六、作业布置:

默写这两首诗。

《苏幕遮》

1.理解词作大意,把握诗人在词中抒发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作。

【教学重点】背诵古诗,感受诗人借荷抒写出的忧愁。

【教学难点】词人怎样融情于景的。

【教学方法】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领略词的意境,体会词人的情感。

一.我了解作者:

周邦彦(1056—1121),朝,字,号,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升太学正,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宗正少卿等职。

徽宗即位后,由于他精通

音律、善作词,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有《清真集》,又名

《片玉集》。

二、初读词作,整体感知

问题一:

作者的情感是需要一些外在的景物来寄托的,所以我们先来看上

片,请大家谈谈你对上片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

问题二:

诵读这首词,说说词人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从哪里可以

看出来?

问题三:

作者上片的写景与下片所抒发之情是怎样联系的?

三.美读词作,深入理解

1、名句赏析: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呼”和“语”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2、诗人是怎样对荷花的进行传神描绘的?

调动了什么感觉器官?

3、对比赏析“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为什么比同样

写茎叶的李文中“有风”“无风”二句、周文中“亭亭净植”显得更为形象、传神。

1、完成配练69页4、5、6小题。

2、抄写词作。

《荔枝图序》

1、了解有关白居易的文学常识。

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来掌握生字词及翻译。

3、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

【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及翻译。

2、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

【教学课时】二学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航

【文体常识】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

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序,古代一种勉励他人的文体,也称赠序。

如韩愈《送石处士序》、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本文是一篇为一幅图画作的序。

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帷盖()枇杷()()红缯()瓤肉()

紫绡()橘()醴酪()()

2、白居易(772--846),代伟大的主义诗人,字,号,祖籍太原。

著有《》七十一卷。

代表诗作有叙事诗《》、《》、《》、等。

他与元稹共同发起了“运动”,世称“”。

三、取长补短,互帮互学

你批我改大家做。

1、口头翻译课文

2、重点字释义

树形团团如帷盖华如橘春荣实如丹

壳如红缯膜台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

浆液甘酸如醴酪其实过之

3、重点句子释义。

(1)大略如彼:

(2)命工吏图而书之:

(3)盖为不识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四、作业布置

抄写《荔枝图序》,并翻译第一段

一、知识冲浪,挑战自我

1、朗读课文,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荔枝的?

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2、举例说明文章在介绍荔枝时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样写有什么效果呢?

3、本文虽然短小,但却详略得当,本文的说明重点是什么?

请你结合课文简单分析一下。

二、对比阅读,深入理解

《荔枝图序》与《芙蕖》写荷的可目、可口、可鼻对比,哪一篇描述更为直观可感?

三.拓展训练

1.全班齐读课文打比方的句子,并展现其它常见水果,利用课文句式“叶如桂,冬青……浆液甘酸如醴酪”写一种水果或蔬菜,尽量形象逼真。

2.交流作品。

3.学生散读课文,争取当堂背诵。

四.布置作业

(一)背诵课文。

(二)阅读选段,完成下列练习

荔枝生于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

华如橘,春荣;

实如丹,夏熟。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树形团团如帷盖。

()②华如橘,春荣。

()

③命工吏图而书之。

()④膜如紫绡。

()

2.画线文字说明荔枝的特点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A.整体—部分B.概括—具体C.外—内D.主要—次要E.结果—原因F.时间先后

3、“大略如彼,其实过之”是什么意思?

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4、下列各句都是对上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序文,序是一种文体,一般以介绍书画的内容、写作意图和有关事项为主。

B.在文中,作者以其对荔枝的习性及其特点的细致观察,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摹了荔枝的形态等。

C.本文以“荔枝”二字领起,统摄全篇,可谓主旨集中,语句精练。

D.本文是一篇序,可作为咏物小品,但不能算作说明文。

5、第一自然段可以分为两层,请概括每层的意思。

6、你对文中的“壳如红缯”这一比喻满意吗?

为什么?

《清塘荷韵》学案

【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线索,体会文中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

2、品味荷之韵:

张扬生命的强者,彻悟生命的智者。

3、通过阅读文本,从满池塘那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中获得人生的感悟,体会生命力的顽强,坚信——既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从而鼓起生活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1、赏析文章描写荷叶、荷花的词句,欣赏荷花的风韵;

理清文章的线索,从表达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中感受作者对荷花的爱恋之情。

2、品味荷之韵,让学生体会莲荷顽强的生命力,结合自我人生体验,获得人生的感悟,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和生命。

【教学课时】3学时

【教学方法】朗读课文、小组讨论法

一、我预习了,我会做

1.给下列词语注音。

徘徊(  ) 淤泥(  ) 旖旎( ) 接踵( ) 睥睨(  )

2.释词。

⑴脍炙人口:

⑵睥睨:

⑶绝无仅有:

⑷接踵而至:

⑸洋洋大观:

3、作者简介

二、散读课文,整体把握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梳理文章结构层次。

时间

荷花生长情况

作者的心情

第一年

没有出现什么东西

第二年

完全灰了心

第三年

细弱单薄、可怜兮兮的五六个叶片

第四年

种荷→ 

→ 

→祝荷

一、重点赏析,品荷之韵。

如何理解“清塘荷韵”的“韵”?

