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涵施工技术交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420048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框架涵施工技术交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框架涵施工技术交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框架涵施工技术交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框架涵施工技术交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框架涵施工技术交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框架涵施工技术交底.docx

《框架涵施工技术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框架涵施工技术交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框架涵施工技术交底.docx

框架涵施工技术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

DK214+500~DK254+972.58桥涵工程

技术交底单位

邯黄铁路工程第Ⅲ标段一分部第七作业队

交底项目

框架涵、管涵施工技术

交底日期

2010年月日

为指导框架涵、管涵施工技术工程严格按设计施工,控制其施工质量,确保铁路涵洞施工质量满足设计及验标相关要求,指导现场按设计和相关规范施工,特编制本技术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铁道部《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J162-2002);

2铁道部《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

3铁道部《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

4中铁三院有关《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的设计文件;

5我单位编写的《施工方案(施组)编写指南》;

6我单位以往施工类似工程积累的经验。

二、适用范围

本方案技术适用于邯黄铁路工程第Ⅲ标段DK226+250~DK235+500区段路基工程施工便线及站场段内的所有框架、盖板涵施工。

三、工程概况

本标段DK214+500~DK254+972.58路基工程长约31.5km,108座涵洞,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涵座和预制管涵座。

管段内涵洞施工地处平原地带,地表主要覆盖物为粉砂土,覆盖层较厚,部分涵洞处于平原灌溉、排洪沟堑中,有软基(旋喷桩、换填)基础处理。

工程拟划分为四个施工区段,共部署4个工队组织施工。

优先安排控制性路基填筑的桥涵工程先行施工。

四、机械设备及人员配置

表1设备配置

设备名称

数量

设备名称

数量

挖掘机

3

小型打夯机

3

压路机

3

钢筋弯曲机

3

推土机

3

钢筋切断机

3

自卸汽车

6

切割机

3

洒水车

3

电焊机

3

表2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劳动力配置数量表

工种

2010年

2011年

第四

季度

第一

季度

第二

季度

第三

季度

第四

季度

管理人员

6

6

10

3

3

工程技术人员

10

10

15

3

2

技工

40

50

50

20

10

普工

50

60

80

40

30

涵洞工程施工要求及方法:

一、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①施工前施工队应对设计图纸进行认真审核,熟悉图纸,并到现场核对,及时发现设计图纸中的差、错、漏等问题,掌握技术要求和标准,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设计与验标要求。

②高程设置

在水准基点复测合格的前提下,利用往返测量将水准点引至涵洞施工地点附近一稳固处包桩,经复核符合精度要求后,作为涵洞施工标高控制点。

2、材料准备

根据设计和有关施工规范要求选定涵洞施工所需水泥、砂、碎石、

钢筋,施工前应按设计数量,备足进场材料的同时应满足相关设计要求,并经严格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

框架涵施工前应严格按相关规程、规范及标准图要求,施工用水及混凝土骨料均应按要求检验,不得采用侵蚀性水和具有侵蚀性的骨料。

混凝土材料应满足相关规范和规定的各项指标要求,施工工艺严格按相关规范和规定办理。

混凝土和钢筋等材料的品种和规格,并按设计和有关规范取样进行原材检验,经检验合格的原材由项目部材料管理人员根据工程进展需要,分期送往施工现场。

3、临时工程

本着因地制宜和保证工程需要的原则,对临时工程全面规划、合理统筹安排、快速突击施工,为主体工程早日顺利开工创造充分的条件。

①临时便道

充分利用现有道路383省道、104国道和辛霞路作为主要进入施工现场口,武千线到小邢庄仅作为辅道可行驶3吨以下小型车辆.

