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级单反使用经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入门级单反使用经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入门级单反使用经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第一步,你要理解这三个参数各自都是如何控制进入的光线量的:
快门速度——其实也就是快门打开到关闭的时间,这个想想就知道:
快门速度数值小,快门打开着的时间少,那么进来的光的量自然就少,被感光元件读取的光量也自然很少;
相反,快门速度数值大,则被感光元件读取的光量也多。
快门速度一般的表示方法是1/100s、1/30s、2s。
光圈(值)——我们知道镜头里边有很多镜片,光线是可以贯通到底的,而藏在镜头某个位置的多片金属叶片(收拢之后)则能在镜头上就控制光线进入的量。
光圈的样子如下图所示。
这样我们也能知道,光圈(可以认为是光圈叶片围出来的这个光线能进去的圆孔大小)开的大,进光量就多;
相反,光圈小,进光量则少。
上图为光圈的样子。
不过平时我们看不到光圈叶片,因为操作的时候相机是把光圈开到最大的,只有在拍摄的一瞬间会把光圈收到你设置好的那个值。
如果大家想看自己的光圈长啥样,可以把相机设置为AV模式,然后把光圈设为F5.6左右,然后按住相机上的景深预览按钮(如图,佳能不同的机子位置大致都差不多·
·
据说5D3的位置不一样。
由于我没有仔细看过每一台机子的正面图,因此具体位置你可以查询一下说明书),你就可以看到镜头里边的光圈叶片鸟
不过要注意的是:
光圈数值和光圈大小是刚好相反的,也就是说:
小的“光圈数值”代表了大光圈,而大的“光圈数值”代表了小光圈。
比如f/1.2、f/1.8、f/2.8这三组数值都表示大光圈(注意一般f/+一个数值特指光圈数值),其中f/1.2的光圈最大(f/1.2的光圈是很大的,可以想象那么大的光圈孔,光线灰常容易就进来了!
晚上光线不好的时候拍就更容易了);
而f/18、f/22、f/32则表示小光圈,其中f/32最小(可以想象光圈孔很小,就只有一丁点光线能进来)。
[注释:
之所以相反,是因为“f/数字”表示的是光圈直径等于焦距f除以2.8,因此在焦距一定的情况下,该数字就和光圈直径(代表了光圈大小)成负比例。
不过平时提到光圈时都会把此省略,比如:
“你光圈多大?
”“7.1啊”“哦,太小了,你得把光圈开大点,开到2.8吧”——类似这样的]
感光度——感光度也称ISO,通常感光度值是直接在ISO后边加数值表示的,比如ISO100就算是低感光度,ISO6400算高感光度。
所谓感光度,其实就是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感光度高的,对光敏感,你只要给它一点点光线,它也能感受到并且曝光充足;
感光度低的,对光线不敏感,也许你给的光线完全不够曝光。
[所谓的“感光元件”,在胶片时代它就是胶片本身嘛,胶片感光然后产生化学变化,使得底片上留有物体的影像;
而数码时代的感光元件则是cmos或者ccd,总之就是一块用电子技术模拟胶片的可以成像的·
+_+·
电路板·
姑且可以这么认为,这个在最后第七章会详细讲到]
话说回来,如何用ISO控制光量?
其实这时候它不能说“控制的进光量”而是“控制感受到的光量”,那么ISO高则控制得到的光量多,ISO低则控制的光量少。
(2)第二步,在第一步了解这三个参数各自是如何控制进入的光量之后,我们还要了解一下这三个参数各自对照片效果的影响。
为什么我们突然要说对照片效果的影响呢?
好的,让我们回到最开始说的那句话:
“什么才是摄影最基本要做到的呢?
那就是曝光正常”——而我们现在知道,要控制光线使得一张照片曝光正常,我们只需控制3个参数就可以了。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
假设我们身处一个花园拍一片阳光下的百合,我们需要设置3个数字来拍出一个曝光正常的照片,也就是说我们要同时设置3个未知量!
