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之一辩脉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44828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论之一辩脉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伤寒论之一辩脉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伤寒论之一辩脉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伤寒论之一辩脉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伤寒论之一辩脉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伤寒论之一辩脉法.docx

《伤寒论之一辩脉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之一辩脉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伤寒论之一辩脉法.docx

伤寒论之一辩脉法

辩脉法

【原文】

问曰:

脉有阴阳,何谓也?

答曰:

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

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译文】

问:

脉象有阴脉阳脉之分,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答:

大体说来,凡脉象表现为大、浮、数、动、滑的,为有余之脉,属于阳脉;凡脉象沉、涩、弱、弦、微的,为不足之脉,属于阴脉。

凡阴性病症出现阳脉的,这是正能胜邪,疾病向愈,预后良好;凡阳性病症出现阴脉的,这是正不胜邪,多属危候。

【评析】

本条说明阴阳是辨脉的总纲,据脉之阴阳能推断疾病预后的良否。

脉不外乎阴阳两大类:

大、浮、数、动、滑这五种脉,比之平脉有余,故名为阳脉;沉、涩、弱、弦、微这五种脉,比之平脉不足,故名为阴脉。

关于疾病的预后决诊,辨明脉之阴阳,尤其有参考价值,有时可作为主要依据。

所谓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主要说明邪正的盛衰与阴阳的消长,阴病见阳脉,就是正能胜邪,病有转愈的趋向,所以谓之生;反之,阳病见阴脉,表明正不胜邪,邪愈深入,势必走上恶化的道路,所以谓之死。

此乃举例而言,其实辨脉之阴阳不仅是生死决诊,举凡病势的进展与否,症情的危险与否,都可以结合脉之盛衰作出判断。

【原文】

问曰:

脉有阳结①、阴结②者,何以别之?

答曰:

其脉浮而数③,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七日当剧;其脉沉而迟④,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

【注释】

①阳结:

燥热内结所致的大便秘结。

②阴结:

阴寒凝结所致的大便秘结。

③浮而数:

轻按即得为浮脉;一呼吸之间,脉搏跳动六次以上的为数脉。

④沉而迟:

重按即得为沉脉;一呼吸之间,脉搏跳动三次的为迟脉。

【译文】

问:

阳结和阴结的脉象有什么区别呢?

答:

病人的脉象浮而快,能饮食而大便秘结的,名叫阳结,预期到十七日的时候,病情可能会加重;病人的脉象沉而慢,不能饮食而身体重,大便反硬结不通,名叫阴结,预期到十四日的时候,病情可能会加重。

【评析】

本条说明阳结、阴结的脉症特征,及对病情转剧日期的推断。

阳结症,是由于阳气偏胜而阴不足,所以脉浮数,阳胜故能食,阴不足以济阳,故大便秘结。

阴结症,是由于阴气偏胜而阳不足,所以脉沉迟,阴胜故不能食而身重,阳不足以化阴,故大便反硬。

关于预后推断,大多数注家据传经日期与阴阳相互制约之理来解释,尽管都有理致,然而临床上绝不如此机械,病势的转轻转剧,有着各方面的因素,必须根据具体病情进行具体分析,才能作出比较准确的预断。

【原文】

问曰:

病有洒淅恶寒①,而复发热者何?

答曰:

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阳脉不足,阴往乘之。

曰:

何谓阳不足?

答曰:

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

曰:

何谓阴不足?

答曰:

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也。

【注释】

①洒淅(xī)恶寒:

形容恶寒如冷水洒到身上一样。

【译文】

问:

有一种病人既有恶寒,又有发热症状的病症,这是什么原因呢?

答:

阴不足则阳气得以乘之,所以发热;阳不足则阴气得以乘之,所以恶寒。

问:

阳不足是什么?

答:

以脉为例,假如寸口脉微,为阳不足,阳虚则阴气乘之,阴盛则寒,就出现如凉水洒在身上般畏寒的症状。

问:

什么叫阴不足呢?

答:

尺部脉弱,为阴不足,阴不足则阳气乘之,阳盛则热,所以就会发热。

【评析】

本条主要说明内伤不足恶寒发热的脉象特点和病理机转。

本条恶寒发热的病理症结在于阴阳偏虚。

阳偏虚主要表现在寸口脉微,阳虚则阴往乘之,所以洒淅恶寒;阴偏虚主要表现在尺部脉弱,阴虚则阳往从之,所以发热。

阴阳交虚,相互乘从,因之恶寒而又发热。

【原文】

阳脉浮,阴脉弱者,则血虚,血虚则筋急也。

其脉沉者,荣气①微也;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者,卫气②衰也。

荣气微者,加烧针③则血流不行,更发热而躁烦也。

【注释】

①荣气:

荣气即营气。

血液循行功能。

②卫气:

卫外的功能。

③烧针:

温针、火针、燔针。

针刺入穴,用艾绒缠绕针柄燃烧,使热气透入,叫烧针。

【译文】

病人寸脉浮,尺脉弱的,是阳气浮于外,阴血虚于内。

卫阳衰虚而不能外固,故汗出如流珠;阴血亏虚不能濡养筋脉,故产生筋脉挛急。

若病人脉沉的,是营气衰弱。

营气衰弱的人,若再用烧针治疗,就会更伤营阴、更助阳热,产生发热和躁扰心烦的变症。

【评析】

本条以脉之浮沉辨析营卫病机和症候。

卫属阳主外,营属阴主内。

卫气虚而阳浮于外,则阳脉浮,这一浮脉,应当浮而无力,阳气不固,所以汗出如同流珠;营气虚而血亏于内,则阴脉沉而且弱,血液不足,则筋脉缺乏滋养,所以筋脉拘急。

既然是营气微弱,自然应当治以滋阴养血,可是计不出此,反而加用烧针,遂致血液凝滞而不行,造成更发热而烦躁的变症。

【原文】

脉蔼蔼①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

一云秋脉。

脉累累②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

一云夏脉。

脉瞥瞥③如羹上肥④者。

阳气微也。

脉萦萦⑤如蜘蛛丝者,阳气衰也。

一云阴气。

脉绵绵⑥如泻漆之绝⑦者,亡其血也。

【注释】

①蔼蔼:

盛大之貌。

②累累:

强直而连连不断之貌。

③瞥瞥:

虚浮貌。

④羹(ɡēnɡ)上肥:

形容如肉汤上漂浮的油脂。

⑤萦萦:

纤细貌。

⑥绵绵:

连绵柔软貌。

⑦泻漆之绝:

绝,落也。

泻漆,谓漆汁下泻。

泻漆之绝,形容脉象如倾泻漆时漆汁下落前大后小、连绵柔软的样子。

【译文】

阳结症是因为阳气偏盛,所以脉象浮数,蔼蔼然好似车盖一样;阴结症是因为阴气偏盛,所以脉象沉迟,累累然好似摸着长竹竿一样。

脉象虚浮好像菜汤上漂浮的油脂,这标志着阳气虚微;脉象微弱如同旋绕的蜘蛛丝一样,这标志着阳气衰竭;脉象绵软,前大后细,状如倾倒油漆时,漆将终了的样子,这是血液大虚的征象。

【评析】

本条借助于实物形态来形容脉象特征,有利于加深理解。

切脉是四诊中较难掌握的一种诊断技术,每有胸中了了,指下难明之苦,特别是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即使对一些基本内容,也每每苦于词不达意。

本条借实物的形态性质来形容脉象,可有助于理解,从而给学习脉学带来较大方便。

例如阳结脉浮数,喻以蔼蔼如车盖,表明有上拥之象;阴结脉沉迟,喻以累累如循长竿,提示有坚硬之形。

又如以瞥瞥如羹上之肥,喻脉的浮泛在上,不任循按,可见于阳气虚微之候;以萦萦如蛛丝,喻脉的极端细微,表明阳虚程度严重,已濒临衰竭的境地。

至于大失血后脉象柔弱无力,喻以绵绵如泻漆之绝,确是绘声绘影的绝妙比喻。

这些脉象的描述,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如能认真揣摩,再通过一定时间的临床锻炼,则不但胸中明了,而指下亦可清楚。

【原文】

脉来缓①,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

脉阳盛则促,阴盛则结,此皆病脉。

【注释】

①脉来缓:

脉搏的至数缓慢。

【译文】

脉搏跳动缓慢,时而一止又复跳的,叫做结脉。

脉搏跳动急促,时而一止又复跳的,叫做促脉。

脉促是阳盛所致,脉结是阴盛所致,皆为有病的脉象。

【评析】

本条讲辨结脉与促脉及其病理机转。

结脉与促脉,都是脉有歇止,但两脉的性质截然不同。

结脉的形成机转,是阴盛阳虚,阴气有余,所以脉来慢而缓,阳虚不能与阴相续,因而时有止歇。

促脉形成的机转,是阳盛阴虚,阳气有余,所以脉来快而数,阴虚不能与阳相续,因而亦有止歇。

但是必须明确结、促两脉,都是脉能自还,一止即来,而且歇止也没有一定的时间。

如果脉来中止,不能自还,而歇止又有定数的,那又是代脉危候,应当区别开来。

【原文】

脉浮而紧者,名曰弦①也。

弦者,状如弓弦,按之不移也。

脉紧者,如转索无常也。

【注释】

①弦:

脉如弓弦之劲急端直。

【译文】

脉浮而紧张有力,称作弦脉。

所以名弦,因为其形状与弓弦相似,但是按之不移动;如果按之移动形如转索一样,那就不是弦脉而是紧脉了。

【评析】

本条说明弦脉的特征,及与紧脉的鉴别要点。

弦脉与紧脉,在外形上颇相类似,而性质上迥不相同。

文中所谓脉浮而紧者,名曰弦也,正是表明弦脉寓有浮紧的现象,但并不等于说浮紧就是弦脉,切不可把两者等同起来。

为了防止误会,于是又提出两脉的鉴别要点,弦脉状如弓弦,端直而长,按之不移;紧脉状如转索,按之劲急转动。

这就突出了弦与紧的主要区别,而不会误认。

【原文】

脉弦而大①,弦则为减,大则为芤②,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③,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注释】

