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下的学生行为探讨与因应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4906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变迁下的学生行为探讨与因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社会变迁下的学生行为探讨与因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社会变迁下的学生行为探讨与因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社会变迁下的学生行为探讨与因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社会变迁下的学生行为探讨与因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变迁下的学生行为探讨与因应Word文件下载.docx

《社会变迁下的学生行为探讨与因应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变迁下的学生行为探讨与因应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变迁下的学生行为探讨与因应Word文件下载.docx

5.傳承精神不變---過去未來和現在一樣重要、、、

教育的變化性

1、教育對象改變---隨時代不同,兒童特質在改變、、、

2.教材教法改變---隨技術進步教育忙法更大福更新、、、

3.學校功能改變--- 

學校社區化需要先進的經營能力、、、

4.學校類型改變---形形色色的另類教育紛紛出籠、、、

5.教育資源改變---由學校孤立經營走向結合社會資源、、、

結論

『我』、『心』、『願』、『學』、『系』

教育的不變性:

1.教育本質不變—提供孩子成長的資源

人生下來必須經過十幾年的學習歷程,才能漸漸增加行為和負責的能力,在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裡,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有人陪伴比自己單獨摸索更好、更了解許多的事情,更能參與社會而且更能洞察自己。

所以孩子的利益很重要。

教育本質在提供孩子成長歷程中所需要的資源。

2.平衡原則不變永遠需要平衡

教育必須在多個目標之間求取平衡,這是教育活動的一大特性,諸如群性與個性,效能與公平,個人發展與社會需要,理性和感性,傳統和創新,競爭與合作等都是經常會相互牽制卻又必須兼顧的目標,如果僅追求一項「絕對的」實現,往往就會「相對的」犧牲掉另一項目標,所以追求教育目標,不適宜採取絕對主義應該採取「適可而止」的態度,已求取各目標間的平衡。

事實上目標是一種倫理性的課題,單就「倫理」而言,就僅有因時制宜的相對價值,而非放諸四海皆準、亙古不變的真理。

有了這層認識從事教育工作的人,才會有自省的能力與隨時準備接受批判和改革的雅量。

3.經濟原則不變---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由於消費意識的提高,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的觀念已為國人所能接受,不過有許多人卻忽略了教育也是一件必須付帳單的事情,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有人為了討好選民要求政府提供免費的教育,教科書要免費、大學要免費、讀私立高中要發學費代金,這些要求固然可以減輕受教者家長的負擔;

但是帳單卻由社會全體來支付,國家雖然有義務支付每一個人接受基本教育的費用,但是不能提供每一個接受終身的免費教育,因此在受教者心中必須建立使用者付費的觀念。

 

4.憂患意識不變---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為求生存而奮鬥是所有生命的共同使命,萬物都必須憑著努力和實力來證明:

自己有繼續存在下去的價值,否則就得消逝於時間的洪流中。

在物競天擇的環境下生存是要講求實力的,生物如此,個人如此,國家亦需如此。

所以我們要強調國家競爭力,國家沒有競爭力,人民不能溫飽,就根本不必談教育的種種理想了。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去除諸孩子身上不當的束縛與過重的壓力,但並不意味:

讓孩子在受教的過程中完全沒有壓力,教育不當讓孩子受寵到不知道奮鬥為何物!

或受寵到以為不需努力,不必有實力也可以立足於世上,事實上流血流汗的奮鬥不會減損真正的快樂。

5.傳承精神不變---過去未來和現在一樣重要

人類的智慧是靠累積出來的,我們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繼續往上發展。

而教育則是讓「過去人類」、「現在人類」、「未來人類」三者生命連續起來的最大動力。

任何個人,如果斷絕對過去人類知識的繼承,單憑自己的才智來從事創作,那怕是諸葛亮、愛迪生、愛因斯坦,最多只能做到把方的石頭打圓,滾起來方便而已。

人類的心智思維情感固然有其獨立性,但卻又同時和其他(古往今來、四面八方)的人類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過去,不論是個人的過去,或者人類共同的過去,對人而言都是生活中的必須。

