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溶解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38762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 溶解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六章 溶解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六章 溶解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六章 溶解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六章 溶解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 溶解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

《第六章 溶解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溶解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 溶解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

[提问]:

看了这几支试管中的物质,你有什么想法?

[讲述]:

在相同的条件下,各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有的易溶,有的难溶。

[结论]:

我们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能力称为溶解性。

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请你猜想一下,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课本P3活动与探究

1.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阅读实验:

在1~4号大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泥土、植物油、食盐和酒精。

振荡后观察四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

泥土:

变浑浊悬浮固体不颗粒(分层)

植物油:

牛奶状浑浊分散着液体不止液滴(分层)

食盐:

透明液体(稳定)

酒精:

继续观察:

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情况。

1.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举出实例:

浑浊的黄河水;

固体农药(西维因);

石灰浆及墙体涂料。

2.一种液体小液滴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植物油分散在水中;

石油原油;

橡胶树的乳胶等。

归纳:

悬浊液和乳浊液统称浊液。

思考:

通过上面实验,你可以得出浊液有什么特点?

(浑浊不透明,会分层)

3.一个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和溶液。

生理盐水、糖水、碘酒。

[结论]:

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分析思考:

溶液与浊液相比,有何特点?

溶液的特点是:

均一、稳定的、久置不分层。

课本154活动与探究

乳化:

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乳浊液的现象称为乳化。

食用油不溶于水,但能溶于汽油形成溶液。

所以通常如果衣服上沾有油脂,可用汽油来洗净。

但如果洗油锅,我们不可能用汽油来洗,用得最多的是洗洁精。

它的作用原理不同于用汽油洗油脂。

前者形成的是乳浊液,而后者形成的是溶液。

像这种洗洁精能使油脂以细小的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讲解:

1、乳化作用

2、乳化剂

物质————溶液——————均一、稳定

作业:

P92、3、6

第二课时

1、固体物质溶于水,溶液的温度会发生的变化情况。

2、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3、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概念以及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五种溶液:

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

1、以四种物质分散于水中→三液的概念→溶液巩固→实验探究→物质溶解的热效应

2、实验探究法、问题探究法、直观教学法

二、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导入:

有些溶液可溶于水形成溶液,有些不能、溶解过程中往往有热量的变化。

那么物质溶解后组成溶液,其性质是否与原来物质一样呢?

有没有不同的性质呢?

P155活动与探究:

向烧杯(底部粘有一小木块)中注入半杯水,加入三匙NaOH并不断搅拌。

教师:

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

烧杯底部粘着的木块掉下来了。

讨论与交流:

烧杯底部的小木块脱落,猜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可能是NaOH加入水中溶解时,水溶液的温度升高,使烧杯底部的石蜡熔化,

因而木块掉下来了。

是不是所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都会升高?

下面我们就围绕同学们的猜想和疑惑来进行研究——: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取三只烧杯,各注入100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将两药匙NaCl、NH4NO3、NaOH分别加入上述三只烧杯中,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

(3)用手背小心触摸三只烧杯的外壁,有什么感觉?

(4)把实验后的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内。

(5)计算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填入下表中:

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测量的温度/℃

温度的变化(与水相比)

氯化钠溶液

硝酸铵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结论:

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首先是由溶制和溶剂的性质决定的,温度等外界因素也有重要影响。

某些溶液还能导电。

水溶液有两点重要的性质,一是改变了水的沸点,凝固点,二是某些溶液可以导电。

课本P94、5.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第一课时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3、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重点和难点:

1、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2、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溶液的组成。

2、通过交流讨论,了解物质的组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观察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五种溶液,并设疑:

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1:

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

学生2:

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

学生3:

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

教师引入: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

一、溶液的组成

P10活动与探究

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食盐

硫酸铜晶体

现象

结论

学生结论:

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在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它们都能溶于水中。

很好。

还有没有不同的现象和结论的?

学生甲:

我们这组还发现有少量固体物质仍存在液体中。

很好,这说明这些固体没有被水溶解完,谁能说出有什么办法使它完全被水溶解?

学生乙:

可加水和还可加热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什么是溶液呢?

