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谈散文》导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38372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家谈散文》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散文家谈散文》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散文家谈散文》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散文家谈散文》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散文家谈散文》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散文家谈散文》导学案.docx

《《散文家谈散文》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家谈散文》导学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散文家谈散文》导学案.docx

《散文家谈散文》导学案

《散文家谈散文》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

《散文家谈散文》

[学习目的: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见解。

2.品读文章《白鹭》,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3.阅读《关于散文<白鹭>》,了解选择角度评析文章。

[学习过程]

(一)简介

1.课文

《散文家谈散文》包含两篇文章,一是《关于散文<白鹭>》;另一篇是《白鹭》。

《关于散文<白鹭>》是一篇随笔式的评论,作者小雪从散文的特征和散文风格的多样落笔,对郭沫若散文《白鹭》的风格进行评论,文字流畅,篇幅短小,挥洒自如,文笔优美。

郭沫若的散文《白鹭》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白鹭是一种为中国文人喜爱的鸟儿。

杜甫的诗歌《绝句》写道: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再如张志和的《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两首诗歌都将白鹭融进一个诗画的境界。

而杜牧笔下的白鹭最为绝妙:

“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人称这是“一字不着”地绘出了白鹭的独特神貌。

那么作者郭沫若怎样才能用散文写出不同于前人的“白鹭”呢?

在后人眼中,散文《白鹭》又有怎样的艺术感染力呢?

我们可以在课文学习中找到答案。

2.作者

《关于散文<白鹭>》的作者是晓雪。

晓雪:

原名杨文翰,白族,云南大理市喜洲人。

195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

先后出版的著作有诗人论专著《生活的牧歌——论艾青的诗》,诗集《祖国的春天》,诗论文集《浅谈集》,散文集《雪与雕梅》等20余种。

有些作品曾翻译成英、法、西班牙、意大利、缅、泰、韩等国文字和哈萨克、维吾尔、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文字。

他担任过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等职务,获得过意大利蒙德卡罗国际文学奖特别奖。

散文《白鹭》的作者是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

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

四川乐山人。

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

1924年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倡导革命文学。

1949年后,担任新中国文联主席,继续进行文学创作。

他长期担负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1978年病逝于北京。

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二)思考

1.郭沫若为什么要写《白鹭》?

2.《白鹭》的文体有什么特点?

3.晓雪在《关于散文<白鹭>》一文中发表了什么观点?

4.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掌握哪些字、词?

(三)生字正音记形。

隽永:

juàn绮丽:

qǐ恬淡:

tián

睿智:

ruì铿锵:

kēngqiāng寥廓:

liáokuò

长喙:

huì嗜好:

shì

2.多音字

_

3.形似字

绮丽

琦玉

长喙

缘分

4.词语解释

隽永:

意味深长。

绮丽:

鲜艳美丽。

睿智:

英明有远见。

铿锵:

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寥廓:

高远空旷。

嗜好:

特殊的爱好。

真挚:

真诚恳切。

恬淡:

不追求名利,淡泊。

磅礴:

气势盛大。

(四)课文分析之一《白鹭》

第一部分

1.原文

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⑵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⑶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⑷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⑸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文句梳理:

提问:

在文学家郭沫若的眼中,白鹭是什么?

讲解:

白鹭是诗,“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诗。

提问:

在你看来,诗有什么特点?

讲解:

语言精练形象,节奏感强,充满意境

提问:

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诗?

这样比喻表明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讲解:

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提问:

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精巧在哪里?

讲解:

(2)(5)小节与白鹭是“精巧的诗”相对应;白鹭精巧在“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2)段是概括描写;白鹭精巧在“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5)段是具体描写。

提问:

“颜色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

讲解:

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

提问:

“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

讲解:

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

白鹭身段精巧,颜色和谐,一切都很适宜,的确精巧如诗。

3.文段意思

第一部分(1—5)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第二部分

1.原文

⑹在清水田里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⑺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⑻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⑼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

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内容把握。

提问:

与白鹭是“韵在骨子的诗”相对应的语句是哪些?

讲解:

(6)、(7)、(8)小节与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

白鹤、朱鹭、苍鹭怎能与它相比呢?