②临时道路修建注意事项及方法

为了方便施工,自村道修到红线界内,在红线界内沿线路平行的方向修建便道。

临时借用村道通过次重车辆时,必须取得本地居民允许,或可出入行驶,使用时注意加强道路维修养护。

4、钢筋加工场、混凝土拌和站的布置

本着保证质量、快速、高效的施工方法。

钢筋在史家庵二工区和桥梁工区加工场内统一制作,涵洞混凝土采用史家庵拌和站集中拌和运输浇筑的方法,全线的混凝土砂浆由混凝土泵车统一供应。

管涵采用厂内统一预制的办法。

5、施工用电、用水

桥涵施工点若离供电线路超过0.5km,现场重点采用大功率发电机供电。

现场洒水车供水。

6、人员配置

框架、管涵施工计划配置各类管理人员20人,四个协作队施工生产人员120人,流水作业两班倒施工。

框架涵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1、施工工艺流程见下页图1所示:

 

图1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

2、施工方法

总体施工方案:

底板、涵身、顶板各部位均采用1.2cm厚竹胶板立模,钢管脚手架满堂支撑,罐车运输砼进行现场吊装或架溜槽入模浇注,入模落差不大于2m。

涵身分底板和墙身下部梗肋(76cm)一并浇筑、涵身上部和顶板钢筋砼一并浇筑的两次浇筑方式。

⑴.测量放样

采用全站仪坐标进行放样,施工放样时应注意涵洞在圆曲线和在缓和曲线上的定位方法,准确的定出涵洞轴线与线路中心线的准确位置。

准确标明基础的位置、尺寸及基础的轴线位置,并在框架涵四周线路纵横向放出十字桩,以便常规检查复核用。

⑵.基坑开挖

基坑边坡坡度可依土质情况按《规范》所列基坑坑壁坡度。

开挖宽度应能保证施工需要和有利于涵背回填。

①开挖基础预留20cm进行人工清底。

②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的方法。

③地基承载力检测采用灌砂法、轻型触探仪测试。

5m以下基坑开挖按1:

0.75放坡;基坑底面按涵洞基础设计平面尺寸加宽50-100cm开挖;90cm作为工作面并在基坑底四周加设30×30cm排水沟,地下水发育地段,涵洞进出口各设一个2×2×1m的集水井,收集基坑内的地表水及地下水。

集水井采用1:

0.2水泥砂浆抹地和护壁。

基坑开挖前要查明有无管线做出相对应措施后方可施工,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如发现基坑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相符合,应上报设计、监理、业主等相关单位认可,变更后按变更设计后的图纸施工。

⑶.基坑报验

基坑开挖完成经碾压后及时检测地基承载力,合格后同时上报监理、设计单位、建设单位进行现场验收。

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⑷.钢筋施工

钢筋的制作与绑扎,绑扎过程中严格按图纸进行,绑扎完毕后,及时报监理工程师检查。

a.严格把钢筋进场关,无合格证不卸料;

b.认真检查钢筋的外观质量,剔除外表有严重锈蚀的钢筋,不符要求的严禁在工程结构中使用,符合要求的进行取样试验;

c.认真学习领会图纸,严格按图纸落料及配制钢筋,下料及安装误差不超过10mm,如现场放样与设计不相符合,应及时向主管工程师、项目技术负责人上报,及时上报联系单。

d.主筋需要接长时采用双面焊接,焊缝长度不少于6d(d为钢筋直径),单面焊不少于12d,同一截面主筋接头不超过主筋总数的50%,接头间错开距离不小于要求为50cm。

主筋接头焊条I级钢筋用T422型,Ⅱ级钢筋用T502或T506焊条。

e.用预制垫块保证保护层厚度

⑸.模板系统

模板支架系统设置,涵洞内顶棚采用钢管脚手架满堂搭设支架,涵洞两侧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撑,内外模之间采用带垫块的钢筋支撑,用1.2cm厚竹胶板做涵洞模板,模板外设置水平10×10cm方木和竖向双拼架管或15×15cm双拼方木背杠。

支架搭设的施工方法:

钢管脚手架按纵横向间距60cm、步距60cm搭设钢管脚手架,并按涵身的计算高度调整好底座上可调螺帽位置,使螺帽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墙身内外模之间用φ20钢筋和梅花形砼垫块设置支撑杆,涵身上部内外膜之间设置穿PVC管的拉杆,距顶板底124cm保证有一处,竖向间距不大于0.9m。