溶液——就是一种物质溶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溶解溶质的物质。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讨论:

由于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所以当溶质或溶剂的量有所变化时,会有以下情况:

1.如果溶质量增大,溶剂量不变。

则溶液量会增大,溶液会变浓。

2.如果溶质量减少,溶剂量不变。

则溶液量会减少,溶液会变稀。

3.如果溶质量不变,溶剂量增加,则溶液量会增加,溶液会变稀。

4.如果溶质量不变,溶剂量减少,则溶液量会减少,溶液会变浓。

联系实际:

谁能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

学生1:

糖水,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医生给我打针时的药是溶质,蒸馏水是溶剂。

医生用的碘酒,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本节课贯穿的主线为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归纳溶液的某些性质)——>

表达与交流(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创设的各种情景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真正地做到了使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化学学习之中,完全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课本P151、2.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烧杯、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水、食盐

1、通过实验来理解溶液的定量表示。

2、通过计算来计算物质的质量分数。

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1、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2)要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4)把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如:

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的量减少,溶液的量如何变化?

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

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量增加,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

溶液组成变化如何?

若溶质量增加且完全溶解,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

若溶质质量减少,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

组成怎样变化?

等等。

这些判断并不困难,然而是否有意识地进行过这些训练,会在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题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定义: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溶液的质量(g)=溶液的体积(cm3)×

溶液密度(g.cm-3)

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较

比较项目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意义

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度量,受到外界温度、压强等影响。

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多少,不受外界条件限制。

温度要求

一定

不一定

溶剂量要求

100g

溶液是否饱和

一定达到饱和

单位

g

关系式

活动与探究(在分别装10ml水的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

实验步骤

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0.5g硫酸铜

1g硫酸铜

1.5g硫酸铜

按下表配制改氯化钠溶液

10g

90g

20g

80g

【讲解】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式的意义。

2.定义式中各质量的单位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单位。

【讨论】⑴在不饱和溶液中增加溶质的质量将引起哪些量的变化?

怎样变?

⑵在不饱和溶液中增加溶剂的质量将引起哪些量的变化?

⑶如何使原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讲解】⑴在不饱和溶液中增加溶质的质量将使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⑵在不饱和溶液中增加溶剂的质量将使溶液的质量增大,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⑶增加溶质的质量,可以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增加溶剂的质量,可以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反之,减少溶质的质量,可以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减少溶剂的质量,可以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1、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

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2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解:

需要食盐的质量为:

150千克×

16%=24千克

    需要水的质量为:

150千克-24千克=126千克

配制150千克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千克和水126千克。

2、溶液稀释的计算

将浓度大的溶液变成浓度小的溶液叫溶液的稀释。

【提问】将1克蔗糖放入烧杯中,加入9毫升水,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解。

所得糖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再向上述糖水中加入10毫升水,搅匀后的糖水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糖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又是多少?

【讲解】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溶液在稀释时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

【板书】

溶液在稀释时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

【讲述】溶液的稀释有加水稀释和加浓度小的溶液稀释。

有关的计算如下:

浓溶液的质量×

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

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讲解】稀溶液的质量等于浓溶液的质量和所加水的质量之和。

例:

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加多少水?

解:

设稀释后硫酸的质量为x

需要加水的质量是:

答:

需要加水195克。

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g,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

溶质质量(NaOH)=300g×

20%=60g。

溶剂质量(水)=300g-60g=240g。

配制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

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kg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150kg×

16%=24kg

需要水的质量为:

150kg-24kg=126kg

配制150kg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kg和水126kg。

【讲解】在进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时,需要用有关的质量来进行计算,不能用溶液的体积直接进行计算。

溶液的配制步骤

a.计算b.称取或量取溶质c.溶解d.装瓶、贴标签

实验9-7:

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6%的氯化钠溶液。

步骤

具体作法

计算

氯化钠g,水ml

称量

用托盘天平称取g氯化钠,倒入烧杯中

量取

用量筒量取ml的水倒入烧杯中

溶解

用搅拌,使氯化钠溶解

装瓶、贴标签

把氯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盖好并

溶液的配制步骤a.计算b.称取或量取溶质c.溶解d.装瓶、贴标签.

课本P153、4、5.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

1、知道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2、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外界条件。

教学重点: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外界条件。

1、通过实验来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2、通过实验来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外界条件。

实验准备:

烧杯2个(各装20mL水)、玻璃棒1根、5gNaCl(预先称好)、5gKNO34包(预先称好)、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火柴、量筒、胶头滴管。

[引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酒精可以任意比例与水互溶,那么,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所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有没有一个限度呢?

