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5704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6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教育学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教育学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教育学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教育学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教育学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孔子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的观点:

1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朱熹“夫子教人各因其才”

2启发诱导的原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教师启发诱导要把握时机。

3学思结合的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谦虚笃实的方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关于道德修养的方法:

1立志有恒。

孔子认为人要有远大的人生志向。

这是进行道德修养的基础。

“志于仁”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标准。

2自省自克。

善于自省自克是有道德修养的标志。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身体力行。

“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言必行,行必果”

4改过迁善。

道德修养的过程是一个改过迁善的过程。

孔子的教师观:

教师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工作态度。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孟子的教育思想

1.孟子是先秦时期儒家的代表人。

蒙自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

2.孟子的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1持志养气

2反求诸己

3动心忍性

(三)《学记》的教育思想

1.《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的,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全书共1229个字。

2.教育的作用

《学记》把教育概括为十六字“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3.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主张按照地方建制分别设学。

4.教学原则

1教学相长的原则。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2预时孙摩的原则。

预防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集体教育的原则。

“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关而善之为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3课内外结合的原则。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4长善救失的原则。

5启发诱导的原则。

“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5.论教师

《学记》提出“师严道尊”的思想“师严而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

(四)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为后世西方的探究式教学,发现式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五)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他在《理想国》一书中提出自己的教育思想。

他重视教育,主张教育要由国家办,并且实施强制性教育。

(六)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1提出了灵魂说

2关于教育的目的:

不仅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而且应使年轻的一代得到和谐发展,为将来美好的生活做准备。

3实施体德智三育。

4教育的年龄分期理论,四个时期。

(七)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是古罗马的著名教育家,著有《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

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一)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观点

1.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被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的奠基人。

2.关于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教育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教育能促进人的发展。

3.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教育要遵循普遍的秩序,即规律的思想。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夸美纽斯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根本性原则。

4.提出了统一学制和学年制。

四个时期:

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

5.为各级学校设置了广泛的学科课程

6.建立了教学原则体系:

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启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原则,巩固性原则。

这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学原则体系。

(二)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1.洛克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2.关于绅士教育的目的:

“白板说”

3.绅士教育的内容

(三)卢梭的教育思想

1.卢梭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

2.关于教育的目的:

是培养自然人而不是培养公民。

3.培养自然人的途径:

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儿童自然发展的规律。

4.论各个年龄段的教育:

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青春期

(四)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1.裴斯泰洛齐是瑞士著名的民主教育家

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潜能

3.关于要素教育的思想

(五)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1.赫尔巴特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被称为“科学教育之父”.

2.关于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的主张。

3.关于教育的目的:

选择目的和到的目的。

一是帮助学生发展未来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职业选择;

二是培养真正善良的人。

4.提出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

5.关于教学方法。

提出了教学的阶段论,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走,所谓的四段教学法。

他的学生发展成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

6.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

7.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因强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和课堂中心而被杜威称之为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六)杜威的教育思想

1.杜威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2.关于教育的本质: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使学生能够不断的生长下去。

4.论课程与教材:

“做中学”

5.提出教学的五步骤

6.提出了儿童中心论,教育上的日心说。

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思想的区别集中体现在三个不同中心上:

赫尔巴特强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和书本中心,杜威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和活动作业中心。

(传统教育观和现代教育观的对立)

三、教育学的分化阶段

(一)教育家的著作及主要思想

1.杨贤江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他以李浩吾的化名谢了《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2.克鲁普斯卡娅著有《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一书,她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3.凯洛夫主编《教育学》对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马卡连柯。

著有《教育诗篇》《论共产主义教育》《父母必读》。

他在流浪儿和违法者的改造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其核心教育思想是集体主义教育。

他提出了平行教育原则,和对儿童高度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二)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1.现代教育理论发展阶段的特点

20世纪中叶以后,教育学进入现代发展阶段。

2.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苏联赞科夫,著有《教学与发展》。

他的理论核心是:

“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指导实际,理解学习过程,是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著有《给教师的建议》(《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

其核心内容是提出认得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

他认为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美国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式学习,主张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

美国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学生学习的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分册》,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

德国瓦·

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瑞士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提出了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与教学关系的理论。

(三)当代教育学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要学术派别

20世纪教育学的主要派别有:

德国的实验教育学,德国的文化教育学,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学,法国的制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系统科学的教育学,批判教育学。

特点

教育家及著作

教育思想

萌芽阶段

缺少独立的科学命题和理论范畴,研究的方法是理性思考和经验总结

孔子,孟子,墨子,荀子,朱熹等。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书礼易春秋》(四书五经);

《学记》《颜氏家训》《四书集注》《童蒙须知》

1.孔子

2.孟子

3.《学记》

4.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5.柏拉图

6.亚里士多德

7.昆体良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伦理学》,古罗马的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第一部)。

创立阶段

独立的理论范畴和命题,分化出来,形成了较为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被认为是独立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英国洛克《教育漫话》,法国卢梭《爱弥儿》;

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英国斯宾塞《教育论》;

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1.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观点

2.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3.卢梭的教育思想

4.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5.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6.杜威的教育思想

分化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成为科学教育学建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中国,苏联的教育家提出许多新的教育主张,为教育学走向科学化作出了贡献。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凯洛夫《教育学》;

马卡连柯《教育诗篇》《论共产主义教育》《父母必读》

1.杨贤江

2.克鲁普斯卡娅

3.凯洛夫

4.马卡连柯

第三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一、形成初步的教育信念和专业精神

二、掌握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三、了解教育历史和思想遗产

四、了解教师职业及其环境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的其他起源说

1.生物起源说:

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利托尔洛与英国教育家沛·

西能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这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2.神话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上帝