这听起来像是一件非常让人蛋疼的事情,因为感觉无从下手!
为什么无从下手?
因为按逻辑来说,似乎有无数种组合使得曝光正常(而且是曝光程度一模一样,也就是进光量一样的多),难道不是么?
——就假设我们把ISO规定为200,只调整快门和光圈,那也有很多种组合啊!
因为你完全可以把快门数值调大一点(进光量少了),而光圈调大一点(进光量又大了),那你得到的光量和原来的是一样的!
而且现在ISO还是确定的,要是ISO也是自己随意定的,这样来看就确实是有无数种组合啊!
怎么办?
好的,你得知道那些牛逼的摄影师的牛逼之处就在于,他们知道在这么多(看似无数种)曝光参数的组合之中,哪一个组合才是他们想要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明明是进光量都相同的各种组合为什么会有区别呢?
那是因为这三个参数都有各自的特性,都有各自对照片效果的独特影响。
下边便是这三个参数的特性,请牢记!
快门速度——快门速度对照片的影响是非常直观的,快门值大,你拍到的运动物体(假设是飞在空中的鸟)是它和它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轨迹;
而快门值小,它的运动轨迹很小你看不出,得到的照片就像是它凝固在空中一样。
左图是快门速度快(1/250s),即使风在吹也能定格;
而右图快门速度慢(1/20s),把被风吹起来的轨迹都拍下来了
注意很多人说自己拍的照片还不如卡片机清晰的原因之一,就是你使用单反的时候可能不小心把快门速度弄的太慢了,画面有抖动,自然就模糊了。
而卡片机是半智能的,它打死也不愿意把快门搞的很慢,所以拍出来基本都清晰(要不然它就会被吐槽至死然后卖不出去了哈哈哈)。
那么我们就要了解手持(无三脚架情况下)的最低快门速度(称为安全快门),这个看你自己手持相机的稳重程度,像我的话一般1/80s还可以,到了1/50以上就不行了。
而且你自己的安全快门也并不是固定的,如果你要拍的东西正在快速移动而你要时刻跟着它,你得使用更高的快门速度比如1/1000s来保证画面的质量。
光圈值——光圈大小最直观的影响是景深,通俗地说就是背景虚化程度(“景深”和“背景虚化”在最后一章会细说)。
简单点说就是光圈大(注意是光圈大,也就是光圈值小,是反的,这点要时刻牢记),背景虚化能力强;
光圈小,背景虚化能力小。
左图可以看到小光圈下(F16)的背景也挺清晰的;
而右图是大光圈(F2.8),背景明显模糊掉
光圈大小另一个影响不太直观,但是大家也要注意下,那就是光圈大小对画质的影响。
记住:
最大光圈和最小光圈时的画质是最差的,而中间某个光圈值拍出来的画质是最好的,至于是哪个值最好,每个镜头不一样,但通常认为它是f8左右就可以了。
举个例子,小痰盂(EF501.8mm镜头)最大光圈为f1.8,背景虚化能力相比狗头当然好了不知多少倍,但你要知道在f1.8下拍的片子画质很不好(通常称这样的画质叫“很肉”),但如果我们把光圈收一点点,收小点,比如f2.8,则画质会明显提高很多!
收到f4则画质更好!
而你要是收到f22去拍东西,则画质又会下降。
感光度——这个简单,只要记住,感光度小的(比如ISO100)画质细腻噪点少;
感光度大的(比如ISO6400、ISO12800)画质非常差,噪点很多。
正常光线下建议入门机的ISO尽量设置在800及以下;
光线充足就用ISO100或者200;
如果晚上光线实在太差了,你又想拍到东西,那也没办法ISO必须开的很高。
左图是ISO100下的图,在相机上放大到最大的细节(拍的小玩偶本来就有点脏,见谅);
右图是ISO12800下的图,看得出有很多蓝蓝绿绿的杂点(称为噪点)
好了,知道了这三个参数各自有什么特性,你就知道该如何在无数种组合里边挑选最适合的那一组了!
