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课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1541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0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安全课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化工安全课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化工安全课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化工安全课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化工安全课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安全课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化工安全课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安全课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工安全课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e)装置内的装卸设施。

7)误操作

a)忽略关于运转和维修的操作教育;

b)未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监督作用;

c)开车、停车计划不恰当;

d)缺乏紧急停车的操作训练;

e)未建立操作人员和安全人员之间的协作机制。

8)设备缺陷

a)因选材不当引起装置腐蚀、损坏;

b)设备不完善,如缺少可靠地控制仪表等;

c)材料的疲劳;

d)对金属材料未进行成分的无损探伤检查或没有经过专家验收;

e)结构上有缺陷,如装置不能停车,未对装置进行定期检查或预防性维修;

f)设备在超过设计极限的条件下运行;

g)对运转中存在的隐患或不完善的防灾措施没有及时整改;

h)没有连续记录开停车和生产过程的工艺参数变化以及中间罐和受压罐内的压力值。

9)防灾计划不充分

a)没有得到管理部门的支持;

b)责任分工不明确;

c)装置运行异常或故障仅由安全部门负责;

只是单线起作用;

d)没有预防事故的计划,或应急预案不完善;

e)遇到紧急情况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f)未实行由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共同进行的定期安全检查;

g)未对生产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的继续教育和必要的防灾培训。

3.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和《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两个国家标准,我国将危险化学品按其危险性划分为8类、21项。

第1类爆炸品(如炸药,硝化甘油等)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1项易燃气体(如甲烷,氢气,乙炔等)

  第2项不燃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等)

  第3项有毒气体(如氯气,液氨,一氧化碳等)

第3类易燃液体(闪点小于或等于61℃)

  第1项低闪点液体(闪点小于28℃,如甲醇,乙醇,苯,甲苯等)

  第2项中闪点液体(闪点≥28℃至≤45℃,如丁醇,乙酸,苯乙烯等)

  第3项高闪点液体(闪点>45℃至≤61℃,如甲酸,甲醛,丙烯酸等)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1项易燃固体(如红磷,樟脑,镁等)

  第2项自燃物品(如黄磷,硫化碱等)

  第3项遇湿易燃物品(如钾,钠,铝粉,电石等)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1项氧化剂(如漂粉精,双氧水,高锰酸钾等)

  第2项有机过氧化物(如过氧乙酸,叔丁基过氧化氢等)

第6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第1项毒害品(如氰化钾,砒霜,硫酸二甲酯等)

  第2项感染性物品(如含有致病的微生物,能引起病态,甚至死亡的生物化学制品)

第7类放射性物品(如夜光粉等)

第8类腐蚀品

  第1项酸性腐蚀品(如硫酸,盐酸,硝酸,冰醋酸等)

  第2项碱性腐蚀品(如液碱,有机胺等)

  第3项其它腐蚀

4.燃烧“三要素”、“四要素”是什么?

燃烧三要素:

有可燃物存在、有助燃物存在(即氧化剂)、有能导致着火的能源。

燃烧四面体学说指出,燃烧除具备上述三要素外,还必须使连锁反应不受抑制,即自由基反应能继续下去,这是燃烧的第四个要素。

5.“闪点”的定义?

可燃液体表面的蒸汽与空气形成的混合可燃气体,遇到明火后,只出现瞬间闪火而不能持续燃烧的现象为闪燃,引起闪燃时液体的最低温度叫闪点。

6.自燃点的定义?

自燃点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自燃的类型?

自燃点: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自燃点的影响因素:

可燃物浓度、压力、容器、添加剂或杂质、固体物质的粉碎程度等。

自燃的类型:

自燃分为受热自燃和自热自燃。

自热自燃又分为由于氧化热积蓄引起的自燃,由分解发热而引起的自燃,由于聚合热、发酵热引起的自燃,由于化学品混合接触而引起的自燃。

7.什么是氧指数?

