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继平顶山汝州后坡风电场项目生态影响专项分析环评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6392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许继平顶山汝州后坡风电场项目生态影响专项分析环评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许继平顶山汝州后坡风电场项目生态影响专项分析环评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许继平顶山汝州后坡风电场项目生态影响专项分析环评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许继平顶山汝州后坡风电场项目生态影响专项分析环评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许继平顶山汝州后坡风电场项目生态影响专项分析环评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许继平顶山汝州后坡风电场项目生态影响专项分析环评报告Word格式.docx

《许继平顶山汝州后坡风电场项目生态影响专项分析环评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许继平顶山汝州后坡风电场项目生态影响专项分析环评报告Word格式.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许继平顶山汝州后坡风电场项目生态影响专项分析环评报告Word格式.docx

依据

面积≥20km2

或长度≥100km

面积2km2~20km2

或长度50km~100km

面积≤2km2

或长度≤50km

特殊生态敏感区

一级

HJ19-2011

重要生态敏感区

二级

三级

(本项目)

一般区域

本项目位于重要生态敏感区,占地面积0.2918km2,由此判定评价等级为三级

1.3评价范围

(1)陆生生态环境:

以风机安装轴线和进场施工道路为中心,两侧陆生动植物。

(2)水土流失:

工程建设占地区域内。

1.4保护目标

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施工期:

生态环境保护内容为施工区、场内道路、临时堆场及周边的植被、野生动植物及土壤,保护目标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完整性。

营运期:

生态环境保护内容主要为风电场周围鸟类及农作物。

2、工程内容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风力发电机组及其配套设施,升压站范围内的生产工程和辅助工程,新建或改建各台风机与升压站连接线路及进场道路,其工程组成见表2。

表2工程组成一览表

工程组成

工程名称

建设内容

主体工程

风电机组

本项目安装24台风力发电机组,其中22台单机容量为2000kW,2台单机容量为3000kW,总装机容量50MW

箱式变压器

本项目采用一台风机配备一台箱式变压器形式,箱式变压器共计24台,箱式变压器基础布置在风机基础底板边缘部位,箱式变压器基础为混凝土结构,基础顶高程高出安装场地0.4m,平面尺寸为4.6m×

3.4m,每台箱变基础占地面积为15.64m2

集电线路

本项目风电机组采用一机一变的电气主接线方式,每台风力发电机接一台箱式变压器,将0.69kV的机端电压升至35kV,再通过35kV电缆和架空线路,引入110kV风电场升压站的35kV母线。

集电线路采用电缆和架空线路混合方案,其中电缆长度7km,电缆开槽底宽0.8m,开口宽1.5m,深1m,按1:

0.5开挖边坡;

架空线路长度25.0km,需设铁塔基300座,占地面积0.3hm2

升压站

占地面积5500m2(88m×

62.5m,围墙中心线尺寸),约合8.2亩,布置火石岭西侧260m处,地面标高为695.00m~701.00m,相对高差6m。

升压站内布置综合控制楼、35kV配电室、无功补偿室、附属用房、水泵房以及事故油池等构筑物

辅助工程

检修道路

按重丘区四级道路设计,基本利用原有的道路,在原有路的基础上做一定的整修即可通行,临时施工道路长20.5km、路面宽6.0m,路基宽8.0m,道路修通到每个发电机组的安装场地,设计时速采用10km/h

公用工程

供水

采用地下水,在升压站区设置水井1个,施工时可用汽车将水运至各施工地点及生活用水点

供电

拟在场区附近村庄就近引接,各风机处施工用电采用柴油机供电

环保工程

废水治理

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处理,储水池暂存后用于周边林草地施肥,综合利用,不外排

废气治理

食堂油烟采用油烟净化装置处理后达标排放

噪声治理

选用低噪声设备,并设置300m噪声防护距离

固废治理

生活垃圾:

收集后送当地垃圾中转站

事故废油:

设置事故油池,并委托资质单位进行安全处置

3、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3.1动植物概况

(1)野生植物

汝州市地处河南省中南部,属于暖温带过渡性季风气候,林草植被覆盖率约53%。

根据统计,汝州市野生植物共计358种,分属4门9纲108科,主要分布在南北山区和北汝河两岸,其中属于国家级保护植物1种:

银杏;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种:

香椿(红椿)。

项目区域处于暖温带南缘向北亚热带过度的地带,植被属于暖温带植物区系,其组成以暖温带华北区系为主,兼有少量的亚热带华中区系成分。

根据调查,项目区林草覆盖率68.6%,主要为草地和裸地,区域自然植被主要有荆条、酸枣、山楂、棠梨、山榆等。

在阴坡还有耐旱植物黄花菜、金银花、胡枝子、茵陈、荩草、白头翁、地柏枝、羊胡草、爬山虎、葛条、柴胡、黄背草、野菊花等。

常见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其次为红薯、大豆,经济作物有花生、油菜、芝麻等。

常见树种为杨树、槐树、榆树等。

(2)野生动物

汝州市共有野生动物149种,分属4门13纲103科。

境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

白鹳、金雕;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4种;

省级重点保护动物15种;

省级一般保护动物有12种。

主要分布在南北山区和北汝河两岸。

根据调查,项目区域常见的野生动物有鼠、野兔、野鸡、乌鸦、喜鹊、麻雀等,均为适应性强、分布性广泛的常见野生动物;

区域饲养动物以牛、羊、猪、鸡、鸭等占优势。

项目所在区域无珍稀濒危保护野生动物分布,无野生动物迁徙通道。

3.2土壤概况

汝州市有5个土类、11个亚类、5个土属、67个土种。

棕壤土类多分布在800m以上的高山地带,pH值6.5~7.5,适合树木、草类和中药材的生长。

褐土土类分布在800m以下,分褐土、碳酸盐褐土、潮褐土、淋溶褐土和褐土性5个亚类。

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以褐土为主,土层较薄,保水保肥能力较差,耕层养分平均含量:

有机质0.7%、碱解氮5540ppm、速效磷10ppm、速效钾82ppm,呈碱性,其理化性状较差,农作物产量较少。

土壤侵蚀类型以水蚀为主,土壤侵蚀强度为轻度侵蚀。

3.3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汝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汝州市土地总面积157181.94hm2,其中农用地面积83187.45hm2,建设用地18732.52hm2,未利用地55261.97hm2。

农用地中耕地面积62540.33hm2,园地402.69hm2,林地13159.51hm2,牧草地63.20hm2,其他农用地7021.72hm2;

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16391.32hm2,交通水利用地1794.05hm2,其他建设用地547.15hm2;

其他土地55261.97公顷。

汝州市土地利用现状见表3。

表3汝州市土地利用现状表

地类

面积(hm2)

所占比例(%)

农用地

耕地

62540.33

39.79

园地

402.69

0.26

林地

13159.51

8.37

牧草地

63.20

0.04

其他农用地

7021.72

4.46

小计

83187.45

52.92

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

16391.32

10.43

交通水利用地

1794.05

1.14

其他建设用地

547.15

0.35

18732.52

11.92

未利用地

55261.97

35.16

合计

157181.84

100

风电场对土地使用分为永久占地与临时占地两部分。

临时占地包括建筑材料临时堆放占地、进场道路、施工人员生活区占地以及其他临时占地等。

永久占地包括风力发电机组基础、箱式变压器基础、升压站等。

本项目工程总占地面积29.18hm2,其中永久性占地为0.8449hm2,临时性占地28.3301hm2。

其中风电机组基础和箱变基础占地0.2999hm2,安装场地占地5.5201hm2;

集电线路占地0.3hm2,电缆沟占地2.49hm2;

升压站占地0.55hm2;

场内道路占地18.82hm2;

施工临时场地占地1.2hm2。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水保方案,工程占地类型为草地、裸地和少量林地,其中占草地19.83hm2,占裸地9.15hm2,占林地0.0926hm2。

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变区域的土地利用性质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对区域土地的利用影响较小。

根据调查,本项目占地类型主要为草地、裸地和少量林地,不占用基本农田、一般农田。

根据汝州市国土资源出具的项目建设用地预审意见(汝国土资发【2018】51号),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土地供应政策;

