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目标设计精品课程常州纺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40430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目标设计精品课程常州纺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目标设计精品课程常州纺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目标设计精品课程常州纺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目标设计精品课程常州纺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目标设计精品课程常州纺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目标设计精品课程常州纺织.docx

《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目标设计精品课程常州纺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目标设计精品课程常州纺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目标设计精品课程常州纺织.docx

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目标设计精品课程常州纺织

《无纸动画》课程整体设计介绍文字说明

课程负责人项建华

《无纸动画》是影视动画专业二维动画方向的核心课程。

课程主要面向动画绘制员、动画美术设计、原画等岗位,以二维动画项目为主要载体,将动画艺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让学生基本掌握动画专业软件制作动画的技术,并可以进行简单动画短片的制作。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掌握无纸动画的实用技术,提高无纸动画综合实践能力,培养“艺术+技术”的应用型动漫专业人才。

课程以“动画生产过程为导向”,构建了与动画综合职业能力相对应的学习领域,教学内容全部以项目展开,涉及多个二维动画制作软件和技术岗位,部分内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课程使用Flash、Retas、Harmony三种专业软件展开项目实训,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的学习途径,全面熟悉了解无纸动画的知识体系;通过从“小项目”、“实际案例”到“生产性项目”强化实训,培养和提高学生制作无纸动画的能力,为学生以后进入动画公司实习和工作打好良好的基础,对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课程共设120课时,分六周实施,其中理论课与实训课时的比例为1:

3,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如下:

 

课程设计的主要思路主要有以下五点:

1、“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目标设计

聘请行业、企业、国外无纸动画专家,共同对课程面向的核心岗位(群)以及的职业能力进行调研分析,概括提炼动画绘制员等岗位所需具备的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动漫职业能力的形成为主线,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内涵,以动画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完成生产性项目,构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目标。

2、“以动画典型任务为驱动”的模块化教学设计

根据行业企业工作任务要求,以“工作室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确定“课程基础认知—基础项目实训—综合项目实训—订单式项目实训—顶岗实习”等五个环节组成的模块,原则上采用递进式的实训模块,在实际运用中各模块可根据企业项目的时间要求交叉执行;实施“理论、实践、产品”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以理论为先导、以实践为重点、以产品为成果,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增长师生实战演练的经验,增加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技巧,增强创造性思维等综合能力。

3、“以职业成长规律为依据”的项目化课程内容设计

以共享实训工作室为实践教学平台,以各个独立的动画项目为课程任务载体,在职业分析和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专业学习领域,构建学习情境,充分考虑职业成长的规律,注重学生成就感的过程体验,按“课程认知—简单物体动画—飞禽的动画—四足动物的动画—人物动画—综合动画”等六大教学项目,内容按单一动画项目到综合项目,技术要求由简单到复杂,突出课程的实用性、技能性与职业性,分阶段、分层次开展项目教学。

4、“以共享+开放+实战为内涵”的“立体化”人才培养环境设计

充分利用文化部等十部委“常州国家动画无纸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江苏省“高职艺术设计类“生产性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等资源,校企政联手,建立灵活多元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企业顶岗实践于一体的“立体化”人才培养环境及校企合作管理运行机制,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的“动画无纸化”生产技术,加强与企业深层合作关系,联合企业开发生产性实训课题、实训教材,制定动画专业行业准入标准,积累项目开发的经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促进课程改革和师资培养;营造企业工作氛围和环境,加强实训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扩展学生的实习就业机会。

5、“以双证融通为手段”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设计

加大学生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职业能力的考评与鉴定,将劳动部对动画人才职业资格认证的内容纳入到本课程建设体系中,并将其主要标准分阶段融入到项目实训的考核/评价体系中,逐渐实现实践技能类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鉴定合并,使学生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够获得职业资格鉴定证书。

如劳动部工艺美术师(动画绘制员)证书,Harmony无纸动画工程师等行业资格证书。

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试题库的建设,拓宽职业技能考评的范围,确保职业技能考评的权威性和价值性,以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程建设的支撑要素,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

通过实施校企深度合作,把企业实际镜头进行分解作为小项目,到把企业已出品的动画片段作为实际案例项目,最后把订单式项目作为实训项目,逐渐实行“生产性教学”,课程融理论与实践教学于一体,融教、学、做于一体,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课程组与行业一线单位合作,共同制定了课程教学大纲,确立了以动画生产流程为导向的实训项目,按“课程基础认知——基础实训项目(小项目)——综合实训项目(实际案例)——订单式实训项目(生产性项目)——顶岗实习”组织展开递进式强化实训,六个项目分别有7个学习情境组成,每个学习情境是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项目一:

课程基础认知2课时,项目二:

简单物体的动画8课时,项目三:

飞禽的动画12课时,项目四:

四足兽的动画18课时,项目五:

人物动画20课时,项目六综合实训项目项目/订单式实训项目60课时。

为切实实现教学设计除此之外,课程团队教师还编写了包括六大教学内容的项目教案,制定了六大项目任务单,每个老师根据自己的课程需要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有1335张PPT和电子杂志等,在教学中声、画互动,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课生动起来,并与学生展开互动研讨。