横间距为1.5m。

墙身外侧设置钢管斜杆支撑,支撑基础需斜撑与背杠、木板之间用楔形木块塞填牢固,并用爪钉固定。

拼装到顶层立杆后,装上顶层可调天托,并依设计标高将各天托顶面调至设计标高位置。

铺设顶层纵向方木,在铺设时注意使其两纵向方木接头处位于天托可调上。

支撑处铺设横向方木,使用水平仪检查标高,使用木楔调整标高,无误后拼装底板模板。

横纵向顶层方木交叉处使用爪钉呈梅花状加固。

墙身内外模水平加强10×10cm方木水平设置,竖向间距30cm布置;背杠用15×15,方木竖向设置,顺涵洞方向间距60cm布置。

涵洞顶板、墙身模板均采用1.2cm厚竹胶板。

墙身立模前需对模板表面进行仔细清理,并均匀涂刷脱模剂,严格控制模板平整度。

模板质量控制标准见下表所示:

表3模板质量控制标准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轴线位置

基础

15

尺量每边不少于2处

梁、柱、板、墙、拱

5

2

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和塞尺不少于3处

3

高程

基础

±20

测量

梁、柱、板、墙、拱

±5

4

模板的侧向弯曲

h/1000

拉线尺量

梁、板、墙

l/1500

5

梁、柱、板、墙、拱

两模板内侧宽度

+10

-5

尺量不少于3处

6

梁底模拱度

+5

-2

拉线尺量

7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尺量

顶模采用挂线立模,满堂脚手架支撑,底座放置在已完成的底板上,脚手架顶托上摆放纵横方木,顶板下层方木为15×15cm,顺线路方向间距60cm布置,上层方木为10×10cm,顺涵洞方向间距30~35cm布置。

方木上铺竹胶板,并注意模板拼缝应纵横一条线。

模板接缝处要求使用双面胶将其封上。

严格控制涵洞各部位标高及尺寸,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

涵洞考虑1.5cm预留沉降量,在浇筑过程中,测量组和现场技术人员应加强模板系统监控,并按设计进行沉降观测。

模板加强和背杠方木应平直,无油节,扭曲变形、有油节和腐烂的方木严禁用于涵洞模型加固。

所有模板均顺涵洞方向横向设置,涵身上部及顶部立模时上部第1层模板应向下延伸10cm,包已浇混凝土,并用在其下边10cm内均匀涂抹一层0.5~1.0mm厚干净黄油,或贴双面胶防止上部混凝土浇筑时串浆污染下部已浇筑混凝土。

立模时要保证沉降缝的位置准确,严格按设计图纸中涵洞分段设置,沉降缝为30mm宽,要求沉降缝竖向贯穿整个涵洞。

⑹.混凝土施工

底板、墙身、顶板砼浇筑:

框架涵砼分二次完成,底板和边墙下部103cm高度范围内砼一次整体灌注,边墙上部和顶板砼一并浇注,混凝土用吊车吊装送入模灌注。

在基础砼施工结束,强度达到50%并经检查合格后,即可进行涵身和顶板钢筋砼的浇注施工。

①浇筑混凝土前准备工作

A、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B、混凝土浇注前,模板内的积水和杂物必须清理干净。

C、检验模板的几何尺寸、表面平整度、垂直度、高程、轴线。

a、轴线不能超过允许偏差:

15mm

b、表面平整度不能超过:

5mm

c、顶面高程允许偏差:

±20mm

d、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mm

②基础混凝土的浇注

将拌制好的混凝土,用吊车或人工搭溜槽将混凝土送入模内,混凝土应分层浇注,分层振捣,在振捣时严禁过振和漏振,二者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顶面高程。

基础混凝土的拆模:

混凝土浇注完毕后,立即覆盖养生。

拆模时间不要过早,其强度能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在拆模时不受损伤并符合《规范》要求。

砼搅拌运输车运至施工现场,泵车送料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浇筑墙身过程中随时校验模板,防止跑模,确保墙身砼的强度、表面光滑、顺直、美观。

涵身沉降缝位置与基础一致,同时进出口与涵身连接处设沉降缝隔开。

砼浇筑完毕,待强度大于5Mpa,且能保证砼表面及棱角不因模板拆除损坏时方可拆除;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应遵循先支后拆,先非承重部位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则;拆模时,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拆模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处,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待该段模板全部拆除后,方准将模板、配件、支架等运出堆放。