根据汝州市大峪镇人民政府出具的规划证明,本项目符合大峪镇总体规划。

本项目占地类型见表4。

表4工程占地面积与类型表

项目

占地面积hm2

备注

草地

裸地

风电机组基础和箱变基础

0.2190

0.0809

0.2999

永久占地

4.031

1.4891

5.5201

5.82

0.34

0.0926

0.1174

0.55

风机场区安装场地

0.21

0.09

0.3

临时占地

1.67

0.82

2.49

场内道路

1.88

0.91

2.79

施工临时场地

12.54

6.28

18.82

0.38

1.2

19.83

9.2574

29.18

/

3.4水土流失现状

本项目属建设类项目,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的通知,该项目区属于伏牛山中条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的规定,建设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适用条件,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应为建设类一级防治标准。

(1)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以及《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试行)》(办水保【2012】512号),项目区位于水力侵蚀类型区,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中一级区属于北方土石山区;

二级区属于豫西南山地丘陵区,三级区属于伏牛山山地丘陵保土水源涵养区。

项目区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土壤侵蚀形式主要有面蚀、沟蚀和重力侵蚀等,其中以面蚀和细沟侵蚀为主,土壤侵蚀以轻度侵蚀为主,依据《2014年水利普查》,结合外业实地调查,并查阅项目区水土保持治理资料,项目位于低山丘陵山区,确定项目区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为1032t/km2·

a,土壤侵蚀类型以水蚀为主,土壤侵蚀强度为轻度侵蚀。

项目区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自然因素:

首先是气候因素,其中以暴雨影响较为突出,夏季降雨集中,强度大,极易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

其次地形地貌、土壤物理特性等也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

其三是林草植被覆盖度低,起不到固土保水作用。

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人为活动频繁,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及城市建设、建厂、修路等破坏原有地表植被等造成新的人为水土流失。

因此,主体工程在项目建设及生产过程中必须处理好项目建设与水土流失防治的关系,搞好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

(2)水土保持现状

项目区所在地汝州市,截至2015年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4.40km2,其中营造水土保持林65.36km2,种植经果林32.69km2,封禁221.77km2,建设基本农田14.58km2。

发挥了蓄水保土作用,改善了生态条件,促进了农业发展。

项目区水土保持工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并建成了一批以引水灌渠、农田防护林、经济林等为主体的水利水保设施,初步形成了蓄、灌、排、泄体系,不同程度地起着调蓄洪水、调节引用地表水和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有效作用,对抗旱、灌溉、防洪、除涝等方面都发挥了显著效益,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

3.5生物量评价

生物量表示植被群落在一定时段内净物质生产的积累量,评价区植被类型对立地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

评价区内植被群落生物量计算见表5。

表5评价区各类植被群落生物量计算表

序号

植被

类型

主要植物种

面积

(hm2)

占评价区比例(%)

生物量

(t/hm2)

总计(t)

1

荆条、酸枣、茵陈、羊胡草、葛条、野菊花等

67.95

3.5

69.41

2

稀疏灌类,主要为本地季节性灌类

0.32

12.0

1.11

3

稀疏草类,主要为本地季节性草类

31.73

11.11

81.63

由上表可知,各植被类型生物量从大到下排序为:

草地>裸地>林地。

由此说明,本地区生态评价范围内草地植被荆条、酸枣、茵陈、羊胡草、葛条、野菊花等因适应当地土壤、气候等立地条件,生产相对较好,分布比较广泛。

3.6生产力评价

植物生产力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基础,这是生物与环境间相互联系最本质的标志。

评价区域内主要群落类型的植被生产力见表6。

表6评价区各类植被群落生物量计算表

平均净生产力

(g/m2·

a)

净生产量(t/a)

190

37.68

550

0.51

25

2.31

40.50

由上表可知,各类群落平均净生产力从大到小排序为:

由此计算出的评价区域年净生产量为40.50t,如果对评价区平均净生产力计算,得出评价区植被生产力为138.79g/m2·

a,处于相对偏低的生产能力水平。

3.7农业生产力评价

评价区域土地的利用为传统农业方式,农作物产品仍占绝对优势,而蔬菜等种植较少,近年来,通过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各业发展渐趋协调,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经过调查,项目区域耕地亩产多数在250~350kg,平均产量为300kg/亩左右。

