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区环境监测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
《洁净区环境监测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洁净区环境监测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表1各级别洁净区风速的技术指标
级别
100级
10000级
100000级
300000级
风速
m/s
水平层流
≥
——
垂直层流
换气次数
次/h
≥25
≥15
≥12
风速计
风速计必须在检定合格周期内。
4
测定频次:
尘埃粒子数
要求如表2所示:
表2各级别洁净区尘埃粒子数的技术指标
尘埃数
粒/m3
≥μm
≤3500
≤350000
≤3500000
≤
≤2000
≤20000
≤60000
尘埃粒子计数器
内容
(1)用尘埃粒子计数仪在高度米水平面上的位置采样,总采样次数不少于5次。
(2)最少采样点数目的确定如3表所示:
表3:
最少采样点数目
面积
m2
洁净度级别
<10
2~3
2
≥10~<20
≥20~<40
8
≥40~<100
16
≥100~<200
40
10
3
≥200~<400
80
20
6
≥400~<1000
160
13
≥1000~<2000
400
100
32
≥2000
800
200
63
注:
对于100级的单向流洁净室(区),包括100级洁净工作台,面积指的是送风口表面积;
对于10000级以上的单向流洁净室(区),面积知道是房间面积。
(3)采样点的位置
采样点一般在离地面高度的水平面上均匀布置。
采样点多余5点事,也可以在离地面至高度区域内分层分布,但每层不少于5点。
采样点分布见附录A
(4)采样次数的限定
对任何小洁净室(区)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采样点的数目不得小于2个,总采样次数不得少于5次。
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多余一次,且不同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不同。
(5)采样量
不同洁净度级别每次最小采样量见表4
表4最小采样量
最小采样量
L/次
(6)采样注意事项
对于单向流洁净室(区),粒子计数器的采样管口应正对气流方向;
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区),粒子计数器的采样管口宜朝上。
布置采样点是应尽量避开风口。
采样时,测试人员应在采样口的下风侧,并尽量少活动。
采样完毕后,宜对粒子计数器进行自净。
应采取一切措施防止采样过程的污染。
采样结果的计算
(1)采样点的平均悬浮粒子浓度A
采样点的平均悬浮粒子浓度A的计算公式:
式中:
A—某一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粒每立方米(粒/m3)
Ci—某一采样点的粒子浓度(i=1,2,3,…,n),粒每立方米(粒/m3)
n—某一采样点的采样次数,次
(2)平均值的均值M
平均值的均值M的计算公式:
M—平均值的均值,即洁净室(区)的平均粒子浓度,粒每平方米(粒/m3)
Ai—某一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i=1,2,3,…,n),粒每平方米(粒/m3)
L—某一洁净室(区)内的总采样点数,个
(3)标准差SE
标准差SE的计算公式:
SE—平均值均值的标准误差,粒每平方米(粒/m3)
(4)95%置信上限(UCL)
95%置信上限(UCL)计算公式:
UCL—平均值均值的95%置信上限,粒每平方米(粒/m3)
t—95%置信上限的t分布系数,见表5
采样点数L
5
7
9
>9
t
当采样点数多于9时,不需要计算UCL
结果的判定
判断悬浮粒子的洁净度级别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每个采样点的平均悬浮粒子浓度必须不大于规定的级别界限,即Ai≤级别极限;
(2)全部采样点的悬浮粒子浓度平均值均值的95%置信上限必须不大于规定的级别极限,即UCL≤级别界限。
沉降菌
(1)判定标准如表6所示
沉降菌/皿,
≤1
≤3
≤10
(2)最少采样点数目
最少采样点数目见表3
(3)采样点位置
工作区采样点位置离地面~(略高于工作面)。
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测点。
采样点位置分布见附录A
(4)最少培养皿数
在满足最少采样点数目的同时,还需满足最少培养皿数,见表7
最少培养皿数(90mm)
14
10000
100000
300000
(5)采样次数
每个采样点一般采样一次
仪器设备包括:
培养皿、培养基、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
(1)培养皿:
采用90mm×
15mm规格的培养皿
(2)培养基:
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或沙氏培养基。
配制方法见附录B。
