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088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docx

《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docx

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

摘要:

混合式教学已成为当前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主流教学模式。

在对教学模式要素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对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设计,并在“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实施中开展了两年多的教学实践,随后结合实践阐述了该模式的关键环节和实施策略,最后对应用效果及实践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关键词:

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MOOC;SPOC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3-8454

(2016)11-0081-04

一、问题的提出

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已成为现阶段高校教学信息化变革的重要举措。

如何应用在线课程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已成为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教育者聚焦的问题。

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开展MOOC、SPOC以及各种在线课程平台支持的信息化教学实践,教师们不论是借助开放在线课程还是自己建设私有在线课程,都广泛地开展了新形式的教学应用探索。

而且,随着实践的深入以及对在线教学的深刻反思和理性回归,人们也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混合式教学才是在线教育的主流应用模式和未来趋势[1],它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现实选择。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依托“优质课程”建设项目以及相关课题支持,对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设计与实践。

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课程教学中结合在线课程与传统教学二者优势设计与实施混合式教学,重点是混合式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路径和实施策略。

二、混合式教学理念与现状

混合式教学来源于人们对在线学习的理性反思基础上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重构,它是指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实现学习环境的混合、学习资源的混合、学习方式的混合,进而实现有效的教学。

如何设计混合式教学,是人们关注的核心问题。

目前国内外有多种混合式教学设计框架和模式,比较典型的有黄荣怀等人[2]提出的“混合式学习课程的设计框架”,他们将混合式学习课程的设计分为前端分析、活动与资源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等三个环节。

在实现方式上,混合式教学主要有两种典型的范式:

一是基于活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另一种是基于资源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活动导向的混合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灵活选择和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学习,不同的活动序列组合就形成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

[3]而基于资源的混合式教学则更加强调混合式教学中资源的设计和支持,应该关注如何为学习活动提供必要的资

源。

[4]基于这些考虑,在本研究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中,同时考虑了教学活动及资源的设计与组织。

三、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它是为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而实施的教学方法和形式的总称。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是由多个要素有机组合构成的整体,一般包括:

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

基于对这些要素的分析与解构,我们对在线课程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具体的设计,其原型如图1所示。

该模式集中体现了

教学的几个核心要素及实现流程,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1.理论依据

混合式学习理论,即在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将传统课堂面授与网络在线学习相结合,在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应用上,要做到在线课程资源与传统教育资源的结合应用,在教学互动上实现传统课堂互动与网络教学互动的有效组合。

2.技术基础及实现条件

基本条件是在线课程的建设,特别是课程资源的建设。

对于在线平台或在线课程来说,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多种教学资源的整合以及丰富的教学互动和管理方面。

本研究是在卓越课程中心平台上实现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它能实现各种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集成和发布、多种教学互动方式、教学

测评和网络考试等,它为教师的教学模式创新、学生的个性化及自主学习、课程资源共享等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3.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设计的关键要素

它是对教学的基本导向和最终目的。

该模式重在实现学生知识获取与应用能力的协同发展,通过在线课程的支持以及教学中的任务、项目组织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项目协作能力的提升。

4.教学程序及方法是用于指导实践的操作序列

在线课程使得教学和学习的内涵和范围都有了极大的扩展,即教学不在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学习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程资料,因此,我们设计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其教学程序主要包含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包含了教师及学生所要进行的主要活动、流程以及课程资源的应用和输出情况。

5.教学评价

该模式的教学评价设计需要实施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尤其重视过程性评价,如课堂中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和表现,学生的课堂形成性练习以及课后学生的单元作品等都是评价的内容。

四、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及实施策略

自2013年秋季开始,笔者们便在本校教育技术学专业

的实践操作类课程――“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中开展了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并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实施过程和方法。

因此,本研究以该课程为例说明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及实施策略。

1.在线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在线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是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决定课程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照江净等人[5]的研究,按照教学过程中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过程和功能的不同,我们将在线课程的资源分为三类:

指导性资源、内容性资源、生成性资源。

在实践中,我们对课程资源的总体设计如图2所示。

(1)指导性资源

指导性资源处于塔尖,它对整个课程实施起着引导性的作用,是课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和资源。

结合课程的应用性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依托教学改革项目,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课程体系改革的方案和措施,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改措施等方面的信息,以便学生了解和熟悉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

(2)内容性资源

它处于中间层,是连接上下层的枢纽,它是课程内容和

知识的载体,承载着教学设计与学生学习活动之间纽带的作用,也是课程资源设计与开发的重点,内容性资源设计不好,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

我们在课程实施中对内容性

资源设计与开发的主要思路是遵循“项目法/模块化”的原则,即将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体系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模块化的划分,每个模块相对独立,能使学生完成一定的实验项目和任务。

