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四段上亚相储层特征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4899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7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沙四段上亚相储层特征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沙四段上亚相储层特征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沙四段上亚相储层特征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沙四段上亚相储层特征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沙四段上亚相储层特征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沙四段上亚相储层特征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沙四段上亚相储层特征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沙四段上亚相储层特征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沙四段上亚相储层特征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5.1油气显示综述.....................17

5.2油气层综合评价.............17

第6章成藏条件分析...............................20

第7章结论................................................22

致谢..............................................................23

结论...........................................................24

前言

岩相古地理学是恢复古沉积环境,研究沉积相的学科,它涉及到构造地质学、地层学、地球物理学、古生物学等方面。

所以,如何运用上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并通过综合分析,划分沉积相和进行岩相古地理研究,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应用钻孔资料进行相分析,有时就更困难。

沃尔索曾经指出:

“只有那些没有间断的、现在能看见的相互邻接的和相区,才能重叠在一起”。

换句话说,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关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相序连续性原理或相序递变规律。

我们通过收集研究钻机资料,地震资料,测井资料等其它资料进行分析,进行地层划分及对比,对济阳坳陷地区沾化凹陷渤南洼陷罗家鼻状构造北翼义176井沙四段地层的沉积相分析。

我们经过这次报告能够了解到义176井沙四段地层特征及沉积相分析,通过各种资料进行相分析,从而得出义176井沙四段地层的沉积相类型,方便我们进一步了解沙四段地层的物性以及空间展布特征,为工区的开发提供基础依据。

第1章工区概况

1.1设计概况

高平1井位于山东省高青县沙高家村西偏南约900m。

高64—3井井口方位289°

距离747m。

构造位置: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高青—平南断裂带上升盘高平1块较高部位。

井口坐标位置:

纵X:

4115564.20m横Y:

20568893.69m;

靶点A纵X:

4115900.00m横Y:

20569000.00m;

控制点K纵X:

4117350.00m横Y:

20569400.00m;

靶点B纵X:

4118800.00m横Y:

20569800.00m。

测线位置:

高青西三维A靶点SN921/EW877,K控制点SN937/EW935,B靶点SN953/EW993。

高平1井为一口预探井,设计垂深:

929.00m,A靶垂深867.00m,K靶点垂深905.00m,B靶垂深929.00m,A~K靶点间水平距离1504.16.00m,K~B靶点间水平距离1504.16.00m,设计水平段距离3008.32m(设计垂深及各靶点垂深均不包括补心高)。

钻探目的层为中生界,目的是了解青城凸起中生界含油气情况,设计完钻层位中生界。

完钻原则为钻至B靶后,留足下套管口袋完钻。

1.2勘探概况

青城凸起位于东营凹陷的西部,受高青断裂带控制,自南向北发现有花沟气田和高青油田。

中生界至第三系均有储量发现,累计探明石油储量2757×

104t,天然气储量41.42×

108m3。

花沟气田主要勘探目的层为馆陶组,已探明甲烷气储量13.9×

108m3,二氧化碳气储量24.2×

高青油田主要勘探目的层为沙三段、沙四段、孔店组及中生界,油藏储量1386×

104t,天然气3.32×

108m3;

其中半数以上是近几年地层油藏勘探技术突破以后取得的发现。

其中青城凸起北坡新生界地层不整合油藏累计探明高10、高424、高43块石油地质储量987×

104t,新建产能5.5×

104t。

展示了该类油藏的良好勘探潜力和效益。

青城凸起钻遇中生界探井12口(除高气字井号),10口井见油气显示,5口井获油流。

探明高41、高58块含油面积2.0km2,石油地质储量267×

104t,主要为地层油藏,少量构造较浅,平均1100m,油井初产高,单井18t/d,属于浅层高产油藏。

(三)施工概况

高平1井于2009年11月29日第一次开钻,2009年12月08日第二次开钻,钻至井深1059.60m,接石油工程处通知:

本井填井至井深720.00m,侧钻井深680.00m,钻至井深1812.70m中间测井,钻至井深4535.00m接勘探项目管理部通知完钻。

完钻时间:

2010年3月15日。

完钻后接勘探项目管理部通知:

完钻后不进行完钻测井,在技套鞋及井口分别打200m水泥塞后焊井口完井。

完井时间:

2010年03月19日,本井实际完钻井深较设计加深500m,完钻层位孔店组。

全井按照地质设计要求进行了各项录井工作,全井最大井斜90.50°

,方位14.60°

,所在井深3537.51m,井身质量合格。

本井从开钻到完井历时111天。

钻井过程中未发生井下事故,施工顺利。

本井按设计要求采用水基钻井液钻进,钻井液相对密度1.00~1.18,粘度31~200s(表1)。

表1高平1井钻井液使用情况表

层位

井段

m

钻井液体系

钻井液性能

相对

密度

粘度s

氯离子含量

mg/l

平原组~明化镇组

0.00~408

清水钻井液

清水

~中生界

~2594.50

水基钻井液

1.08~1.15

31~200

4186~6948

~孔店组

~4535.00

1.14~1.18

45~200

4615~5318

本井于井段2457.50~2463.00m钻井取心1次,进尺5.50m,累计心长3.00m,收获率54.5%,层位中生界。

自井深408.00m至井底进行了钻时、综合录井工作,自井深500m至井底进行了岩屑、岩心、荧光、钻井液、岩石热解地化、二维定量荧光、氯离子滴定、罐顶气轻烃气相色谱分析、地球物理测井、岩矿鉴定、孢粉化石分析、微体化石(古生物)等各项录井工作,为本井单井评价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了较丰富的资料,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第2章地层评价

2.1钻遇地层

表2高平1井地层分层数据表

地层分层

底深

厚度

新生界

第四系

更新统

平原组

230.00

新近系

上新统

明化镇组

739.00

509.00

中新统

馆陶组

1021.00

282.00

中生界

白垩系

下统

西洼组

4254.00

3233.00

古近系

始新统

孔店组

4535.00

281.00

依据实钻资料、地球物理测井资料,结合邻井及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对比分析认为,本井自上而下钻遇了第四系平原组;

新近系明化镇组,馆陶组;

中生界白垩系西洼组;

古近系孔店组。

2.2地层评价

本井自井深500.00m开始岩屑录井,对比划分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地震资料,邻井资料及区域钻井资料,评价情况及划分依据阐述如下:

2.1.1、明化镇组:

井段230.00m~739.00m,钻遇地层厚度509.00m,岩屑录井厚度239.00m。

(1)岩性组合:

井段500.00~630.50m岩性为棕黄色、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与灰绿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不等厚互层。

井段630.50~739.00m岩性以灰绿色、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灰绿色粉砂岩、灰绿色、灰色泥质粉砂岩。

(2)分层依据:

本段岩性上部为棕黄色泥岩、砂质泥岩与灰绿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不等厚互层,下部以灰绿色、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灰绿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

电性上,上部地层自然伽马曲线值相对较低,深、中感应视电阻率曲线形态较平缓。

下部深、中感应视电阻率曲线斜坡状降低,自然伽马曲线值略有抬高,与下部馆陶组地层有较明显台阶,和邻井高101井及高14井对比,将本井明化镇组底界划分在深、中感应视电阻率曲线739m,与下伏馆陶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高101井井口位于本井井口方位14°

距离3478m;

高14井井口位于本井井口方位141°

距离992m)。

2.2.2、馆陶组:

井段739.00m~1021.00m,钻遇地层厚度282.00m。

井段739.00~882.00m岩性为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与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不等厚互层。

井段882.00~1021.00m岩性以棕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灰色凝灰质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

(2)岩性特征:

凝灰质细砂岩:

灰色,砂粒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次棱角状,凝灰质分布不均匀,呈团块状或斑块状分布,较疏松。

(3)分层依据:

本区地层分层情况不是很统一,为了有一个明确的分层方案,我们通过地震合成记录标定,使地层分层做到井震统一,岩电特征对比性强。

选取的典型井为高平1东部的高56井,通过标定,T1地震反射对应声波时差曲线、电阻率曲线由低抬高处,对应的自然伽马曲线也有较明显的变化,岩性组合主要表现为馆陶组地层砂岩厚度较薄,主要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中生界开始出现厚层的含砾砂岩,火成岩,在薄片鉴定中见到较多的喷出岩屑和碳酸盐岩岩屑(附图1)。

本井第一井眼钻遇的本段岩性上部为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与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不等厚互层,下部以棕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灰色凝灰质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