就比如刚开始提到的在花园里拍花,那么如果是下午,又是在室外,光线充足,你就先把ISO给调到100,然后你没带三脚架,那快门速度必须控制在1/100或者更小的数值,而剩下的光圈大小就需要靠相机测光来决定(下边会讲到)。
3.三种曝光模式
为什么会有曝光模式呢?
好的,接上一节最后的思路,你是否会发现上边举的例子里边有点蹊跷:
ISO是可以自己定个100,那快门速度和光圈之间到底怎么定呢?
因为定了这两个,那这张照片的曝光程度就尘埃落定了!
下边就剩按快门了!
那我胡乱定的快门和光圈心里没谱啊!
OK,解决这个纠结的答案就是:
相机是智能的!
请放心!
怎么叫智能的?
好的,如果你现在拍百合,你已经设定好了ISO100,快门速度1/100秒,那你现在不知道的是“究竟要定多大的光圈才能使得我这整个三参数曝光组合拍出来的画面,不暗也不亮,刚好曝光正常?
”——呐,如果你现在用的是快门优先模式(TV),你就不用担心这个咯,相机会自动帮你设置好光圈值大小!
而且拍出来的照片基本曝光正常!
别惊讶,那是因为现在的所有相机(甚至包括手机)都自带测光装置,它能知道现在的光线是个啥情况,它知道该设置多大的光圈值来使得曝光正常!
为此我特别做了一个GIF动图:
[如果动图无法观看请点此:
从动图上可以看到,我把快门和ISO分别固定为了1/100和ISO100,而中间那个光圈大小是相机根据环境来设置的(因为我用的是快门优先模式)——相机在工作的时候需要我们半按快门去对焦,但是相机的测光却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
因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一开始我把相机对准室内的时候,相机觉得光太弱了,它给出了个F2.8的大光圈;
当我把相机对准窗台的时候,光线比室内强了,于是它觉得光圈不用开的那么大了,给了个F7.1左右的光圈;
当我直接把相机对着天空的时候,光线更强了,于是它觉得光线太多了必须关小一点光圈,给了个F14的光圈。
——这就是相机的测光和自动曝光表现
好的,下边就来介绍一下:
任何单反的曝光模式都会包含最基本的三种曝光模式,他们分别是快门优先(TV)、光圈优先(AV)和手动曝光(M)。
注意括号里的是佳能的标法,尼康的我就不清楚了--·
。
我们刚见识了快门优先(TV)的工作情况,无非就是我们来规定ISO(定个尽量小的)和快门速度(所以才叫快门优先!
光圈要跟着它来定的!
),然后相机帮我们设置个光圈值。
那光圈优先(AV)的工作情况也类似,无非就是我们来规定ISO和光圈大小,然后相机(它也会根据现场光线情况)帮我们设置个快门速度。
以上两种模式非常适合刚接触单反的骚年们!
你们只要在TV的时候把快门固定成1/100s,或者在AV的时候把光圈开到最大,那你们就尽情去拍吧!
基本不会遇到太大问题!
[注意:
这两种模式很适合初学者的原因是它很好控制,但好控制不代表它低级!
!
玩摄影N年的大师也同样经常用这两种模式拍摄,只不过他们会对曝光有更深刻的理解。
这个在下边第三章里会着重提到。
]
剩下的手动曝光模式(M)解释起来灰常简单,就是,三个参数都自己去定吧!
相机不会帮你设置任何一个数值的!
那也许有人会问,这样M模式和另外两种模式相比有什么优势呢?
好的,你是否觉得,在AV和TV模式下,虽然只有一个数值交给相机去设置,但其实最终曝光成啥样也是由相机决定了。
那么,如果你想拍个曝光程度独特的(或过暗,或过亮),M模式就是你的好选择!
而且虽然在M模式里相机不会帮你设置任何数值,但是它还是在测量现场的光线强度的!