细读文章第6、8小节,摘录关键词句,欣赏荷花之形韵美。

(1)叶之韵:

(2)花之韵:

二、品读课文,探究主旨

1、找出写荷这种生命力的语段,集体朗读。

2、请同学们齐读第8节中“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

”,思考以下问题:

一般的生命的凋零总是给人怎么样的感觉?

那么作者笔下这段关于落花的描绘给人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生命惨悟透了什么?

文末作者又说“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你能理解这些语句的含义吗?

结合你对季老的了解,对荷的了解,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对比阅读,体验感悟

本文是以描写荷花为主,还是以抒写作者的心情取胜?

它的写法与本单元哪篇课文相类似?

谈谈你的意见。

四、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作业布置】1、推荐阅读三本书:

《牛棚杂忆》《清塘荷韵》《我的人生感悟》。

2、读此文后,你能写出两三句有关荷的诗句吗?

第三学时《清塘荷韵》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徘徊(  ) 淤泥(  ) 旖旎(   ) 接踵(  ) 睥睨(  )

2.释词:

        ⑵睥睨:

3.本文作者,本文是一篇,文章以“荷”为线索,写了三件事,即     、     、     。

4.文中作者所描写的荷花代表着什么?

5.读课文,回答:

作者种荷的原因有三,请加以概括。

6.体会下列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

⑴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

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

⑵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绿肥、红肥。

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

7.连线。

周敦颐的《爱莲说》      写物境美,表达自己的心境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写莲荷的生命力

季羡林的《清塘荷韵》     写莲荷高洁的品性

读选文,回答问题:

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

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

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楼前池塘里的荷花。

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

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

从我撒种的地方出发,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展。

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动。

反正从露出水面的荷叶来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离,才能形成眼前的这个局面。

  

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

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它池塘里的,都不一样。

其它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

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

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

幼时读旧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与欣赏一番。

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

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

岂不大快人意也哉!

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

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

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

今年夏天,天气异常闷热,而荷花则开得特欢。

绿盖擎天,红花映日,把一个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满而又满,几乎连水面都看不到了。

一个喜爱荷花的邻居,天天兴致勃勃地数荷花的朵数。

今天告诉我,有四五百朵;

明天又告诉我,有六七百朵。

但是,我虽然知道他为人细致,却不相信他真能数出确实的朵数。

在荷叶底下,石头缝里,旮旮旯旯,不知还隐藏着多少,都是在岸边难以看到的。

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

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

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花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

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

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

“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8、“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你怎样理解?

9、“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假如你是荷,你的梦会是什么?

10、“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你说是吗?

结合身边的人和事说说你的看法。

11、最后一段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部分:

昙花

只看过一次昙花的开放,那种感觉凄美而壮烈。

一共五盆,排在大厅的一旁。

圆筒形的主板,傲然直立。

分枝多,呈叶状形,枝上巍巍然地挂着即将灿烂开放的花蕾。

我和朋友,坐在厅里,喝茶、谈心。

茶原本是甘醇的,话原本是投缘的,但是,今晚,整颗心,都去了昙花那儿,心情有点儿焦躁,有点儿兴奋,又有点儿不安。

所以,入口的茶,变得无味;

入耳的话,变得单调。

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聊着。

最后,索性闭口不语了。

等。

在全然的寂寞中等。

子夜过后,还是没有动静。

意识渐渐地陷入半朦胧的状态中,忽然,响起一种很轻微、很轻微的声音“啪啪啪、啪啪啪”,好像蝴蝶振翅欲飞时所发出的声响。

迅束睁开眼睛,盆里的昙花,灿烂地、绚丽地、快活地、无羁地开放了。

花,很大很大;

色,非常非常白;

味儿呢,浓郁强烈。

我看,我闻,我惊叹。

立在枝上的昙花,顾盼生辉,得意非凡。

它尽情地享受人间蜂拥而来的爱。

然而,就在“旖旎风光无限好”的时刻,鸡啼声起,它大量地来。

不作无谓地流连与挣扎,它迅速萎谢。

众人齐声叹可惜。

独我,羡慕它。

它辉煌而来,辉煌而去。

生命最短,不曾浪费一点一滴。

12、这篇短文写。

13、“我”观看昙花开放过程总的感觉是什么?

昙花开放前、开放中、萎谢后又分别是怎样的感受?

14、怎样理解结尾两句话的含义?

第三部分:

15.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ABC三处,依次是         。

祖国的语言,像繁星一样灿烂,像珍珠一样宝贵,像梅花那样芬芳。

祖国的语言,耸立着珠峰,镌刻着长城,

(A);

有汉魏风骨,(B),明清小说;

有皇宫凤阙,阆苑奇葩,竹

篱茅塘,朝墩霞光;

有婉约浓艳,(C),典雅豪放。

⑴朴素大方,清新冷峻 ⑵唐宋诗章、金元曲剧 ⑶绵延着昆仑,流

淌着黄河

19、从意境和描述层次两方面考虑,下面横线上该填(  )

             。

巍峨挺秀的秦岭没有消灭在浊雾里;

田堰层叠的南塬,模糊了;

美丽如锦的渭河平原也骤然变得丑陋而苍老。

A、天气阴沉了,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色的浊云。

B、在夕阳的辉映下,满天的彩云飘动着。

C、夜幕下垂,远山渐渐隐没了,田野像死一般寂静。

D、北风呼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