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本《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本《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被尊称为“大成至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
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
他的成就主要在晚年,晚年他致力于教育,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他整理《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之一。
2、了解背景: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儒家经典书籍。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而“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3、文体知识:
我国先秦时期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语录体散文集是《论语》。
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庄子》、《孟子》等,历史散文以记载史实为主。
4、朗读课文感受韵律:
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5、积累生字词:
人不知而不愠(yù
n)不亦说(yuè
)乎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
n)不习乎
6、注意节奏: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修身做人: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
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
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
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5、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通假字: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
答案:
有 又
一词多义:
(1)而
(2)知
(1)并且,顺接连词/却,转折连词
(2)了解/得到
古今异义:
(1)思而不学则殆
古义:
今义:
几乎;
差不多
(2)吾日三省吾身
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1)有害
(2)泛指多次
词类活用:
(1)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 , )
(2)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 )
(1)学过的知识 新的理解与体会
(2)每天
6、判断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
(2)为人谋而不忠乎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7、词语解释。
时:
按时;
说:
愉快、高兴;
朋:
志同道合的人;
知:
了解;
愠:
发怒、生气;
君子: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8、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说:
“学了又按时练习,不是很喜悦吗?
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
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生气,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9、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第二则: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三:
多次;
省:
反省;
为:
替、帮;
谋:
考虑事情;
忠:
尽心竭力;
信:
真诚,诚实;
传:
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
温习。
2、小组合作翻译。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4、朗读、背诵。
第二课时
一、学生默写:
默写《论语》第一、二、三则。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罔(wǎng)殆(dà
i)箪:
(dān)曲肱(gōng)
1、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一)第4章讲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第四则: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故:
学过的知识;
知新:
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
可以;
以:
凭借;
做。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
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
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二)第5章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不可偏废其一。
第五则: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罔:
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
有害。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
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第六则:
贤哉回也。
”(《雍也》)
箪:
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巷:
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乐:
乐于学。
“贤德啊,颜回!
一箪干粮,一瓢凉水,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换了别人一定不堪忍受这种贫困忧苦的生活,但是颜回啊,从来不知因此而改变自己好学乐善的快乐。
贤德啊,颜回!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
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此章孔子回环曲折,一说两叹,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流传很广,几乎妇孺皆知。
第七则: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了解;
好:
喜欢;
以……为乐。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
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
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
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明证。
第八则:
“饭疏食
(1)饮水,曲肱
(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述而》)
饭食:
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
疏食即粗粮。
曲肱:
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
曲肱,即弯着胳膊。
“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拓展:
饭蔬饮水:
后因以“饭蔬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第九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人:
几个人;
善者:
优点;
从:
跟随;
不善者:
缺点。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讲正确的学习态度。
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第十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斯:
这;
舍:
舍弃。
孔子站在河边说:
“消失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它日夜不停息地向前流去。
孔子在河流的源头,抚今追昔、满怀感慨,自告且忠告所有决心开始“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
“立志”“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就要像这江水一样,从“闻其道”的源头开始,后浪推前浪,生生不息、前赴后继,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无论条件恶劣还是优越,甚至出生入死,都要不断地“固守”,“承担”“圣人之道”之行直到最终成就“不愠的世界”而不退转。
”这里必须明确,这话既是孔子自己的感慨,也是对所有有志于圣人之道的人的忠告和勉励。
故后人多用来指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第十一则:
三军①可夺帅也,匹夫②不可夺志也。
”(《子罕》)
三军:
军队的通称。
匹夫:
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夫匹妇,所以匹夫指男子汉。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一国的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
可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却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
作为个人,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
第十二则: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
广也。
笃:
厚也。
志:
有两种解释:
一,志同识,记忆在心;
二,志向。
在此,基于取其后者。
子夏说:
“一个人心有远大理想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多多提出疑问,多多深入思考。
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干扰,‘仁’当中了。
这里又提到孔子的教育方法问题。
修德进学的门径:
欲广博,志欲坚定,外问于人,内思于心。
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这就叫:
“博学而笃志”。
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这就叫“切问而近思。
学习的关键在于自身的体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所以,一定要从自身处去问,接近处去思。
四、课文总结:
1、成语:
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博学笃志、饭蔬饮水。
2、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
3、学习态度:
4、个人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本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修身做人;
自我反省;
珍惜时间。
6、课文在论述学习方法时强调什么?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如“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
五、课后反思:
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
请任选一则,谈谈对你的启示。
答案(示例):
”这“三省”说了两个方面,一是修己,一是对人。
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不欺人也不欺己。
替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这是为人的基本德行。
修己不能一时一事,修己要贯穿整个人生,要时时温习旧经验,求取新知识。
在生活中要做到“三省”,才能不断进步。
六、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1、学习、背诵第九至第十二则;
2、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