并且在屏幕上指示给你看:
(看得出指示点在中心的左边)
你可以设置M模式试试,会发现测光器(姑且这么叫它把0.0)下边的那个点左右跳动,它是指示你调整参数的,如果你调的参数合适,它会在中点来回跳;
假使你设置的参数会导致过曝,它会指示在中点右侧(正向),表示过曝,那你就需要收小光圈,或者提高快门速度(降低快门数值)来使得它往左移,直到它稳定在中点。
此时你按下快门拍出来的照片便基本曝光正常了。
不好意思上图弄倒了·
凑合着看吧
可以看到,我只调快门速度,当快门速度刚开始挺快的时候(1/100s),指示点在左边,此时会欠曝;
当快门速度适中(1/20s),指示点在中间,此时曝光正常;
当快门速度很慢(1/6s),指示点在右边,此时会过曝。
二、现在就搞定拍好照片的最有用设置吧,一劳永逸!
注意:
这一章重点就是讲白平衡偏移和照片风格的设置,是以佳能550D为示范的,尼康机子怎么设置我就不大清楚了,估计功能都是有的,尼康党可以在自己的说明书里好好找找。
1.设置好“我的菜单”
佳能机子点击MENU按钮之后会出现菜单,而且会直接跳到你上一次访问菜单时的那个位置。
那我们知道,菜单里边的设置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你能把最最有用、平时最容易用到的几个设置放在“我的菜单”里,也就是菜单屏幕最右边的那个绿色的标签页里,这样你每次访问菜单,就能快速地进行设置了。
具体如何把有用的设置项放到这里,我就不细说了,因为说明书上写的更仔细,而且你在“我的菜单设置”里边看看也基本就会了。
记住是把最需要快速设置的,当然也是必须得在MENU里设置的,你才值得放到“我的菜单”里。
我的建议是你至少得把“白平衡偏移/包围”和“照片风格”这两个放进来!
下边是我的550D的设置:
2.设置白平衡偏移/包围
OK,现在马上就来提到这个改变照片风格最明显的设置!
那就是白平衡偏移!
[我这里就不仔细介绍什么是白平衡了,有兴趣的等下去第七章看看。
[此处做一个十分必要的注释:
此节讲的白平衡偏移是为了增加拍摄趣味性的。
而实际上对于一位摄影师来说,调节白平衡要忠实还原现场的色调。
所以严格来讲此节通过调节白平衡来控制画面色调是完全不对的!
不过对于初学者来说,白平衡恰恰是一个能增加照片趣味性的很好玩的设置点。
所以请大家学会之后、入门之后,再注意去探究以及修正白平衡的概念。
谢谢!
先看两张图:
是不是感觉第一张很温暖(泛黄),而第二张很清新(偏蓝)?
上边这两张图是相机拍的JPEG格式的图未经任何PS直接放上来的。
如果你也跟我一样懒,如果你也跟我一样PS水平烂到家,那你得好好试试调整白平衡偏移!
方法很简单:
你看设置的时候有四个边(分别是红、绿、蓝、洋红),整个区域被划分成了4块:
白平衡偏移的意思,你姑且可以理解成“把画面调成我所设置的某种色调”,而这种色调就是在这个区域里边调出来的。
当指示点在中间的时候,画面不会偏向任何一种颜色,当你把指示点往左移动两个格子的时候,画面就会偏蓝;
移动四个格子,画面偏蓝会更严重。
而如果你把指示点先往右移4个格子,再网上移四个格子,得到的就是绿+红=黄色调子的画面。
——基本的道理就是这样的。
我一般喜欢用偏黄(右上的区域)或者偏蓝绿色(左上的区域),还有偏粉色(右下的区域)。
指示点离中心越远,你调配的色调在画面中就显得越浓重,这需要自己去把握,因为有时候并非越浓越好。
对了,白平衡偏移是对JPEG出图有效,对RAW无效。
你的机子是默认用JPEG的,如果你没特别设置过,可以不用担心这个。
[这是相机的两种存储格式,对其不是很懂的同学请转至第七章第一节]
3.设置照片风格
当你点进佳能照片风格设置界面里,你会发现有许多种有名称的选项(比如标准、人像、风光等),以及最后边三个“用户定义”选项。
这些照片风格最直接的功能就是可以调整你JPEG照片的四个指标,分别是锐度、反差、饱和度和色调。
如何用好它们?
