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15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4826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1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1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1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1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1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15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15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15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15Word文档格式.docx

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熟读背诵;

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

默写全诗

第二课时

学习《游山西村》

整体感知

1、读读诗题,参看注解,说说诗题的大概意思。

教师补充小结。

2、自由吟读。

3、指名试读。

教师点评并范读,体会诗句的节奏。

试讲诗意

1、边读边参阅课文中的注解,试着串讲。

教师巡回倾听,发现难点。

2、指名试讲。

(要求把每句诗的大致意思说清楚)

3、理解“莫笑、足”的意思。

深入体会

1、读前两句,想象意境。

诗人会在什么地方?

他当时有什么感受?

(想象诗人在农家做客,受到农家热情款待)

2、读后两句,体会意境。

这时诗人是在哪里?

他当时遇到了什么景象?

诗人可能正走在山间小道上,眼见前面被大山挡住了,怀疑无路可走;

行至山前,忽见柳荫深深,鲜花簇簇,惊喜地发现又是一个村庄。

品味对偶的表现手法

1、有节奏地朗读后两个诗句。

2、引导发现两行诗句中相对应的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3、美读,读出节奏、音律美。

体会名句的引用

提供下列句子,供学生阅读。

1、我们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已尽。

忽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

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诗句。

2、李叔叔正在搞一次实验,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实验进行不下去了。

因此失去了信心。

后来在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豁然开朗,很快攻克了难关,实验获得了成功。

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常常用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名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教我们写作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写出自己的个性。

读后教育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能恰当地引用这些语句,使自己的作文变得更精彩。

课后反思:

〈题西林壁〉是一首理趣诗。

前两句,孩子们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能够点评精妙。

  “老师,苏轼对庐山观察的真仔细啊,远看、近看、上看、下看,那姿态作者都很喜欢,但是,他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他每从一个角度看,刚才看到的又不一样了。

”“作者对庐山的感情很复杂,他不知道该怎么描述,所以把远近高低看到的庐山用各不同留给我们想象了。

  那么,后面两句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呢?

“作者为什么要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呢?

”当苏轼放眼庐山,远近高低从很多角度去看的时候,他惊叹庐山风景的瑰丽,山崖的陡峭,山谷的幽深,那么庐山的面目,为什么作者说不识呢?

他认为自己完全了解庐山了吗?

没有!

为什么没有呢?

”孩子们齐声回答“只因为在庐山中。

”“只因为在庐山上,所以——”“不认识庐山真面目”“真面目就是指庐山的全貌”那么,从这两句诗中,你领悟到了什么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置身在某一件事情中,自己不知道对错,可是——”“别人知道我们的对错!

“是啊,作者后两句诗在前文写景的基础上由衷的抒发自己的感受,作者前面的情感正如同学们刚才所说,是怎么看也看不全庐山的美景,同样的,我们有时候看问题看不全面,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我们置身其中,很难分辨事情对错对吗?

  孩子们在反复的朗读和体验中,对诗歌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

这篇诗歌,孩子们默写的时候,别字出的也特别少。

我突然感觉到,只有在基本理解的基础上,孩子们才会对诗歌有兴趣,出错才会少。

5、古诗两首

一、我会给生字注音。

腊 ()莫()朴()浑() 

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读《题西林壁》,按要求填空。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_______的感觉。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俗话说:

“当事者迷。

”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五、默写《游山西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

1.此诗作者(),字(),号()。

()(朝)著名诗人。

现存诗作近万首,是我国诗歌历史上最“多产”的作家。

有《》《》等传世。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蕴含深刻哲理。

3.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爬山虎的脚(3课时)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观察,采集实物,拍照,收集有关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提示课题,范读课文

1、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

2、板书课题:

爬山虎的脚。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大家希望先探究什么?

为什么?

2、四人小组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的?

b、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展示。

3、学生自由学习。

汇报交流

1、一组学生竞赛读写“脚”样子的句子,并交流圈出认为重要的词。

(反面、枝状六七根细丝、嫩红)

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观察、描写的。

2、学生上台板画爬山虎的脚,并口述为什么这样画。

可趁机让全班跟着他画,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3、三生依次上台(师给带上他自己画的爬山虎的头饰)作“自我介绍”,师鼓励灵活表述。

4、同桌介绍。

5、四生开火车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交流“爬”有关的重要动词。

(爬:

触一巴+拉+贴)

6、多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7、指导朗读。

8、点击出示中心句: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质疑:

“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

9、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

(落实人文性)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例如:

往上爬、蚊龙的爪子、相当牢固、休想拉下等。

10、小组比赛朗读。

11、一生扮演爬山虎的角色,演一演,说一说怎样爬。

积累语言

抄写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背诵三、四、五自然段。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

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爬的,谁能以爬山虎的角色向大家介绍一下。

2、指名“自我介绍”。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1、四人小组研读第二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研究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描写叶子的?

b.标出你喜欢的词,两人小组讨论为什么喜欢?

