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4223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

《论语·

宪问》: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

‘有心哉,击磬乎!

’”【3】童巅:

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4】徽:

琴徽,系弦之绳。

此处代指琴。

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

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5分)

①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

(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

C.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

(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

(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解析】A用龙吟虎啸的声音和万籁百泉的秋音来写觱篥声;

C是蜂和蝉来写琴声;

D用白玉和黄莺写琴声。

此题虽然考察的是对意象的理解,但其实是比喻修辞手法的辨析。

3.(2014年江苏卷)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

【答案】A

【解析】按照“对仗”的规则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结构对结构(主谓、动宾、定中等)可知:

“墙头”对“水面”和“楼上”,(定中短语相对)“雨细”对“风回”,(主谓短语相对)“墙头雨细”和“水面风回”相对:

即可选A项了。

4.(2014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日符。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

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gāi),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甲(题写/题签)的楹(yí

ng)联等。

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乙(蕴涵/内涵)与品位。

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丙(吟咏/涵咏)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

对联或镌(jù

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万户栖柳依依B.千家喜气洋洋

C.春回爆竹声声D.春来微风缕缕

【答案】C

【解析】“万户”“千家”词性与“冬尽”不匹配,排除A、B项;

比较C、D,C项在内容上能够照应“过年”,词性、结构、平仄也合适;

D“缕缕”平仄与上联的“点点”不匹配,故选C为佳。

对联句式对仗,词性严格相对,词义相近或相反,用语宜雅忌俗,词语不能重复。

春联要能体现节日特色。

三、知识清单

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对仗: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

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

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

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苛。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5.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废池乔木”犹对敌人的侵略残杀感到十分厌恨,更何况百姓的痛心疾首。

这里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废池乔木以人生命和情感,与词人一齐哀时伤乱,饮恨无穷。

6.互文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在古诗词中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

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

“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

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

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7.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双关的修辞手法,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晴”既指天气的晴朗,也暗指感情的“情”。

8.对比即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运用对比,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

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的《燕歌行》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

9.设问即故作无疑之问,然后自己回答,以引导读者去思索体会。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第一句提问是城乡的祠堂到底在哪里呢?

第二句回答:

原来是在锦官城外的郁郁葱葱的柏树间啊!

10.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四、典型例题

1.(2015苏州一调)下列诗句中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C)

A.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B.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C.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D.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解析:

可用对仗的要求一一排除不合要求的选项,最终验证正确选项。

先看词性是否相对,结构是否相同,再看平仄是否相对,最后看句意是否相符。

A.选项中上句中的“北风”与下句的“清瘦”词性不同;

B选项中“侵”与“斗”词性不同,D选项中“日落”与“柴荆”“寒鸦”与“独自”词性都不相符,故选择C

2.(2015镇江期末)下列诗句与“物象归余清”对仗工整的一项是(C)

A.亭亭碧流暗B.日入孤霞继

C.林峦分夕丽D.湖云尚明霁

例句中是主谓宾的结构,名词加动词加名词,字数上是2+1+2的结构,A是2+2+1的结构,B是1+1+2+1的结构,D选项中“尚”是尚且、还的意思,是副词,与例句中”归“的词性不同。

3.(2015姜堰期中)下面是旅居台湾的孔子第77代嫡传孙孔德成写给在大陆二姐的对联中的上联,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D)

上联:

风雨一杯酒

下联:

A.天涯共此时B.羁危万里身C.婵娟千里共D.江山万里心

此题不仅考察对联的形式要求,也有对内容意境的揣摩。

从词性角度先排除A和B,再根据语境,台湾同胞期盼海峡两岸和平统一,故B选项中的“羁危”就不太恰当了。

4.(2015南京二模)下列对偶句中,不含对比的一项是(A)

A.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C.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D.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试题分析:

题面是对偶素材,考查的是对比。

B项“荷尽无擎雨盖”与“菊残有傲霜枝”对比,C项“人伤往事”与“山形依旧”对比,D项“花相似”与“人不同”对比,应该选择A。

(出自高适《燕歌行》,思妇怀人,战士思乡,两地相望,重会无期。

错综相衬,凄清何堪!

B.出自苏轼《赠刘景文》,“荷尽已无”“菊残犹有”,两相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之品质。

C.出自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事已改,山河依旧。

触景生情,古今兴亡,几多慨叹。

D.出自刘希夷《代悲白头吟》,花谢可再开,每年一度,花开相似。

人却只能前行,无法回头。

每年自然风景都差不多,然而人的感情、心态都改变了。

正所谓物是人非)

5.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李白)

B.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李白)

C.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杜甫)

D.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白居易)

A.拟人;

B.将古来万事比作向东一去不返的流水C.上下两句都十分明显,浮云似白衣。

世事变化如白云苍狗D将琵琶弹奏的乐声比作暴雨滂沱之声和窃窃私语之声。

6.对下列古诗词修辞使用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B)

A.“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天镜”“海楼”运用比喻的手法,来表现奇妙的美景。

B.“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试问闲愁都几许?

