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案模板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案模板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叙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推论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叙述,教师画出草图,结合图形,加以说明).
2.说明定理的证明思路.
3.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M、N分别为BC、DA中点,AM、CN分别交BD于点E、F,如何证明
?
分析:
要证三条线段相等,一般情况下证两两线段相等即可.如要证
,只要
即可.首先证出四边形AMCN是平行四边形,然后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即可证出.
4.什么叫三角形中线?
(以上复习用投影仪打出)
【引入新课】
1.三角形中位线:
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中位线.
(结合三角形中线的定义,让学生明确两者区别,可做一练习,在
中,画出中线、中位线)
2.三角形中位线性质
了解了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后,我们来研究一下,三角形中位线有什么性质.
如图所示,DE是
的一条中位线,如果过D作
,交AC于
,那么根据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推论2,得
是AC的中点,可见
与DE重合,所以
.由此得到:
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同样,过D作
,且DE
FC,所以DE
.因此,又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
三角形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由此得到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中位城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①为便于同学对定理能更好的掌握和应用,可引导学生分析此定理的特点,即同一个题设下有两个结论,第一个结论是表明中位线与第三边的位置关系,第二个结论是说明中位线与第三边的数量关系,在应用时可根据需要来选用其中的结论(可以单独用其中结论).②这个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关键在于如何添加辅助线.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证明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思路,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应指出,当一个命题有多种证明方法时,要选用比较简捷的方法证明.
由学生讨论,说出几种证明方法,然后教师总结如下图所示(用投影仪演示).
(l)延长DE到F,使
,连结CF,由
可得AD
FC.
(2)延长DE到F,使
,利用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D
FC.(3)过点C作
,与DE延长线交于F,通过证
FC.上面通过三种不同方法得出AD
FC,再由
得BD
FC,所以四边形DBCF是平行四边形,DF
BC,又因DE
,所以DE
.
(证明过程略)
例求证:
顺次连结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由学生根据命题,说出已知、求证)
已知: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
求证: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
因为已知点分别是四边形各边中点,如果连结对角线就可以把四边形分成三角形,这样就可以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来证明出四边形EFGH对边的关系,从而证出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
连结AC.
∴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同理,
∴GH
EF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小结】
1.三角形中位线及三角形中位线与三角形中线的区别.
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证明思路.
七、布置作业
教材P188中1
(2)、4、7
九、板书设计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二 圆周长、弧长
(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圆周长、弧长公式;
2、通过弧长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探究新问题的能力;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4、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弧长公式.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弧长公式.
教学活动设计:
(一)复习(圆周长)
已知⊙O半径为R,⊙O的周长C是多少?
C=2πR
这里π=…,这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叫做圆周率.
由于生产、生活实际中常遇到有关弧的长度计算,那么怎样求一段弧的长度呢?
提出新问题:
已知⊙O半径为R,求n°
圆心角所对弧长.
(二)探究新问题、归纳结论
教师组织学生探讨(因为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可以自己研究得到公式).
研究步骤:
(1)圆周长C=2πR;
(2)1°
圆心角所对弧长=
;
(3)n°
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1°
圆心角所对的弧长的n倍;
(4)n°
归纳结论:
若设⊙O半径为R,n°
圆心角所对弧长l,则
(弧长公式)
(三)理解公式、区分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1)在应用弧长公式
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公式中n的意义.n表示1°
圆心角的倍数,它是不带单位的;
(2)公式可以理解记忆(即按照上面推导过程记忆);
(3)区分弧、弧的度数、弧长三概念.度数相等的弧,弧长不一定相等,弧长相等的弧也不一定是等孤,而只有在同圆或等圆中,才可能是等弧.
(四)初步应用
例1、已知:
如图,圆环的外圆周长C1=250cm,内圆周长C2=150cm,求圆环的宽度d(精确到1mm).
(1)圆环的宽度与同心圆半径有什么关系?
(2)已知周长怎样求半径?
(学生独立完成)
解:
设外圆的半径为R1,内圆的半径为R2,则
d=
.∵
,
,∴
(cm)
例2,弯制管道时,先按中心线计算展直长度,再下料,试计算图所示管道的展直长度L(单位:
mm,精确到1mm)
教师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由弧长公式,得
(mm)
所要求的展直长度
L
答:
管道的展直长度为2970mm.
课堂练习:
P176练习1、4题.
(五)总结
知识:
圆周长、弧长公式;
圆周率概念;
能力:
探究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弧长公式的记忆方法;
初步应用弧长公式解决问题.
(六)作业教材P176练习2、3;
P186习题3.
圆周长、弧长
(二)
1、应用圆周长、弧长公式综合圆的有关知识解答问题;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数学模型的能力;
3、通过应用题的教学,向学生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灵活运用弧长公式解有关的应用题.
建立数学模型.