提问:

作者为了表现“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

讲解:

觅食、栖息、飞行及白鹭不会唱歌。

提问:

这几方面在作者的笔下恰如几幅优美的画,请概括这几幅画面

讲解:

白鹭钓鱼图

白鹭瞭望图

白鹭晚飞图

[白鹭钓鱼图]

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与周围的一切和谐合一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白鹭瞭望图]

画面富有诗意:

清晨、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

引导学生感受白鹭的生活态度超凡脱俗傲然个性的独特的美。

[白鹭晚飞图]

“白鹭低飞”并不常见,“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让我们体会到——悠然傲然的白鹭飘然低飞给人的喜悦,从而体现人对白鹭的热爱崇敬。

(9)作者尽管提到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但就是这一句“蓄势”将对白鹭的评价铺垫了上去“无声胜有声”,作者一个轻巧的转折就让读者再一次震惊,“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白鹭的外形那么精致,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就是能给人们带来欣喜的一首无声有形的歌。

这几幅优美的图画令人沉醉,让我们把它们记在脑海中。

作者把白鹭比作韵在骨子里的诗,就在于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类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精神的喜悦、灵魂的安宁。

最后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讲解:

与第一段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3.文段意思

第二部分(6—9)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白鹭》写作特点总结]

1.衬托比较,突出白鹭。

2.写意手法,点染神韵。

3.语言精美,如诗如画。

(五)课文分析之二:

关于散文《白鹭》

第一部分

1.原文

我喜欢散文,就在于它的随意性和多样性,就在于它是一种没有固定格式的最自由自在的文体。

因此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

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豪放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

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他的后一种散文。

这篇五百字的《白鹭》,就是后一类散文的典型例子。

2.内容把握

提问一:

第一部分的思路是什么?

讲解:

第一部分的思路:

先写喜欢散文的原因:

随意性、多样性“没有固定格式,最自由自在”,再写“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最后写喜欢郭沫若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散文。

提问二:

第(3)段中的“这篇五百字的《白鹭》,就是后一类散文的典型例子”。

一句有什么作用?

讲解:

作用是承上启下。

3.文段意思

第一部分(1——3)表白作者关于散文的见解。

第二部分

1.原文

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妙地描绘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合。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

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我想起古人的描述,“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姚鼐)

莱辛说:

“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地品味。

《白鹭》就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

它“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2.内容把握。

提问一:

第(4)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意思?

讲解:

着重指出散文《白鹭》的特点:

精彩简练的文字,独特独到的认识描绘美。

提问二:

作者在文段中引用了课文《白鹭》的句子,作用是什么?

讲解:

引用了课文《白鹭》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摆事实,以事实证明《白鹭》的文字非常精彩、极其简练。

提问三:

作者引用的句子“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是谁的文字?

有什么作用?

讲解:

引用的文字出于姚鼐,句子“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是对《白鹭》的赞扬。

提问四:

莱辛的话是不是同姚鼐的话一样,在赞扬《白鹭》?

讲解:

不是。

莱辛的话不是赞扬《白鹭》的风格,而是在讲道理,告诉我们好文章的标准。

提问五:

如果使用这个标准衡量,《白鹭》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

讲解:

正如作者所言:

《白鹭》“言有尽而意无穷”,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

这一段分析说明《白鹭》到达的艺术境界。

3.文段意思

第二部分(4——7)阐述作者对于《白鹭》的看法。

[关于散文《白鹭》的写作特点总结]

1.着眼大处,层层推进。

由于作者是一位专业作家,广泛涉猎文学作品,因而写作时大处落笔:

(1)自然段作者写“我喜欢散文”;第

(2)自然段写“因此我喜欢”各种风格的散文;第(3)自然段段使用(……我喜欢……)“我更喜欢……”句子点明本文要探讨的风格,这样作者层层推进,上下勾连,推出议论的主体,显示了严谨的逻辑的力量。

2.落笔小文,据理契合

同其他论说文不同的是,这篇文章使用的论据都出于原文《白鹭》,这是文艺评论的特点之一。

作者大处着眼,脱出小文,始终紧扣《白鹭》在风格上的特点议论,笔力集中而凝炼。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

20分钟)

一.按要求填空

⑴在横线上为加线字注音。

①隽永:

②绮丽:

③恬淡:

④睿智:

⑤铿锵:

⑥寥廓:

⑦长喙:

⑧嗜好:

⑵填空,完成成语。

①鸦雀();②鸡犬();③鱼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