”运用反问,来强调愁绪之多。

C.“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惊风雨”“泣鬼神”,运用夸张手法,极赞李白诗才。

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青天”以生命,然后与之直接对话。

B项,“试问闲愁都几许?

”是设问,而“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闲愁形象化,来回答上句所问闲愁的多少和程度。

7.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D)

A.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李白《蜀道难》)

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C.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辛弃疾《青玉案》)

D.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

ABC都是比喻;

D借代。

彩笺:

精美的彩色笺纸,可用来题诗或写信,这里指代题咏之作。

尺素:

古人书写用的尺许长的素绢,后用作书信的代称。

这两句大意是:

想要题一首诗、写一封信寄给你,可是山长水阔,怎么知道你的行踪在何处!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互文的一项是(C)

A.主人下马客在船B.烟笼寒水月笼沙

C.蓝田日暖玉生烟D.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A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一起上船,B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

D出自柳永《望海潮》,意思是悠扬的羌笛声和采菱的歌曲在夜晚的晴空中响起。

9.下列修辞手法不一致的一项是(D)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试题解析:

A樯橹借代曹操的舰队B黄发和垂髫分别借代老人和孩童C金戈铁马指打仗用的兵器和战马,用来只带刘裕带领的军队,当然气吞万里如虎也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

D出自柳永的《望海潮》,描写观看钱塘江潮水的词句,如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又高又急的波涛浪花就像翻滚的霜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0.下列诗句中不含双关手法的一项是(C)

A.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曹雪芹《红楼梦》)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D.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红楼梦中很多人名器物名有关事物名都有谐音双关的辞格,比如甄士隐、贾雨村、原应叹息、千红一杯,万艳同悲等,A选项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其中“月带林中挂”中“月带林”三个字倒过来读就谐音林黛玉,“金簪雪里埋”金簪喻指金钗,雪谐音薛,即薛宝钗。

B选项中“丝”谐音思念的思,指相思不尽。

D选项中“柳”谐音“留”,即挽留远行之人,是古诗词中常见的谐音双关,也赋予了“柳”这一意象特定的含义。

11.下列诗句中不是反问句的一项是(D)

A.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B.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杜甫《兵车行》)

C.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杜甫《旅夜书怀》)

D.此去与师谁共到?

一船明月一帆风。

(韦庄《送日本国聘贺使晁巨卿东归》(设问)

古典诗词中会有许多问句,但是要根据诗意判断是疑问句还是反问句,或是设问句。

A选项李白在诗歌结尾表明自己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决心,“安”表反问,解释为怎么,因此是强化语气的反问句。

B选项中杜甫在《兵车行》中描写征人自言不敢诉说心中的冤屈愤恨。

这是反诘语气,表现士卒敢怒而不敢言的情态。

C选项同样是杜甫的诗句,

名声难道要靠好文章铸造吗?

老了就一定要辞官休息养病吗?

写出诗人极度愤慨之情,前句说明其志向未酬,反而因文章而扬名,读来令人心沉,“岂”字表反问。

D选项是一首比较陌生的诗句,可以从诗题寻找信息,是送日本国使者回国和写的送别诗,诗面就不难理解了,此次东航,是谁与敬龙师一块到达扶桑更东的日本国呢?

伴随您远航的是一船明月,一帆顺风。

自问自答,很明显是设问句。

因此选D

12.古典诗词中有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的手法,如“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将愁情喻之为“一江春水”,表现了愁思的悠长深广。

下列选项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是(A)

A.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

B.若问闲情都几许?

(贺铸《横塘路》)

C.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D.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题干中的要求很明确,比喻修辞中化虚为实是比较特殊也比较巧妙的手法,所给例句也是最典型的例子。

关键是找出本体和喻体,本体为抽象的情感,喻体为具体的事物。

A选项本体为江流,喻体是九回肠,即焦虑不安的内心,本体是具体的,喻体是抽象的,与例句正好相反。

因此选择A。

B选项是将闲情比作烟草、风絮和黄梅时节的雨,C选项是将离愁比作迢迢不断的春水,D选项是将愁苦比作三千丈的白发那样绵长。

都符合化抽象为具体的手法。

小结:

通过高考真题和典型例题的讲解,同学们应该熟悉了此类题型的考察内容和特点,关键是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和各种修辞特征的把握,并且掌握一些选择题的做题技巧,权衡比较,选出正确选项。

五、能力巩固

1.下列诗句中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A)

A.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B.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C.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D.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一般而言,要看对联的工整的对仗,需要逐项加以分析即可。

本题中,只有A项,“青鸟”,对“丁香”,“不传”对“空结”,“云外信”对“雨中愁”。

B项中“半开”与“落尽”并不公整,前者是副词加动词,后者是动词加补语的结构;

C与D选项中不对仗的情况就更明显了。

2.下列诗句与“雨昏青草湖边过”对仗工整的一项是(C)

A.薄罗轻剪越溪纹B.山家烟火春日晴

C.花落黄陵庙里啼D.饮马长城窟更寒

雨昏是主谓结构,青草是名词,湖边过是名词加动词,从结构词性的角度即可选出C项。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潇潇暮雨、落红片片。

荒江、野庙更着以雨昏、花落,便形成了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消肠断的氛围。

3.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B)

A.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B.小园岂是春来晚?

