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特征教案 4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2498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行线的特征教案 4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平行线的特征教案 4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平行线的特征教案 4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平行线的特征教案 4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平行线的特征教案 4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行线的特征教案 4Word格式.docx

《平行线的特征教案 4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行线的特征教案 4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行线的特征教案 4Word格式.docx

探索平行线的特征,并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教学难点:

平行线的三个条件和特征的区别和综合运用。

确定为难点的原因是:

①平行线的条件和特征较为相似.②七年级的学生年纪又比较小,逻辑思维比较弱,对平行线的条件和特征容易混淆.③定理的运用对于初学者也是难点。

二、教学策略

学情分析:

从认知结构的角度,学生已经学了直线平行的条件,具备了探究平行线特征的基础,但在逻辑思维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

我校处在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差,缺乏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所以应该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充分利用七年级学生好奇、好强、好胜的心里特点,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气氛。

教法分析: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转换和发展。

结合本节的特点和具体内容,我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把问题放在学生最近的发展区,让学生感到问题很熟悉,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又无法解决,就要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本节采用:

提出问题——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教学措施:

①尽可能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在恰当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建立空间观念。

②在学生操作过程中,鼓励他们把抽象的变成具体的,由特殊的总结出一般的,归纳数学对象的特征,表达自己所发现的规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说理。

③有意识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明的爸爸有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要小明帮他得到梯形铁片四个角的度数。

小明自信地用量角器量得∠A=100°

,∠B=115°

,而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呢?

小明难倒了,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

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学习,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围绕此问题进行学习,有助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

2、动手操作,建立模型。

画图探究,归纳猜想:

在图画纸上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a∥b),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8个角。

问题

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并度量这些角,把结果填入下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同位角

∠1

∠5

角的度数

数量关系

学生活动:

画图——度量——填表——猜想

学生猜想: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通过画图,能变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化。

使学生能想得到、看得见、摸得着,感觉数学就在身边。

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

再画出一条截线d,并剪下其中的一个角,把它粘在与它相对应的同位角上,观察两个角是否重合?

看你的猜想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动手操作——验证猜想——探究讨论——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性质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己有动手操作获取知识的权利,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体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在活动整个过程中,教师密切注意学困生所表现出的态度,协助有困难的同学。

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体验发现的快乐,从而对数学产生由衷的兴趣。

能否得到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

如果能,可以用什么方法?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独立探究——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归纳总结。

学生归纳:

性质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让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学会如何进行知识的迁移。

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拓展学生的思维。

通过独立探究到小组讨论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3、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看谁想的到」

如何解决小明碰到的问题?

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

∠B=115°

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看谁答的快」

如图,平行线a、b被直线c所截。

①若∠1=110°

,则∠2= 

°

理由:

②若∠1=110°

,则∠3= 

③若∠1=110°

,则∠4= 

「看谁写的多」

如图,由AB∥CD,AC∥BD。

分别找出与∠1相等或互补的角。

相等的角:

互补的角:

「看谁说的好」

如图,直线a∥b,∠1=50°

,求∠2的度数。

反馈学生对平行线特征的掌握程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通过抢答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的始动因素,而此时接近下课学生的思维比较缓慢、情绪比较低沉,因此采用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畅谈心得,反思提高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你学会了用哪些方法来研究数学:

本节的知识与上节课的知识有什么关联:

对老师的教学建议是:

营造一个自由、信任、平等、尊重的氛围,让学生自主小结,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畅谈心得,反思提高。

学生的反思既是整理知识、整理思维的过程,又是总结成败的过程;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即获得知识又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获的成功的体验和失败的感受,是学生成长中的宝贵财富。

5、作业布置,巩固提高

必做题:

课本73页,习题2.4

选做题:

课本73页解决问题1

实习作业:

收集有关测量地球周长的方法。

通过必做题,落实“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达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通过选做题,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通过实习作业,主要是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研究性的学习品质。

四、设计说明与设计反思:

1、设计说明:

设计的出发点:

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原则,整个过程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行创造性学习。

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设置问题,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重视实验探究、合作意识的培养。

我的教学理念:

做一个会学的学生。

基于这样的理念,课堂中我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动手实践、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对于上课中学到的结论,我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实验猜想、动手探究,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2、设计反思:

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必须遵循数学课程标准,充分体现课程标准。

教学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必须要放在学生的发展上——“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

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以不同的发展”。

附小组学习报告单:

第小组组长:

记录员:

组员:

活动一:

在科作页纸上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a∥b),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8个角。

猜想是:

答:

得到的结论是:

请判断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

结论:

活动二:

畅谈心得,反思提高

你学会了用哪些方法来学习数学:

附课堂练习单:

班级:

姓名:

如何解决小明的问题?

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线全部分,量得∠A=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