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4008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46 大小:5.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

《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1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

°

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

第三,启发诱导的原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第四,学思结合的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第五,谦虚笃实的方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学记》的教育思想

(1)我国的《学记》(收入《礼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

教育学的雏形¡

(2)

教育的作用

《学记》把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十六个字: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建国军民,教学为先¡

教学原则

第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第二,预时孙(x¨

´

n)摩原则不陵节而施谓之孙,相观而善谓之摩。

第三,长善救失原则。

第四,启发诱导原则。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第五,课内外结合的原则。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第六,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

论教师

提出了¡

师道尊严¡

的思想;

3.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1)苏格拉底¡

产婆术¡

一种教学方法,也称问答法

第一步:

苏格拉底讽刺;

(不断提问,承认无知)

第二步:

助产;

(不断提问,帮助理解)

第三步:

定义。

(归纳定义)

(2)柏拉图《理想国》:

通过教育获得真知,以洞察理想的世界

《爱弥儿》《民主主义与教育》《理想国》三大教育经典著作。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4)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

  有关"

正义"

和"

非正义"

的对话。

  他首先问"

虚伪"

归于哪一行?

学生答,归于非正义的一行。

苏格拉底又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于哪一一行?

  苏格拉底反驳道,如果将军惩罚了敌人,奴役了敌人,战争中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作战时欺骗了敌人,这些行为是否是非正义的呢?

学生最后得出结论,认为这些都是正义的,而只有对朋友这样做是非正义的。

 

  苏格拉底又提出,在战争中,将军为了鼓舞士气,以援军快到了的谎言欺骗士兵,制止了士气的消沉;

父亲以欺骗的手段哄自己的孩子吃药,使自己的孩子恢复了健康;

一个人因怕朋友自杀,而将朋友的剑偷去,这些行为又归于哪一行呢?

学生得出结论,认为这些行为都是正义的,最后迫使他们收回了自己原来的主张。

复习回顾

二、独立形态阶段

(一)教育学的学科建立

1.夸美纽斯

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

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

泛智教育思想¡

探讨把¡

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艺术¡

最早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2.卢梭代表著《爱弥儿》,主张自然教育(卢梭与女仆的五个孩子)。

  在《爱弥儿》中,卢梭试图描绘一个教育体系,使他在《社会契约论》(1762年)中的¡

自然人¡

能在不可避免趋于堕落的社会中生活。

  卢梭描写爱弥儿和他的家庭教师的故事,以说明如何教育出一个理想的公民。

  爱弥儿不是一本详细的育儿指南,不过在其中的确有一些教育子女特别的忠告。

这是西方第一个完整的教育哲学、第一部教育小说。

3.康德: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是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的第一人。

4.裴斯泰洛齐:

教育应该使脑、心和手都得到发展,教育者的首要职责在于塑造完整的、富有个性特征的人。

首先提出¡

教育的心理学化¡

5.洛克:

《教育漫话》;

白板说

人的心灵如同白纸,观念和知识都来源于后天。

洛克在白板上画漫画

(二)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

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

  凯洛夫《教育学》:

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的经验,构建了新的教育学理论体系,论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他极其重视智育即教养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套比较严格和严密的教学理论。

这本书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杨贤江,他以李浩吾的笔名《新教育大纲》:

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三、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一)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的代表)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五段教学法(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应用

传统三中心:

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

(二)杜威(现代教育学的代表)《民主主义与教育》: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主要观点: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

在做中学新三中心:

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学生中心

四、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一)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著有《教学与发展》一书。

  在国际上,赞可夫被誉为与布鲁纳、瓦根舍因齐名的当代教学论三大流派的代表。

(长达二十年的教育实验)

  他的理论核心是以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所谓¡

一般发展¡

是相对于某一门学科或某一组学科引起的独特的发展(即¡

特殊发展¡

)而言的,指的是由各门学科引起的共同一致的发展,是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指导实际、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

差生¡

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二)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52岁,40多部专著)(帕夫雷什中学校长)

  著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师范生必读课本)、《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书。

  其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

(三)德国教育家瓦¡

¤

根舍因的《范例教学原理》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四)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著有《教育过程》一书,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他强调必须使学生学习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即一门学科中的定义、原则或法则;

