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营销福州中心城市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3091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管营销福州中心城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经管营销福州中心城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经管营销福州中心城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经管营销福州中心城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经管营销福州中心城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管营销福州中心城市Word文件下载.docx

《经管营销福州中心城市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管营销福州中心城市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管营销福州中心城市Word文件下载.docx

全面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福州人口增长速度显著下降,人口出生从70年代初的30‰以上下降到2005年10月的约11‰左右,总和生育率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变成“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进入了低生育水平时期。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福州市32年累计少出生人口近200万人,为国家和家庭节省了400多亿元,大大缓解了人口过多对土地、教育、能源、卫生、住房、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有力促进了福州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逐步提高。

福州市总土地面积为1.2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43.15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3.76%,人均耕地不足0.4亩。

福州城区规划面积为1170平方公里,2004年建成区面积为165.66平方公里。

福州市区水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来自于闽江,部分来自敖江和其他一些河流,人均淡水量高达1.25万立方米/年,城市供水能力达153.4万吨/日。

福州地下水资源也很丰富,已发现的温泉有100多处,大多为40℃至60℃的中温热水。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65%,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4.3%,福州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6%,人均拥有公共绿地达9.86平方米。

全市海域面积10573平方公里,相当于陆地面积,海岸线长1137公里,海洋里蕴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与矿产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能源消耗逐年下降,“十五”期间单位能耗平均每年降低4.3%。

去年福州人均GDP综合能耗为0.7425吨标准煤,是全国人均GDP能耗1.5吨标准煤的49.5%。

3、环境保护工程力度进一步加大。

福州市全面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不断加大环保工作力度。

全市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一控双达标”工作全面完成,市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8.81%,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各项指标均保持在一、二级标准,环境质量恶化和资源破坏加剧的势头有所遏制。

福州市区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为56.3分贝和68.4分贝,均达到国家标准。

闽江福州段水质状况良好,达标率保持100%,干流各断面水质均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8.1%,城市垃圾无害处理率达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9.61%。

2004年还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闽江两岸生态环境建设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综合环境质量位居全国第4,被国家列为污染控制最好的城市之一。

4、城市道路及交通设施明显改善。

福州市区现有道路总长度1021公里,其中主干道35条,长度119.7公里,次干道22条,长度31.93公里,支路、小街巷640条,长度257公里。

2004年底市区有机动车辆19.22万辆(不含省属单位、部队、武警等车辆),机动车年增长均在30%以上;

自行车约有140万辆,电动自行车有14万辆;

市公交集团拥有公共汽车1704辆,营运线路98条,线路总长1579公里,线网长度423公里。

目前,市民公交出行率为12.45%,万人拥有公共汽车10.5辆,为缓解城区交通拥堵状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5、教育、卫生等事业进一步发展。

福州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362所,在校学生约130万人,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74%,其中福州市区高等学校29所,在校生14.8万人,普通中学85所,在校生19.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04所,在校生12.2万人,小学228所,在校生13.4万人,幼儿园497所,在校生4.2万人。

市区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9.84%,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99.8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76.56%,普通高校录取率为82.65,高考本科上线率为38.12%;

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由“九五”末的8.2年提高到9年。

现有市属医院11家(其中综合性4家,专科7家),现有床位数3288张,卫生技术人员2824人;

市批准设立的民办医院24家,床位1654张;

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98个。

2003年,全市每千人拥有医生数1.68人,每千人拥有床位数2.71张。

这些医疗卫生机构,满足城市居民健康需求。

但是从总体上看,福州经济发展的模式还比较粗放,城市规模、人口、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城市化增长速度跟不上经济发展。

福州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与城市人口规模有直接关系。

人口对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没有一定数量和较高质量的人口是不行的。

美国靠世界各国移民获得大发展,国内深圳等新兴城市也是靠吸纳各地高素质人才和廉价劳动力发育起来的。

根据“人口集聚理论”,人口经济学家认为,在科技进步贡献率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人口增加1%,国内生产总值就会增长3~4%。

通常用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弹性系数”来表示两者的协调发展情况。

“九五”期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6.5%,按理说人口应增长4%以上,即每年要增加7万人以上。

