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2940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文档格式.docx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文档格式.docx

以上这段文字就揭示了文章的中心,稍加整理即可。

试题二:

河北省2003年第26题:

文章通过亚当斯和西澳的竞聘经历,揭示了什么道理?

请简要概括。

答案是:

在竞争中应靠真才实学(像西奥那样),不能像亚当斯那样投机取巧。

这就是直接考查方式。

5.分析材料组织特点

通用答案: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7.找记叙线索并分析作用

线索种类: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答题格式:

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等,直接以线索或中心为标题。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在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叙述)作用: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采用了顺叙的记叙顺序,把事件叙述得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把放到前面写,造成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或另一些事。

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插叙了,充实了文章内容,丰富了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性格,突出了文章中心。

11、分析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

注:

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判断写作手法并分析作用(往往指整篇文章所采用的手法)

(1)拟人手法答题格式:

该文采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把写活了,使富有人情味。

(2)夸张手法答题格式:

该文采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突出了,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3)象征手法(通篇比喻)答题格式:

用象征,含蓄、深刻地表达了的情感。

(4)对比手法答题格式:

把和比较,突出的性格,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示例:

《最美的善举》

23.选文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和对比的写法,请就其中的一种写法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

(3分)

答:

本题考查了文章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1、对比;

2、欲扬先抑;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

要求考生要理解这些表现手法,并能结合文章进行分析,注意要组织好答题语言。

本题属选择作答。

【答案】:

示例一:

选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络腮胡子”的粗俗,后写他的善举。

这样写使文章内容更有波澜,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示例二:

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如“络腮胡子”的粗俗与他的细心善良对比。

(“我”的施舍与“络腮胡子”的善举对比;

“络腮胡子”的大大咧咧与1号床母子的安安静静对比。

等等)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

(5)衬托(侧面烘托)手法答题格式:

通过写,从侧面衬托了的性格/思想/感情等。

2001年中考语文第21题:

文章第一段中写“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淡的牵牛”有何作用?

分析:

本文的主体是谁?

是蒲公英,那“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淡的牵牛”自然就是陪体,他们的作用就是:

衬托,衬托蒲公英白色小花的淡雅。

(《萝卜花》一文)

一旁的男人,气色也好,没有一点颓废的样子。

问: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侧面烘托了女人的坚强,表现了女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6)讽刺手法

综合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语言辛辣幽默,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

(7)抑扬法: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该文采用了抑扬法,先,后。

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

(8)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形成前后照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9)设悬念

设置了一个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10)直抒胸臆(在文章结尾经常使用)

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动人心弦,引起读者的共鸣。

(11)叠词(和反复、反问的作用相似)

加强语气,强化感情,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12)开门见山

开篇点明题目,进入正题,使读者容易把握文章内容和中心。

(13)托物言志

通过对的吟咏,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怀/情感/志向。

例题:

《爱莲说》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简析。

《爱莲说》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对莲花高洁形象的吟咏,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不与封建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怀。

(14)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往往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

在文章结尾用简洁、精辟的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强烈的感情,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发人深思。

《荷叶母亲》采用了什么试简析。

《荷叶母亲》采用了的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写作手法,在文章结尾用简洁、精辟的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热情赞美之情,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发人深思。

(15)以小见大

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从这一件小事中,表现了这一重大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发人深思。

(16)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采用了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通过叙述和发表议论,表现了这一重大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发人深思。

(17)虚实结合

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实写,虚写,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文章如梦如幻,表达了作者之情。

(18)联想和想像(常在诗歌中采用)

采用了联想和想像的写作手法,有利作者驰骋才华,表达之情。

(19)动静结合

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是写动景,是写静景,动静相间,使文章相映成趣,多姿多彩。

(20)伏笔、铺垫

采用了伏笔、铺垫的写作手法,是为下文写埋下伏笔、做铺垫,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结构严谨。

13、判断修辞方法并分析作用

提问方式:

划线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有何作用/有何表达效果?

