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ERP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4042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93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漫画ERP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漫画ERP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漫画ERP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漫画ERP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漫画ERP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漫画ERPWord下载.docx

《漫画ERP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漫画ERPWord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漫画ERPWord下载.docx

十块钱的这把扇子,你用手拿着摇,就可以扇凉了。

老王问:

“那这一块钱的扇子呢?

怎么用的?

“手拿着扇子,不要摇它,摇头!

“工具决定了用法”这个道理并不难懂呀,但为什么人们却总是会犯错呢?

我认为是没有把“需求”和“工具”之间的关系搞清楚。

需求和工具之间的互动关系是这样的。

(1)需求促进了工具的创造。

例如,天热促使聪明人创造了扇子。

(2)工具决定了使用的方法而满足了需求。

例如,扇子决定了使用的方法(手摇),满足了人们想要凉快的需求。

(3)工具本身的进步会创造新的需求。

例如,电风扇的发明创造了人们不需要用手摇就可纳凉的需求。

当然,电风扇有它新的使用方法:

插电,而不是用手摇。

此外,工具不断的发展,也将持续创造人们的新需求,如空调机的发明。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

需求与工具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互动关系:

相互促进,但又彼此制约。

ERP与企业需求间的关系

ERP是一个利用计算机来执行的应用系统,一个绝佳的“工具”,它的目的是满足企业提升管理的“需求”,当然ERP也有它正确的“使用方法”,正如我们在上面所说的互动关系一样。

要想正确地了解ERP及它的使用方法,我们就必须先弄清楚企业的需求,看看ERP解决了哪些需求,因此才能正视ERP的作用,不会产生过多的期望,或是反向地低估了ERP的作用。

在对ERP作用的认识中,“过”与“不及”都将造成误区而误导ERP的应用。

把ERP比喻为车子,就很容易理解这个道理了。

车子让我们的行动加快,一个人跑得再快都不能取代车子。

同理,我们将会说明ERP的最大作用在“解决手工作业下的管理死结”,因而ERP是现代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必要工具。

另一方面,车子需要加油、保养,它无法跳过大水沟,也绝对飞不起来。

同理,我们将解说“正确的管理模式是让ERP充分发挥功能的先决条件”,而企业绝对无法靠ERP来解决市场定位、产品工艺、产品滞销……等问题,因为ERP功能的设计根本不是针对这些需求来做的。

下一章中我们就先来探讨企业需求的内容。

把ERP比喻为车子,车子让我们的行动加快,人跑得再快都不能取代车子。

企业的管理需求究竟是什么

有的企业一直不用ERP渐渐丧失了管理竞争力,也有的企业上了ERP而把内部管理弄得乌烟瘴气,比不上还糟,这是怎么回事?

问题需要细化

前几年流行一个说法:

不上ERP是等死,上ERP是找死。

ERP若这么可怕,横竖都是个死,那还有什么好谈的呢?

有的企业一直不用ERP而渐渐丧失了管理竞争力;

也真的有不少企业用了ERP而把内部管理弄得乌烟瘴气,比不上ERP还糟。

这是怎么回事?

有不少专家强调“企业管理不好,故要用ERP来帮忙!

”但另外也有专家呼吁“管理不好是上不了ERP的!

”这两个矛盾的主张,到底哪一个才对?

不好说,说不清楚?

其实,这是犯了太过粗略而不细化的毛病,因而其结论的科学性太低!

赫胥黎(AldousHuxley)先生说:

“把不好说的说出来,是文学;

把说不清楚的说清楚,是科学”。

想要提高科学性,就必须下细化的功夫,因为细化是一个让我们“增进理解,增强把握”的手段。

早期我们的老祖宗说元素有五个:

金木水火土。

现代科学则分出了一百多个元素,因而更准确地了解与把握了物质的特性。

有人说“人能生小孩”,另有人说“不行”!

其实,他们讲的都对,也都不完整。

能生小孩的是女人,不能生的是男人。

细化后,就容易沟通与掌握了。

想要把握企业的管理需求,管理者要有哪些细化后的理解呢?