四月花飞入酒杯。

C.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D.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垄自生愁。

A项,出自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像海棠一样不要轻易的显露自己的芳心,而保持自己的心的纯洁。

“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

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知心。

吐露芳心和闹春风都是拟人手法。

B项,出自《饮张承制园亭》[宋]黄庶,小园难道是春天来得太晚,四月里却有花片飞进酒杯。

是设问。

花瓣随风而飞并不是拟人手法。

C项,出自《过分水岭》温庭筠,溪水有情是拟人手法。

D项,出自《清明》黄庭坚。

桃李笑和荒陇生愁皆是拟人修辞。

4.下列词句中没有对仗的一项是(C)

A.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破阵子》)

B.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C.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

(赵令畤《清平乐》)

D.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

ABC选项的诗句我们都很熟悉,从词性到结构到意境都一一对应,是很工整的对仗。

C选项我们比较陌生,乍一看也挺对仗的,但是细细分析诗句的意思可知,“去年紫陌青门”,是回忆从前郊外与爱姬共同游赏之乐。

紫陌,指京城的道路,青门,汉时长安灞城门之别名,此处借指汴京城门。

“今宵雨魄云魂”,形容爱妾死亡之后,魂魄飘荡,有如朝云暮雨。

紫陌和青门是两个地名,雨魄云魂是词人像云雨一般飘荡的魂魄,两者并不对仗。

5.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互文手法的是(D)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辞》又名《木兰诗》)

B.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C.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王勃《滕王阁序》)

D.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张九龄《望月怀远》)

判断是否运用了互文修辞,只要将两句话翻译的时候合并成一句,看意思是否有变。

A选项可以译为将军壮士身经百战,打拼多年,有的死了,有的归来。

B选项可以译为将军和都护的弓因为冷所以不好控制,将军和都护的铁衣因为冷所以难以穿在身上。

C选项可以译为(每逢)十日一旬的假期,迎接远客,良友和高贵的朋友像云一样多,坐满了席位。

D选项:

灭了烛灯,月光满屋令人怜爱,披起衣服,露水沾挂湿衣衫。

烛灯灭使月光美,披衣服使露水沾湿衣服,一一对应,实在是不用合并起来翻译。

6.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B)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C.独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

D.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B比喻“冰心”是比喻心地光明,冰清玉洁。

“玉壶”是用玉石制成的壶,比喻高洁。

王昌龄在送辛渐去洛阳时告诉他:

如果在洛阳的亲戚朋友问到我的情况,请你转告他们,我这颗光明的心,就象放在了玉制的壶里的冰块那样,晶莹透明、清澈无暇。

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表明自已光明磊落。

其他选项中“花溅泪”“鸟惊心”;

幽竹等待我归家;

我和敬亭山对视着,谁也看不够,都是拟人手法。

7.与“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B)

A.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李白《将进酒》)

B.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杜牧《金谷园》)

C.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D.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杜甫《月夜》)

例句是我们学过的唐代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的首句,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

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缥青色,这就是所谓翠微,以山的颜色指代山,这是借代手法中以特征指代。

所给选项中A是我们学过的,钟鼓馔玉本是指鸣钟鼓,食珍馐,在这里指代富贵豪华的生活。

C选项中东汉时学者称东观(政府的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用官职名指代人名。

D选项《月夜》是杜甫想象相隔异地的妻子在家中思念自己的诗作,幼小的儿女还不能理解母亲在思念身处长安的父亲。

所以此处长安指代身在长安的杜甫,用地名指代人。

B选项前半句“东风埋怨”是拟人,后半句落花像坠楼的美女绿珠是比喻。

并没有借代。

8.下列李白的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是(D)

A.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李白《夜宿山寺》)(夸张)

B.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C.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

D.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李白《子夜吴歌·

夏哥》)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

他的很多诗句都会有大胆的夸张,特别是数字的使用,但是也不可看到数字就以为是夸张,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个选项中A百尺即三百多米的高楼在当时是不可能的,可以摘星辰就更加不可能了。

B选项中四万八千丈的数字更加惊人,C选项中虽然没有数字,但是青丝变白发只用了一天的时间,也是够夸张的,D选项中虽然也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