C、要用一定的方式把自己研究的知识向大家汇报。

1、生朗读描写静态的句子。

教师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体会“新鲜”“均匀”以及那么……那么……”句式的好处。

2、指导朗读

3、多媒体出示描写动态的叶子的句子。

(一阵风拂过……)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重点落实一个“漾”字。

4、多媒体展示“漾起波纹的叶子”的情景。

5、指导朗读。

回归整体,体会写法

1、同学们,你想过吗,课文为什么以《爬山虎的脚》为题?

师随机引导学生体会写爬山虎的叶子是为了衬托爬山虎的脚。

2、那么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

3、交流归纳:

a、整体到部分一步一步细致观察。

b.能抓住特点观察。

c.作者很有酎Jb地怀着喜爱之情观察,观察得非常深入。

积累运用,提升语言

1、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抄下来。

2、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援植物,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板书设计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深深地感触到:

1、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有体验的权利,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求知;

2、在课堂教与学的活动中,学生要拥有的不仅仅是知识,他们更需要兴趣。

3、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有语文知识,也要有数学、美术、音乐等的有机结。

4、学生资源是最丰富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6、爬山虎的脚

一、看拼音写词语。

nyè

yǐnré

nzhù

xīnxiānshūfu

(   )(      )(   )(   )

njì

chó

ngdié

jūnyú

nzhú

jià

n

(   )(   )(   )(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相当()牢固()休想()  

新鲜()舒服()均匀()  

三、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满:

A、全部充实B、达到一定期限C、全D、满足E、骄傲  

1、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

()  

2、假期已满,我准备返校了。

3、老师满意地说:

“不错,你们真能干。

”()  

4、会场里人满了。

四、选字填空。

巴爬触贴拉  

爬山虎的脚()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成小圆片,()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一把,使它紧()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

五、会照样子写句子。

1、爬山虎的脚要是没有触着墙,不几天就枯萎了。

要是……就……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原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我会做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完成练习。

(1)这段话主要写什么?

A、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B、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

C、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及叶子。

(2)把这一个自然段中的比喻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抄写句子  

A、写爬山虎脚的颜色的句子。

B、写爬山虎的样子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阅读我能行

科学家的话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次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个奇怪的问题:

“一只杯子盛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

可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就不是这样的。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一个小朋友迫不及待地说:

“这是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另一个小朋友说:

“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

可她自己呢,又想不出个道理来。

她只好回到家里问妈妈。

妈妈说:

“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于是,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放进一个盛满水的杯子里。

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她很生气第二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孩子呢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

他说:

“我不是哄你们。

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一()小朋友一()金鱼

一()杯子一()问题

2.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3.根据下面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在每部分开头画上“△”。

(1)科学家朗志万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个奇怪的问题,两个小朋友都做出了回答。

(2)伊琳娜在妈妈的鼓励下,动手做了实验。

发现科学家说的话并不对。

(3)听了朗志万的解释,伊琳娜高兴地笑了。

4.伊琳娜听懂了科学家朗志万的话,你们听懂了吗?

“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科学家朗志万为什么要让小朋友知道“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假如你就是科学家朗志万,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吗?

7蟋蟀的住宅(3课时)

学习目标

认识“蔽、搜”等7个生字。

会写“掘、抛、倾”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随遇而安、慎重、骤雨”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1、课前发动学生利用各6种途径搜集有关蟋蚌生活习性,特点等图片文字资料。

2、每生准备橡皮泥一盒,白纸一张。

3、课外准备《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

激趣导题,设疑铺展

1、有个小家伙,小名“蛐蛐/旷大名“蟋蟀”,这不起眼的小东西居然有人称它是昆虫王国的建筑工程师。

看看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

蟋蟀的住宅。

3、齐读课题。

自学课文,“买票进宅”

1、生自由试读课文。

2、开动“知识快车”检查自学情况:

用知识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买票进宅”。

如认读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难读句子、小节。

默读课文,“看宅划说”

1、这小蟋蚌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用“——”划出有关句子。

2、反馈交流讨论。

3、理解体会重点句子,指导感情朗读。

a、蟋蚌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b.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c、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

(自豪、骄傲)带着这种心情朗读第二、五、六自然段。

研读课文,“橡皮泥捏宅”

1、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课文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的语言再进行深入的研究,四人小组合作打造这项“伟大的工程”。

3、生拿出橡皮泥,捏造蟋蟀的住宅。

角色转换,“广告创意”