而“九五”期间福州市区人口每年净增约3万人。

按现福州市的经济总量看,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列第10位,而福州市区的人口数列省会城市第20位,与其他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比较,城市人口规模差距不小。

福州市区高级专业人才较少,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全市仅有1万多人,与全国省会城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高学历和高级人才比其他省会城市少得多。

1994年福州市就已进入老年型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2004年市区老年户籍人口有23.58万人,占市区总人口的13.80%,并以每年占老年人口2.6~3%的速度增长。

2、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问题突出。

福州是全省人均耕地最少的地市之一,不及全国人均耕地1.41亩的1/3。

随着福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各项建设对土地资源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建设用地和保护耕地的矛盾依然突出。

同时还不同程度存在着闲置土地、粗放利用土地等浪费资源的现象。

由于一些资源的自然流失,水、森林和海洋资源已呈现出减少的趋势。

城市中心区绿化面积不足,绿地分布不够均匀合理。

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率不足45%,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50%左右,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只有30%左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50%~60%的水平。

3、环境污染加剧,协调发展压力大。

福州水环境主要是闽江及城区内河,也是城区污水的受纳水体。

目前,闽江和敖江水域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敖江水域治理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城区42条内河普遍受到污染,城区地下水已不能作为生活饮用和工业用水。

海水水质因油污染和废水注入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海域富营养化加重。

城市污水、噪音、废气等污染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一些地方建筑工地扬尘、工业煤烟、汽车尾气污染还没有得到很好治理。

4、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福州城区主干道缺乏集散性次干道、支路,路网密度每平方公里只有3.86公里,低于国家规定的每平方公里5.6公里强制性标准,中心城区道路网更低,每平方公里仅3.28公里,且丁字路、瓶颈路较多,道路通行效能低。

城区公共交通不够发达,公交承担市民出行比例只有12.45%,大大低于自行车、摩托车承担的比例。

同时,城区停车场短缺,公交基础设施不足。

加上近几年汽车保有量以每年30%速度递增,相比之下同期中心城区道路增长率不足3%,给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带来明显的挤压效应。

5、人才缺乏,教育卫生整体水平不高。

教育卫生事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名教师、名医数量偏少,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有的中小学校配套建设相对滞后。

福州市区医院有20多家,其中市属11家医院拥有高级职称技术人员仅相当于省级医院的三分之一,拥有博士、硕士生的医护人员就更少,医院的重点科室、重点专业缺乏人才梯队,与全国省会城市比,卫生事业人才处于省会城市中等水平。

同时,现有一些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年龄老化,人才大部分集中分布在机关单位。

二、做大做强福州省会中心城市与扩大城市人口规模的必要性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进一步凸显了福州的区位特点和对台优势,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定位,对于福州进一步把握发展机遇,迎接新的挑战,从更高层次上谋划福州未来,提升福州经济竞争力,加快改革发展步伐而提出的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发展战略。

(一)建设福州省会中心城市的要求

福州是省会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通、通讯等中心,也是东南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具有省会城市的综合功能,起着经济活动枢纽的作用,它要求人口要达到一定规模,这是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福州实施“十一五”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因此,加快扩大城市和人口规模,发挥其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1、城市首位理论和中心城市要求。

根据马克·

杰斐逊对城市规模分布规律的概括。

提出一个“首位城市”总要比这个地区的第二位城市(更不用说其他城市)大得异乎寻常,在这个地区中发挥着异常突出的影响。

即城市首位度理论,一个城市要成为某个区域的中心城市,人口必需达到这个区域第二位城市人口的两倍以上(即占该区域总人口的10%以上),并把这种在规模上与第二大城市保持巨大差距,以吸引了全区域城市人口的很大部分,才能在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才能起到带动和辐射作用。

另据“十五”福建城镇发展规划也把福州定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特大城市,也要求福州城市规模要达到相当程度,否则,就起不到区域经济活动枢纽作用的城市,更起不到省会中心城市的作用。