薄片鉴定在1020m凝灰质砾岩中见泥质隐晶灰岩、砂屑白云岩等,录井在996m(垂深867.5m)开始出现灰色凝灰岩,电性上自然伽马曲线表现为自上而下由高逐渐降低的特征,电阻率为低值,根据岩、电特征,结合区域资料及邻井高56井对比,中生界地界划分在996m。

本井第二井眼岩性组合主要以紫红色、棕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凝灰质细砂岩。

于井深1021m开始出现凝灰质砾岩和少量灰岩岩块,垂深867.06m,经过和邻井高14、高101井进行对比,该深度处电阻率开始抬升,自然伽马曲线发生变化,综合分析将本井馆陶组底界划于井深1021.00m处,与下伏中生界白垩系西洼组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2.2.3、白垩系西洼组:

井段1021.00m~4254.00m,钻遇地层厚度3233.00m。

(1)区域地层对比划分:

以前中生界地层在本区的划分比较粗,基本只划分到中生界,降低处随着勘探程度的逐步深入和勘探精度的不断提高,对层位的进一步细分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要求,为了对本井钻遇的中生界地层进行划分,我们首先对本区的地层进行了对比统层,东营地区钻遇较全的中生界地层钻井资料很少,而黄河北对中生界地层研究相对深入,划分方案比较成熟,因此我们选取了桩古4井作为对比井,对中生界地层进行了对比划分。

通过与高13、高64、高56等井对比,井区钻遇了中生界白垩系西洼组,蒙阴组,三台组地层,其中西洼组地层岩性组合主要以含大量火山岩成分的较粗粒的砂砾岩沉积为主,局部发育安山岩,电阻率曲线局部出现山峰状高阻段,与下覆蒙阴组有明显的台阶,残留厚度变化较大,桩古4井厚度为230m,高13井厚度为235m,高56井厚度则达到415m;

蒙阴组地层一般以泥岩为主,夹砂岩沉积,砂岩主要以细粒的粉砂岩为主,本井区局部砂岩较发育,电阻率值较低,局部出现小的高阻尖峰,与下覆三台组地层有明显的台阶。

三台组地层以发育厚层的砂砾岩为特征,一般发育厚度厚度不等的杂色砂砾岩,电阻率较蒙阴组明显抬高。

高平1井南部的高14井和花古1井钻遇了三台组和坊子组地层,其中高14井在坊子组见到了大量早中侏罗化石,岩性以出现暗色泥岩、碳质泥岩为特征,地层划分比较确定。

(2)井震标定和地震剖面解释

通过对高64、高14井进行地震合成记录标定,进一步明确了馆陶组底界T1、白垩系底界TK、侏罗系底界TJ的反射层位置,依据标定结果对过高14、高平1井口及各靶点的连井地震剖面进行了解释,从地震解释结果看,高平1井钻遇的中生界地层均为白垩系地层,白垩系地层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一组弱反射,没有连续的相位可追踪,残余厚度变化比较大,由北向南白垩系地层有由厚变薄的趋势,侏罗系地层表现为一组连续的较强反射,横向上可连续追踪,厚度基本稳定,变化较小。

(3)岩性组合:

本井在进入中生界以后,钻遇地层呈现倒序特征,给地层的对比划分造成很大难度。

为了对中生界地层进行详细对比,我们充分应用地震资料并对钻遇地层进行倒置和厚度换算。

通过对比,结合岩性、电性变化特征,白垩系西洼组地层具有较明显的三分性。

西洼组上段:

井段3336.00m~4254.00m,岩性主要为浅灰色含砾砂岩夹棕红色泥岩不等厚互层,电阻率曲线为齿状中低阻。

西洼组中段:

井段2390.00m~3336.00m,岩性主要为灰绿色含砾泥质细砂岩、砂质泥岩及棕红色泥岩不等厚互层,电阻率曲线中低值,局部高阻。

西洼组下段:

井段1021.00m~2390.00m,岩性主要为灰色凝灰质砾岩、灰色含砾细砂岩与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

电阻率曲线表现为上部山峰状高阻,下部为中低阻特征。

西洼组下段有较好的可对比性,中上段对比性相对较差(附图2)。

(4)分层依据:

本段岩性顶部为灰色凝灰质砾岩、灰色含砾泥质细砂岩与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下部地层主要为一套紫红色、浅灰色、灰绿色、灰色、棕红色砂岩夹薄层泥岩、砂质泥岩。