1、现在,你就是蟋蟀工程师,要参加昆虫王国第一届住宅设计大赛,请工程师为自己的住宅设计广告词。

2、语言转换,能利用课文中的语言设计广告。

4、交流汇报,评选最佳创意广告词。

广告链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学生的精彩广告词,感情朗读。

a、舒适的平台,温暖的阳光,绿色家园,这就是我们蟋蟀的住宅。

b、蟋蚌的住宅,给你一个清洁宽敞的环境,让你拥有一生的幸福。

c、精心打造,享受生活,一流的建筑。

2、读到这儿,老师情不自禁地想大声地说上一句:

一流的住宅来自一流的建筑工程师,没有建筑师的精心打造,辛勤劳作,哪有这么温暖舒适的住宅。

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蟪蚌的工作艰苦

1、在昆虫王国里,如此一流的住宅,这位建筑工程师是如何挖掘的呢?

2、研读第七、八、九自然段。

a、哪一处使你感触最深?

b、划出蟋蚌挖掘动作的词。

3、汇报交流。

4、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升华课文,谱写歌词

1、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还知道了它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蟋蟀爱唱歌,蟋蟀的歌声也很动听,现在,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2、师生用课文展示《蜗牛与黄鹂鸟》的歌词,蟋蟀和蝉都是歌唱家,现在请同学们模仿《蜗牛与黄鹂鸟》,创作一首《蟋蟀和蝉》的歌词好吗?

生创作交流

看文章做作业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蚌的声音)。

2、选做题。

a、《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的住宅特点,以及如何建造。

b.用以下几个小动物编个故事

蚂蚁蜜蜂蟋蟀蝉蝗虫螳螂

这节课我首先设计目标引路,利用课件让学生自学课文,重点让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特点和住宅修建过程,同时领悟作者在介绍时的运用说明方法;

接着让学生提出问题后进行协作学习,对比学习,学生把生活中人们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悟到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然后采用变换角色的教法,让学生扮演蟋蟀工程师来介绍自己如何建筑住宅,住宅有什么的特点等,通过学生当主角,老师充当一位听者,师生的角色互换,这样反馈练习,解决了难点;

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蟋蟀的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长了见识,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通过文本学习与超文本学习相结合,提高了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

安排学生小练笔,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写一种小动物,写好后在网上交流,评议、修改,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的精神。

7、蟋蟀的住宅

一、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zhù

zhá

ixuǎnzé

wājué

obù

kěxī

()()()()

zhò

uyǔdò

ngxué

yǐnbì

suí

é

rān()()()()

二、我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隧道 (   )地选择(   )地摆动

(   )的工具(   )地铺开(   )的工程

(   )的住宅(   )地学习(   )地讨论

三、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安静──(  )  舒服──(  )  光滑──(  )

干燥──(  )  柔弱──(  )  慎重──(  )

温和──(  )  简单──(  )  隐蔽──(  )

四、我会填写关联词语

1、它的出名(  )由于它的唱歌,(  )由于它的住宅。

2、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  )感到疲劳,它(  )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了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

3、(  )在冬天,(  )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  )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我优秀。

1、作者从住宅的选址、外部、内部三方面写蟋蟀住宅的特点。

蟋蟀选址的特点是:

()。

住宅外部的特点是:

( ) 住宅内部的特点是:

2、蟋蟀修建住宅的动工时间是();

用它的前足(),用钳子(),后足(),后腿上的两排锯子()。

 

六、课内阅读我真行。

在一个大雪天的下午,爱迪生的妈妈突然病了。

晚上,爸爸请来了医生。

原来,妈妈得的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手术。

当时,家里没有电灯,油灯的光线很暗,用油灯照明做手术很危险,医生犹豫了。

妈妈痛苦地呻吟着,爸爸无可奈何地搓着手,爱迪生站在一旁焦急地看着妈妈。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爱迪生的手心攥出了汗水。

突然,他眼睛一亮,说:

“医生,我有办法了。

”说完,爱迪生把所有的油灯都端了出来。

医生看了看,摇摇头说:

“这些灯围一圈挡手呀!

”谁知,爱迪生又搬来一面大镜子,把油灯放在箱子上,镜子放在油灯后,这样()不挡手,光线()亮。

医生顺利地做完了手术后,高兴地说:

“孩子,是你用智慧救了妈妈。

妈妈醒来了,虚弱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爱迪生拉着妈妈的手,一本正经地说:

“妈妈,晚上没有太阳多不方便,我要造一个晚上的‘太阳’。

后来,爱迪生通过努力,终于发明了电灯。

1、给短文起一个恰当的题目,填在文章上面的括号里。

2、在短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犹豫——()顺利——()虚弱——()

4、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带点的两个“亮”字的含义。

5、医生为什么说爱迪生用智慧救了妈妈?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2课时)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静谧、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飞渡重洋’’等词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