采用了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广播影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一五”规划教材和省精品教材,按三种不同的工具编制了不同的试题库,建立了4个大类的教学素材库,确保了课程的教学质量,满足了课程网络教学的需要。

三、教学模式与方法

1、教学模式

(1)“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六大项目中,将企业动画短片的镜头设计成小的项目,将动画公司已完成的或已出品的动画片片段设计成案例,逐步过渡到承接企业的订单式项目或开发产学研的科研项目,以“案例”、“项目”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每个项目中包含了小的独立的工作任务,使学生从“小项目”获得“小成功”开始,注重学生成就感的过程体验,激发了学生学习动画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

(2)“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淡化理论和实践环节的界限,在工作室的平台上组织教学,使理论教学在动画快得到实践的验证,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加快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以岗位能力模块“课程包”为单元,以“双师型”教学团队为组织,以理论为先导、以实践为重点、以产品为成果,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经过探索和实践,我们的教学模式主要实现四大创新:

(1)创新教学情境

对学习情境进行精心的提炼和系统的专门化的设计,让学生在某个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通过表演、模仿某个动作、场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研讨,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动画的运动规律,增强动画创作过程体验,通过资料检索、教材阅读、实践动手、软件操作等主动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完成工作任务目标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对学生团队意识、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促进学生全方面的成长,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2)创新教学形式

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必要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实施行动导向教学。

根据项目实施分组教学,按工作流程设置小组,小组和小组之间又是工作流程中主要的组成部分,自然形成一个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学习团队。

同时,同一种教学目标采用三种不同方法,分别在不同的工作室进行学习,分层训练,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任务引领、项目驱动,以完成项目、任务的需要来推动和加强学生的学习,强化学生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教师在除了课堂讲授和辅导训练外,引导学生参加工作室组织的综合素质拓展活动,通过穿插观摩国内外优秀影片,分析电影语言,可使学生不断开拓创新。

学生须利用第二课堂活动的时间,延续完成课堂布置的项目任务,学以致用,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养。

(3)创新教学过程

关注、紧跟专业技术的最新发展,以与时俱进德理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开放性促进教学过程的全程优化。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习掌握无纸动画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外,还可以学习无纸动画的国际最新应用技术,了解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实现课程教学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杂志、网络教程来辅助教学,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创新教学环境

我们动画专业的课程教学全部以“八小时工作室”为平台展开,工作室按照动画企业岗位工作环境进行设计和布局。

通过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校企共建实验中心,引入企业项目,充实工作室内涵;已建成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实验中心在为企业提供设备支持和技术服务同时,也可以把项目带入工作室,师生通过参与实践,锻炼了师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工作室教学中,教师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与能力区别,给与不同的工作任务,分层次指导,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工作室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教学热情,促进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和课程改革,有效推进学校教学、科研的改革与提升;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能够得到顺利实施,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教学方法

在八小时工作室开展的项目教学实践中,按动画制作流程组织项目教学,主要运用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互动研讨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态”或“全真”的职业环境和企业完整的工作流程中完成项目或课题方案,做到知识传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和案例分析与互动研讨相结合得两方面的结合。

四、教师队伍

课程教师团队10人都有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其中专职教师8人,兼职教师2人,团队成员都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

课程负责人项建华,副教授,常州创意产业协会常州动漫协会副秘书长,常州国家动画无纸化教育培训平台建设项目、江苏省示范性高职教育园区重点专业建设、江苏省“高职艺术设计类“生产性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常州科教城省级动画、艺术设计实训基地项目负责人。

创办创意类科技型企业2家。

近5年来,主持国家863高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中动画技术“面向三维动画的人体运动数据捕捉与建库”(2007AA01Z334)研发项目1项、市科技局动画研发项目1项,其他技术服务项目40多项,其中与动画相关的技术服务项目10多项,出版教材一本,发表论文多篇,其中《校企合作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被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确定为全国优秀产学研合作案例。

主讲教师吴云初,教授,国家一级美术设计师,原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造型设计、动作设计、导演。

曾担任《葫芦兄弟》等九部影片的造型设计;为《鹬蚌相争》等十部影片担任主要动作设计;导演《蝶双飞》、《雪狐》、《魔鬼芯片》等影片十余部。

参与制作的电影获《金鸡奖》两次;文化部《华表奖》六次;以及其他国内奖项共十七次;并获重大国际奖项八次。

葫芦娃造型被中国动画协会、中央电视台联合评为“最喜爱的卡通明星”。

2005年12月荣获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第五届学院奖“优秀指导老师奖”。

2005年到我院任专职教师,2006年至今,撰写并出版《动画实例实训》、《动画角色表演》、《动画短片创作》等动画高等教材,其中《动画实例实训》评选为江苏省优秀精品教材。

主讲教师陈捷,副教授,17年动画企业工作经验,06年初到我院任专职教师,08年成为江苏省教育厅省聘动画教练,辅导本专业学生和江苏省教育厅选派参赛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和行业大赛获得国家一级奖项2项,全国类银奖等奖项三项,省市级级奖项多项。

主讲教师林世仁,副教授,32年动画企业工作经验,行业内知名导演,在1993至1997年连续三次获得台湾新闻局最佳宣传动画片第一名;2008年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