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精品专题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3959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复习精品专题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一轮复习精品专题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一轮复习精品专题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一轮复习精品专题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一轮复习精品专题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精品专题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一轮复习精品专题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精品专题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一轮复习精品专题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

~48°

,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

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

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土地条件

①水稻土为主②耕地多为水田③土地较为分散④人均耕地少

①黑土分布广泛②多为旱地③集中连片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人类活动差异

农业

耕作方式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主要作物

水稻(主)、油菜、棉花等

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备注

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其他生产活动

工业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①轻工业:

依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发展②重工业:

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商业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

(2)日本和英国的差异

日本

英国

地形

地表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

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

气候

明显的季风气候,其中北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植被

森林覆盖率约占国土的2/3,植物种类多样

森林覆盖率占国土面积的1/9,以草地为主,植物种类比日本少

水文

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不利于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

河网较密,流量平稳,各河之间分水岭不高,大多有运河相通

矿产资源

贫乏

煤、铁、石油

经济发展特点

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

工业化最早的国家

工业及其布局

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

“临海型"布局

传统工业曾在世界地位突出,有“世界工厂”之称。

“资源型”布局为主

日本属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热量充足,适合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生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降水均匀,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而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利于畜牧业的发展,因而畜牧业发达,在农业中占主体。

人口与城市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

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

曾大量向海外移民

工业部门

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工业

钢铁、纺织、造船、汽车、飞机、石油加工、电子等工业

工业布局

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表现出明显的“临海型”特点;

新兴电子工业主要分布在九州岛

工业大都建在煤炭产区,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特点;

20世纪60年代以来北海油田的开发带动了北海沿岸苏格兰地区的发展

(3)中国三大自然区的比较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位置和范围

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背靠内陆高原,面向海洋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一阿尔金山一祁连山和长城一线以北

北起昆仑山一阿尔金山一祁连山线,南抵喜马拉雅山,东起横断山脉,西至国境

地势

海拔较低,大部分在海拔1000m以下,东部大部分在海拔500m以下,平原多而广阔

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高原、山脉、内陆盆地交错

海拔最高,平均海拔4000m以上,主要为山系、高原

季风气候显著。

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多寒冷干燥。

年降水量大于400mm

大陆性突出,气候干燥。

年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

气候严寒。

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辐射强,风力大,水汽少

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

主要为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

土壤

多为在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淋溶作用强

主要是在荒摸、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发育程度差,土层浅薄

生物

种类繁多

种类远比东部季风区少

动物稀少,只有少数耐高寒物种

河流为外流河,湖泊为淡水湖。

地表水以雨水为主要补给来源

多为内流区,河流短小。

湖泊较多,多为咸水湖

多为内流区,湖泊众多,多为咸水湖

重要农耕区,以种植业为主,但需要注意避免水旱灾害

牧业、绿洲农业为主,但需要注意解决水分问题

以畜牧业为主,还有河谷农业,需要注意解决热量不足问题

城市

众多

较少

很少

人口

稠密

(4)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A、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面积、人口

经济地带

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

包括的省市区

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12

个省市区

黑、吉、内蒙古、晋、豫、皖、赣、鄂、湘9个省级行政区

陕、甘、宁、青、新疆、川、渝、贵、云、藏11个省市区

面积

16%

27%

57%

41.1%

35.7%

23.2%

B、三大地带的经济差异

经济差异

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

经济

发展

发展水平

最发达

较发达

较落后

GDP(1999年)

最多(59%)

较多(27%)

较少(13%)

人均GDP

最多(58%)

较多(28%)

较少(14%)

速度

发展速度

最快

较快

较慢

GDP的增长

GDP所占比重的变化

逐年增加

降低

4、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长江中下游为例说明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开发时期

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原因分析

早期

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

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

中后期

①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②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克服土壤限制,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农业较快

农业社会

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和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①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优势;

②人口稠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可以精耕细作

工业社会

全国“粮仓”的地位和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下降

①人口、城市密集:

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②稠密的水网,耕地被分割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较低。

区域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后期阶段。

 

概念

形成

资源状况

人地关系

初期阶段

区域早期发育阶段

由个别的或几个组合的具有集聚力量的因素,吸引某产业或企业,形成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

资源对生产来说是充足的,环境也没有受到明显破坏。

基本协调

成长阶段

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段

初始阶段的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向周边不断扩展,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