例如,在课程资源设计中我们将“静态网页制作技术”和“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部分各分为5个大的项目,分别为“网站建设基本操作”、“基本网页的创建与编辑”、“网页布局技术与实现”、“网页样式表的编辑(CSS技术)”、“综合静态网站设计与实现”和“使用visualstudio建立基本网站”、“基本动态网页的创建与编辑”、“ASP.NET常用对象的应用”、“网站中数据库的访问与操作”、“综合网站开发实践”。

在内容性资源的表现形式上,主要有:

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微视频、课程教学录像以及拓展性资源。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按照教学计划在每一个模块、每一个章节呈现的完整章节内容及教学辅助资源,主要用于课前学生的预习以及课中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演示;教学微视频是以章节知识中的重难点为内容,以5~12分钟左右的时间呈现的视频学习资源,主要供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对于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反复演示

观看;课程教学录像则是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实录,便于学习者进行课后反思;拓展性资源主要包含了与该课程相关的知识和案例,如在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中,我们在拓展资源模块提供了数据库的知识、网页设计技巧等,以供学习者拓展学习之用。

(3)生成性资源

它处于整个教学活动的最底层,与教学实践联系最紧密,当然也是最具体、最丰富的资源形式。

它与前两种资源有着明显的区别,前两种资源属于预设的资源,而生成性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特别是在教学互动以及学生自主学习和反思过程中产生的,在该教学模式中主要反映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以及课后的提升阶段。

本课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形式主要有:

学生的课堂问题记录、教学建议、学生的实验作业和优秀作品以及讨论区的问题解答等。

2.教学活动过程与策略方法

在该模式的教学应用中,教学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课前的准备阶段、课堂教学阶段、课后提升阶段展开。

(1)课前的准备阶段

课前准备阶段主要采用在线模式,学生利用在线课程进行学习。

教师的主要活动包括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在每一次课前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将本课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以及根据需要设计与制作微视频,并上传至课程中心。

学生的主要活动是观看教学资源,了解和熟知预设的学习内容,并进行自主学习,对基础知识形成一定认识,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知识基础。

(2)课堂教学阶段

课堂教学阶段是整个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主要开展师

生面对面的教学活动。

实施中,我们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以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实践证明,它是一种能够很好地实施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教学的有效方法。

[6]任务驱动教学围绕任务这一主线,实施

“任务的设定――任务分析与案例演示――任务实施与协助指导――任务完成与总结”等几个主要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

1)任务设定

教师通过展示相关案例(如优秀网页案例)给学生,分析其中的技术要点和功能,明确课堂活动的目标。

在任务设定中,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前学习程度,也要考虑任务所包含的知识的串连性和难度。

2)任务的分析与案例演示

设定了课程任务目标后,后续的活动就是如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由于学生在课前需要开展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因此课堂中教师将聚焦具体任务,通过案例演示让学生理解知识及其应用情境。

当然,为弥补学生课前学习的不足,教师仍需在教学中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只不过在这种方法中教师是将基础知识讲解融入到具体的任务分析中,重点是告知学生知识如何应用,避免干涩地讲授理论知识。

3)任务实施与协助指导

学生根据教师对任务的讲解和案例演示,自主或协作完成任务要求。

通常,在信息技术类课程中的任务有两种类型:

模仿操作型任务和综合创新型任务。

我们对于模仿操作型任务一般是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并且在课堂中及时完成的。

而对于综合创新型任务,一般是进行分组协作完成(组员不超过4人),而时间也相对宽松,在课后通过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协商讨论完成。

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解放出来”,进行协助指导,特别对有问题或困难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4)任务完成与总结

任务完成后,教师对课堂活动中任务的实施情况进行反馈,提出任务实施中的关键问题和知识点,并对教学活动进行总结。

(3)课后提升阶段

针对课堂活动中任务完成情况的不同,学生在课后可以通过课程中心平台基于相应的资源进行学习提升。

在课堂的任务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差异以及课前学习基础的不同,任务的实施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一部分学生能较好、较快地完成任务,因此他们在课后可以通过拓展性资源进行深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下才能勉强完成

任务,这些学生则在课后利用教师制作的教学微视频以及课堂教学录像进行巩固学习。

同时,课后的交流与讨论也是学

习提升的一个策略。

虽然在线课程中提供了完善的交流和讨论功能,但在实践中学生却更偏爱日常交流工具(如QQ、微信等),因此,我们在课程实践中更多是利用这些日常交流工具来实现师生、生生的在线交流与讨论。

教师在课后除了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外,还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以及对学生进行评价,收集学生的相关作品,并择优上传至课程中心,以供学生参考和交流。

3.学生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在“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中,我们采用的是多样化的评价设计,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进行考核与评价。

评价的内容包括课程考试成绩、课程学习情况(课前预习情况、课中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生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