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说课稿》四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5006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说课稿》四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说课稿》四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说课稿》四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说课稿》四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说课稿》四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说课稿》四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学数学《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说课稿》四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说课稿》四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说课稿》四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受用终生”,教师既管教,又要管学,把教落在学上,重点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并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有:

  ⒈归纳法:

通过例题的教学,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推导出除法的意义。

  ⒉观察法: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学会找知识的生长点和解题的关键所在。

  ⒊在练习中,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

  ⒋通过提问与练习,让学生逐渐培养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解题技能。

  ⒌指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逐步扩展到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方法。

  ⒍在观察、比较中分析,初步渗透抽象概括数学知识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一般规律,我安排了以下的教学程序:

  

(一)、认识“平均分”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

鉴于这个特点,此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⒈贴出图片:

8个梨,4个盘子。

提问:

  ⑴老师这儿有8个梨,平均分在4个盘子里,每盘分几个?

“平均分”是怎样分呢?

小朋友,请你们仔细看老师分。

(演示:

每个盘子里放一个)

  ⑵每个盘子里放了几个?

分完了没有?

为什么?

那么再继续分。

每个盘子里再放一个)

  ⑶分完了没有?

现在你们看,每个盘子里梨的个数是几个,它们的个数怎么样?

在此,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为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打下基础。

  ⒉说明:

  这样一个一个地分,每份的数量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通过教师说明,使学生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⒊指名生说一说:

“平均分”要注意什么?

通过说一说,不仅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⒋判断。

  投影出示一组图形。

  ⑴指出图中哪些是“平均分”?

  ⑵为什么第二图和第四幅图不是“平均分”?

能不能变成“平均分”?

学生回答后,教师抽动投影片成下图。

  ⑶指名生说出各图是把多少平均分成几份?

此题的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

  ⒌提问:

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

怎样分?

可让学生利用学具边分边说。

通过实际操作和口头表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和除法的含义。

此环节的教学,通过教师示范演示、学生观察、辨析比较、动手操作等教学过程,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解决了除法初步认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二)、揭示课题

  像这样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要用除法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

开门见山将具体清晰的学习目标呈现给学生,较好地发挥了目标的导向和激励功能,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向,从而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三)、认识除号

  ⒈我们知道加法、减法、乘法每一种运算都有运算符号,除法也一样,它的运算符号叫做除号。

  ⒉先让学生试着说除号是怎样写的,再教师讲解除号是这样写的,中间写一横,上面一个小圆点,下面一个小圆点。

注意上下两点要对齐。

  ⒊教师示范,小朋友在练习本上写两个除号,一定要注意上下两个点要对齐。

此环节把“除号”的认识作为一个单独的教学环节进行讲解,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书写,让学生对除号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列式计算及讲解意义

  此环节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我采用了边讲边练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

  ⒈教师引导:

刚才,我们把8个梨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求每盘有几个,要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

  ⑴我们把几个梨平均分?

“8”是被分的数写在除号前面。

  ⑵平均分成了几份?

“4”写在除号后面。

  ⑶每盘分得几个?

就等于2。

  ⑷这个算式怎么读呢?

让学生试着读。

  ⑸“8÷

4=2”表示什么?

通过实物图的演示及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的写法,同时也能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为下节课教学打下基础;

通过让学生试着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同时能正确地读出除法算式;

通过说意义,不仅让学生明确除法的含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⒉练习。

⑴填空:

24÷

4=6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12 

÷

6=2表示把( 

⑵先说出图意,再列式。

  ⑶根据题意,说出算式。

  ①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

  ②把16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

  ⑷看算式说出意义。

2=3 

12÷

2=6 

4=3 

20÷

4=5以上练习题的设计,围绕着此环节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着,由形象具体逐步抽象化,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完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良好的数学知识体系。

⒊小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用什么方法计算?