所以在陪孩子長大的過程中成人將人類的過去經過篩選加以組織讓孩子接觸吸收使他和全體存在過的人類聯繫起來。

今日我們所享受的種種是拜前人所賜,沒有他們的關心和賜與,就沒有今天的我們,而我們所能作的便是繼承其精神,盡己所能的為後人留下更寬廣的生活餘地,這就是人類綿延久長的精神,如果在教育中失落這種精神,我們將教出過去不知感恩,對未來無情剝削的一代,這樣人類將完全失去未來而我們又如何對歷史負責任呢?

1、教育對象改變---隨時代不同,兒童特質在改變:

今日的青少年都是在富裕繁榮的社會中成長,沒有接受過戰爭的洗禮,也未曾嘗過貧窮的滋味,以致產生「生活資源垂手可得、不於匱乏」的錯覺,對於傳統的勤奮,節儉公平,自制的價值觀多持質疑或否定的態度,在高舉個人主義的旗幟下任性而活。

在以消費導向的社會裡,文化活動商品化,各地文化豐富的異質性消失,無論音樂、美術、戲曲,閱讀被所謂的世界文化村剷平取代,再加上資訊媒體的極度發展,世界各地大量資訊幾乎以同步的速度,直接而真實的傳遞到人們眼前,使人在面對大量湧現的資訊時若不是無暇吸取,無能應付;

就是走馬看花、囫圇吞棗,以致心智淺薄而情感麻木。

大眾傳播媒體更以金錢推積出來的綜藝節目或MTV,使人失去欣賞質樸細膩之藝術的耐性與能力。

於是這一代的青少年養成了速成、易得的人生觀,視世界為一座大型的遊樂場,任他們優遊期間,他們的特質是:

(1)知道的事情很多,但是真正瞭解的卻有限;

(2)有興趣的事情很多,但是願意投注熱情的很少;

(3)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但是忠誠度很低;

(4)擅長水平思考(跳躍),拙於垂直思考(因果推理);

(5)重視當前的事,較不為將來考量;

(6)重視個人權益,勝於團體的需要;

(7)漠視舊的典範與價值,也不願建立新的典範自我束縛;

面對新世代青年的行為,成長於上一代背景的老師自然要尊重下一代的特質,重新檢討學校中的各種制度,但仍應堅持一些積極的傳統價值,執兩用中,求其平衡,此外如何重新喚起這一代青少年對世事的熱情?

如何教導孩子篩選大量的資訊?

如何主動的運用各種媒體而不是被動的「役於物」?

如何培養孩子的深度與遠見?

如何建立孩子的責任感與社會關懷?

則是今日教師所要嚴肅面對的課題。

2.教材教法改變---隨技術進步教育忙法更大福更新

2.1、電腦科技改變教學方式:

由於電腦的使用日益普及,操作簡易且人性化,功能強大專業化,使得教師自行編制教材更加容易。

教學方式因教材呈現的型態改變,勢必要隨之改變。

目前無論是使用文書處理和排版系統編製講義,或是利用套裝軟體製作多媒體,影音動畫教材,都能輕而易舉。

教師以從被動接受教材的地位,變成教材的製作人之一,專業自主的能力也因而大增。

電子書出現後,教材的型態已不在只是書本而已,一片薄薄的光碟內含大量的文字、圖片、聲音、動畫,不但攜帶方便,容易保存,應用廣泛而且價格便宜,已成為下一代媒體的主流了。

由於電腦科技的發展,使得傳統教學上難以說明的原理或具有危險性的實驗,都可藉由模擬程式,得以近乎真實的呈現在學生面前。

例如:

電腦輔導教學(CAI)軟體可依學生需要,在任何時間進行或反覆進行,使得學生的學習可以個別化。

運用電腦能使得學習障礙之診斷更為精確,教師利用電腦分析資料可以調整自己的課程設計,或對學生施以個別教學,通訊科技的發達與網際網路的發展使『遠距教學』『沒有圍牆的學校或圖書館』成為事實,教學資源之取得無遠弗屆教學內容不再侷限於課程標準。