评价区域作物产量因土壤和灌溉条件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植物生产力属于河南中等水平,人均耕地处于河南平均水平,种植种类单一,农业生产效率不高。

4、施工组织设计

4.1施工总布置

根据本项目特点,在施工布置中考虑以下原则:

(1)施工总布置遵循因地制宜、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原则;

(2)充分考虑风力发电工程布置的特点;

(3)施工期应避免环境污染,符合环保要求;

(4)根据工程区地形地貌条件,施工布置力求紧凑、节约用地、统筹规划、合理布置施工设施和临时设施。

4.2施工工厂及仓库布置

(1)混凝土系统

本项目风电机组基础混凝土浇筑总量约1.67万m3,平均单台风电机组基础混凝土浇筑量约为695.8m3。

本项目通过调研汝州市商砼的供应能力,并结合现场运输条件,在满足设计要求的供料前提下,拟采用商品混凝土。

(2)砂石料系统

本项目所需粗细骨料用量不大,且当地砂石料市场有足够的成品料可供应,故本项目不设砂石料加工系统,仅设砂石料堆场,位置紧靠混凝土系统布置。

(3)综合加工厂

工程区设置综合加工系统(包括钢筋加工、木材加工)。

为了便于管理,综合加工厂集中布置在110kV升压站附近,总占地面积1.2hm2。

机械修配场主要承担施工机械的小修及简单零件和金属构件的加工任务,大、中修理工作委托当地相关企业承担。

(4)仓库布置

本工程所需的仓库集中布置在综合加工厂内,主要设有水泥库、木材库、钢筋库、综合仓库、机械停放场及设备堆场。

水泥库、木材库及钢筋库分别设在混凝土系统及相应的加工工厂内。

综合仓库包括临时的生产、生活用品仓库等,占地面积2000m2。

机械停放场考虑10台车辆的停放,占地面积1200m2。

4.3施工工艺

风电场工程建设及其它建筑设施场地采取挖高垫低、平整山坡,局部采用爆破方式,碎土石回填平整。

场地平整和建筑基础开挖采用机械作业,挖掘机挖土、自卸汽车运土、推土机平整联合作业,部分工程采用小型机械辅助施工。

开挖时,首先将表土有序堆放,作为将来场区绿化美化用土;

挖出的土石方有序堆放,作为基槽回填土或场地平整用土。

临时堆土场四周用编织袋土挡护,外侧设临时排水沟,边坡及顶面用草苫覆盖,并经常洒水降尘。

回填工程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施工方法,用振动碾压机碾压,边缘不能压实之处,辅以人工或电夯夯实。

项目区新修场内道路20.5km,路面宽6.0m,路基宽8.0m,道路为泥结碎石路面,路面结构自上而下分别为:

1cm粗砂保护层、22cm厚泥结碎石、20cm级配碎石、素土回填夯实。

路基开挖和填筑采用机械施工,填方路基施工时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

道路施工应严格控制材料用量和材料组成,实行严格的工序管理,做好现场监理与工序检测,确保施工质量。

集电线路采用电缆和架空线路混合方案。

电缆敷设形式为地埋式,采用人工挖沟槽的方法,沟槽开挖形式为矩形断面,电缆长度7km,电缆开槽底宽0.8m,开口宽1.5m,深1m,按1:

0.5开挖边坡。

为尽量减少扰动地表面积及占压时段,采用分段施工方式。

两座风机之间作为一个开挖段,施工时,先将表土剥离后堆放在一侧,然后开挖至设计深度(1m左右)并清理槽底,开挖方堆放在另一侧,电缆铺设后,进行回填,剥离土覆盖在表层。

回填要严格分层夯实,后期进行绿化,恢复植被。

架空线路长度25.0km,需设铁塔基300座,占地面积0.3hm2。

架空线路施工时,在塔基开挖前,先将表土剥离后堆放在一侧,然后按设计尺寸进行开挖,开挖方除预留回填方外,应就地摊铺压实,待铁塔建成后,剥离土要及时覆盖在表层,后期进行绿化,恢复植被。

升压站施工时,场地采取挖高垫低、平整山坡。

场地平整和建筑基础开挖采用机械作业,挖掘机挖土自卸汽车运土、推土机平整联合作业,部分工程采用小型机械辅助施工。

回填工程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施工方法。

土石方开挖时,先将表土集中有序堆放于不影响工程施工的区域,作为将来场区绿化美化用土;