我认为最关键的内容是:

经营(战略)、管理(战术)、机会三者的综合效应,决定了企业赚钱的多寡。

(1)细化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的不同本质,了解管理是为经营服务的具体含义,才不会“为了管理而管理”,因为离开了经营需求,管理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例如,一个品牌公司若在经营上采取外包供应的策略,则生产活动及其管理都完全取消了,没有作用与意义了。

(2)细化管理活动为“决策”与“交易处理”两大部分,掌握其内容的不同本质,才能进而理解优化管理的方法,不会混为一团而纠葛不清。

(3)细化信息系统和管理模式的不同本质,了解信息化为管理经营服务的具体含义,才不会“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因为离开了管理需求,信息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本章先说明前两者细化的内容,来说明企业的管理需求。

经营与管理的细化

一个企业的赚钱能力,依据多数研究的看法,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

经营、管理、运气。

经营因素主要是指企业的市场定位,而表现为企业选取的目标市场,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也因而决定了企业在其产业中的相对竞争地位。

有许多学者把这个因素称为战略。

管理因素主要是指企业内部执行经营战略的活动,主要包括了人员能力、管理模式和工作系统三个层面。

有许多学者把这个因素称为战术。

经营(战略)、管理(战术)和运气三者的综合效应,决定了企业赚钱的多寡。

三者所占的比例各是多少呢?

不同的专家各有其观察与意见,大体来说可用三个1/3来表示,即各占约三分之一。

其中,运气因素是不能由我们主观把握的,它涉及的变量太多,还没能研究清楚,因而许多人就用“命”来看待它。

经营和管理这两个因素的科学性,则随着全球对企业管理持续研究的成果而愈来愈高。

科学性是指“可预测性”,就如手握一只笔,放手则笔必定会往下掉而绝对不会往上飞一样,是我们可以预测的。

因而,研究经营与管理的效用就愈来愈大,非常值得做。

更重要的是:

经营与管理的竞争性是与同业比较而得来的。

有的企业赚钱,以为自己内部的管理也做得不错,其实可能是竞争者太差。

有的企业内部管理做得很好,但却不能赚钱,可能是因为经营生态转变了,因而必须做经营的转型。

经营活动主要对外,而管理活动则强调对内,这二者的本质是极不相同的。

近来的管理研究让我们知道:

企业成功之后必定会“熄火”,想要东山再起就势必转型,但转型的成功率却低得吓人。

高层主管对此要有非常透彻的领悟。

管理活动的科学性要比经营活动高多了,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它也是ERP项目专注的焦点。

竞争的基础在演变

经营环境在不断地改变,使竞争规则也跟着改变。

我听过一个很有趣的比喻来描述这个现象。

(1)敌无我有:

这是最佳的竞争状况,因为根本就没有竞争者,是独门生意,可以自由定价。

这是数量的竞争。

(2)敌有我优:

如果竞争者也会做,也有量产的技术了,但我做的质量比较好,就能胜出。

这是质量的竞争。

(3)敌优我廉:

如果竞争者的质量也很好,那么我要卖得比较便宜,才能赢他。

这是成本的竞争。

(4)敌廉我走:

如果竞争者卖的也很便宜,那么,这个生意就没有什么赚头了,我就该走了,不玩了。

数年前讲“敌廉我走”并没有错,但如今新的竞争条件却显现为“敌廉我快”,只要供应的速度比竞争者快,还是可以获胜。

为什么呢?

一个品牌公司,面对他的销售渠道,必须要维持一定数量的库存来支撑销售的需求。

如果供应的提前期能减少一半的时间,整个库存不就可以对应地减少一半吗?

这是多大的节省?

尤其对像衣饰、鞋子等有流行时尚考虑的行业来说,库存的减少更是重要。

无怪乎像鞋业这种被称为传统行业的企业,现在也在进行信息化与精益生产,因为交货的速度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接单条件”了。

电子业早就经历了速度的大革命。

1995年美国知名电脑公司对其OEM供货商提出了955的要求,955是什么?

95%的订单要在5天内出货!

2004年,中国台湾的神达公司在他们出版的《维它命计划》中宣称已经做到982,即98%的订单都是在2天内出货的。

机械行业也开始感受到出货提前期不断被要求减缩的巨大压力。

这些事实都在表明:

速度已经成为新的竞争条件!

十多年前北美的企业就曾发出警告:

以往大吃小,今后快打慢!

因此,如今的经营需求是在数量、质量、成本这三大要求之外,增加了一个更重要的因素:

速度!

俗话说:

一白遮百丑,一醉解千愁。

企业管理上则是:

一快解千愁!