2.2、對人類心智有新的瞭解:

人類溝通和學習的各種通道被一一發現和分類,藉以解釋兒童學習失敗的原因,並運用於補救教學上;

演化穩定策略讓人類逐漸能瞭解倫理的起源以及意義,使我們對倫理不必再訴諸神秘或威權,建構主義教學,告訴我們老師無法取代兒童內在的認知建構。

教育的任務是提供豐富的建材,讓兒童從中取捨,去建造他自己的認知架構,透過近代心理學、人類學、社會學等研究發展,使教育的理念與教學方法都有大幅度的改變。

2.3、專業經營的理念:

今日社會的發展日趨專業化與分工化,其分工之細,專業之精,常使各專業領域的人才難以跨足,我們不能說醫生就是醫生,而不去分心臟科、腸胃科。

同樣的我們也不能再說老師就是老師。

教學應依學生的需要作適當的分工且要不斷地研究改進,而分工不能只粗糙的依課程標準分科而已,應有專業的研究與實驗。

學校社區化需要先進的經營能力

以往幾乎與社會脫節的學校,現在被賦予了新的功能。

即社教中心的功能,為解決現代社會民眾強烈空虛與疏離感的問題,就要發達社區社團等中介團體,作為公民依歸的對象。

學校分佈在每一個社區且具有豐富的人才與文化資源,因而成為最適當的社教中心,作為一個社教中心,固然需要部份教師負責規畫,但重要的是需全體教師參與;

作為一個社教中心不只是開放教室,校園讓社區人士進修或活動;

讓學校去影響家庭,讓老師去接觸家長,例如:

假日期間老師辦的班級活動可以邀請家長參加,學校可以辦媽媽教室、健康衛生教室、親職教育,協助家長建立正確的教養觀念,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

不能相互配合統整,就無法有效培養觀念正確的兒童。

4.學校類型改變---形形色色的另類教育紛紛出籠

教育改革是今日世界各國的趨勢,全球目前有五十種以上的另類教育在各地進行中,未來這些教育試採的種類只會增加不會減少,五十種教育型態代表五十種有效教學的機會,而其中的成功經驗又會相輔相成,結合演化出新的教育型態明日的教育主流,來自今日的另類教育,目前的教育需要因勢制宜,才能承先啟後,永續經營。

5.教育資源改變---由學校孤立經營走向結合社會資源

隨著人類世界的日益複雜,一所簡單的建築,一群人數稀少的教師已不足以供應教師所需的全部資源。

學校必須把觸角和補給線盡量往外延伸,結合並運用社會資源,學校內部也必須要有靈活的消化系統來吸收,運用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資源補給,因此如何給予學校較寬廣、自主的空間,以便結合並運用社會資源是當前重要的課題之一。

心目中的師生關係

我曾在期中考試問我學生目前的師生關係為何,以下是他們回答“你認為目前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最像什麼?

並評述說明你的理由。

”的答案:

(1)我認為目前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最像玩電動玩具,老師是玩者,學生是電玩中的主角,隨玩者的意念擺佈,因為電玩中的目標是過關,而學校的目標是聯考過關,老師希望學生通過聯考(過關),而不考慮學生(主角)的意願。

因此認為師生關係最像玩電動玩具。

(許同學甲)

(2)我認為目前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最像飼主與豬。

在學校中,老師不斷的教授課程,不斷的補充課內習題,只為讓學生取得高分,而學生有的只是囫圇吞棗的猛記,有的聽不懂的只好放棄,這種關係不正如飼主不停的供應飼料給豬,而不管牠是否吸收。

(張同學甲)

(3)我認為目前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最像搖樹者與拾樹葉者。

因為傳統教學下,老師不斷灌輸學生公式、定理,而學生拼命的在下面撿,有些人撿的很多,回家收藏去,有些不幸的,只撿到一點點......(吳同學甲)