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不仅能迅速扩大福州城市规模,而且还能通过城市的扩张,增强闽江口城市群对经济活动的承载力以及对城市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带动区域内外地区联动发展,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我国加入WTO,促进了福州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要求福州在人口规模上要做大做强,才能真正起到省会中心城市的作用。

2、城市规模扩大要求。

城市规模越大,城市集聚、扩散和辐射能力越强。

福州是闽江口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在全省区域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和起主导作用的城市,它要求城市要达到一定的规模。

城市规模达不到一定程度,不但经济实力和影响力有限,城市也不可能发挥其综合功能,特别是金融、保险、证券、咨询、科研、设计等部门的高度化、聚集化要求不可能实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福州城市建成区面积也正在逐步扩大,至2004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65.66平方公里。

但与全国省会城市比较,在26个省会城市中福州位居第20位,已有2/3城市建成区面积超过福州,其中南京市2001年建成区面积已达243平方公里,广州市2001年城市建成区面积就达526公里,杭州市2001年城市建成区面积就达227平方公里,2001年又将萧山、余杭两市并入,杭州市目前市区面积已扩大到3067平方公里。

与海峡东岸的台湾省台北市比较,差距更大。

台北市集中了台北地区的26%以上的人口,创造了台北地区的65%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而福州市区人口集中了全市的28%,创造产值仅有46%。

我国一些经济学家对各种规模的城市分析表明:

人口规模在300~500万的特大城市社会、经济、环境、教育、交通、建设等综合效益最好,其中每万元固定资产的工业产值要比全国城市平均高出45%。

这些都表明拓展福州城市规模是非常必要的。

3、发挥综合服务功能要求。

为实现福州经济高度发达、社会文明、科教先进、环境优美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目标,必须一如既往地把为国内外和全省服务作为各级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甘当内地兄弟区域和台湾区域之间沟通的铺路石,积极为周边地区发展提供各种服务,以促进共同繁荣。

随着省会中心城市综合功能作用的不断发挥,也要求福州必须具有健全、高效、优质的社会服务功能,为国内外和省内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提供必要的服务,创造条件为兄弟省市对台交流和贸易提供最大方便,鼓励他们来福州开展对台融资引资活动,为台湾同胞提供一个方便的与内地地区区域往来和合作的大平台,其中包括货物、资金、技术、人员、通讯信息、交通运输和科技文化的交流提供良好的服务,以及会务展示服务、旅游娱乐休闲服务和各类中介服务等,拓展两岸直接往来的深度和广度,为实现两岸“三通”提供服务。

通过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既可推进与长三角、珠三角的产业对接、市场对接、基础设施对接,有利于在区域合作中优势互补、拓宽腹地、增强实力,使三个经济区互联互动,促进东南沿海地区发展得更快一些提供全方位服务;

还可以通过福州港口对外开放优势,加强沿海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更好地在全国经济增长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4、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求。

90年代以来,福州大大加快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城市交通路网已初具规模。

特别是近几年,福州市投入城建资金100多亿元,以城市道路、桥梁、园林绿化、供水、供电、交通、污水处理等为重点,建成投产了一批以江滨大道、闽江四桥、五桥、六桥、重建二桥、乌龙江上的金上大桥、浦上大桥、二环路、三环一期和二期工程及部分机场高速公路为代表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项目,使市政公用设施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但是,由于城市机动车增长过快,近年来城市道路建设又集中在扩建、改建主次干道上,因而街区道路的建设进展缓慢,城市道路仍不能满足现代交通需要。

尤以主要交叉路口,仍有堵塞现象,加上三环路尚未形成,大量过境交通穿城而过,加剧了城市拥挤程度。

因此,增加人口将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

据专家测算,每增加1个城市人口,可以带动2.5万元的投资;

每增加1平方公里的市政设施建设,可带动1至2亿元的投资。

同时,城市人口的增加,要求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要与之相适应。

从经济学角度看,是有了人口发展的需要才去建设基础设施,而不是有了基础设施才去增加人口。

从全国的各大城市建设情况看,也是这样的。

从长远来看,不是城市基础设施规模决定人口规模,而是人口规模决定城市基础设施规模。

城市人口增加了,集聚了一定的人气,需要用水、用电、煤气、道路、公交、学校、医院等,就能促使城市基础的建设。

(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要求。

我省已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目标,意在于要为将来与海峡东岸的台湾共同构建“海峡经济区”创造条件。