如今的经营需求在“数量、质量、成本”之外,增加了一个更重要的因素:

管理需求的真正内容

经营需求产生了管理需求,而进一步产生了管理活动,来满足这些需求。

例如,接到客户订单就引发了一系列的活动,如采购原材料、加工制造,以达成出货给客户的需求。

管理需求的内容有许多种表达的方法,而且它有层次上的区分,就像马斯洛教授把人类的欲望需求分成五个层次一样。

类似地,我把制造企业的管理需求也分成了5个层次,如下所示。

L1:

职能管理(FunctionalManagement)。

把每个单一职能的工作做好,如研发、营销、采购、生产、财务、人事……等。

L2:

职能整合(FunctionalIntegration)。

把四个职能循环的工作做好,即研发循环、销售与应收账款循环、采购与应付账款循环、生产循环,最后以财务职能做总的整合。

L3:

供需整合(Supply-DemandIntegration)。

把内部采购与生产的供应,和外部市场的需求,做紧密及机动性的整合。

L4:

预见管理(AdvancedManagement)。

依据市场的预测及主生产计划(MPS,MasterProductionSchedule)来进行预见式的管理,同时机动性地做好订单变异和工程设计变异等管理工作。

L5:

链接管理(ChainManagement)。

与客户及供应厂商做链接,进行密切的协同式管理,进行协同的预测,设计,与供货商交货计划(VDS,VendorDeliveryScheduling)等工作。

与马斯洛欲望五层级的理论一样,管理需求中每一阶段的需求,都是在前一阶段的需求被满足后,才能有效满足的。

换言之,这五个阶段也就代表着企业内部的能力阶层,而且是逐阶建立的。

例如:

若第二阶的管理能力没有做好,就不可能建立起第三阶的能力,因而也无法有效地满足供需整合的管理需求,这时超量采购与生产的情况很难避免,因而成本将会较高,影响了“省”的竞争能力。

我把管理需求的真正内容用“管理能力五阶”的图示来表达,同时也把各项竞争基础的对应关系列上,给管理者做参考。

这个分阶的观念是建立企业执行力的关键之一,因为凡是涉及到能力提升的课题(如ERP项目),都必须做分阶的设计,正如我们念书是由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划分一样。

发展各阶段的能力时可以设法缩短时间,但却绝对不可能“跨阶”,否则必将导致失败的结果。

各阶段内容划分的设计,讲求降低阶段之间的“梯度”,如果梯度过大,会打击企业提升管理能力的努力。

在ERP项目的实施中,这个“分阶”的设计观念尤其重要。

过去十多年来,我看到有太多的企业在上ERP三到五年后,还是被卡在三阶里,进退不得;

然而,企业外在客户的要求已经是四阶的需求了,ERP的管理却无法跟上,严重地妨碍了经营需求的满足。

管理活动的细化:

决策与交易

管理需求产生的管理活动也有许多细化的方法,我认为最重要的细化内容是决策与交易。

管理的活动可大致分为“想”与“做”两个部分。

想,就是做决定,管理学上称为决策(DecisionMaking);

做,就是执行,管理学上称为实施(Implementation)。

由于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离不开信息化,因此,我们可以用信息技术的术语“交易”(Transaction)来称呼它。

可以用数字来表达的企业活动称为交易。

例如,承接客户订单、采购、验收、付款、制造、出货、收款、记账等,我们可以用产品或零部件的名称、数量、金额等单位来描述与表达这些活动,而我们称每一项活动为一项交易;

所谓“交易管理”是指我们对各项交易做记录、分析应用,并设法提升其效益的活动,因此,交易管理的对象就是一般所说的企业职能(businessfunctions)。

决策是指管理者在交易管理过程中所做的决定。

销售主管在决定是否接受某一客户订单时要考虑许多内容,如供货数量、价格、交期、信用额度……等。

又如,发出采购单也要考虑许多因素,如采购价格、付款条件、交货期、质量等。

管理者在作决定时要按照企业既定的规则,即政策规定及标准作业程序(SOP),另外,有些因素则必须靠它根据当时状况作判断。

信息化解决企业“做”的问题

决策的优劣与交易管理的好坏是不同的

一般人看问题,总是把“想”和“做”合在一起看而不做细分?

阿瑟巴克先生讲过一个十分有趣、却又发人深醒的故事。

老赵依照惯例在某个周六的早晨,开着他心爱的保时捷名车,到附近山上的小屋去。

两百码外,正是他最喜欢的急转弯口。

他减速、换档、正准备要过加油上坡的开车瘾时,突然看到一部车子急冲而下,迎面蛇行过来。

老赵很恼火,心想这家伙怎么这样开车?

没办法,只好急忙将车往路边闪,幸好,两车交错而过,对方没有撞到他。

对方是位漂亮的女人,在两车交会时她伸出头来对老赵大喊了一声:

“猪!

“母猪!

”老赵立刻回喊了一声。

他怒疯了,心想:

这个恶女人,烂技术,差点撞到我,还敢骂人?

幸好自己的反应速度快,立刻骂回去,否则岂不亏大了?

他回过神来,漂漂亮亮地转了个弯……砰!