(一)灵活运用弧长公式
例1、填空:
(1)半径为3cm,120°
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_______cm;
(2)已知圆心角为150°
,所对的弧长为20π,则圆的半径为_______;
(3)已知半径为3,则弧长为π的弧所对的圆心角为_______.
(学生独立完成,在弧长公式中l、n、R知二求一.)
答案:
(1)2π;
(2)24;
(3)60°
.
说明:
使学生灵活运用公式,为综合题目作准备.
练习:
P196练习第1题
(二)综合应用题
例2、如图,两个皮带轮的中心的距离为,直径分别为和
(1)求皮带长(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2)如果小轮每分转750转,求大轮每分约转多少转.
教师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1)皮带长包括哪几部分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三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法则的理解与掌握,难点是法则的灵活运用.
1.幂的乘方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
(
都是正整数)幂的乘方
的推导是根据乘方的意义和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
幂的乘方不能和同底数幂的乘法相混淆,例如不能把
的结果错误地写成
,也不能把
的计算结果写成
.幂的乘方是变乘方为(底数不变,指数相乘的)乘法,如
而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变(同底数的幂)乘为(幂指数)加,如
2.积和乘方
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
为正整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积的乘方,也具有这一性质.例如:
3.不要把幂的乘方性质与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混淆.幂的乘方运算,是转化为指数的乘法运算(底数不变);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转化为指数的加法运算(底数不变).
4.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的三个运算性质是整式乘法的基础,也是整式乘法的主要依据.对三个性质的数学表达式和语言表述,不仅要记住,更重要的是理解.在这三个幂的运算中,要防止符号错误:
例如,
还要防止运算性质发生混淆:
等等.
三、教法建议
1.幂的乘方导出的根据是乘方的意义和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教学时,也要注意导出这一性质的过程.可先以具体指数为例,明确幕的乘方的意义,导出性质,如
对于从指数连加得到指数相乘,要根据学生情况多作一些说明.以
为例,再一次说明
可以写成
.这一点是导出幂的乘方性质的关键,务必使学生真正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导出性质.
2.使学生要严格区分同底数幂乘法性质与幂的乘方性质的不同,不能混淆.具体讲解可从下面两点来说明:
(1)牢记不同的运算要使用不同的性质,运算的意义决定了运算的性质.
(2)记清幂的运算与指数运算的关系:
(同底)幂相乘→指数相加(“乘”变“加”,降一级运算);
幂乘方→指数相乘(“乘方”变“乘法”,降一级运算).
了解到有关幂的两个重要性质都有“使原运算仅降一级运算”的规律,可使自己更好掌握有关性质.
3.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意启发学生,不仅掌握法则,还要明确为什么.三种运算法则全讲完之后,学生最易产生法则间的混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叫学生熟记法则之外,在学生回答问题和写作业时,注意解题步骤,或及时发现问题,说明出现问题的原因;
要注意防止两个错误:
(1)(-2xy)4=-24x4y4.
(2)(x+y)3=x3+y3.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一)
1.理解幂的乘方性质并能应用它进行有关计算.
2.通过推导性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运用性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5.渗透数学公式的结构美、和谐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尝试指导法.
2.学生学法:
关键是准确理解幂的乘方公式的意义,只有准确地判别出其适用的条件,才可以较容易地应用公式解题.
三、重点·
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准确掌握幂的乘方法则及其应用.
(二)难点
同底数幂的乘法和幂的乘方的综合应用.
(三)解决办法
在解题的过程中,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感受、理解公式的联系与区别.
一课时.
投影仪、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复习同底数幂乘法法则并进行、的计算,从而引入新课,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得出幂的乘方公式,并加以充分的理解.
2.教师举例进行示范,师生共练以熟悉幂的乘方性质.
3.设计错例辨析和练习,通过不同的题型,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七、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本节课重点是掌握幂的乘方运算性质并能进行较灵活的应用
(二)整体感知
幂的乘方法则的应用关键是判断准其适用的条件和形式.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叙述同底数幂乘法法则并用字母表示.
(2)计算:
①
②
2.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引入新课:
计算和
和
提问学生式子
、
的意义,启发学生把幂的乘方转化为同底数暴的乘法.计算过程按课本,并注明每步计算的根据.
观察题目和结论:
推测幂的乘方的一般结论:
(2)幂的乘方法则
语言叙述: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字母表示:
.(
都是正整数)
推导过程按课本,让学生说出每一步变形的根据.
(3)范例讲解
例1计算:
①
③
④
例2计算:
①原式
②原式
①P971,2
②错例辨析:
下列各式的计算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四)总结、扩展
同底数幂的乘法与幂的乘方性质比较:
幂运算种类
指数运算种类
同底幂乘法
乘法
加法
幂的乘方
乘方
八、布置作业
P101A组1~3;
B组1.
参考答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