通过小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⒋质疑。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启发  学生动脑筋想问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提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还有哪些弄不明白的问题”,接着教师及时解答或请同学帮助解答。

  (五)、巩固练习

  众所周知,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本节课我安排了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

⒈读出下面的算式,用 

摆一摆,再填得数。

2= 

10÷

5= 

3= 

此题的练习,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巩固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⒉在下面算式的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⑴把15个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

15÷

=

  ⑵把15个 

,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个?

=此题的练习,以进一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⒊根据题目说出算式。

  ⑴把18棵树,平均捆成3捆,每捆有几棵?

  ⑵小冬把6只兔子,平均关在3个笼子里,每个笼子关几只?

  ⑶妈妈买来8个苹果,平均分给爷爷和奶奶,每人分几个?

讨论:

为什么列式是“8÷

2”,“2”是从哪里来的。

  ⑷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人吃,每人吃几个?

  ⑸把5个苹果平均分给10个人吃,每人吃几个?

上面两题为什么一个列式是“10÷

5”,一个列式是“5÷

10”?

以上的5小题所反映的事实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应用的数学和 

问题解决的数学,

  ⑷⑸两题的列式以及算式的比较,有利于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虽然学生还不会计算“5÷

10”,但让学生先试一试,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的精神。

⒋游戏。

教师出示12朵花,请学生把12朵花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再列出算式,看谁的分法多。

此题的练习,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同时,一题多解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发散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以上练习题是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的,层层递进,由“再现性”进入到“内化性”深入到“创造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课堂总结同学们都学得很好,我们对除法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并预告下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做到了承先启后。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二

⒈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第十八页例4,完成第十八、“做一做”及练习四第1题、第2题、第3题。

⒉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

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

例4通过讲故事帮助故事中的小熊分竹笋,引出平均分的题目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并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用除法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在“做一做”和练习四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3、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四个目标:

(1)根据帮熊猫分竹笋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分,动口说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的意义;

(2)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⒋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初学关于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会感到有些困难。

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关于平均分的题目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教学难点是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如何列除法算式。

这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较久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

1、游戏学习法:

通过游戏来学习巩固知识,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的气氛,还能使数学充满趣味,增加学生的兴趣。

⒈启发引导法:

⒉尝试法:

通过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知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⒊演示操作法:

⒋谈话法:

运用师生之间的谈话组织教学,既可使学生的思维方向明确,又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

⒌练习法:

通过各种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熟练的解题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⒍讨论法:

运用讨论法,可以降低教学难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密切合作的能力。

三、说学法

古人云:

⒈归纳法:

⒉观察法:

⒊比较法:

在练习中,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

⒋练习法:

通过提问与练习,让学生逐渐培养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解题技能。

⒌表达法:

指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逐步扩展到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方法。

⒍分析法:

在观察、比较中分析,初步渗透抽象概括数学知识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一般规律,在研究教材时,我发现此课时要完成的学习内容是一道例题和四道练习题,所以我就设计了游戏、自己动手等一系列课堂情节来展开教学,环环紧扣,充分抓住了低年级儿童的认知心理。

一、导入

游戏导入:

教师拿一副扑克牌,请几个同学来把一到十红桃心的扑克牌分别平均分给五位同学,然后这五位同学把自己手上的牌的数字乘起来,谁算的得数最大,谁就赢了。

游戏完了以后,问同学刚才是怎么分牌的?

然后教师告诉大家,现在熊猫遇到了一个难题,也是关于分东西的,我们现在一起来帮帮他吧。

(通过游戏的导入,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而且游戏中用到了平均分和乘法在玩的过程中使同学们复习了以前学过的知识,为新课做了铺垫。

二、新授

从熊猫分竹笋的活动中抽象出:

把12个竹笋平均分在四个盘中,每盘放几个?

然后引导出:

象这样关于平均分的题目能不能用一种方法来计算?

(1)展示PPT:

12个竹笋,4个盘子,以及活动的小主人公熊猫

老师提问:

熊猫想请几个朋友到家来做客,它准备了12个竹笋招待大家,想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眼看着朋友们就要来了,可熊猫还没有分好,咱们帮帮分他吧!

