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39878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docx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docx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

江苏省启东市百杏中学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24分)

①家乡的星空,shēnsuì美丽,给人无尽的xiáxiǎngA②当清爽的晚风急速地徐徐吹来时,夜来香醇厚如酒的甜香、玉簪花高贵幽雅的淡香,,yīnyūn在夜气里,令人心旷神怡。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依次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

2.给A处补上恰当的标点。

(1分)

3.语段划波浪线处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分)

修改意见:

4.在语段的横线上,仿照前面的句式,续写一句,使上下文衔接自然,文意贯通。

(2分)

5.综合实践活动(8分)

(1)根据名著《格列佛游记》填空或作答。

(5分)

①格列佛乘坐的“冒险号”船经过(国家)时遭遇了海上风暴。

②在小人国,一位相当重要的人物对格列佛说“应该承认皇帝陛下多次表现宽大为怀,一再强调你建立的功绩,竭力想减轻你的罪责。

财政大臣和海军大将却要把你处死……”这里的“功绩”是指     (写一项),王国对格列佛最终的处理意见是     。

③“我们来到了语言学校,三位教授正坐在那儿讨论如何改进本国语言,他们共有两个计划。

”请问两个计划分别是什么?

(2)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5字以内)(3分)

重庆日报讯  5月18日,记者从重庆出版集团获悉,今年,该集团计划推出《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抗战记忆——台湾征集图片集》《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东线》等100多种抗战读物,以此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

其中,《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以档案文献为主,由档案文献、学术著作和普及读物组成,用100卷的篇幅第一次全面反映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面貌。

  

6.用课文原句填空。

(8分)

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⑵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司马迁《陈涉世家》)

⑶而现在,。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于光中《乡愁》)

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⑸晏殊的《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句子是,。

⑹《与朱思元书》一文中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二、(61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6分)

山行

清·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蘼芜(míwú):

香草名。

7.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

(3分)

8.结合全诗,分析“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

(二)阅读《韩娥善歌》 一文,完成11一13题。

(18分) 

昔韩娥①东之齐,匮②粮。

过雍门,鬻歌③假食。

既去而余音绕梁欐④,三日不绝。

左右以其人弗去。

过逆旅,逆旅人辱之。

韩娥因曼声⑤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

遽而追之。

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⑥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乃厚赂⑦发之。

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仿娥之遗声。

     《列子·汤问》 

【注释】①韩娥:

韩国的歌唱家。

②匮:

尽。

③鬻(yù)歌:

卖唱。

④梁欐(lì):

房屋的中梁。

⑤曼声:

长声。

⑥抃(biàn):

鼓掌。

⑦赂:

赠送礼物。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

①既去而余音绕梁欐    ②左右以其人弗去

③遽而追之  ④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

10.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

昔韩娥东之齐 

A.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B.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11.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4 分) 

故 雍 门 之 人 至 今 善 歌 哭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13.从文中找出侧面表现韩娥的歌声具有极大感染力的句子,写出其中的两句。

(4 分)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7题(16分)

“敢读书”方有新境界

赵畅

①作家王蒙说过,要敢读书,敢读自己不完全能够把握的书,不要老读比你智商还低的作者的书。

此番话语,颇耐人寻味。

  ②为何言“敢读”?

是因为这些书对于读者是“自己不完全能够把握的书”。

既然“不完全能够把握”,心里难免会担心和畏惧。

其实,就如孩子学走路一样,一开始总会跌跌撞撞。

然而,恰恰是跌跌撞撞地不断积累,才能渐渐摆脱大人扶助,学会独立行走。

读书亦然,如果一直“读比自己智商还低的作者的书”,不要说难以进步,说不定连原来的那点知识积累和对于世事的悟性老本,也会因之而销蚀。

从这个意义上说,“敢读书,敢读自己不完全能够把握的书”,不啻是一种勇气的体现,亦是一种智慧的表达。

  ③手捧一本“自己不完全能够把握的书”,要啃下来,就得花工夫。

不聚精会神、刻苦钻研不行,不甘当学生、虚心请教不行,不勇于质疑、善于积累不行。

“啃”读的过程,就是科学读书、获得知识的过程。

这般“啃”读,必引导人由易到难、由低到高获取知识,并渐渐登上智慧的殿堂。

  ④历史学家陈寅恪认为,“曹冲称象”的故事为假。

依据是当时气候寒冷,孙权控制的南方已经没有亚洲象,又怎么能进贡给汉室大象?