他的车撞到了一头猪!

真实的状况是什么?

你一定想到了:

一位漂亮的女人,开车下山,在急转弯处看到一头猪,为了闪猪,她差点冲出山谷,幸好她技术不错,及时转了过来,却又看到老赵正开着车迎面而来。

她不只是人漂亮,心肠更好,在这千钧一发的关头,还急忙伸出头来提醒来车注意路况。

不过,当时时间太仓促了,她为了要提供最有用的信息,故而只喊出了一个最关键的字——“猪”。

然而,我们故事中的男主角,老赵,却把对方的善意全都误解了。

因而,他活该倒霉,没能闪过那头猪,车也撞坏了。

这个故事的教训是:

我们应该经常保持思考的柔软度,开放的心灵。

当未能预期的状况发生时,应该立刻提高警觉,小心行动。

在未来的岁月中,如果有人在转弯口对我们大叫“猪”时,正确的心态与反应应该是“在哪里?

”!

 

想的不对,就会做错!

直接看做法对不对,没有积极的意义!

想的不对,就会做错

一个销售主管可能做出不好的销售决定,但其内部订单录入、跟催、出货……等交易活动则可能管得不错。

若我们笼统地说“管理不好”,就分不清楚究竟是哪一部分没有做好了,而采取的行动就可能有误。

若是交易部分没做好,当然可用ERP来帮忙改善,但若是决策部分不够好,就不能单靠ERP来解决了。

我们在后面会详细说明其间的道理。

身体不舒服,一定要先弄清楚是哪里不舒服。

细化之后我们就理解:

管理活动是由管理模式来指导的,而所谓的管理模式包括了两个重要的内容:

职能政策(FunctionalPolicy)与标准作业程序(SOP,StandardOperatingProcedures),前者是决策的重要依据,而后者则决定了交易处理的方式。

我们会再说明管理模式的内容与作用。

认识手工管理的死结

整合与互动是解决手工管理死结的两个主要观念

在手工管理下,企业用人工操作来进行所有的管理活动,因而产生了许多的痛苦,甚至有许多解不开的死结。

工业时代早己远离,如今我们都已步入新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早已改变几乎是所有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然而,现在的管理者却大多是在工业时代中成长起来的,以手工管理的经验为主,因而很难辨认工业管理原则的“昨非,今更非”,也无法体会新知识经济下的管理新原则。

为了协助管理者理解手工管理的死结,我总结了两个主要观念来做解说:

整合与互动。

简单讲,整合在处理连动关系,互动在研究因果关系。

整合的需求与困难

企业是靠“分工”来完成工作的,而分工本身就会创造问题,因而有人说“分工是管理上不可避免的罪恶”。

由于我们的教育体系是区分职能来培训人员专长的,因而现代企业多数都采取职能式的分工,形成职能式的单位,如生产、营销、研发、财务、人事等等。

所谓“整合”即在有效地处理“连动的关系”。

管理者想要做好工作,就必须知道工作的前后关连性,处理好他和其他人员与部门的工作衔接。

我们也称这种需求叫“合作”。

如果他对工作的前后关联性不清楚,或根本不想去弄清楚,就绝对无法做好工作。

整合容易吗?

一位山东济南的朋友告诉我一个有趣的笑话,可做说明:

课堂上有位老师带来十只鸟,他用报纸把鸟身盖起来,只露出鸟的两只腿来,要学生猜各是哪一种鸟。

有个学生对老师的做法大不以为然,在下面嘀嘀咕咕。

老师看见了很不高兴,把他叫到讲台上,怒气冲冲地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伸起一条腿,把裤管拉起来,回答说:

你猜?

在各个职位上,无法学到有关总体的知识

这虽然是个笑话,但却指出了“仅看局部,想要了解总体”的困难!

只看脚,很难知道它是什么鸟。

企业各职能单位只看到自己的工作内容,会了解总体吗?

难怪彼德圣吉教授在其名著《第五项修练》中指出:

在各个职位上,无法学到有关总体的知识!

手工作业下是如何处理连动关系的呢?

有办法做好吗?

容易吗?

手工管理的痛苦1:

交易处理繁杂

在手工作业下,职能间沟通的惟一正式书面工具是“表单与报表”,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许多企业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来设计交易的单据,以及报表的格式,再辅以协商与会议等口头的沟通,来推动工作。

大量的单据之间,需要由人工来转抄、计算、汇总……,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更无法避免人为的疏失与时间的拖延。

20多年前,我在工厂内就碰到许多表单设计上的问题。

以领料单为例,管理库房和车间的单位都希望“一单多料”,即在一张领料单上可以填写许多项料品,而会计单位却极力要求要“一单一料”或至少要做到“一单一类”,即一张领料单上不可填不同类别的料品,否则,会造成会计单位转抄材料明细账的麻烦,或先做汇总表的额外工作。

此外,一个表单需要几联呢?