氧指数又叫临界氧浓度(COC)或极限氧浓度(LOC),是用来对固体材料可燃性进行评价和分类的一个特性指标。

测定方法:

模拟材料在大气中的着火条件,如大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等,将材料在不同氧浓度的O2-N2系混合物气中点火燃烧,测出能维持该材料有焰燃烧的以体积分数表示的最低氧气浓度,此最低氧气浓度称为氧指数。

8.最小点火能量的定义?

在处于爆炸范围内的可燃气体混合物中产生电火花,从而引起着火所必须的最小能量。

9.简述连锁反应速度表达式

的物理意义。

在连锁反应中,反应系统所处的条件,包括温度、压力、杂质、容器材质、形状和大小等都能影响反应速率。

式中,F(c)—反应物浓度函数,fs—链在器壁上销毁因素,fc—链在气相中销毁因素,A—与反应物浓度有关的函数,α—链的分支,在直链反应中α=1,在支链反应中α>

1。

当fs+fc+A(1-α)的值趋向于0时,就会发生爆炸。

10.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的特征是什么?

物理爆炸:

由物理变化所致,其特征是爆炸前后系统内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化学性质均不发生变化。

化学爆炸:

由化学变化造成的,其特征是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化学性质都发生变化。

11.爆炸极限的定义?

为什么可燃气与空气(或氧)的混合气在爆炸上限以上或下限以下时不会爆炸?

可燃气体或蒸汽与空气(或氧)组成的混合物在点火后可以使火焰蔓延的最低浓度,称为该气体或蒸汽的爆炸下限(也称燃烧下限),能使火焰蔓延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燃烧上限)。

浓度在下限以下或上限以上的混合物是不会着火或爆炸的。

浓度在下限以下时,体系内含有过量的空气,由于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此时活化中心的销毁数大于产生数。

同样,当浓度在上限以上时,含有过量的可燃性物质,空气(氧)不足,火焰也不能蔓延,但此时若补充空气,是有火灾或爆炸危险的。

故对上限以上的可燃气(蒸汽)-空气混合气不能认为是安全的。

12.计算爆炸极限的几种方法?

1)闪点法

可燃液体在闪点时的饱和蒸气分压正好对应着火的最低体积分数。

其中,p总——混合气的总压力,常压时1.013×

105Pa;

P闪——闪点时该液体的蒸汽分压,Pa。

2)按可燃气体完全燃烧时的化学当量浓度计算

其中C0为气体完全燃烧时物质的当量浓度。

适用于估算链烷烃类可燃性气(液)体的爆炸下限。

对于碳氢化合物,在常压和25℃条件下:

3)复杂组成的可燃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极限

式中,Lm—混合气的爆炸上限或下限;

Li—混合气中某一组分的爆炸上限或下限;

yi—某一可燃组分的摩尔分数或体积分数;

n—可燃组分数量。

求混合气爆炸上限时,Li全部以上限值代入,求混合气爆炸下限时,Li全部以下限值代入。

注意:

ya+yb+……=1(100);

只适用于混合气中各组分气体的活化能E摩尔燃烧热Q、活化概率的比例常数k等近似相等的混合气。

4)可燃性气体和惰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极限

式中,Lm’—含有惰性气体的可燃混合气的爆炸上限或下限;

Lm—混合可燃部分的爆炸上限或下限;

B—惰性气体体积分数;

13.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影响?

主要有以下7项:

1)原始温度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宽。

2)原始压力:

一般压力增加,爆炸极限范围扩大,且上限随压力增加较为显著。

3)惰性介质:

惰性介质含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惰性介质含量增加到某一数值,可使混合物不燃不爆。

4)容器:

容器直径越小,爆炸范围越窄。

5)点火能源:

点火能源增加,爆炸范围变宽。

6)火焰的传播方向。

7)含氧量:

含氧量增加,爆炸范围变宽,其中下限影响不大,上限显著增加。

14.简述阻火器原理。

管壁的传热性能与管径的大小都影响燃烧速度。

火焰传播速度一般随管径增加而加快,但当达到某一极限值时,速度不再加快;

随管径的减小而减小,当管径小到某程度时,火焰在管中就不能传播。

阻火器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设计的。

15.防止可燃可爆系统形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依据燃烧的“三要素”、“四因素”,考虑化工生产的大气环境,主要是控制可燃可爆物质,控制着火源。

1)控制可燃可爆物质:

取代或控制用量、加强密闭、注意通风排气、惰性化、工艺参数的安全控制、检测空气中易燃易爆物质的含量等;

2)控制着火源:

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能源主要有明火、高温表面、摩擦和撞击、绝热压缩、化学反应热、电气火花、静电火花、雷击和光热射线等。

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场所,对这些着火源都应引起充分的注意,并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

16.什么是最低氧气浓度?