题型变种:

请从文中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进行赏析。

(选择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分析表达效果)

答题三步曲:

1、判断采用什么修辞手法。

2、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

3、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含义。

(表现了什么/表达了某种感情/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

答题必备知识即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8种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修辞手法

把比做。

生动形象的表现了。

(记叙文)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

(说明文)

2、拟人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3、夸张修辞手法

突出了,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4、排比修辞手法

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现了,表达了的感情(之情)。

5、对偶修辞手法

给人以音节匀称、音律和谐的美感。

6、反复修辞手法

强调了,突出表达了的感情(之情)。

7、设问修辞手法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进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8、反问修辞手法

加强语气,意思是说,表达了的感情(之情)。

典型练习:

1、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似雪。

3、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

4、这能全怪我吗?

5、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

(首先……)

6、教室里静得出奇,连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7、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

参考答案:

1、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

2、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3、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小草不经意间长出的情态和旺盛的生命力,使小草富有人情味。

4、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意思是说这不能全怪我,父母也有责任,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责备之情。

5、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进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6、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教室的特别安静,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7、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盼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春天来到的急切心情,同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写活了,使春天富有人情味。

试题:

《昙花终于怒放》)

④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佛手.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

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

大约到晚上九时,她便开始悄然开放。

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作白天鹅抬头状。

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

啊,她就是“月下美人”啊!

20.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昙花含苞待放的情态,将昙花人格化,更加生动形象。

20.对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进行简要赏析。

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本题是一道句子赏析题。

需要正确判断句子在修辞、描写或语言等方面的特点,进而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首先可采用抓关键词法进行词语赏析;

然后再用情境法进行修辞方法赏析,要分析出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修辞方法赏析思路为:

修辞方法+作用+思想感情。

用“啃”和“啧啧”写出了“络腮胡子”吃相的不雅,用词准确而生动;

“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络腮胡子”脸面油腻的特点。

画线句子传神地表达了“我”对“络腮胡子”的厌恶之感。

14、分析具体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

将比喻、象征还原)。

格式:

“×

”一词原指,这里指。

表现了。

15.分析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透过句子字面意思分析出深层含义,须联系上下文和文章中心。

16.文章语句、段落的主要作用有:

(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

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

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3、写法上:

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一)文章开头有何特点和作用呢?

1、引出下文所要记叙的内容。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二)文章中间部分有何特点和作用呢?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渲染,烘托气氛。

为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三)文章末尾有何特点和作用呢?

1、总结上文。

2、呼应上文。

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3、点明主旨。

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4、含蓄地表达主旨。

往往是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

试题1:

⑨我爱昙花。

(2009年河北省《昙花终于怒放》)

22.选文第⑨段在全文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4分)

进一步抒发了喜爱昙花的感情;

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试题2:

结尾段:

我欣慰地走到窗边拥抱我的小天使,草地上一丛丛兰花安静地盛开着,又香,又暖。

说说划线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通过写景来表现人物的心情,以兰花的安静盛开表现作者的喜悦和愉快之情,也暗含“我”对女儿的赞赏。

在答题时,一定要写到哪句话承接上文的什么内容或引出下文的什么内容或为后文写什么做铺垫、打伏笔或照应前文(开头)的什么内容,否则拿不到满分。

17、判断表达方式

五种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18、分析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发人深思。

19、分析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动人心弦,引起读者的共鸣。

20、判断人物描写的种类并分析作用

人物描写包括:

(1)外貌描写

(2)神态描写(3)动作(行为)描写(4)语言(对话)描写(5)心理描写等

属于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或的高尚品质等)

①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

交代了人物的×

身份、×

地位、×

处境、经历以及×

心理状态、×

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

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

性格特征或×

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

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

思想,揭示了人物的×

性格或者×

品质。

21、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2)渲染气氛(3)衬托人物心情(4)为下文做铺垫(5)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答题模式:

这句(段)话描写了的一幅图画,交代了的背景,渲染了的氛围(气氛),烘托(衬托)了人物的心情,为下文写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一般只要写到两三个就足够了)

月色皎洁,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又安详地弥漫。

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回家。

并不冷。

然而街静人空。

我等地焦急而耐心,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

母亲说:

“一直这样等,惯了。

”我的心怦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文章首段的景物描写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特点:

月色皎洁,宁静安详。

作用:

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渲染宁静平和的气氛,衬托人物的美丽和充满母爱的性格。

《木笛》中写雪的作用是什么?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

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答案:

朱丹和丹麦大师都是在下雪的情况来到纪念碑广场的,所以写雪有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同时,今天又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朱丹也落选了,所以写雪又有衬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附录一:

氛围(气氛)的分类

1、严肃(肃穆)庄严

例如:

在参观纪念馆、烈士陵园时、参加追悼会时、参加比较正式的活动,如升旗仪式时。

2、静谧安详

就很多描写夜景的诗歌文章都营造了这样的氛围,例如叶赛宁的《夜》,同学们走夜路可能会感受到这种氛围。

3、轻松愉快

一件事情做成功了,或做了一件好事,可能每个人就会有愉快的情绪体验,此时的景物描写往往就有这种氛围。

4、紧张严峻

很多描写战争的边塞诗就营造了这样的氛围,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的“塞下……长烟落日孤城闭”就营造了战前紧张严峻的氛围和形势。

5、热烈(热闹)喜庆

比如过年、结婚、过生日等喜庆的场合就是这样的一种氛围。

6、喧闹嘈杂

比如我们黄陂当街日的时候,街上就是这样的氛围。

7、凄凉(忧伤)冷清。

许多人失意、失去亲人、忧国思亲时写的诗文往往就笼罩了这样凄凉冷清的氛围。

附录二:

心情的分类:

1、喜:

闲适→高兴、愉快、喜悦→激动、兴奋→欣喜若狂

2、怒:

厌恶、讨厌→不快、不满→生气→痛恨、憎恨→愤怒、愤懑

3、忧:

思念、寂寞→忧郁、忧愁→忧伤、伤感→悲哀、悲伤→凄凉、悲苦

4、惊:

惊奇→紧张→慌张→害怕→恐惧

5、愧:

害羞→惭愧→内疚→后悔→悔恨

6、渴:

怀念→急切、焦急→渴望、向往、憧憬

22、分析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写法的作用或表达效果

写是正面描写,从正面表现;

写是侧面描写,从侧面来衬托。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口技》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试简析。

写口技表演者的精彩表演是正面描写,从正面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写听众的反应是侧面描写,从侧面来衬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24、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

真实亲切。

第二人称:

直接对话,便于抒发情感。

第三人称:

叙述别人的故事,易于心理刻画。

25、能够理解作者安排材料的意图。

理解段落或某部分不能删去,为什么?

这一段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这一段的内容与约翰后来的消失,从而构成对比,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选文中叙写冬英这一人物的内容能否删去?

为什么?

(内容和形式的赏析,从情节角度)《小扇轻摇的时光》)

不能删去;

正是这一人物使“我”转变了第二天就回城的想法,引发了“我”对人生苦短的思考,提醒“我”要珍惜与母亲相守的时光。

可以删去:

删去后不影响情节的完整;

冬英的故事令人伤感,冲淡了全文营造的美好温馨的氛围。

26、能够发现并理解文中重要的关键性词语。

一些语句或者能标志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者在写人叙事状物方面富于表现力,或者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或者最能表现作者的感情,这样的语句称为关键性语句。

对于这些语句,有时我们要结合语境进行理解。

脱离开语言环境,单纯的解释词语,已经被摒弃,代之的则是把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解释,我们称之为“动态解词”。