砼浇筑完成,采用保湿效果较好的透水土工布覆盖洒水养生。

⑺.墙身底部放线

按照已布设的涵洞轴线控制桩,把涵洞及翼墙的墙身位置在基础顶面钉出并弹出黑线。

显示出墙身的轮廓线,轴线误差控制在15mm以内。

⑻.出入口八字墙(翼墙)施工

涵洞进出八字墙在涵身完成后进行,基础与涵身基础同时施工,八字墙基础及墙身为C30砼,帽石均为C30混凝土。

八字墙基坑开挖后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进行基础混凝土的浇筑。

八字墙基础及墙身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及要求同前涵身基础及墙身所述。

涵身与八字墙用3cm沉降缝隔开

⑼防水层施工

防水层分为TQF甲种防水层和TQF丙种防水层。

在铺设防水层前,需确保基层平整、干净、干燥、无凹凸不平和蜂窝麻面,若有以上情况,需待修补并经检查合格后再施工防水层。

TQF甲种防水层:

设置在明涵顶、墙身上部(顶板的底面下20cm处)及沉降缝位置处,由TQF氯化聚乙烯防水卷和TQF-Ⅱ聚氨酯防水涂料共同构成。

施工时首先在经检查合格的混凝土基层面均匀涂刷1.2mm厚TQF聚氨酯防水涂料,再在上均匀铺设TQF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最上层为4cm厚C40细石聚丙烯纤维网混凝土保护层。

TQF丙种防水层:

设置在填土高度大于1.0m的涵洞墙身处.TQF丙种防水层的混凝土上丙种防水层由两层TQF-881聚氨酯防水涂料组成,总厚度不小于2mm。

涂刷前的圬工表面应先刷扫干净,消除粉屑污泥,涂敷工作应在干燥温暖的天气进行。

防水涂料应满铺满涂,平顺均匀,厚薄一致,不得有皱折、破损、鼓泡、翘边、脱层、滑动或封口不严等缺陷。

⑽.沉降缝施工

沉降缝由外向内由浸泡了聚氨酯涂料的麻絮、橡胶止水带、聚氨酯涂料木板、M10砂浆组成。

外层设置50cm宽TQF甲种防水层带、纤维混凝土或黏土保护层。

①、沉降缝施工所用的原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②、位置、尺寸构造形式和止水带的安装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③、沉降缝不得漏水;

④、沉降缝施工前,缝内应清扫干净,保持干燥,不能有杂物和积水。

⑤、沉降缝的质量应达到缝宽均匀,缝身竖直,环向贯通,填塞密实,外表整洁。

沉降缝线形必须在一个断面上,且要做到使缝两边的构造物能自由沉降,墙身沉降缝必须与基础沉降缝相对,避免出现错缝和咬缝现象,又能严密防止水分渗漏,沉降缝必须贯穿整个断面(包括垫层)以防止不均匀沉降出现裂纹。

⑾.涵背、涵顶回填

涵洞施工完成后,在涵身两侧按设计范围内对称分层夯实回填。

涵洞缺口回填材料采用砂砾、级配碎石等符合设计要求的透水性材料用渗水土(含石量70%以上)填筑,透水性材料有合理的级配,小于2cm的粒料中通过0.074mm筛孔的细料含量不大于10%,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50mm。

分层对称回填压实,回填工作由人工配合机械实施,距离涵洞较近部位采用小型机械夯填,较远部位采用压路机压实。

涵洞顶面路基填筑:

在涵身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方可进行,当洞顶覆土厚度小于1m时杜绝重型机械碾压或通过。

坡度大于1:

5时应挖台阶法搭接路基,在路基坡面挖宽不小于1m台阶,4%反坡,每层台阶高0.2m进行分层填筑,路基搭接应在不小于3m搭接时适当延长。

质量要求

表4涵身质量控制标准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边翼墙,中墩距设计中心线位置

20

测量检查不少于5处

2

墙顶、拱座顶面高程

±15

3

孔径

±20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4

涵长

+100,-50

5

厚度

+10,-5

顶板、底板、边墙、盖板各检查2处

6

涵身接头错台

10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表5钢筋质量控制标准

序号

名称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受力钢筋排距

±5

尺量两端、中间各一处

2

同一排中受

力钢筋间距

基础、板、墙

±20

柱、梁

±10

3

分布钢筋间距

±20

尺量连续3处

4

箍筋间距

绑扎骨架

±20

焊接骨架

±10

5

弯起点位置(加工偏差±20mm包括在内)