在空气和燃料的体积之和中氧气所占的百分比,低于这个百分比,火焰就不能传播。

17.爆炸危险场所分成哪几个区域?

如何定义?

1)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

0级区域(简称0区):

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环境。

1级区域(简称1区):

在正常运行时,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环境。

2级区域(简称2区):

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环境。

2)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划分:

10级区域(简称10区):

在正常运行时,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连续或长期出现的环境。

11级区域(简称11区):

有时会将积留下来的粉尘扬起而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环境。

3)火灾危险环境区域划分:

21区:

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22区:

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有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23区:

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18.静电引起火灾爆炸事故通常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在化工生产中由于静电火花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要具备产生静电的条件;

2)要具备产生火花放电的电位;

3)有能产生火花放电的条件;

4)放电火花有足够能量;

5)现场环境有易燃易爆混合物。

19.工业毒物以何种途径侵入人体?

一般经三种途径侵入人体:

1)呼吸道:

水溶性强的毒物,易被上呼吸道黏膜溶解吸附吸收;

水溶性差的毒物,进入肺泡吸收,易引起全身中毒。

2)皮肤:

有些工业毒物可以通过无损的皮肤(包括表皮、黏膜、毛囊皮脂腺、汗腺、眼睛)进人人体。

既具有脂溶性又具有水溶性的物质最易经皮肤吸收,对皮肤有腐蚀性的物质会严重损伤皮肤的完整性,可显著增加毒物的渗透吸收。

低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醋、丙酮等可损伤皮肤的屏障功能。

水与皮肤较长时间接触,可因角质层的水合作用而增强皮肤对水溶性毒物的吸收。

3)消化道:

工业毒物由消化道进人人体的机会很少,多由不良的卫生习惯造成误服,或由于呼吸道黏混有部分毒物,被无意吞入。

20.工业毒物的毒性通常以哪些指标来评价?

毒物的急性毒性可以分为几级?

毒性指标:

1)绝对致死量或浓度(LD50或LC100):

染毒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2)半数致死量或浓度(LD50或LC50):

染毒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3)最小致死量或浓度(MLD或MLC):

染毒动物中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4)最大耐受量或浓度(LD0或LC0):

染毒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5)阈剂量(浓度):

引起机体发生某种有害作用的最小剂量(浓度)。

上述各种剂量常用毒物质量与毒物的每公斤体重之比,mg·

kg-1浓度表示。

而浓度常用质量浓度ρ——1m3空气中的毒物质量(mg·

m-3)或体积分数ψ表示。

毒物的急性毒性可按LD50或LC50的数值划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五类。

21.在生产场所发生急性中毒,应如何进行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救护人员做好防护使中毒者脱离现场,同时切断毒源。

2)防止毒物继续侵人人体。

3)促进生命器官功能恢复。

4)尽早使用解毒剂。

22.什么是生产性粉尘?

什么是呼吸性粉尘?

什么是尘肺?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生产性粉尘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悬浮于作业环境中的固体微粒。

人体对粉尘具有一定的清除功能,大于10μm的可被上呼吸道清除;

5-10μm的可因下呼吸道黏膜上皮的纤毛运动随黏液向外运动,并通过咳嗽排出体外;

基本上只有5μm以下的粉尘才可进入肺泡和终末细支气管,因此被称作呼吸性粉尘。

尘肺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是长期吸人较高浓度的粉尘沉积在肺内后

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危害:

尘肺,呼吸系统损害,中毒,皮肤病变,致癌。

23.什么是职业接触限值?