(4)我認為目前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最像訓獸師和野獸。

因為老師只是一再的重覆所謂的重點,一再的加強解題技巧,一直要學生不斷的背,不斷的算,上課時也一再地填,一再地塞,硬要學生接受,不斷給與考試,訓練學生作答的能力和學生作答速度;

學生從吸收知識到參加考試,完全是一套公式化的過程,學生根本不懂自己學到什麼,如此的模式,就好比訓獸師訓練野獸一樣,野獸一直被訓練,被訓練,做錯了就被鞭打,做對了就賞給食物,直到訓練完成出去表演,這野獸仍然搞不清自己在做什麼。

而這種情形,也好比是“填鴨”一般,教師一再填,一再塞,學生只能“喔!

喔!

”的照單全收,沒有加以

分解吸收,甚至餵太多還會讓鴨子撐死。

(陳同學甲)

(5)我認為目前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最像太陽和小草。

因為目前對學生而言,老師是權威,就如太陽高高在上,令人不敢逼視、親近。

而學生就如同小草般,需要老師照顧,也像小草般弱小,如果太陽太過炙熱,小草就會枯萎,如果太陽光芒太弱,小草就不能生長;

這種關係就像目前的師生關係,老師太過強勢,學生無所適從,而老師對學生不理不睬,學生就會變壞。

(許同學乙)

(6)我認為目前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最像拳擊手與沙包。

因為老師主動的不斷將他所有的知識解題技能教給學生,而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但卻不一定能吸收和反應,這就有如拳擊手施力於沙包,沙包只承受它的力量,而沙包只有拳擊手施力時才會動,就如同傳統教學下學生不會自動思考一樣。

(陳同學乙)

(7)我認為目前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最像印表機和紙。

因為現今學生都滿蠻怕老師的,老師很有權威性,而且老師講出來的東西一定是對的,同學不可有任何意見,老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老師有教過的知識學生就會,老師沒有教過的知識學生就不會,所以就像印表機和紙一樣,資料從印表機印到紙一定是照原先給的資料印到紙,有時還會印不清楚。

(林同學)

(8)我認為目前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最像長官與部屬。

老師像長官,學生像部屬,老師對學生發號施令,學生完全聽命於老師,絲毫沒有自己思考空間,不僅是生活教育連教書時,亦是如此,拼命的塞給學生一大堆他不懂的東西,也沒有告訴他為什麼,就是把它背起來就可以了。

完全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令學生毫無反抗的餘地。

(吳同學乙)

(9)我認為目前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最像養鴨人家和鴨子。

因為現在的教育環境下,老師也不管學生是否真正吸收知識,而只是一味把資料丟給學生,強迫學生去記憶,然後應付考試,就像養鴨子的人,拼命的把飼料給鴨子吃,甚至用灌的,也不看有沒有消化,只希望比較重,好賣比較多的錢。

(胡同學)

(10)我認為目前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最像便利商店經營者和顧客關係。

也就是不管教的多好,就像店裡擺了各式各樣的東西,但是學生還不一定肯上門光顧,就算光顧了,也只是稍作停留,過不久,他們就又要離開了,雖然也有少數人在其中得到需要,但大部分只是隨便逛逛,想到才會想進去。

(李同學)

(11)我認為目前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最像游泳健將和初學游泳的人。

當今「升學主義」掛帥,而教學生的老師們本身就是「學習課程」中的高手,他就以他的學習經驗投射到學生身上,然而不知道時代在變,「讀書」這們課程已經不是生存的的必需品了,就如同游泳只是為了運動罷了,而老師卻不同於這種觀點,逼學生學習,很也有可能學生就這樣「溺斃」了。

(張同學乙)

(12)就我的觀察,像是老師種了一顆結實累累的蘋果樹,要學生想法子去摘樹上的蘋果,有些人不夠高,彈性又不好,只能摘取較低處的或掉在地上的果實(資質較差或領悟力較慢開發者)。

有些人會爬樹,就可以摘取中間的果子(自學成分多者),若遇到較仁慈的老師,或許會提供一把梯子給學生(傳統教學中的老師),當然也會有一些老師只種得出又低又營養不良的蘋果樹,此時的學生如果不去找其他老師就有點危險了(功利主義產品)。

(吳同學丙)

最喜歡的師生關係

至於他們最喜歡的師生關係是什麼呢?