30

尺量

6

钢筋保护层厚度c

c≥35mm

+10、-5

尺量两端、中间各2处

25<c<35mm

+5、-2

c≤25mm

+3、-1

表6防水层质量控制标准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基层平整度

3

1m靠尺检查

2

卷材搭接宽度

-10

尺量检查

2、施工注意事项

⑴.涵洞施工前首先对各部分尺寸及标高进行全面复核,对原地面与原有道路衔接情况等进行校核,确保尺寸及标高无误。

⑵.涵洞采用现场浇筑,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控制支架的强度、稳定性、拆除时间等。

⑶.涵洞基础开挖后须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检测,同时并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避免基坑集水、降低原有地基承载力,产生不均匀沉降。

⑷.沉降缝贯穿整个断面,缝宽3cm,涵身与八字墙(翼墙)用沉降缝隔开。

⑸.对已经全部安装完毕的模板、钢筋和预埋件、预埋管线、预留孔洞进行交接检查和隐蔽验收。

⑹.模板表面平整、拼缝严密、结构牢固,浇筑混凝土前,将模板内部清理干净。

⑺.浇筑混凝土前应准备足够的薄膜或彩条布防下雨,

圆涵工程施工方法及要求

一、施工工艺

1、中线测量

在施工中,根据设计设定的路线控制点,在现场测中线的起点、终点控制中心桩固定桩(辅助桩用木桩固定,桩顶钉中心钉设定)。

2、沟槽开挖

沟槽开挖时,采用放坡(坡度系数为0.75)开挖,挖土采用机械和人工结合的方法施工。

为防止扰动槽底土层,机械挖除控制在距槽底土基标高20~30㎝处采用人工挖土、修整槽底。

沟槽挖土,随挖随运,及时外运至业主指定地点,沟槽边1.2m范围内不得堆土,以减少沟槽壁的侧压力。

为保证槽底土的强度和稳定,施工时不得超挖,也不能扰动;当发生超挖或扰动时,必须按规程进行地基处理。

沟槽排水根据当地水文、气象等资料,管道施工期间为多雨季节,我们必须在沟槽底两侧设置排水明沟,确保沟槽内无水施工。

3、土方堆放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土质可能为粉质土或粘土,按规范要求淤泥质粘土不能作为沟槽的回填土,临时堆放于道路两侧用做绿化带下部填土。

砂砾基础及混凝土基础

在沟槽开挖接近尾声时,应迅速做好管道基础准备,迅速摊铺碎石和浇筑混凝土基础,不使沟底土基暴露时间过长,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砂砾垫层按规定的沟槽宽度满堂铺设、摊平、压实。

铺设结束后,在铺好的砂砾垫层上浇筑素混凝土垫层及混凝土基础。

混凝土的级配由试验室试验人员按设计规定的强度进行配合比设计,混凝土基础浇筑采用竹胶合板立模,管道基础第一次浇筑成水平形状,待安管后再浇管座。

混凝土用插入式振动器振实后,手工抹平,基础浇筑完毕后终凝前不得浸水,并进行养护。

4、管道铺设

垫层平基验收合格后,达到一定的强度即可安管。

成品管运至施工现场,做好严格按产品标准进行逐节检验,不符合标准的不得使用。

在施工时,排管前做好清除基础表面污泥、杂物和积水,复核好高程样板的中心位置与标高。

排管自下游排向上游。

下管采用人工和16T汽车吊配合。

铺管时,将管节平稳吊下,用手拉葫芦吊将管子平移到排管的接口处,用人工安排放置,调整管节的标高和轴线,使管子平顺相接。

管道铺设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混凝土管座及接口施工。

接口施工前应先将接口处刷干净,然后在两管之间填塞沥青麻丝,填塞严实后,用热沥青粘贴两层油毛毡。

二、附属台墙、八字墙、一字墙等砌体施工

沟槽回填施工

1、管涵工程经监理工程师主体结构隐蔽验收合格后,应及时进行回填。

以免晾槽过久造成塌方,挤坏管道或管道接口抹带空鼓开裂;雨季易产生泡槽、漂管或造成回填作业困难。

2、回填必须在管座混凝土强度达到5.0N/㎜2以上时,方可进行道路部分沟槽回填.