同时在堆土场四周用编织袋土挡护,外侧设临时排水沟,边坡及顶面进行覆盖。

施工场地内应经常洒水降尘。

5项目组成及概况

5.1风机场区

(1)风机布置

根据风电机组布置原则,结合场区风能资源分布情况及风电场主要风能方向,确定风电机组布置方式:

风电机组沿大峪镇后坡村西侧山脊布置,装机台数为24台,风机间距约300~500m。

在规划场区内整体布置,首先在风电场区域内初选若干个机位点布置风机,再根据初步发电量计算结果,从风电机组的运行安全及电量考虑,删除个别尾流影响较大及发电量较低的机位,同时根据风资源和场地条件调整机位。

(2)风机基础

根据风机厂家提供的荷载资料,以及本阶段岩土工程勘测资料,风机基础可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埋深拟为3.6m,该深度为较好的基础持力层可能为全风化岩或强风化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350kPa。

经估算,2MW和3MW风电机组基础均采用直径为25.0m的圆形扩展基础,单台风机基础占地面积为315m2,可以同时满足风电机组对地基的承载力、变形及稳定性的要求。

(3)箱变基础

每台风机旁就近布置一台箱式变压器,根据地质勘测报告,箱式变压器基础采用天然地基方案就能够满足要求,基础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基础埋深拟为1.8m(自然地坪以下),高程高出安装场地0.4m,平面尺寸为4.6m×

3.4m,基础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浇筑,每台箱变基础占地面积为15.64m2。

(4)风机安装场地

本项目场区山顶及山脊处地势平缓,风力发电机安装场地由开挖填筑整平而成。

根据单机容量2MW型和3MW风力发电机安装的需要,风力风电机安装需两台吊车,主吊为750t履带吊,另配备一台150t汽车吊作为辅助。

根据吊车对安装场地的要求及道路布置、地形等条件,并参考类似工程经验,风力发电机安装场地尺寸为30×

50m,具体吊装场地布置,结合各机位地形情况确定,原则是吊装场地靠近施工道路一侧,以减少项目建设单位租用的场地。

24台风电机组基础和箱变基础及安装场地共占地面积5.82hm2。

建设过程中土方工程量为挖方40900m3,填方31800m3,多余土方用于场地道路建设,综合利用,不外排。

5.2升压站

本项目新建110kV升压站选址位于火石岭西侧260m处,升压站地面标高为695.00m~701.00m,相对高差6m;

占地面积5500m2,长88m,宽62.5m,约合8.2亩,占地类型为草地、裸地和少量林地。

场区所有风机的电能通过升压站汇集后送入国家电网,升压站是整个风场的控制中心。

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建(构)筑物主要包括:

综合控制楼、35kV配电室、无功补偿室、附属用房和水泵房等。

室外设硬化地面场地,方便设备运输、安装及消防车通行,相应布置了广场和绿化用地。

站区大门向南,进站道路由站区南侧引接。

综合控制楼为三层建筑物,建筑面积1757.13m2,其一层布置门厅、继保室、蓄电池室、交直流一体化室、储藏间、厨房、餐厅等;

二层布置主控室、会议室、办公室、资料室等;

三层布置休息室、桌球室、卫生间等。

站址附近无供水水源,计划在升压站内建深井泵房一座,抽取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

主要供站区内职工生活饮用水、洗涤用水、消防用水等。

井径200mm,井深100m,井壁管选用焊接钢管。

升压站占地面积0.55hm2,建设过程中土方工程量为挖方1500m3,填方1500m3,挖填方可以做到平衡,无弃土外运。

5.3集电线路

本项目集电线路采用电缆和架空线路混合方案。

电缆敷设采用直埋方案,施工方便。

每台风电机组配置一座箱式变电站,风机所发电能经电缆引至塔筒附近箱式变电站低压侧,通过箱式变电站就地升压至35kV,再通过35kV电缆和架空线路,引入110kV风电场升压站的35kV母线。

35kV电缆采用直埋方式,电缆沟长约7km,挖深1.0m,开口宽1.5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