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高考化学复习专项训练十五 化学实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608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7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高考化学复习专项训练十五 化学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届高三高考化学复习专项训练十五 化学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届高三高考化学复习专项训练十五 化学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届高三高考化学复习专项训练十五 化学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届高三高考化学复习专项训练十五 化学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高考化学复习专项训练十五 化学实验.docx

《届高三高考化学复习专项训练十五 化学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高考化学复习专项训练十五 化学实验.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高考化学复习专项训练十五 化学实验.docx

届高三高考化学复习专项训练十五化学实验

专题十五化学实验

知识点一:

化学实验常识及基本操作判断

1、化学实验装置分析及评判

装置

装置的易错点或注意事项

(1)容量瓶中是否有固体,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质

(2)玻璃棒要靠在刻度线以下,而不是刻度线以上

(1)是否用玻璃棒引流

(2)漏斗末端是否紧靠烧杯内壁

(3)玻璃棒是否紧靠三层滤纸

(1)分液漏斗末端是否紧靠烧杯内壁

(2)分离的混合物是否符合萃取原理

(3)分液漏斗的上层液体是否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是否从下口流出

(1)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是否位于支管口

(2)水流方向是否为自下而上

(3)是否使用碎瓷片

(4)是否使用石棉网

(1)右端导管是伸入液面以下还是接近液面

(2)用的是饱和Na2CO3溶液还是NaOH溶液

(3)配制浓H2SO4、乙醇、乙酸的混合液时,滴加顺序是否正确

(1)气体流向是否为长进短出

(2)注意洗气后,气体中可能仍然含有水蒸气

(3)洗气时所选液体是否正确,如洗去CO2中的SO2应用饱和NaHCO3溶液而不是Na2CO3溶液

(1)制备H2、O2、SO2、CO2、NO、NO2、浓氨水与碱石灰反应制备NH3、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可选择A装置

(2)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可以选择B装置

(1)反应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2)制备NH3时棉花的作用是防止氨气对流

(3)用KClO3固体与MnO2加热制备O2也可以选择此装置

(1)通常用于比较酸性强弱,如酸性:

亚硫酸>乙酸>碳酸>苯酚

(2)若①中为挥发性酸,通入③之前要把挥发出的①中的气体除去,如验证酸性:

乙酸>碳酸>苯酚,要在②和③之间加一个盛水的洗气瓶除去挥发出的乙酸蒸气

2、装置连接顺序及操作顺序

(1)装置连接顺序

Ⅰ.装置(仪器)连接顺序考查内容

①常用仪器的使用

②由多个仪器组成的装置的正确选择

③常见气体的制备、性质

④常见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

⑤实验现象的预测能力与过程分析的推导能力

Ⅱ.“仪器连接顺序”考查思维流程

接口的连接:

总体做到“自下而上,从左到右”。

净化装置应:

“长”进“短”出

量气装置应:

“短”进“长”出

干燥管应:

“粗”进“细”出

(2)实验操作顺序

与气体有关的实验操作顺序:

装置选择与连接→气密性检查→装入固体药品→加液体药品→按程序实验→拆卸仪器。

3、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一致性判断

第一步:

明确题干信息,掌握题目要求。

属于“因果关系型”、“结论与操作相关型”、“方法原理应用型”

等的哪一类型。

第二步:

认真阅读表格要素,明确表格各栏目信息。

(1)判断原理与现象或结论解释的关系。

(2)判断“目的—仪器—试剂”的合理性。

(3)判断“仪器(或用品)”与“实验”的对应性。

(4)判断“分离、提纯方法”与“原理”的合理性等。

第三步:

逐项判断,不遗漏任何信息。

多用排除法、特例法等。

4、.化学实验安全的创新设计

(1)防倒吸装置

(2)防堵塞安全装置

(3)防污染安全装置

①实验室制取Cl2时,尾气的处理可采用

装置。

②制取CO时,尾气处理可采用a、c装置。

③制取H2时,尾气处理可采用a、c装置。

5、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方法

微热法

液差法

气压法

原理

升高装置中气体的温度,使气体体积膨胀

缩小装置中气体的体积,增大压强

封闭气体压强增大,使液滴不能滴下

图示

具体

操作

塞紧橡胶塞,将导气管末端伸入盛水的烧杯中,用手捂热(或用酒精灯微热)烧瓶

塞紧橡胶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胶管部分,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水

塞紧橡胶塞,关闭止水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烧瓶中加水

现象

说明

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停止微热,冷却后导气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且保持一段时间不下降

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且一段时间内液面差不变

一段时间后,液滴不能滴下

[提醒]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必须在放入试剂之前进行。

【解题示例】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判断正误

解释

(1)

用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一定是钠盐,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K+

×

NaOH焰色反应火焰也是黄色,检验钾元素要透过蓝色钴玻璃,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否则不含有

(2)