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这种限度呢?

一: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溶解性

.定义: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3)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活动与探究

操作

加入5g食盐、搅拌

再加入5g食盐、搅拌

再加入5ml水、搅拌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加热

冷却

1.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讲述〕在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

在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的量的情况下,原来的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

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溶剂里”,溶液的“饱和”或“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加热(硝酸钾晶体溶解)

硝酸钾饱和溶液硝酸钾不饱和溶液

降温(硝酸钾晶体折出)

加水(氯化钠固体溶解)

氯化钠饱和溶液氯化钠不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氯化钠固体折出)

定性特征,一般说,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练习〕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试举出使它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

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总之:

利用改变“温度”或改变“溶质”或“溶剂”相对量的方法。

〔讲述〕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人们还常常把溶液分成浓溶液和稀溶液。

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浓溶液,而不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稀溶液呢?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同一种溶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提问):

一定条件(温度相同、溶剂的量相同)下,不同溶质溶解的量是否相同呢?

可以把不同的溶质,分别加到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水中,比较它们溶解的量是不是相同。

应该先称量出相同质量的不同溶质的质量,然后把它们分别溶解在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水中,就可以比较它们溶解的量是不是相同。

老师:

下面,请同学再考虑一个问题:

通常人们根据溶液中含溶质的多少,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有人说: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下面大家先讨论,然后再回答。

[学生讨论],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例如,上面实验中得到的硝酸钾溶液和硝酸铵溶液都是饱和溶液,但是硝酸铵溶液中含溶质多、浓度大。

而硝酸钾溶液中含溶质少。

浓度小。

因此这两种溶液相比较,硝酸铵是浓溶液,硝酸钾是稀溶液。

师:

回答得很好。

对于不同溶质来说,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对于同一种溶质来说,饱和溶液和浓溶液,不饱和溶液和稀溶液有什么关系呢?

[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物质的溶解性,以及饱和溶液和浓溶液、不饱和溶液和稀溶液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等概念。

这些概念为我们学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打下基础。

课后,请同学们预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P231、2、3、4.

第二课时

1、溶解度的概念,

2、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与应用。

3、有关溶解度曲线的认识和应用。

1、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2、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1、通过实验来讲解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2、通过课本上的固体溶解度曲线来理解溶解度的意义。

硝酸钾固体、烧杯、玻璃棒。

导入:

在上一课题中,己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质放到溶剂中时的一些情况。

但是不是所有物质都能溶解于水呢?

在一定量水中是不是能大量溶解某一物质呢?

本课题就要研究物质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限度的问题。

提问:

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举例说明。

  

不同。

例如食盐能溶于水,而沙子却极难溶于水。

那么,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例如油易溶于汽油而难溶于水。

教师总结:

 物质溶解能力不仅与溶质有关,也与溶剂性质有关。

通常我们将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

二、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1.: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一般情况下指水做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此温度下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根据此定义,解题时利用此关系,先把溶剂设定为100克(已知数),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即是在这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然后找出溶质、溶剂和饱和溶液之间的质量关系就可进行求解:

温度(℃)~溶剂质量(克)~溶质质量(克)~饱和溶液质量(克)

t℃100克∶溶解度(S)克∶(100+溶解度)克

学生在解有关溶解度计算的问题时,先将上式列出,再根据题意,找出溶质、溶剂和饱和溶液间的质量比关系:

溶剂质量∶溶质质量=100∶溶解度

溶剂质量∶饱和溶液质量=100∶(100+溶解度)

溶质质量∶饱和溶液质量=溶解度∶(100+溶解度)

【提问】阅读教材中有关溶解度的定义,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有哪几个方面的因素?

回答:

——————

【讲解】固体物质在某一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涉及一定温度、100g溶剂、达到饱和溶液和溶解的溶质克数四个因素。

例题1、把50克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2克硝酸钾,求硝酸钾在20℃时的溶解度。

解析:

设硝酸钾在20℃时的溶解度为S

此题是在一定温度下且定温(t=20℃)时求溶解度的题,即溶解度为未知数(一般把溶解度设为S),跟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未知时的计算相似。

20℃100克∶溶解度(S)∶(100+溶解度)克

20℃50克-12克12克50克

列出比例式:

100克∶(100+S)=(50克-12克)∶50克

或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