(通过设置故事情景导入,充满调动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助人为乐的情感)

(2)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用12根小棒代替竹笋分一分,看每盘能放几个?

教师利用学生自己用小棒分的时间在黑板上画出竹笋的简笔画,然后请同学说说他们是怎么分的,最后请同学到黑板分一分。

此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分,如一个一个地分、几个几个一起分。

通过实际操作和口头表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和除法的含义。

(此环节的教学,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教师示范演示等教学过程,让学生进一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为随后学习除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分的结果得出: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教师进而引导出:

像这样的的问题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吗(用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心理,引导生在不知不觉中想要获取新知的愿望)

(4)根据分的结果抽象除法算式:

12÷

4=3,通过实物图的演示及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的写法,同时也能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为下节课教学打下基础;

三、练习

众所周知,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新授部分完成后,我又安排了以下的练习环节。

1、教师和学生们一起来完成十八页的做一做。

2,我把练习四的第一题的六道除法算式题目卡片上,然后请同学在我手上抽一张卡片并且读出卡片上的除法算式,看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3、让学生们独立完成练习四的第二、第三题,然后教师评讲。

(以上的练习设计,既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又能从低年级的学生好玩的天性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练习的设计层层递进,由“再现性”进入到“内化性”深入到“独立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总结

教育学专家说:

好的课堂展现应该少不了一个精彩的结尾.在全部练习完成后,我先充分表扬本节课同学们的良好表现和进步,然后最后还利用学生爱表现的心理设计了一个课下作业:

就是在家吃饭前帮妈妈分筷子,并列出除法算式,明天来学校跟老师汇报。

(让学生自己动手帮忙并且设计关于除法计算题目的过程就是学生又重新感受除法的过程,这种有趣的作业不仅不会让学生觉得是在做作业,反而会让学生觉得自己自己很棒,也有能力去帮别人,在加深对除法的认识的同时又增进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三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二单元《除法》第二课时

⒉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节课教学是在“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基础上学习例5,为学生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⒊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知识目标:

(1)用除法算的两种情况: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也用除法计算。

(2)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⒋教学重难点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今后初学除法应用题会感到有些困难。

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是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较久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

(2)、说学法

“教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受用终生”,教师既管教,又要管学,把教落在学上,重点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并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有:

⒊在练习中,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

⒋通过提问与练习,让学生逐渐培养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解题技能。

⒌指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逐步扩展到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方法。

⒍在观察、比较中分析,初步渗透抽象概括数学知识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一般规律,我安排了以下的教学程序:

(一)、温故知新、复习导入、新旧知识进行对比: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此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出示幻灯片例4、例5)

(二)学习新知,在学生已列除法算式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给除法算式起名字。

以此来学习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三)应用,加深理解

安排了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出示幻灯片)

(四)课堂总结

根据板书,让学生谈收获,以此来巩固加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课后反思:

1、激励语言太少。

2、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较少,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四

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行,我叫徐冬梅,来自包信中心校,下面我就所教学科二年级数学下册的《除法》,说一说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二单元18页《除法》。

  2、教材分析:

  除法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之上的。

为此,教材中把对除法的初步认识设计在平均分的后面。

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而我所说课的除法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并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材中特别注重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创设一个生动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

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来编写内容,先比较抽象地了解除法的含义,再到具体地写除号、除法算式以及读除法算式等等。

  3、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我从素质教育的三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初步会读写除法算式,能规范地书写除号。

  

(2)能力方面:

通过创设情景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听、细心观察的能力,在动手分小棒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

  (3)思想方面:

创设公平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是学生初步接触除法,对除法很陌生,因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设为认识除号并正确读写除法算式,难点是让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创设了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喜洋洋请客这一情境。

选取了学生既熟悉又喜欢的素材为教学资源。

  2、注重直观形象,从抽象到集体

  对概念的理解对低年级儿童来说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的含义,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形、色、动的变化,平均分一分青草,形成鲜明的表现。

体会“平均分成几份”,从而理解除法。

  3、重视学生动手动口能力。

  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