强调早期学习的重要性;

倡导发现式学习

随堂练习

1.单选:

孔子重视启发式教学,主张¡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朱熹对¡

愤¡

的解释是(  )。

A.¡

达其辞¡

 

B.¡

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C.¡

开其意¡

D.¡

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D

2.填空:

中国出现的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是(  )。

《学记》

3.单选:

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规范学科开始的标志是(  )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儿》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一、中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和特点

(一)什么是中学教育科研

  中学教育科研是指中学教育工作者为了改进中学教育工作,围绕某一主题运用科学的方法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探究教育现象本质的活动。

其目的是在自己工作中研究教育现象,进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为了准确理解中学教育科研的含义,中学教师需要区分清楚科研和教研两个概念。

(范围大小)

二、中学教育科研的意义

(一)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需要

(二)促进教师专业不断发展

(三)不断激发教师对工作的热情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工作,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三、中学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个案法

4.调查法

5.行动研究法

6.历史研究法

  观察法是在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并记录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对学生心理进行了解。

  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可以用来发现问题和现象。

  观察法是教育心理掌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

  其主要缺点是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

而且它只能有助于研究者了解事实现象,而不能解释其原因是什么。

五、行动研究法

1.行动研究法的含义

  行动研究法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在自己工作环境中,谋求当前问题解决和改进的一种研究方式。

行动研究的主体是教育实践工作者;

工作情境和研究情境合为一体。

其目的是通过采取一些方法改进研究者自己面临的实际问题。

2.行动研究法的运用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设计研究方案:

实施研究方案:

评价与总结:

修正方案进一步实施:

六、历史研究法

1.历史研究法的含义

  历史法就是通过对人类已有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分析,认识教育现象和发现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

对中学教师来说,就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加以回顾,通过分析和思考,将教育措施、教育现象与教育效果之间关系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2.历史研究的运用

  掌握历史研究法的三个步骤:

收集资料、史料的鉴别和史料的分类。

1.当需要了解行为的自然状态或对一些隐秘行为进行研究时,最好采用(  )

A.个案研究法

B.调查法

C.测验法

D.观察法

2.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是(  )

A.个案法

第二章

教育的本质与基本规律

1.掌握教育含义及其构成要素。

2.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

3.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相互关系。

4.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5.了解青春期生理变化,包括中小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一、教育的基本概念

1.广义的教育概念:

  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的教育概念:

主要指学校教育。

3.教育的概念,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过程。

(中国教育的外铄论)

4.教育一词语最早出现在《孟子。

尽心上》中。

  孟子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君子三乐,认为¡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其中提到¡

教育¡

一词,被认为是我国¡

一词的起源。

二、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的三大构成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教育影响)

真题在线: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______和______是教育活动的两大因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

2.教育者

判断:

教育者就是指教师。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都是积极的。

3.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的地位:

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受教育者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对吗?

4.教育影响(教育中介)

包括:

内容,媒介和措施。

教育影响等同于教育内容。

5.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相互独立、相互联系,有机结合,共同构成教育活动系统;

教育者是充分条件,没有教育者,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

受教育者是必要条件,没有受教育者,教育就成了无的放矢,失去了对象;

教育媒介是保障条件,双方就会失去了共同认知的基础。

三、教育的属性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性)

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多选和理解)

1.永恒性;

(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2.历史性;

3.相对独立性

四、教育的功能

(一)按作用的对象分类

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

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

(二)按作用的方向分类

正向功能(积极作用)

负向功能(消极作用)

(三)按作用呈现的形式分类

显性功能(可预期作用)

隐性功能(非预期作用)

某班教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学习竞赛活动。

结果如教师所料,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明显提高。

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之间相互猜忌、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日趋严重。

上述事实表明,教育(  )

A.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B.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C.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D.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1.判断:

教育的根本特征是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

错误。

目前我国教育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______。

历史性

一、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这是最古老的教育起源说。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教育是由上帝创造的,教育就是要体现上帝和神的旨意,以皈依上帝为目的。

由于受当时人类认识能力的限制,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19世纪法国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洛(C.Letoumeau,1831¡