在未来的中国经济布局中,福建将作为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之后的一个新经济区,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增长极。

这为福州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因此,加快步伐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和扩大人口规模,有利于促进福州经济更快的发展。

1、海峡西岸“龙头”作用要求。

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福州建设特大型城市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福州等五地市构成的闽东南是经济区的核心带,福州是这个经济区的中心和龙头。

福州地区占全省的9.56%的面积,市域人口占全省的18.8%,市区人口占全省的6.92%,它将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契机,加快构建省会中心城市,才能凸显福州在中国经济格局中乃至亚太地区经济格局中的重要位置。

福州要充分利用这个经济区的龙头作用,首先自己经济腾飞,构筑与毗邻省为腹地的区域城市群中的特大中心城市,发挥福州的区位、交通和综合功能的作用,使之成为连接浙南、粤东、赣东南和闽江口的大型枢纽城市,与周边协作带,包括金(华)温铁路、浙赣线西段、京九线、梅汕铁路及与福建北、西、南边界接壤的地区。

它们是福州发展的外围腹地,形成区域经济合作圈,和海峡东岸的台湾省联手形成“海峡经济区”,与已有的华南经济圈、华东经济圈鼎足而立,将成为21世纪初拉动我国经济的新增长源。

福州应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增加人口规模,促进人气旺盛,尽快形成该区域的特大中心城市,然后带动周边地区的繁荣,促进整个区域的全面发展。

同时又通过商品、要素的扩散和能量、信息的辐射所产生的扩散效应带动闽江口城镇群和区域经济发展。

2、促进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要求。

福州与台湾一水之隔,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的密切关系,使得两地人民存在着天然的亲和力与相互交流的强烈愿望。

对台的优势是福州的最大优势。

福州应充分利用“入世”后更有利的贸易条件,扩大对台招商引资的范围,提高对台招商层次。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台资企业来榕投资,福州现有台资企业2000多家,实际利用台资20.5亿美元,台资在福州引进外资中所占比例达14.74%,台资已成为福州外资的第二来源。

福州利用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台湾,扩大贸易额;

利用台湾开放陆资进台的机会,在台湾开设“窗口”企业,以便获取信息,展示产品,进行招商,进一步拓展对台经贸合作的渠道。

建设“海峡经济区”,也为福州进一步扩大马尾——马祖两岸定点直航和福州——高雄的“海上集装箱班轮试点直航”提供更有利的发展机遇,必将进一步带动两地的经贸、科技文化、劳务、旅游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扩大对台出口和经贸交往,使福州成为两个不同经济体制、不同市场的对接部,成为两岸贸易的中转站和货物集散地、两岸经贸活动基地、科技文化交流基地、全国对台的窗口和台湾联接大陆市场的桥梁,成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前沿阵地,争取成为两岸贸易的中转地。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积极变化,在党中央一系列对台工作方针政策的指导下,福州把发展闽台关系作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作贡献和经济发展的途径。

特别是连宋陆续访问大陆后,大陆作出的开放台湾农产品(15种水果零关税)进入大陆的政策,使福州成为台湾农产品输入祖国大陆的区域物流集散基地、台湾农业外移的吸纳基地、台湾农民再创业基地和农产品出口基地等四大基地;

构筑了三大平台,即两岸人员、科技、信息交流的平台,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引进消化平台和探索农业改革与发展机制创新的平台等。

福州坚持“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对台工作原则,提出“以港引台、以侨引台、以台引台”和“侨港台外都欢迎,大中小项目一起上”的方针,制定、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完善法律环境,拓展经贸和农业合作,加强双向交流,扩大人员往来,搞好两岸船舶直航,促进早日直接“三通”。