向乙醇中加入浓硫酸,加热,溶液变黑,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

该气体是乙烯

×

未反应的乙醇、生成的乙烯、SO2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3)

向溶液X中滴加NaOH稀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

溶液X中无NH

×

NH3极易溶于水,在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生成的氨水浓度小,不加热时NH3不会挥发出来

(4)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气体Y,试纸变蓝

该气体是Cl2

×

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的是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Y可能是Cl2,也可能是O3、NO2等气体

(5)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该气体一定是SO2

×

O3、Cl2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6)

向溶液Y中滴加硝酸,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Y中一定含有SO

×

若溶液Y中含有SO

,滴加硝酸时能被氧化成SO

,加入BaCl2也会有白色沉淀产生

(7)

往CH2==CHCHO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

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

×

碳碳双键和醛基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故用KMnO4溶液无法证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8)

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溶液X,有白烟产生

X一定是浓盐酸

×

只要是挥发性的浓酸遇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都能产生白烟,浓盐酸、浓硝酸都符合

(9)

在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微热,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无砖红色沉淀

说明淀粉未水解

×

稀硫酸在淀粉水解中作催化剂,在未中和硫酸的情况下加入的新制Cu(OH)2悬浊液会与硫酸反应生成CuSO4,在加热时得不到沉淀,应该先加氢氧化钠中和硫酸后再加新制Cu(OH)2悬浊液

(10)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Fe2+

Fe2+的检验方法正确

(11)

溴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后,滴加AgNO3溶液,未出现淡黄色沉淀

溴乙烷未发生水解

×

NaOH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的AgOH极不稳定,分解生成棕褐色的氧化银,干扰溴离子的检验

(12)

在硫酸钡沉淀中加入浓碳酸钠溶液充分搅拌后,取沉淀(洗净)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

说明

Ksp(BaCO3)<

Ksp(BaSO4)

×

溶解度大的物质容易向溶解度小的转化;但Ksp相近时,溶解度小的物质也能向溶解度大的转化,如Ksp(BaSO4)

(13)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熔化但不滴落

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单质

氧化铝的熔点高,像网兜一样包裹在Al的外面,铝箔熔化但不滴落

(14)

将SO2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红色褪去

SO2具有漂白性

×

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漂白性无关

(15)

将SO2气体通入到Ba(NO3)2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

此沉淀是BaSO3

×

H2SO3是中强酸,电离出的H+与溶液中的NO

能将SO

化成SO

,故该白色沉淀是BaSO4

(16)

向Na2CO3溶液中加入冰醋酸,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苯酚钠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

酸性:

醋酸>碳酸>苯酚

×

因醋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CO2气体中混有挥发出的CH3COOH,变浑浊可能是因为CO2,也可能是因为CH3COOH,无法比较碳酸与苯酚的酸性强弱

(17)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Fe(NO3)2晶体已氧化变质

×

在Fe(NO3)2中加入稀硫酸后,Fe2+能被H+、NO

(两者同时存在相当于HNO3)氧化成Fe3+而干扰实验

(18)

SO2通入溴水(或碘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溴水褪色

SO2有漂白性

×

SO2在反应中作还原剂,体现的是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

(19)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

×

碳酸氢盐、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溶液也有相同现象

(20)

分离乙酸和乙酸乙酯

用分液法

×

乙酸与乙酸乙酯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21)

制备Fe(OH)3胶体:

0.1mol·L-1FeCl3溶液与0.3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有胶体生成

×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即得到Fe(OH)3胶体

(22)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均有固体析出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发生盐析

例题1:

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答案:

D

解析:

若关闭K时向烧瓶中加注液体,会使烧瓶中气体压强增大,苯和溴混合液不能顺利流下。

打开K,可以平衡气压,便于苯和溴混合液流下,故A正确;装置b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苯和溴蒸汽,溴溶于四氯化碳使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故B正确;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吸收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气体,故C正确;反应后得到粗溴苯,向粗溴苯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其中溶解的溴,振荡、静置,分层后分液,向有机层中加入适当的干燥剂,然后蒸馏分离出沸点较低的苯,可以得到溴苯,不能用结晶法提纯溴苯,故D错误。

例题2:

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

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

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

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D

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

答案:

A

解析:

A.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无机小分子,则实验现象中不会出现分层,A项错误;B.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二氧化碳的洗气瓶,发生反应为:

CO2+2Mg

2MgO+C,则集气瓶因反应剧烈冒有浓烟,且生成黑色颗粒碳单质,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B项正确;C.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

S2O32-+2H+=S↓+SO2↑+H2O,则会有刺激性气味产生,溶液变浑浊,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C项正确;D.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的铁粉,铁粉会将溶液中所有的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使黄色逐渐消失,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因振荡后的溶液中无铁离子,则溶液不会变色,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D项正确;

知识点二:

实验设计

1、实验条件控制

条件控制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手段,也是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

通过控制条件可以使反应向着实际需要的方向进行和转化,尤其是实验中“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