举个例子,比如你现在把照片风格设置到“风光”,对着窗外拍张照片;
然后进到MENU的照片风格设置界面里,按一下相机上的INFO按钮,你就可以开始对“风光”这个系统预设的照片风格进行修改了!
现在你选择锐度,把它往右调两个格子,反差往右调一个格子,饱和度往右调三个格子,色调不变。
然后退出来,再在同样的位置拍摄一张照片。
对比一下前后两张图,你就知道刚才改的三个参数是什么效果了!
那每个人对色彩鲜艳程度什么的要求不一样,你们完全可以通过这样调整了就拍,拍了比较,比较了又重新调整的方式来重新改造下那几个系统预设。
另外,不要忘了后边还有三个“用户定义”的选项,这几个“空位”可以复制前边的系统预设,也可以自己从网上下载丰富多彩的预设哦!
这个是要你安装相机附带光盘里的联机软件,然后把相机连接到电脑上,才能把你从网络上下载下来的各式各样的照片风格文件填到这三个“空位”里(注意只有三个空位啊!
这个我也很郁闷)。
想要折腾这一块内容的童鞋请点此了解具体情况:
(官方说明)
(这里有详细的民间解释,同时还有个上百个风格文件下载)
那也晒晒我的照片风格设置:
我把第一个“标准”预设保持原样,貌似是(3,0,0,0);
第二个“人像”预设四个参数(0,-4,-3,0),专门用于拍清新风格的人像,使得画面的色彩淡雅,锐度反差都很低;
“风光”为(6,0,2,0),这个也并不是说拍风光就用i这个设置,只是当我需要色彩艳丽且锐度高的时候会选择这个;
“中性”和“可靠”设置没变,因为我从来没用过;
“单色”为(7,0,N,N);
三个“用户定义”都是网上下载的。
用户自定义1我没怎么设置,用户自定义2是色彩非常艳丽的那种,用户自定义3的色彩比较中肯,但是会比实际色彩稍稍艳丽一点。
我平时对于照片风格的选择是,一般主题选用自定义2或者自定义3,淡雅风格人像选用“人像”,拍风景偶尔用“风景”,其他的很少用到。
4.其他设置
OK,上边介绍的这两个设置是灰常灰常有用的!
请把它们排到你相机“我的菜单设置”里边的前两行!
其他设置,这里稍微罗列几个,设置好了之后平时就可以不用再去管它:
(1)液晶屏亮度。
最好用中间的,注意这个不要轻易更改,你若是太亮了,就会误以为拍的照片过曝,而去重新曝光,那样就欠曝了·
(2)高光色调优先建议禁用;
图像确认建议4秒;
周边光亮校正建议关闭;
自动亮度优化建议打开;
自动旋转建议禁用;
文件编号建议用连续编号;
ISO感光度扩展建议启用;
长时间曝光降噪功能建议自动;
高ISO感光度降噪功能建议标准。
(这里有些设置是在“自定义功能(C.Fn)”里边的,有些你找不到在哪也没关系,相机默认的设置也问题不大)
(3)画质建议用JPEG最精细的那个;
RAW看你会不会后期,会而且不懒的话,就同时选上。
三、勤加练习:
TV/AV/M三种曝光模式&
曝光补偿&
测光
下边这些知识说起来会很简单,但是他们比你想象中复杂,因为要掌握他们你需要时常注意去运用去练习,而不是看一遍我这些字就可以搞定的。
1.初学第一年如何选择三种曝光模式
三种曝光模式在第一章已经讲得挺详细了,他们各自的特点也一目了然。
因此我对初学者的建议是:
在第一个月内(或者两周内),请使用TV模式也就是快门优先模式,并快门设置成1/125s(使得画面不会模糊),ISO的设置参照第一章。
这么做的理由是:
在摄影之初,你最需要的并不是着急去了解单反所有的牛逼功能(初次接触单反而急着去尝试各种东西,会使你混乱,特别是女生),而是拍出曝光正常的照片——就可以了。
