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威信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42217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昭通威信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云南省昭通威信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云南省昭通威信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云南省昭通威信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云南省昭通威信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昭通威信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昭通威信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昭通威信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昭通威信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昭通威信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昭通威信县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汉初“反秦之弊,与民休息”,采用“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

这种统治思想源于(  )

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道家思想

2.《论语》中记载: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  )

A.维护周礼   B.实行仁政C.强调教化D.为政以德

3.下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

画中自题诗曰:

“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

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

”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拔俗的情趣。

该画属于()

A.风俗画B.宫廷画C.文人画D.山水画

4.“1525年7月23日,这位不受法律保护的僧侣娶了逃亡的修女。

……路德结婚的消息……在罗马,人们怒不可遏。

”这说明马丁·路德()

A.开始向现实世俗生活转变

B.努力实践其“因信称义”的主张

C.其行为严重背离了新教伦理

D.坚持国家权力与罗马教会平等

5.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这一主张(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6.“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王守仁B.陆九渊C.李贽D.朱熹

7.有文学评论家认为:

“文字上的所谓美,表面上虽若流连风景,其暗中深处,都藏有这一个因素在内。

诗词必须有寄托,才觉得有味,真正流连风景的,总觉得浅薄,就是为此”。

据此,以下诗句中,该评论家认为较为浅薄的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8.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说:

“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由此可知马丁·路德(  )

A.主张人是自由和独立的B.反对宗教信仰

C.认为教皇无权阅读《圣经》D.支持废除基督教

9.读下图,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  )

A.《春秋》B.《孟子》C.《荀子》D.《离骚》

10.孔子政治主张中的核心内容在其教育思想上的最主要体现是()

A.“中庸之道”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D.创办私学

11.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其《思想的进步史》中说:

“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

”“超越”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A.以理性主义为核心B.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制度

C.揭露批判天主教会D.提出建立民主与法制社会的主张

12.“公元前124年,建立了一种帝国大学,招收的学生是专为国家政府部门培养的。

学校不断扩大,到公元前一世纪下半叶,学生总数达3000人,在汉代结束前,学生总数已达30000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对以上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该学校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四书五经

B.政府的支持是学生数量增加的重要原因

C.“帝国大学”初建是在汉武帝时代

D.帝国大学毕业生可不经察举而直接做官

13.《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

“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14.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15.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最基本的相同点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节制资本

C.打倒列强,除军阀D.平均地权

16.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对于上述材料的探究,说法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革命

B.三民主义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

C.三民主义在当时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

D.辛亥革命的最终目的已经实现

17.“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

”为此,他做出的选择是(  )

A.只依靠农民阶级进行革命B.发动国民革命

C.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18.从牛顿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展,说明了()

①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

②科学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

③科学成就往往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发展

④人类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微观世界认识客观规律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9.20世纪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社会生活。

推动互联网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B.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

C.报纸、广播传媒的普及D.电视机的成功发明

20.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过程中,最具有创造性的是()

A.实现两次国共合作B.组织革命武装,进行武装反抗

C.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提出反帝反封建的目标

21.在西方科学史上,既推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自然观,又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B.哥白尼C.牛顿D.达尔文

22.孙中山认为: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他于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中的“新”体现在(  )

①反对帝国主义 ②“耕者有其田” ③平均地权 ④废除满洲贵族的统治

A.①②  B.②③C.②④D.①③

23.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这个意义特别表现在()

A.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高涨

B.国内中小学全部使用白话文教材

C.广大妇女获得了解放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数量激增

24.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

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

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互联网的诞生B.城市化进程加快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现代科技的发展

25.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

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26.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 基层民主

B.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C.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

D.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

27.邓小平指出: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这段话揭示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带来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B.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

C.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28.毛泽东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指出:

“我们党开始也是不懂得农民工作的重要性,把城市工作放在第一位,农村工作放在第二位。

”此处的“开始”是指( )

A.国民革命时期B.国共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29.图文探究题(论从史出,用史料印证认知)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礼之用,和为贵。

德不孤,必有邻……”伴随着琅琅的读书声,大型原创舞《孔子》在曲阜杏坛剧场上演,舞剧以舞蹈的形式对孔子的一生和内心情感进行了完美的演绎。

舞剧以人物传记形式展现了孔子“仁”“和”的思想理念。

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是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的,用舞剧的形式加以外化,以现代人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视觉效果进行展示,更好地实现了传播效果。

剧情贯穿了两条主线,一条是孔子的思想脉络,一条是孔子的生活经历,一虚一实,交融发展。

全剧共分“序”“礼乐天籁”“仁德安邦”“圣坛惊梦”“车革千国”和“尾声”六个部分,突出表现孔子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忠孝为大、以智信为怀、以情义为天的思想精髓。

“礼乐天籁”主要讲述了孔子早期“礼”思想的形成;“仁德安邦”主要讲述了孔子出仕后,在其“仁政、德治”之下,社会出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盛世景象;“圣坛惊梦”刻画了孔子由于当时君王的骄奢淫靡而抱负难伸,最终辞官归去的无奈与悲愤;“车革千国”主要讲述了孔子及其弟子历尽千辛万苦,周游列国传播“仁政、德治”的经历,表现了孔子为理想历尽艰险却矢志不移的坚定与执著。

——新华网

(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回答孔子周游列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结果怎样?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二,回答孔子广收门徒体现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有什么积极作用?

(3)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三,说说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发扬光大孔子的思想。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我们为志士的,总要择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国,最优等的人格来待我们四万万同胞。

——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的演说》(1905年8月13日)

材料三持中国近代之文明以比欧美,在物质方面不逮固甚远,其在心性方面,虽不如彼者亦多,而能与彼颉颃者正不少,即胜彼者亦间有之。

彼于中国文明一概抹杀者,殆未之思耳。

且中国之心性理想无非古人所模铸,欲图进步改良,亦须从远祖之心性理想,究其源流,考其利病,始知补偏救弊之方。

——《建国方略·孙文学说》(1917年~1919年)

材料四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

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象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1924年4月20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