词的含义受语境的制约和影响,同一个词,由于语境不同,意思也不一样。

在新的语境中,会产生新的意思。

《江南陶公柳》)

②江南陶公柳,生长在鄂州城区环洋澜湖畔,宛如一条柔媚的绸带缠绕在几千米的长堤上。

早春时节,柳芽初萌,星星点点散落在大小树枝上,嫩芽在蒙蒙细雨里舒展,弥漫着别样的柔情;

初生的柳叶,色泽嫩黄,渐变渐浓,变成翠绿色;

柳叶细长,犹如美人的秀眉;

柳条轻拂,表达出绵绵的情意。

22、问:

请你从语言方面对文章第②段进行简要赏析。

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早春陶公柳的景物特征,抒发了对陶公柳的喜爱之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

(河北省2008年《小扇轻摇的时光》)

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贪婪”、“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吃瓜时的情态以及对家乡瓜果的喜爱;

“心满意足”突出了母亲内心的满足和喜悦。

(这是让考生通过品析句子中重点词语的运用,来理解重点词语在表现人物中的重要作用。

2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

(4分)

⑴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⑵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

“买得太多了……”

本题考查综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的能力。

可采用由表及里的方法。

(1)题加点的“讪讪”原意是“不好意思的样子”。

(2)题“尴尬”原意是“处境窘困,不易处理”。

这里不能只解释字面意思或本来意义,要结合上下文有关情节和词语本身作具体解释,大意对即可。

(1)女人因接受别人的施舍而感到不好意思。

(2)“络腮胡子”助人的秘密被发现后表情很不自然。

27、文章标题的作用、好处〔阅读方法点拨〕

题者“额头”也,目者“眼睛”也。

阅读一篇文章先要从横向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就是深刻理解标题的作用。

不妨重点抓首尾段中的总结性观点句来深入研读。

1、有的标题往往会昭示文章内容和作者思路;

2、有的标题直接点明文章主题

3、有的标题具有象征意义

4、有的标题具有浓郁的文学色彩。

因此考虑一个标题的好处,应从内容、主旨、修辞等方面考虑。

品味标题精妙之处解题思路

1.揣摩标题含义

先看标题的本义再思考深层含义  

2.分析标题作用

表明写作对象、体现主要内容、贯穿全文线索、揭示情感主旨。

3.最后分析其效果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

例:

阅读选文后,你会为其精美的文题所折服,联系全文,说说选文标题好在哪里?

最美的善举是“络腮胡子”通过收买蝉蛹暗中帮助1号床病友的事情。

最美一词更体现出行为的高尚,不仅是付出爱,还顾及了别人的尊严。

(标题的含义)

文题凝练地概括了“络腮胡子”帮助病友这一情节,表达了作者对络腮胡子行为的钦佩和赞扬。

题目耐人寻味、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标题的作用)

对标题拟写意图的综合考察

解答这类题目必须在把握文章内容、主旨和情感的基础上,综合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两方面来作答。

28、中考词语、句子表达效果赏析理解

一、词语的考点

考点一:

说出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考点二:

说出该词语的妙处或者表达效果(含义+表达效果)

综合答题流程:

词语的表现手法(技法)+词语的语境义+词语描写对象的特点+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

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子中“笑脸”一词。

(2分)

当我们面对困难、面对无奈,是否会悄悄地给自己一个笑脸呢?

给自己一个笑脸,让自己拥有一份坦然;

给自己一个笑脸,让自己勇敢地面对艰险。

这是怎样的一种调节、怎样的一种豁达、怎样的有一种鼓励啊!

笑脸:

笑脸是一份调节内心的坦然豁达的心态

二、从词语的表现手法分析

①贬词褒用

说说文中第⑧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一个箭步,跑到屋外,如炬的目光贪婪地呼吸着久违的带有草木气息的微温的炊烟,他乡遇故知一样不能自已……

这个词是贬义褒用,在这里是“满足、畅快”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