区域内的资源不断消耗,环境也受到了明显的破坏。

已显现出不协调

后期阶段

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阶段

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状态,区域最先存在的优势已几乎丧失殆尽

本地区资源的耗竭

矛盾加剧

5、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

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2)应用——广泛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6、遥感(RS)

(1)概念:

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遥感的装置

A、传感器——遥感的关键装置

作用:

传感器在航空或航天器上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

B、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地面接收站、信息处理系统等

C、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和功能

遥感技术主要环节

目标物

传感器

遥感地面系统

成果

遥感功能

接受物体和环境的电磁波辐射

收集、传输信息

接收信息,处理、分析信息

专业图件或统计数字

如图所示:

D、遥感的优越性

①与实地测绘相比,遥感具有探测范围大(飞得高,探得远)、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受地面条件限制少即适应性强等特点,与收益相比,遥感还具有成本低、效益大的特点。

②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③遥感信息作为重要的信息源,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模式的转化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E、遥感技术的应用

(1)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上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病虫害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及监测,以及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等方面。

(2)遥感在土地资源与土壤调查中应用广泛。

(3)作物估产是体现遥感在农业方面综合应用的最好例证。

F、遥感图像的阅读

遥感图像可以辨别出很多信息,如水体(河流、湖泊、水库、盐池、鱼塘等)、植被(森林、果园、草地、农作物、沼泽、水生植物等)、土地(农田、林地、居民地、厂矿企事业单位、沙漠、海岸、荒原、道路等)、山地(丘岭、高山、雪山)等等;

从遥感图像上能辨别出较小的物体如:

一棵树、一个人、一条交通标志线、一个足球场内的标志线等。

7、全球定位系统(GPS)

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

(2)组成:

系统结构

空间位置

组成和分布

全球定位系统

GPS卫星星座

空间

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24颗卫星均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内。

地面监控系统

地面

由分布在全球的5个地面站(包括5个监控站、1个主控站和3个注入站,主控站和注入站都位于站里)组成。

GPS信号接受机

用户

(3)特点

全球定位系统能够提供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并且具有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等特点。

(4)应用

A、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为飞机、船舶、运载体提供定位和导航信息。

B、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布设地面监测网,可监测地壳形变、板块运动、固体潮、海平面升降等地球动力学现象;

布设城市、矿山、海洋等各类控制网,不需造标观测,可灵活方便又廉价的满足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如:

野外调查是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帮助野外考察人员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经度和纬度)、高程(海拔),从而可在野外调查中获得更为精准的数据。

C、在日常生活中应用——GPS导航

无论是在何时何地,只要拥有GPS信号接收机,就能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

D、GPS卫星星座

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

它们均匀分布在六个轨道平面内。

全球任何地点在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四颗GPS卫星。

8、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汁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

(2)地理信息系统的简要程序

地理信息系统由硬件、软件、数据、人员等组成,其工作流程由地理空间数据的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等过程构成。

(3)应用

A、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地理信息系统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

通过对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建立能反映区域内各种因素相互关系,揭示区域结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模型。

B、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查询检索、空间分析等功能,还可对区域内自然资源和条件、区位和交通条件、人口和劳动力条件,以及经济和社会条件进行更精确的分析、评价。

C、在利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提供的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

D、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已得到推广。

9、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3S”的关系

联系:

既互为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

区别①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

②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

③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又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2)数字地球

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原理和应用:

数字地球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

小结区域比较的方法图解

(1)区域差异的比较有多种方法,不同区域比较方法是不同的。

(2)比较区域环境主要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方面进行。

(3)区域比较一般从自然环境特征、经济发展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4)自然地理环境的比较主要从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和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

(5)经济发展的比较主要从经济发展特点、工农业生产及其布局、人口与城市等方面进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区域具备的特征有()

①一定的面积和形状②明确的边界③明确的区域特征④一定的政治地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地区,但地理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共同点是()

A.都临海洋B.都处在大河的入海口

C.同属地势平坦的大平原D.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3、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同期,原因是()

A.同属温带地区B.气候的大陆性强

C.同属东部季风区D.都是平原地区

4、长江中下游平原能够成为水稻种植区的原因是()

①高温多雨的温带季风气候②丰富的劳动力资源③水网稠密④地势平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

根据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

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

据此回答5~7题

5、以下城市可能会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是()

A.大庆、西安、玉门、克拉玛依B.大庆、抚顺阜新、匹兹堡

C.多特蒙德、伊春、郑州、长沙D.玉门、抚顺、郑州、西安

6、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7、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D.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读图回答8-11