①大:

脉形粗大。

②芤(kōu):

脉浮沉有力。

中取无力,状如葱管,叫做芤脉。

③革:

脉浮而且大,举之劲急有力,按之不足,外坚而中空,状如鼓革。

【译文】

脉象弦而大,弦而中取无力,即为阳气衰减的征象;大而中取无力,实即芤脉,为血虚的表现。

阳气衰减生寒,血虚则脉芤,弦芤并见,这就叫革脉。

见此脉的妇女,多是流产或崩漏下血之后;男子如见此脉,多有失血或失精的疾患。

【评析】

本条讨论革脉的特征及其所主的病症。

革脉的特征是外急中空,好像鼓面的皮革一样,因而名为革脉。

由于革脉是浮候劲急粗大有力,与弦大脉类似;而中空无力,又与芤脉类似。

因此举出弦、大、芤三脉来形容比较,真是形神毕肖。

又以三脉来分析说明病理机转,从而使对革脉主病有较完整的认识。

革脉的病理机转,主要是阳气不足与精血内亏,因此,见到革脉,就可推知妇女必然是半产之后或者有崩漏下血疾患;男子则多是大出血之后或久患滑精的病症。

【原文】

问曰:

病有战而汗出,因得解者,何也?

答曰:

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此为本虚,故当战而汗出也。

其人本虚,是以发战,以脉浮,故当汗出而解也。

若脉浮而数,按之不芤,此人本不虚,若欲自解,但汗出耳,不发战也。

【译文】

问:

有些病症先发战抖,既而汗出,病就随之而愈,这是什么道理?

答:

脉象浮而紧,当是兼有表症,但按之中空,这是正气本虚,是以汗出之前发生颤抖。

脉浮是邪势向外,所以应当汗出而解。

假使脉象浮而数,按之不空,这样的病人,正气本来不虚,只要汗出,表邪自解,出汗之前是不会发抖的。

【评析】

本条就脉象探讨战汗的机制。

【原文】

问曰:

病有不战而汗出解者,何也?

答曰:

脉大而浮数,故知不战汗出而解也。

【译文】

问:

也有的患者并没发寒战,病就自然随汗出而愈了,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答:

此类病人脉象大而浮数,表明正气旺盛,足可驱邪,故可知不发寒战就可汗出而愈。

【评析】

本条承前节说明不发生颤抖而汗出病解的机制。

【原文】

问曰:

伤寒三日,脉浮数而微,病人身凉和者,何也?

答曰:

此为欲解也,解以夜半①。

脉浮而解者,濈然汗出也;脉数而解者,必能食也;脉微而解者,必大汗出也。

【注释】

①解以夜半:

病解的时候在半夜里,因半夜子时,是阳生的时候。

【译文】

问:

患伤寒三天的病人,脉象浮数而微,不发热而身上凉和,这是什么原因呢?

答:

这是病即将痊愈的征兆,病解的时间,大概在半夜。

若脉浮而病解的,为正气驱邪于外,故应全身畅汗而病解;脉数而病解的,为胃气旺盛,病人应当能饮食;脉微而病解的,是病邪已衰,故一定会出大汗而病愈。

【评析】

本条讲辨欲解的脉症与病解的时间。

【原文】

问曰:

脉病①欲知愈未愈者,何以别之?

答曰:

寸口、关上、尺中三处,大小、浮沉、迟数同等,虽有寒热不解者,此脉阴阳为和平,虽剧当愈。

【注释】

①脉病:

脉,诊察的意思,就是诊察疾病。

【译文】

问:

临床诊察疾病,要想预断它的预后如何,应当怎样鉴别呢?

答:

就脉象来说,如寸、关、尺三部的脉象大小、浮沉、迟数相等,虽然寒热的症状还没有解除,但根据这种脉象,为阴阳和平的表现,则知病虽严重,也是能够痊愈的。

【评析】

从脉象上来判断疾病的预后。

在疾病的预后诊断上,应注意脉症合参。

一般地说,脉症相符者生,脉症相失者死,如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但二者的比重上,脉象尤其重要。

本条所述三部脉大小、浮沉、迟数相等,为阴阳和平,病情虽剧亦当痊愈的预断,正是脉症合参而以脉为主要依据的例证。

【原文】

师曰:

立夏脉洪大,是其本位,其人病身体苦疼重者,须发其汗。

若明日身不疼不重者,不须发汗。

若汗濈濈自出者,明日便解矣。

何以言之,立夏脉洪大,是其时脉,故使然也。

四时仿此。

【译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