因为只有在曝光正常的情况下你才能一步步熟悉自己相机的外在,这其中也包括了对手中单反握持的熟悉。
这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尽管去熟悉你手中的机器吧。
在几周之后,请开始使用AV模式也就是光圈优先模式,把光圈设置成最大。
这时候你便可以对相机的曝光作各种感兴趣的尝试。
多尝试是没问题的,因为这不是胶片机,一卷胶片也许只有36张,那你还没拍够交卷就用完了——既然现在用的是数码单反,就尽情地尝试吧,拍的过曝欠曝大不了再尝试。
在几个月之后,请确保自己完全了解曝光时三个参数互相之间的关系,以及熟悉这三个参数在不同的场景里大概是设置成什么范围。
这时你可以尝试用一下M模式也就是手动曝光模式——注意,我是说“尝试”而不是“开始使用”。
对于M模式,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存在误区(这里指我周围的同学,网上的大师另当别论)。
这个误区就是:
认为M模式是很牛逼的模式,专业摄影师就该都用这个模式,AV和TV是菜鸟的象征,是相机傻瓜式操作的产物。
——这样的想法不止一次出现在我周围的朋友中。
其实不论什么模式,M也好TV也好AV也好,甚至包括全自动曝光模式,他们只是一种种模式而已,而对于看你照片的人而言,假如照片很出色,或者很糟糕,谁会在乎你用什么模式去创造了它?
再比如在同一场景拍照,假设有一个(三个参数的)曝光组合会使得画面拍的很美,那其实你用任何一种模式都能调出这样的三参数组合(TV和AV可能需要加曝光补偿)!
用什么模式,只是你出行的交通方式而已,到达的目的地都是一样的!
而哪种方式到达得最快?
哪种方式最舒服?
哪种方式最简单?
——这才是我们在选择用哪种模式曝光时所要考虑的。
那么个人的选择经验如下:
TV只在对速度要求明显的情况下会用,比如拍运动的人,比如在混乱的环境下抓拍。
AV占了我绝大部分照片的拍摄模式。
控制光圈你也就能控制景深,控制画质,等等;
而且即使不换成TV模式,那最大光圈也基本意味着快门是够安全的。
M模式的使用次数是较少的,但需要的时候是必须要用的:
就是在画面各部分光比比较大的时候,或者是在长时间拍摄组照时,需要每张照片曝光程度尽量统一的时候。
简单点说就是:
当你觉得第三个参数让相机来设置的话时常不符合自己要求,那就换用M模式(因为另外两个模式下,相机会根据它自己测的光强,来决定第三个参数大小的,所以它总是在来回变动)。
如果使用M模式拍组照,要注意刚开始的时候要不断地参考相机的测光指示去调整三个参数,之后要不断试拍(特别是有逆光照的时候,逆光照和侧光照什么的相比,光强是差别较大的,参数也会不同,你需要用不同的几组参数),不断地调整三参数,等调到满意了也就可以尽情拍了。
对了,操作快捷度也是选择三种曝光模式的重要根据之一。
AV和TV结合曝光补偿来拍摄的话,速度是可以非常快的!
而M模式则比较慢,个人认为只有非常熟悉曝光的大师级人物才会使用M和使用AV、TV一样迅速。
(此处的速度指的是刚刚进入新的场景中调整曝光参数的快慢)
引用索尼签约摄影师张千里老师的一句话(给一个新手的微博回复):
基本功不扎实,你先光圈优先+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