电性上,自然伽马曲线基值及2.5m视电阻率曲线基值均有明显抬高。

孢粉化石资料分析:

井段1180m~1690m仅见少量化石,其中,拟云杉粉属、假云杉粉属和周壁粉属等常见于中生代。

由于化石太少,不能提供具体层位意见。

岩矿鉴定岩石成分中含凝灰岩、火成岩、火山玻璃等,与该区域中生界岩石成分吻合。

根据岩、电特征,地震解释结果,结合岩矿鉴定资料及与邻井高13、高64、高56、高101等井对比,将本段地层归中生界白垩系西洼组,底界划在井深4254.00m自然伽马曲线值与2.5m视电阻率曲线值开始降低处,与下伏孔店组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备注:

本段地层井深1812.70m之下无测井曲线,自然伽马曲线及2.5m视电阻率曲线为地质导向现场所测曲线)

从本井白垩系底界深度等值线图可以看出,中生界地层走向呈北西南东向。

2.2.4、孔店组:

井段4254.00m~4535.00m,钻遇地层厚度281.00m。

岩性以灰色含砾细砂岩、含砾泥质细砂岩为主夹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

其中砂岩见荧光级显示23.00m/2层。

本段岩性以灰色含砾细砂岩、含砾泥质细砂岩为主夹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

电性上,自然伽马曲线基值及2.5m视电阻率曲线基值均有明显降低。

在过高平1井底和高62,高10,高12等井的连井剖面上也可以明显看出,高平1井底地层为孔店组,根据岩、电特征,结合地震反射特征及区域资料和邻井高12井对比,将本段地层划为孔店组(附图3)。

附图3过高平1-高12井地层对比图

通过对高10井,高12井进行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明确了孔店组与中生界的地震反射界面,两口井的地层对比显示,沙四、孔店组地层声波曲线表现为由高到低斜坡状变化趋势,锯齿状特征明显,下部中生界则表现为较平直的曲线特征,电阻率曲线出现较明显的台阶,中生界一般发育较多凝灰质砂岩。

通过对高12、高41、高59井连井地震剖面进行解释和地层对比分析,证明高平1井东部靠近高青平南断层仍旧发育有沙四、孔店组地层,且呈北厚南薄的特征,高59井钻遇厚度90m,高41井钻遇厚度280m,高12井钻遇厚度345m

第3章构造特征

3.1区域构造概况

高平1井区域构造位置位于济阳坳陷青城凸起,局部构造位于东营凹陷高青-平南断裂构造带上升盘。

青城凸起是一个中生代潜山,为整体向西南抬升,向东北倾没的单斜构造。

面积大约680平方公里,西部与惠民凹陷为邻,北部为里则镇凹陷,东、南部以高青—平南断裂与博兴洼陷相连。

中生代末期由于燕山块断运动使青城凸起南部剧烈抬升遭受强烈剥蚀,北部下降倾没,在中生界单面山构造上沉积的新生界地层明显受中生界潜山影响,新生界地层南薄北厚,孔店组至东营组由北向南依次在凸体上形成沉积,地层倾角南缓北陡,东营运动使本区遭受强烈剥蚀,从地震剖面上看,馆陶组地层之下的中、新生界地层削蚀现象明显,馆陶组地层与下伏中生界及古近系地层均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接触。

高青—平南断裂对青城凸起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该断裂是一个自印支运动以来继承性活动的深大断裂。

沿高青断层上升盘,下古生界地层呈两头高、中间低的跷跷板构造形态,北部有平方王潜山,于家庄潜山,南部为青城凸起。

3.2局部构造特征

从过井口至A靶点、K靶点、B靶点地震剖面解释情况看,高平井口与K靶点之间的中生界地层发育一条切割侏罗白垩系地层的反向屋脊内幕断层,断距大约150~200m;

高14与高平1井口之间的中生界地层发育一条顺向内幕断层,断距大约700m,两条断层之间形成地堑构造,高平1从井口至北大约1000m距离的水平段在地堑块中穿过,该段地层与馆陶组底界近于平行,没有明显的夹角,再向北断层上升盘中生界地层与馆陶组底界角度不整合明显,中生界地层倾角大约7~8度。

从过K、A靶点东西向地震剖面图上看,由K靶点至A靶点中生界地层倾角明显由大变小。

从高青断层上升盘馆陶组底面构造图看,高平1井水平轨迹沿垂直于等高线方向穿过,从井底至井口,构造部位逐渐变高;