8、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不同B.热量不同C.降水不同D.地形不同

9、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A.气候资源优势B.动物资源优势C.劳动力资源优势D.土地资源优势

10、针对甲图所示区域的特点,该地区将成为全国性的()

①商品粮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林业基地  ④牧业基地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1、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的特征的项目是()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③水稻土④水田⑤水稻种植业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⑤⑥⑦⑧D.②⑦⑧

12、下列技术,关键装置为传感器的是()

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技术C.全球定位技术D.电子通信技术

13、通过地图、遥感图像、野外考察等获得的数据在GIS技术程序中属于()

A.数据处理B.信息源C.数据库D.表达

14、GPS卫星星座的工作卫星和在轨备用卫星分别是()

A.21颗和3颗B.22颗和2颗C.21颗和4颗D.24颗和4颗

15、要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拥有()

A.全球定位技术B.GPS信号接收机C.地理信息技术D.遥感技术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回答16—17题

16、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为商业网点选址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17、对1985年与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城结构变化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材料一:

21世纪全球已经进入知识信息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信息和高科技的竞争。

材料二:

“GIS”的英文全名是GeographicInformationSyslem,也叫地理信息系统,它具有地图处理、数据库和空间分析这三项功能。

GIS可以像传统地图一样,解决“地点”、“状况”有关查询,但GIS系统能进行势态分析,复杂的“模式分析”和用“虚拟模拟”进行预测分析……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回答18—21题:

18、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

A.受地面条件限制少B.测量范围大

C.手段多,获取的信息量大D.获得信息速度快、周期短

19、在联合国对伊拉克违禁武器核查期间,专家使用美国的U侦察机进行空中侦察,U侦察机进行空中侦察时主要运用()

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技术C.全球定位技术D.计算机技术

20、如果将GIS新技术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A.用来分析、判断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

B.用来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和灭火所用的大致时间

C.用来预测森林火灾后所造成的后果

D.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预测分析火势蔓延的方向,尽快制定灭火方案

21、有的渔民已经利用GPS新技术来寻找鱼群,如果在渔民中广泛推广应用这一新的捕鱼技术,可能会出现的后果是()

A.可能会导致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日趋枯竭

B.可能会使渔民的鱼获量日益持续增长,获得长久的高经济效益

C.可能会增加渔业的生产成本,使渔民获利更少

D.可能会促进渔业生产,加大对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渔业资源更加丰富

22、我国北方有些居民没有后窗,这反映出当地()

A.光照较强B.风沙大C.冬季寒冷D.雨水多

23、下列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区域发展阶段划分的看法所有学者都认为划分为三个阶段

B.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时期的人地关系已显现出不协调

C.区域发展的后期阶段人地关系矛盾加剧

D.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24~26题

24、本区经济发展的突出优势是()

A交通方便B资源丰富C人才集中D资金充足

25、对本区生产建设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暴雨与洪涝B干旱与风沙C滑坡与泥石流D地震与地热

26、图中城市的产业优势是()

A冶金工业B特色旅游业发达C国际贸易发达D高新技术产业

某校利用暑假期间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考察活动,他们分别考察了A、B、C、D四地,根据图示信息,回答27~28题

27、学生们发现A城与B城的主要工业部门不同,A、B两城的主要工业部门是()

A棉纺织工业毛纺织工业B毛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

C钢铁工业棉纺织工业D化学工业钢铁工业基础

28、他们到达C山脉时发现该项山脉南北两侧景观明显不同,造成山脉两侧景观明显不同的主要要素是()

A热量B降水C地方性风D人类活动

下图是一幅具有林木、河流和房屋的景观地图,右图是根据左图而建立的空间数据模型,据此完成29~30题。

29、上图中的r表示()

A林木B河流C房屋D农田

30、图中区域的林木覆盖率约为()

A30%B22%C10%D5%

二、综合题

31、某同学在判读某地区卫星影像后,用透明纸蒙在上面准确地绘出了主要道路、城市、村庄、河流的位置和范围(如下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1分)

(1)原卫星影像图上李甲同学区分河流和道路的直接解译标志有①____________(1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根据直接解译标志B处为道路还是河流________________(1分)

(2)在原卫星影像图上村庄为不规则的点状或星状,那么城市为________状(1分),道路、河流为_________状。

(1分)

(3)A处为一道路,C处为一河流,在原卫星影像图上间接解译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在2004年3月和2004年8月的卫星影像图上D处的色调是否一致?

_______(1分)

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2、联系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海某出租车公司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出租车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