3、接口处用细粒土覆盖,不得将回填土直接砸碎在接口上。

回填夯实操作应以确保管结构安全为原则,防止发生管道接口、井壁破坏或位移等到事故。

4、为防止管道在回填夯实过程中裂损,胸腔部分应按松土厚度不超过30㎝进行回填,密实度达到90%以上,分层夯实管顶30㎝范围的填土,且采用人工夯实,密实度应达到85%以上,路基距管顶1m范围回填按路基土填筑要求。

台背回填的施工方法

1、能否保持路基不下沉,构造物台背回填质量有时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所用于回填的全部材料,应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填料既要能被充分压实,具备良好的透水性,且不含有草根、腐植物或冻土块等杂物。

⒉回填应分层填筑,根据压实机型,一般控制在每层填厚不大于10-15厘米,分层填筑应尽量保证摊铺厚度均匀、平顺。

在雨季回填时,填筑面应做成3%-4%的坡度,以利于排水。

⒊构造物的回填应遵照两边对称原则。

并做到在基本相同的标高上进行,防止不均匀回填造成对构造物的损坏。

⒋基坑的回填,应在排干积水的情况下作业,回填工作应得到监理工程师的同意。

靠路基的坡度应当挖成2-4%反坡台阶,每阶1m宽,0.3m高以便于保证回填质量。

⒌回填前,先与断面上划分回填层次,确定检测频率,填写检测记录。

⒍填筑时要设专人负责,每一构造物谁负责回填要明确。

⒎不同土质应分层填筑,不准混合用。

回填土要经过选择,含水量要接近最佳含水量,误差控制在±2%。

⒏回填高度要按设计图规定施工。

9.每层回填都要做压实度检验,压实度检验记录必须和填筑高度相等,并保证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管涵质量要求:

涵身采用预制安装的方法。

涵身圆管在预制场集中预制,然后运至工地汽车吊安装,并做好接缝的处理和防水。

最后完成洞口和附属工程的施工

1、一般要求:

⑴资料核定平面位置,施工样图。

⑵管缝接头处应竖直、平整、上下不得交错。

接缝应有弹性,不透水并应填塞紧密,缝宽一般20-30毫米。

3做好防水。

4混凝土、砂浆强度达到75%时方可回填土,回填土大于0.5-1.0米时方可上重型机械。

5进出水口沟床应整理顺直,排水通畅。

2、技术要求:

⑴管节端面平整并与管节平面垂直。

⑵管内光滑,不露筋。

⑶管节各部尺寸偏差应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⑷管节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⑸管壁外表必须注明填土高度。

⑹相同管节堆置在一起,便于正确使用。

3、安装注意事项:

1、按涵顶填土高度取用相应的管节。

2、各管节应顺流水坡度安装平顺,并按内壁齐平原则调整管底的高度。

3、管节应垫稳坐实,管内应干净、无杂物。

4、管节运输、装卸过程中应防止碰撞损坏,使用5吨吊带。

5、混凝土管座其圆弧面应以管身紧贴,使管节均匀受力。

 

单位负责人:

交底人:

接受人: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DK214+500~DK254+972.58

桥涵工程

技术交底单位

邯黄铁路工程第Ⅲ标段

一分部第七作业队

交底项目

框架涵、管涵施工技术

交底日期

2010年月日

受底人签字:

单位负责人:

交底人:

邯黄铁路工程第Ⅲ标段一分部第七作业队

 

桥涵工程技术交底

 

编制:

复核:

审核:

 

二零一零年九月三十日

 

工程名称

邯黄铁路涵洞工程

交底单位

邯黄铁路工程第三标段

一分部第七作业队

交底项目

框架、管涵

交底日期

2010年月日

交底内容

安全环保措施

1、施工用电,采用三级配电系统,TN—S接地保护系统和二级保护系统,远距离送电,应使用高架电线杆挂线。

2、所有施工人员必须通过三级教育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特殊工种(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现场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穿作业服。

3、施工前先组织学习安全交底及技术交底,规范作业,避免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