从白垩系底界深度图上看,高平钻井轨迹与地层倾向呈30度夹角。

从地层发育情况看,自井底至井口依次钻遇白垩系下、中、上部地层,该套地层顶部存在明显削蚀,与上部馆陶组地层形成了角度不整合接触,构造上易于形成地层圈闭。

第四章储层评价

实钻证实本井在馆陶组钻遇砂岩储层74m,在目的层中生界钻遇砂岩储集层3002.9m,下面就馆陶组和目的层中生界储层的发育情况简述如下:

(1)馆陶组:

钻遇地层厚度282m,砂岩占钻遇地层厚度的26%,砂岩主要分布在上部,底部砂岩发育很少,在973.5m~1021m,47.5m的地层中仅见1m的凝灰质砂岩。

对本区馆陶组底部20m地层发育的砂岩储层进行统计成图(附图4),可以看出高15、高气5、高平1、高102近南北向区域砂岩储层发育很少,两侧砂岩较发育,其中东部较西部发育。

和馆陶组底界等值线图进行比较,现今的构造在本区呈现隆起和洼地相间排列,和砂岩发育情况有一定的对应性,说明砂体发育受构造的控制作用较明显。

附图4高平1井区馆陶组底部砂岩厚度等值线图

(2)中生界:

钻遇地层厚度3233.00m,储集层厚度3002.90m,占钻遇地层厚度的92.88%。

单层厚度最大219.00m,一般3.00~45.00m,岩性为凝灰质砾岩、砾状砂岩、含砾细砂岩、含砾泥质细砂岩、细砂岩、泥质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胶结较疏松~较致密,测井孔隙度15.176%~23.107%,渗透率27.251×

10-3µ

m2~153.615×

m2,测井在1800m以上的中生界地层解释水层673.6m/3层;

井深1812.70m以下未测井,对井段2458.00~2459.50m钻井取心,灰绿色泥质粉砂岩进行核磁共振储层物性分析,孔隙度32.460%~35.040%,渗透率0.110×

m2~0.720×

m2;

实测灰绿色含砾泥质细砂岩、灰绿色泥质粉砂岩3个深度点储层物性,孔隙度36.1~37.8%,渗透率未测,岩石密度1.73g/cm3,为特高孔储层,录井见荧光级显示123.00m/9层,综合评价为中孔中渗、特高孔超低渗储集层。

本区中生界地层砂岩发育情况差别较大,从高13、高64、高59、高56、高101等井的统计结果看,其中高56井储层最为发育,岩性主要为粉砂岩、砂砾岩、泥质粉砂岩,储层厚度317m,占地层厚度77%;

高59井储层发育最差,岩性主要为粉砂岩、灰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等,砂岩厚度49m,占地层厚度26%;

其他3口井砂岩占地层厚度在40-60%之间,北部的高56、高101井砂岩粒度相对较粗,发育有砂砾岩、细砂岩、粗砂岩等,南部的高13、64、高59井砂岩粒度相对较细,主要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

高64井在中生界井段944.6~950.6m,6m/1层,抽900/48,日产油0.16t,水7.13m3,试油结论含油水层;

在井段1057.8~1062.6m,4.8m/1层,酸化后抽900/72,日产水40.6,试油结论水层。

高13井在井段878.1~887.5m,6.3m/2层,酸化后日产油1.78t,试油结论油层。

从井区试油情况看,中生界储层具有一定的产能,能够为油气聚集提供较好的储集条件。

第5章油气层评价

5.1油气显示综述

全井地质录井共见荧光显示146.00m/11层,具体数据见表3。

表3高平1井油气显示统计表

层位

油气显示(m/层)

饱含油

富含油

油浸

油斑

油迹

荧光

小计

23.0/2

123.0/9

合计

146.0/11

5.2油气层综合评价

测井仅对500~1792m地层进行了解释,其中馆陶组解释气水同层3.5m/1层,中生界解释水层690.9m/5层。

综合解释在馆陶组解释气水同层3.5m/1层;

中生界共解释含气水层31.0m/1层,含油水层92.0m/5层,孔店组解释含气水层52m/2层(表4)。

下面将本井的重点解释层段分述如下:

表4高平1井综合解释统计表

综合解释(m/层)

气层

气水同层

含气水层

含油水层

3.5/1

52.0/1

31.0/1

92.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