分为几类?

每一类的定义是什么?

职业接触限值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

我国卫生部2007年发布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标准中规定的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24.MSDS的定义、内容、哪些对象需要使用到MSDS?

定义:

MSDS为物质安全技术说明书,能为化学物质及其制品提供有关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各种信息,并提供有关化学品的基本知识、防护措施和应急行动等方面的资料。

MSDS由以下四部分16项内容组成:

●在紧急事态下首先需要知道是什么物质,有什么危害?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2.成分/组成信息;

3.危险性概述;

●危险情形已经发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4.急救措施;

5.消防措施;

6.泄漏应急处理;

●如何预防和控制危害发生?

7.操作处置与储存;

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9.理化特性;

10.稳定性和反应性;

●其他一些关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的主要信息。

11.毒理学资料;

12.生态学资料;

13.废弃处置;

14.运输信息;

15.法规信息;

16.其他信息。

对象:

所有的危险物质都需要有MSDS,MSDS应提供给使用者,它们可以让使用者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健康及环境得到保护。

MSDS必须在首次供货时或更改时免费提供,实验室试剂的MSDS也需要获得。

25.标签标示。

NFPA704是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危险品紧急处理系统鉴别标准。

它提供了一套简单判断化学品危害程度的系统,并将其用蓝、红、黄、白四色的警示菱形来表示。

警示菱形按颜色分为四部分:

蓝色表示健康危害性;

红色表示可燃性;

黄色表示反应性;

白色用于标记化学品的特殊危害性。

前三部分根据危害程度被分为0、1、2、3、4,五个等级,用相应数字标识在颜色区域内。

蓝色/健康危害等级

等级

描述

范例

4

短时间的暴露可能会导致死亡或重大持续性伤害。

氰化氢

3

短时间的暴露可能导致严重的暂时性或持续性伤害。

2

高浓度或持续性暴露可能导致暂时失去行为能力或可能造成持续性伤害。

氯仿

1

暴露可能导致不适,但是仅可能有轻微持续性伤害。

氯化铵

暴露在火中时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不超过一般可燃物。

花生油

红色/可燃性等级

在常温常压下迅速或完全汽化,或是可以迅速分散在空气中,可以迅速燃烧。

甲烷

在各种环境温度下可以迅速被点燃的液体和固体。

汽油

需要适当加热或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可以被点燃。

柴油

需要预热才可点燃。

鱼肝油

不会燃烧。

黄色/反应活性等级

可以在常温常压下迅速发生爆炸。

氢气

可以在某些条件下(如被加热或与水反应等)发生爆炸。

乙炔

在加热加压条件下发生剧烈化学变化,或与水剧烈反应,可能与水混合后发生爆炸。

单质钙

通常情况下稳定,但是可能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变得不稳定,或可以与水发生反应。

氧化钙

通常情况下稳定,即使暴露于明火中也不反应,并且不与水反应。

液氮

白色/特殊危害性

警示菱形的白色区域可能有以下符号:

W(有时被写作W):

与水发生剧烈反应。

如:

钙。

OX(有时被写作OXY):

氧化剂。

高锰酸钾。

以上两个符号是NFPA704标准中规定的符号,除此之外,化学品厂商有时还使用以下符号标记在白色区域:

COR:

腐蚀性。

浓硫酸。

ACID:

强酸。

盐酸。

ALK:

强碱。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BIO或☣(

):

生物危害性。

溴化乙锭。

RAD或

放射性。

铀。

CRY或CRYO:

低温。

液氮。

实例

甲醇

铬酸钾

三乙胺

乙酸铀酰

三硝基苯酚

26.应急反应程序。

①事故报警(激活应急反应程序);

②紧急撤离的通知;

③人员的救护;

④控制或容纳泄漏物(正确的个人防护);

⑤应急反应的准备(程序、工具设备及演练)。

紧急情况发生时:

执行应急反应程序(或预案);

人员撤离;

现场控制(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区域);

消除着火源(动火作业和车辆等等)远离(只有应急救援小组可以清除泄漏物)。

27.化工生产中常见的泄漏源模型。

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泄漏面积的大小和泄漏持续时间的长短,将泄漏源分为两类:

一是小孔泄漏,此种情况通常为物料经较小的孔洞长时间持续泄漏,如反应器、储罐、管道上出现小孔,或者是阅门、法兰、机泵、转动设备等处密封失效;

二是大面积泄漏,是指经较大孔洞在很短时间内泄漏出大量物料,如大管径管线断裂、爆破片爆裂、反应器因超压爆炸等瞬间泄漏出大量物料。

从安全工作的角度考虑,更关心的是经小孔泄漏,建立泄漏源模型主要针对的是小孔泄漏。

1)工艺单元中液体经小孔泄漏的源模式;

2)储罐中液体经小孔泄漏的源模式;

3)液体经管道泄漏的源模式;

4)气体或蒸气经小孔泄漏的源模式;

5)闪蒸液体的泄漏源模式;

6)易挥发液体蒸发的源模式。

28.机械能守恒方程应用于泄漏源模型计算时的物理意义。

P-压力,Pa;

ρ-流体密度,kg/m3;

α-动能校正因子,无因次;

u-流体平均速度,m/s,简称流速;

g-重力加速度.m/s2;

z-高度,m.以基准面为起始;

F-阻力损失.J/kg;

W-轴功,J;

m-质量,kg。

假设系统与外界无热交换,机械能守恒方程中的每一项代表流体流动的不同能量形式;

其中第一项是压力项,第二项是动能项,第三项是势能项,第四项是阻力项,第五项是外部动力项。

在针对不同泄漏源模型计算时,忽略方程中的一些影响非常小的因子,得到一个简化的机械能守恒方程,其应用受边界条件的限制。

29.什么是闪蒸现象?

液体发生闪蒸的原因是什么?

加压液化气体压力瞬间大幅降低时,会迅速部分气化为气体,从高压下的气液平衡状态转变为常压下的气液平衡状态。

气化时所需要的热量由液体达到常压下的沸点所提供,液相部分的温度由储存时的温度降至常压下的沸点温度,这种现象称为闪蒸。

为了储存和运输方便,通常采用加压液化的方法来储存某些气体,储存温度在其正常沸点之上,如液氯、液氮等。

这类液化气体一旦泄漏入大气,因压力瞬间大幅降低,就会发生闪蒸。

30.有风和无风条件下,泄漏物质的扩散有何不同?

无风条件下,泄漏物质以泄漏源为中心,向各个方向扩散,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

有风时,泄漏物质定向扩散。

风对泄漏出的物质有输送和稀释作用、风向作用,能使危害范围扩大,因此泄漏物质总是分布在泄漏源的下风向。

风速、大气稳定度、地面情况(建筑物、树木等)、泄漏源高度、泄漏物质的初始状态、物料性质均会对泄漏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产生影响。

31.安全检查表根据检查的对象和目的可分成哪几种类型?

每种类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安全检查表根据检查的对象和目的可分成设计审查用安全检查表、厂级安全检查表、车间安全检查表、工段及岗位安全检查表、专业性安全检查表五种类型。

1)设计审查用安全检查表。

这类检查表主要供设计人员对工程项目安全设计和安监人员安全审查时使用,也作为"

三同时"

审查的依据。

其内容主要含总图配置、工艺装置布置、安全装置与设施、消防设施、工业卫生措施、危险物品的储存和运输等方面。

2)厂级安全检查表。

厂级安全检查表主要用于全厂性的安全检查和安监部门日常安全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厂区各生产工艺和装置的安全性、重点部位、安全装置与设施、危险品的储存和使用、消防通道与设施、操作管理与遵章守纪等。

3)车间安全检查表。

车间安全检查表主要用于车间定期和预防性安全检查,内容主要有工艺安全、设备状况、产品和原料的合理存放、通风照明、噪声振动、安全装置、消防设施、防护用具、安全标志及操作安全等。

4)工段及岗位安全检查表。

工段及岗位安全检查表主要用于班组日常安全检查、自查互查和安全教育,内容主要根据岗位的工艺与设施、危险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