為什麼?

我們來看他們的答案。

大部分人的回答是朋友、兄弟姊妹或父子。

(1)我最喜歡的關係是健全家庭中父母孩子的關係。

這裡所謂的「健全」並非指父母親都健在,而是一個標準溫暖的家,父母小有權威,但無重罰,小有慈愛,但並非溺寵,偶有小吵,但不傷大雅,終日活在愉快的氣氛中,滿屋皆是笑聲。

(2)我最喜歡的關係是師生像戀愛中的情侶,彼此是互動的,且有正向意義,是彼此的學習,各取所需,並不強迫。

(3)我最喜歡的關係是螞蟻和蚜蟲一樣,一方面老師如同螞蟻般保護著蚜蟲專心的吃東西(學生吸收知識),一方面老師也可以從學生那裡獲得一些人生道理(螞蟻吸食蚜蟲分泌的蜜汁),師生教學相長,相處的很愉快。

(洪同學)

(4)我最喜歡的關係是石頭和湖。

老師就像石頭一樣,學生就像湖一樣,當石頭掉入湖中,原本只是小小的一點,最後擴散到整個湖面,老師只要給學生一個問題,學生就會用這問題來建構許許多多知識和觀念。

(5)我最喜歡的關係是園丁與花圃。

因為園丁的任務就是讓花圃裡的花草長得生氣蓬勃,很有美感。

所以園丁就要不時地注意,不要讓雜草長出來,花的養分夠不夠,肥料不能用的太多,水分也要適當,否則花反而會死掉,就好像老師要注意學生有沒有不好的行為,教學生讀書,重要的是有沒有吸收,而不是給學生一大堆東西。

(6)我最喜歡的關係是花和蝴蝶。

老師是花,學生是蝴蝶,這種關係是建立在學生主動地與老師接觸,不論是怎樣的蝴蝶,花兒都不會排斥牠來「採花蜜」(指學習),然而花兒自己要多充實自己,否則一旦花“謝”了,那麼自然也就不會有蝴蝶來接近牠。

結語

由目前老師和學生的關係觀之,大多數學生傾向如下看法:

(1)老師是操縱控制者,而學生是被動接受者,如玩者和電動玩具;

拳擊和沙包的關係。

(2)老師是絕對權威者,而學生是不敢反抗者,如印表機和紙;

長官和部屬;

太陽和小草的關係。

(3)老師是強權壓迫者,而學生是被迫受害者,如養鴨人家和鴨子;

訓獸師和野獸的關係。

以上這三種關係正是數十年來在行為學派所支配控制下的教學理念所衍生的師生關係,這些關係很顯然地偏向物性法則,而非以人性觀點出發。

再由最喜歡的師生關係觀之,大多數學生傾向如下看法:

(1)他們是互動的而非獨立的關係,如父子、情侶。

(2)他們是共生的而非對立的,如螞蟻和蚜蟲、花和蝴蝶。

(3)他們是擴散而非封閉的關係,如石頭和湖泊。

以上這三種關係正是建構主義的教學理念下所必然的發展關係,因為建構教學強調以合作學習,以問題為中心,以及以問題為中心的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在其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視學生與學生間,學生與老師間以及學生與情境間的互動關係。

綜觀學生們認為目前和最喜歡的師生關係,我們很慶幸,學生很清楚的知道,目前和最喜歡的師生關係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

我們也很高興,學生們所渴望的關係是互動的、共生的、親切的、引導的,而非被動的、權威的、絕對的、對立的,這種往良性的、正面的觀點出發,使我們強烈的感受到教學的改進,甚至教育的改革有莫大的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