1902)与英国教育家沛西能(T.P.Nunn,1870¡

1944)是该学说的代表人物。

  其主要观点是:

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教育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动。

动物界也存在教育,如老猫教小猫捉老鼠,老鸭教小鸭游泳等;

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的基础;

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等。

  第一个正式提出的理论

(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该学说主要代表人物为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孟禄(P.Monroe,1869¡

1047)。

  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

在他看来,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无论他们是否意识到,儿童总是要模仿成人行为的,这种模仿心理就是教育的基础。

(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

凯洛夫《教育学》、米丁斯基)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者认为,关于教育的起源,不可能在动物界寻找到,只能在人类社会中去探索。

根据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提出的¡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的论断,一般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1.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要。

2.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猿脑变成了人脑,劳动中产生了语言。

劳动中积累的经验,便构成了教育的内容。

1.单项选择: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2.判断: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  )

错误(生理起源说)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划分为几个阶段:

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教育、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近代教育(可能简答题)、20世纪之后的世界教育(可能简答题)。

(1)每种形态的特点(前两种理解,能做多选。

后一种记忆,能做简答,理解能做选择)

(2)代表人物和代表观点(图表法)

(一)原始教育形态特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2、教育的无阶级性、平等性;

3、教育内容简单;

4、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

(二)古代学校教育

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特点:

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的专门职能;

2、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具有阶级性和封建社会的等级性;

4、表现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5、学校教育初步发展,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1.古代中国(填空选择)

早在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痒、序)

西周:

官学体系,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

私学兴起

从此中国教育分为国学和私学两种。

西汉: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隋唐:

科举

唐朝:

大唐官学,号称¡

六学二馆¡

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隶属国子监(前三学儒家性质,后三学专科性质)

东宫的崇文馆和门下省的弘文馆(这是大唐的最高学府)

宋代:

程朱理学(程颢hao、程颐的并称)成为国学内容是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明代:

八股文

光绪(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三十一年:

科举制度废除(1905)

2.古代印度的教育

古代印度的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手中。

《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

婆罗门教的僧侣是唯一的教师;

教育的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3.古代埃及的教育

宫廷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

皇子皇孙贵族、官员子弟一般奴隶主阶级(精通文字和法律)

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最多△)

4.古代希腊、罗马

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是:

雅典教育(培养政治家和商人)和斯巴达教育(培养军人)

西欧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是:

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三)20世纪之后世纪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二十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教育终身化的提出者是:

保罗朗格朗。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记忆方法

1.填空:

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_______和________。

四书、五经

2.单选:

四书¡

五经¡

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于¡

范围的是(  )

A.《大学》B.《中庸》

C.《春秋》D.《论语》

C

3-2

1.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2.教育与社会政治制度的关系

3.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学校文化)

4.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简答)(选择)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大纲解读

教育与社会发展二者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相互影响的。

1.本节将阐述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2.教育和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与社会文化、

4.教育与人口的相互制约作用。

二者关系反映了教育第一个基本规律。

一、教育与生产力(经济)的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

(一)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二)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三)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一)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三)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如下:

(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一)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二)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三)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三、教育与文化

(一)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适用

校园文化:

物质,制度,精神

(二)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4.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三)学校文化

1.学校文化的概念

学校文化:

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2.构成

  校园文化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以及学校领导者亚文化、教师亚文化、学生亚文化、学校职工亚文化以及课程亚文化和活动亚文化等等。

(1)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学校的物质文化又包含了学校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两种表达方式。

(2)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

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以及角色规范。

(3)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四、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一)人口状况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和教育投入

2.人口的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3.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二)教育对人口问题的影响

1.教育可以控制人口数量

2.教育可以优化人口结构

3.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的质量

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

(1)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2)教育与社会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2.是相对独立性而不是绝对独立性。

1.唐朝的六学二馆入学条件森严,说明了社会经济制度制约了教育的_____。

2.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是_____。

人才

3.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

D.文化传统

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人的发展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或者说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这是教育的第二个基本规律。

一、人的发展的界定

(一)什么是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是指随时间和年龄的递增而发生的个体身心方面的积极变化,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二)青春期(时间)生理变化(选择)

  青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