暂且不论结论正确与否,调动已有知识并多方求证,作出属于自己的判断,坚持这般读书,不仅会有效地链接知识点,逐渐编织一张庞大的知识网络,还能帮助自己积淀刻苦攻读所必需的坚忍不拔的品质、举一反三的悟性以及善读善成的信念。

  ⑤哲人说过:

一个境界低的人,讲不出高远的话;一个没有使命感的人,讲不出有责任感的话;一个格局小的人,讲不出大气的话。

读书,就要站在“巨人”中间,去体味“高远境界”“责任使命”“大气格局”的内涵。

书籍的“巨人”,正是那些“人类各个时期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最高智慧的结晶和精神丰碑”。

一个人,若能坚持读经典,坚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观察、思考问题,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⑥“作家重要的是要不断面对有难度的写作”。

如果说,追求“有难度的写作”是为了“切近理想之境”,那么读“自己不完全能够把握的书”,则是为了拓宽视野,增添见识。

天有涯而知无涯,只有勤读书,多读敢读自己不完全能够把握的书,才能气象宏阔、满腹经纶。

  ⑦真要做一个“敢读书,敢读自己不完全能够把握的书”的人,必须求知若渴,否则便是空话。

上世纪30年代北大有一句话:

“正式生不如旁听生,旁听生不如偷听生。

”读书,若能涌现一大批“偷听生”,则善莫大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4.请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3分)

15.文中的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4分)

16.第④段中,作者列举历史学家陈寅恪的例子,告诉我们这样一种科学的“啃读”方法:

(3分)

17.简要分析文章第⑤-⑦段的论证思路。

(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8-21题。

(21分)

听雨的奢侈

林如求

①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重,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

②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大的区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细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也绝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

例如,同样是春雨。

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地放声高歌: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受就要复杂得多:

“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

……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

”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

南宋诗人蒋捷写的那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达至今,简直痛入心髓。

③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古人那般“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的百感交集和痛彻心髓,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

④回想小时候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

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分。

因此,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带着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

即令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大喜欢。

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

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以它遮阳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淋湿。

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脚踩在凉冰冰的地上,更难受!

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嗒的雨声,在我绝不是一首抒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⑤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地喜欢起雨来了,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

因为此时在我看来,只有雨,没有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撼心灵的力度。

别的无庸赘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是只有狂风骤雨,而无雷鸣电闪,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的杰作《天问》。

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处的冤屈、激愤、忧虑、沉痛、苦闷、彷徨、坚贞、无畏……才有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

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巴金、曹禺等所喜欢写雷写电写风写雨的真谛。

⑥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也少见那种狂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致。

因此每逢下雨,我常会因此生出一种遗憾。

但我还是喜欢雨,不论是“细声巧作蝇触纸”,还是“大声铿若山落泉”,自是一种难逢的天籁,宁心静气地倾听那淅沥的雨声,对当今污染严重,整日笼罩在电视卡拉OK歌吟声和汽车摩托喧嚣声中的城市人来说,不只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

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

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消去你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媚、安详可人,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

因此,每当久晴不雨时,我就特别盼望着下雨。

这时,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在倾听大幕揭开的前奏;听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闪电犹如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隆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如是,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你也就不会觉得无稽和过分了吧?

18.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6分)

时间

小时候

(2)

如今

感受

(1)

听雨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3)

(1)

(2)

(3)

19.试从修辞的角度,简要分析“听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一句的表达效果。

(3分)

20.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自然段画线语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6分)

21.仔细研读第⑥自然段,分点概括“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的原因有哪些。

(6分)

三(65分,其中含写字5分)

22.作文。

(65分,其中写字分5分)

人们常抱怨生活太单调,太枯燥,几乎感受不到感动。

其实,点点滴滴的感动在你我的生活中俯拾皆是,只要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用感恩的心态去采撷生活,你就能够收获许多感动的印记。

课堂上一声真诚的赞许,赛场上一句热情的鼓励;手机里一张张欢聚的照片,餐桌上一盘盘温暖的饭菜;抑或是一次快乐的远足,一次春雨中的漫步,一次醉心的阅读,一次成功的哭泣。

同学们,用心回味曾经经历过的感动吧,把它装入行囊,这样,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有滋有味。

请以“有一种感动值得回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