3.心理起源说: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的模仿。

二、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简答)

1.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提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论断,一般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2.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要。

生产和生活经验

3.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手脑语言教育内容)

4.因此说,教育职能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并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

第二节教育的发展

1.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范畴。

按生产力尺度可以把教育分为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

按生产关系尺度,可以把教育分为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社会主义社会教育。

一般采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的尺度,就把教育发展分为三种形态:

原始教育形态,古代学校教育和现代学校教育。

一、原始教育形态

1.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教育未分离,未独立,无学校)

2.教育的无阶级性、平等性

3.教育内容简单

4.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

口传耳受,动作示范,观察模仿以及生活、劳动中的耳濡目染。

二、古代学校教育

(一)奴隶社会教育

1.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就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

我国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

在夏朝出现了庠、序、校等早期学校。

到殷商和西周,又有称为学,瞽宗、辟雍、泮宫等学校的出现。

2.奴隶社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巩固和维护奴隶社会统治的大小奴隶主。

此时教育是“学在官府”“政教合一”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欧洲奴隶社会出现的两种著名教育体系—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斯巴达教育重视军人和武士的培养,军事体育训练。

雅典教育重视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才。

(二)封建社会教育

1.封建社会学校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种,学校教育被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我国唐朝有六学二馆。

2.封建社会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

教学内容是儒学,即四书五经;

教育方法是崇尚书本,死记硬背,加之以棍棒纪律教育;

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育。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选士、科举制度。

3.欧洲封建社会形成了两种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又称僧侣封建主教育。

教育内容是“七艺”:

三科,四学。

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又称世俗封建主教育,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

欧洲封建社会的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三)古代学校教育特征

1.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的专门职能,教育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具有等级性

4.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5.初步形成,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三、现代学校教育

(一)现代学校教育的内涵

1.现在学校教育从社会性质上分,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国家形态的教育;

从社会生产力和发展水平分,包括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两种历史形态。

2.资本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

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上有着根本区别。

两者同属现代教育,也有许多共同点,如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重视对教育的投资,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专门人才的培养,学校教育制度更加完善,课程结构不断调整,教育内容不断更新,教育手段方法更加现代化。

3.工业社会的教育和知识社会的教育。

工业社会的特征:

工业化,民主化,制度化;

知识社会的特征:

信息化,国际化,网络化。

(二)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教育的生产性

2.教育的科学性

3.教育的世俗性

4.教育的国际性

5.教育的终身性

6.教育的革命性

四、

第三节当代中国教育

一、当代中国教育的历史定位

1.当代中国教育,是指新中国建立后至今的教育,属于现代教育的范畴。

1903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引进西方学制,中国便开始了现代教育。

1949年以后,当代中国教育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教育。

二、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一)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实施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是:

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

体现教育的人民性。

2..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对我国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重大的影响。

3.《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由此开始了一场全国范围的长达十年之久的革命,教育革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4.教育革命的主要措施:

派遣工农兵进驻学校,多去教育领导权;

学生到工厂,农村,军营去,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批判资产阶级;

否定了以往教育整套的招生,升学,选拔和分配制度。

5.1978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6.1983年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7.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8.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9.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思想。

10.2003年,十六大提出要坚持教育创新,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改革方向和目标。

11.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12.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教育公平取得新进展。

(二)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现状

(三)当代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

1.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素质教育。

2.2010年颁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3.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4.《教育规划纲要》8项发展任务:

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明确了6项改革任务:

1改革人才培养体制

2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3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

4改革办学体制

5改革管理体制

6扩大教育开放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什么?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指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要受到社会各要素的影响,表现为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根据,动因,尺度和归宿。

1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基础

2社会是教育发展的根据

3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动因

4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尺度

5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归宿

因此,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深受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一、经济对教育的作用(简答)

1.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机构和布局

3.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

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二、政治对教育的作用(简答)

1.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2.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

3.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

4.政治制度决定着部分教育内容

三、文化对教育的作用(简答)

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四、科技对教育的作用(简答)

1.科学技术的发展在那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2.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

3.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手段,方式和方法

4.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科学化,个性化,自主化和民主化提供了平台。

第二节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育的社会价值,社会功能)

一、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简答)

1.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2.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把可能的,潜在的劳动力变为现实的,直接的劳动力

3.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4.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

二、教育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简答)

1.教育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

3.教育促进现代政治民主化

三、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简答)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4.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四、教育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简答)

1.教育具有传播科学技术的功能

2.教育具有创新科学技术的功能

五、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简答)

1.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

2.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3.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

1教育现代化,是指基于教育传统,积极地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创造现代教育的历史变化过程。

2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全方位的现代化。

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目标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方法,手段的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设备现代化,教育制度现代化。

六、选择题

1.《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政府性教育经费支出,本世纪末达到4%,2012年达到4%

2.1992年十四大提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3.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4.夸美纽斯是外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家

第四节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简答)

一、教育具有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人身心发展的概念(人对教育的影响)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

1.人的发展,是指随时间和年龄的递增而发生的个体身心方面的积极变化,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2.人的生理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方面。

人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的发展和意向的发展两方面。

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二者是互相依存,交互影响的。

二、人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

1.人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简答)

1)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身体发展是按着首尾方向和中心外周方向进行的。

人发展的顺序性对教育的要求:

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循序渐进促进人的发展。

2)人发展的阶段性在一定的年龄段,人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会出现某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即年龄特征。

对教育的要求:

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同时,还要看到前后相邻阶段的相互衔接。

3)人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在关键期和最佳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

4)人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主要表现在:

身体机能的互补;

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的互补。

要求教育者对全体学生,特别是心理或生理有障碍的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心;

其次,要求教育者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长善救失。

5)人发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