繁荣的福州省会中心城市必将对近在咫尺的海峡东岸资源产生强烈的吸附作用,使闽台经贸在台湾与大陆经贸中的地位得到恢复性巩固,从而对海峡两岸的经贸关系作出积极贡献。

3、提升区域交通枢纽功能要求。

福州境内有铁路、公路、民航、港口,交通比较发达,基本构成了立体交通网络。

有省内最大铁路客运站——福州站和全省最大货运站——福州东站,以及安仁溪等9个中间站。

随着横南铁路、赣龙铁路、梅坎铁路的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温福铁路、漳潮铁路、福厦铁路和规划中的厦深铁路相连,共同形成一条长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区——珠三角的快速通道,并将我省四个中心城市——福州、莆田、泉州、厦门直接融入一个大交通网络。

福厦高速公路和同三、京福高速公路福州段也建成通车,目前连接二环、三环及京福高速公路的湾边特大桥也已动工建设,这是福州通往闽南的又一条经济大动脉,将极大促进福州乃至福建省社会经济发展。

三环路闭合工程明年也将全线动工,这是福州第二条封闭快速路。

正在建设的福清江阴港和福州罗源湾外港,将逐步形成北起罗源、南至福清东山的港口群,已成为加强闽台合作交流、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重要“门户”和对内连接的重要“窗口”。

福州港已进入全国十大集装箱港口,并被国家确定为海峡两岸船舶直航试点口岸。

而福州航空港的逐步完善及福厦、厦漳、龙漳、漳诏、福鼎至宁德高速公路的建成,温福铁路和福厦高速铁路已动工建设,“十一五”期间还将建设向福(莆)铁路和两条疏港铁路,这样有三条铁路从福州过,将构成海峡西岸经济区比较便捷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而且,福州与台湾高雄港试点直航也已启动,台湾海峡将成为“黄金水道”,使海峡西岸经济区必将形成以港口为起点,以公路铁路为通道,连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珠江三角洲经济,并辐射江西、湖南等内陆省份的现代交通网络,联接华中、西南与东北,从而使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台湾西岸的高雄、基隆市等共同构成中国通往西太平洋和世界各地的主要通道和枢纽。

(三)提高福州区域竞争力的要求。

福州编制的《闽江口城镇群发展规划》,已把提升福州工业企业和区域竞争力列入发展计划,以其增强福州城市的竞争力,促进福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增强福州经济总量要求。

2004年福州国内生产值(当年价)1548.46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25.58%;

2004年财政总收入167.59亿元。

但与全国26个省会城市对比,国内生产总值已有9个城市超出,财政总收入已有8个城市超出,连云南省的昆明市都已超过福州。

与15个副省级城市对比,有12个城市国内生产总值超过福州,地方财政收入有11城市超过福州。

就拿本省来说,也受到了很大的挑战,泉州市国内生产总值也已超过福州,厦门市财政收入也已超过福州。

作为省会中心城市,必须做大经济和人口的总量。

人口对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是不行的,但也不能盲目地发展,以达到人口与经济动态的协调平衡。

根据“人口集聚理论”,福州市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弹性系数”为3.3:

1,说明福州尚属于渐进发展阶段,并非是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也说明福州市人口增长较慢,对社会经济发展未能起到促进作用。

因此,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应充分发挥福州区位、地理和资源等省会城市优势,扩大人口规模是必要的。

2、提高城市服务业水平要求。

第五次人口普查福州城市化水平为51.02%,但是还比较低,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有半数超过福州。

由于福州城市化水平较低,直接影响市场容量的扩大,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束缚着农村人口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制约了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进而造成城乡两大消费集团,导致了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之间消费的断层,也制约了工业品市场的梯度拓展、城市工业的升级换代和对农业经济的带动、辐射作用。

据经济学家分析,目前我国70%国内生产总值、80%的国家税收、90%的高等教育和科研力量以及85%的第三产业增加值都集中在城市。

第三产业是一种资源消耗相对比较小、对经济贡献和老百姓致富作用比较大的产业模式。

目前福州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发育不足,所占比重较低。

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由于忽视第三产业的发展,至2004年福州市第三产业的从业人数只占就业总数的25%左右。

2004年福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91.23亿元,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为38.18%,总量居全国26个省会城市第10位,与先进省会城市相比,差距较大,比广州市低12.8个百分点,比济南市低7.2个百分点,比沈阳市低10.8个百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