似乎每个单位都有需要?

而会计单位总是坚持他们要第一联,否则怕后面的数据因复写而看不清楚。

他们主张,会计单位的数据要求正确,但难道其他的单位不要求吗?

繁琐的表单,不仅耗费大量人力,更无法避免人为的流失与时间的拖延

营业额增加了,工作量就产生了按比例的增加,甚至因为进一步专业化而产生许多新的单位,设计出更多的表单和报表,使整个交易处理工作变得更加繁琐,也增加了不少间接费用的支出。

然而,数据却似乎愈来愈不准确了,也愈来愈不可相信了,许多单位都在自己做统计,因为别人提出来的数据看来都怪怪的、错误的,不可信!

美国波士顿大学依据调查的结果提出“隐藏性工厂”(theHiddenFactory)的观念:

每一家工厂实际上均包括了两个部分,一个在真正地制造产品,另一个则在处理各项“交易”。

后者并不直接从事销售或生产的活动,但却耗费了相当多的人力与物力,因此,这个被称作“隐藏性”的工厂就成为管理者希望改革或削减的首要对象。

手工管理的痛苦2:

决策不对

在手工作业下,各项决策全是由人来做的。

由人来作决策好不好呢?

这要看决策的性质而定。

决策的三大类型 

简单说,决策有三种类型;

定型化、启发式、臆测式。

举例来说,若A=2,B=3,问C=A+B=?

这个决定只有一个最正确的答案:

5,而被称为定型化(programmed)的决策。

若决策内容改为“问C=A+B+X=?

”,则我们就只能回答“若X=5,则C=10;

若X=100,则C=105……”,换言之我们只能做模拟,视X的状况而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这是启发式(heuristic)的决策类型。

多用“定型化决策”可以减少决策中的痛苦

臆测式的决策是在回答C=A+B+X+Y+?

+?

的问题,换句话说,C的决策因素太多而不能都掌握,只能凭当事人的经验或感觉来猜测可能的答案了。

企业内部里,定型化的决策愈多愈好,还是愈少愈好?

若有正确的逻辑可以依循,当然是愈多愈好,因为定型化的决策有惟一正确的答案,它可以减少决策者的痛苦,更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与及时性。

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定型化决策的优点。

做先生的一定要理解太太们的习性,她们在买了件衣服后总是会回家问你两个问题:

(1)你说好不好看?

(2)你猜多少钱?

表面上,这是个启发式的问题,但我们可以经过研究而把它定型化: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一定是“好看!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把心里猜的价钱乘以2”。

决策的逻辑是:

(1)你太太一定觉得好看,她都买回来了呀!

说不好看对你一点好处都没有,她不穿了再去买一件,不是更亏?

更何况,又不是要你穿的!

(2)你回答的价格要是比她买的低,会有许多负作用……你自己想吧!

因而,作为一个聪明的决策者,你要做出认真看、用心想的态度,然后依上述的逻辑做回答,只要不透出假来,保证每次都过关,大家高兴

计算供应需求的困难

采购需求的计算是企业中极为重要的决策,因为它的成本比重很大,而密切影响着企业的利润。

然而,它是哪一种决策的类型呢?

逻辑告诉我们,计算采购的“净需求量”是个定型化的决策,但在手工作业下却极难做好,而总是会超量采购,它不但增加了不必要的资金占用与积压,更极易在市场需求变动下造成废料的损失,侵蚀了企业的利润。

【举例】如果客户要买某个产品甲100个,这称为毛需求,若库房里有存货20个,则真正要另做供应动作的是80个,称为净需求。

把20个库存量由毛需求量中“扣除”的动作被称为“净算(Netting)”。

假设产品甲是由原料a与b(用量都是2)经过加工过程而做成半成品A,然后,再加上一个零件B而组合成为甲的。

手工作业下的净算逻辑是:

甲需要80个,故a与b各需要160个。

这个决策正确吗?

在完全没有半成品库存的状况下是对的,否则就错了!

例如,如果半成品A的库存有50个,现在甲的净需求量是80个,因而真正还需要生产的A是80–50=30个,那么需要采购的原料a与b各应是60个,而不是原先计算的160个。

因而,a与b将会各多买160–60=100个,刚好是半成品A的用料量。

你也许会认为:

采购做净算时把半成品的库存量也拿来扣减,不就正确了?

但试想,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