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乘法口诀教案Word下载.docx
《一年级数学乘法口诀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乘法口诀教案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利用乘加、乘减计算帮助记忆乘法口诀
四、课时安排:
1-4的乘法口诀2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5的乘法口诀1课时
练习九2课时
6的乘法口诀1课时
练习十1课时
复习3课时
快乐的队日活动1课时
第一课时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2、3、4的乘法口诀(课本第73-75页,想想做做的第1-4题)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使学生知道2、3、4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
教学重点
记住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准备
CAI课件、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园玩一玩,(课件显示)
1、情景一、玩翘翘板
1个翘翘板上坐了2人。
问:
有几个2?
(1个2)1个2能不能写成乘法算式?
(可以)怎么写?
(板书21)说明1个2就是2所以21=2可以编成一句乘法口诀是一二得二。
(板书:
一二得二)
2个翘翘板上坐几个人?
(4个)现在有几个2?
乘法算式怎么写?
(22=4)联系乘法算式22引出乘法口诀:
二二得四。
想想:
12=你用哪一句口诀?
2、情景二、玩荡秋千
1只秋千上坐3人。
两只秋千坐6人,1个3是3,2个3是6,怎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谁能编2句乘法口诀?
板书(一三得三二三得六)3个3是多少?
你能编成一句乘法口诀吗?
(小组互相说一说)
板书:
三三得九想一想:
13=23=
你用哪一句口诀?
小结:
上面编的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都叫3的乘法口诀,3的乘法口诀表示求几个3相加得多少。
3、情景三:
小朋友坐火车一节车厢坐4人,2节车厢坐几个?
3节呢?
4节呢?
小组合作,
算一算把表格填完整车厢的个数1234
人数4
1个42个4相加3个4相加4个4相加乘法算式怎么列?
41=4,42=8,
43=12,44=16
交流:
你可以编出4的乘法口诀吗?
(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想一想:
14=24=34=
口算说说你想的是哪一句口诀?
4、试一试11=1的乘法口诀是怎样的?
你会编吗?
一一得一。
二、形成应用
1、读读2、3、4的乘法口诀。
2、课本第75页想想做做。
第1题让学生先动手摆一摆小棒,然后独立完成。
第2题
你能看图列出两道乘法算式吗?
它们用是是哪一句口诀?
让学生领会到依据一句口诀能列两道乘法算式。
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辅导差生。
3、游戏
找朋友。
小朋友手中拿有1-4的乘法算式,老师拿出一张口诀卡,拿着相关算式的同学站起来,就是它的好朋友
三、小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玩得高兴吗?
那么在游乐园里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说说你对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鼓励学生相互评价,筧评价)
四、课堂作业课本第75页1、2、3、4题。
一、板书设计
2、3、4的乘法口诀
11=一一得一
21=2一二得二
22=4二二得四
13=3一三得三
23=6二三得六
33=9三三得九
14=4一四得四
24=8二四得八
34=12三四十二
44=16四四十六二、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2、3、4的乘法口诀练习
2、3、4的乘法口诀的练习(课本第76页第5-10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2、3、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熟记2、3、4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
运用2、3、4的乘法口诀计算
CAI课件。
一、复习
1、背一背:
采取游戏形式,背2、3、4的乘法口诀。
小组背男、女生背独立背背完后,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的?
2、说一说:
这句口诀所表示的意义。
二三得六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3、算一算:
(出示口算卡片)31=23=41=22=14=
43=24=33=
二、拓展。
1、课本第76页第8题,学生独立填写。
2、第9题
44444444444444
3□=□□4=□□□=4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答案不止一种,鼓励学生想出不同填法。
3、投影显示第10题图片。
(1)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小朋友在游乐场玩)
(2)玩碰碰车的一共有多少人?
你会列乘法算式吗?
(23=6)
(3)小组交流你还能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列出乘法算式吗?
引导学生提出3架飞机共坐几个小朋友?
2架吊桥共有多少人等问题。
并列出算式33=9和42=8。
(4)根据所提问题,学生在书上写答案。
三、自我评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还有什么疑问需要大家帮助解决?
四、课堂作业课本第76页第5、6、7题。
练习课
31=23=41=22=14=43=24=
33=
二、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