(3)恒温培养箱:
必须定期对恒温培养箱进行校验。
测试步骤
(1)测试前,培养皿表面需严格消毒。
(2)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按采样要求逐个放置,然后从里到外逐个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在空气中。
(3)静态测试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30min以上;
动态测试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不大于4h。
(4)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5)采用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配制的培养皿经采样后,在30℃~3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2d;
采用沙氏培养基(SDA)配制的培养皿经采样后,在20℃~2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5d。
(6)每次采样应有对照试验,避免培养皿运输或搬动过程中造成影响,每次或每个区域取不低于1个对照皿,与采样皿同法操作但不需暴露采样,然后与采样后的培养皿一起放入培养箱中培养,结果应无菌生长。
(7)每批培养皿应有对照试验,检验培养皿在使用前已被污染。
每批可选定不少于3个培养皿作为批对照培养。
采样注意事项
(1)对于单向流洁净室(区)或送风口,采样器采样口朝向应正对气流方向;
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区),采样口向上。
(2)布置采样点时,至少应尽量避开尘粒较集中的回风口。
(3)采样时,测试人员应站在采样口的下风侧,并尽量少走动。
(4)应采取一切措施防止采样过程的污染和其他可能对样本的污染。
菌落计数
(1)用肉眼对培养皿上所有的菌落直接计数。
(2)若平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
(3)当某个测试点有多个培养皿时,可计算单个培养皿的沉降菌平均菌落数,计算公式如下:
—平均菌落数
Mn—n号培养皿菌落数
n—培养皿总数
(1)每个测点的沉降菌平均菌落数必须低于所选定标准中的界限
(2)在静态测试时,若某个测点的沉降菌平均菌落数超过评定标准,则应重新采样两次,两次测试结果均合格才能判定合格。
浮游菌
(1)判定标准如表8所示
浮游菌/m3
≤5
≤100
≤500
工作区测点位置离地~左右
送风口测点位置离开送风面30cm左右
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测点
采样点布置的规则见附录A。
(4)最小采样量
浮游菌每次最小采样量见表9所示
表9最小采样量
采样量L/次
1000
500
仪器与设备包括:
浮游菌采样器、培养皿、培养基、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
15mm规格培养皿。
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或沙氏培养基,其配制方法见附录B。
(1)测试前仪器、培养皿表面必须严格消毒
(2)采样器进入被测房间前先用消毒房间的消毒剂消毒,用于100级洁净室的采样器宜预先放置在被测房间内。
(3)消毒剂擦拭培养皿的外表面。
(4)采样前,先用消毒剂清洗采样器的顶盖、转盘以及罩子的内外表面,采样结束,再用消毒剂轻轻喷洒罩子的内壁和转盘。
(5)采样口和采集管,使用前必须高温灭菌,如用消毒剂对对采集管内外壁进行消毒时,应将管中残留液倒掉并晾干。
(6)采样者应穿戴被测洁净区相应的工作服,在转盘上放入或调换培养皿前,双手消毒剂消毒或戴无菌手套操作。
(7)采样仪器经消毒后先不放入培养皿,开启浮游菌采样器,使仪器中的残留消毒剂蒸发,时间不宜少于5min,并检查流量并根据采样量调整设定采样时间。
(8)关闭浮游菌采样器,放入培养皿,盖上盖子。
(9)置采样口于采样点后,开启浮游菌采样器进行采样。
(10)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采用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配制的培养皿经采样后,在30℃~3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2d;
采用沙氏培养基配制的培养皿经采样后,在20℃~2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5d。
(11)每次采样应有对照试验,避免培养皿运输或搬动过程中造成影响,每次或每个区域取不低于1个对照皿,与采样皿同法操作但不需采样,然后与采样后的培养皿一起放入培养箱中培养,结果应无菌生长。
(12)每批培养皿应有对照试验,检验培养皿在使用前已被污染。
(1)所使用仪器必须在检定有效期内
(2)采样管严禁渗漏,内壁应光滑。
(3)使用前应仔细检查每一个培养皿的质量,培养基及培养皿有变质、破损或污染的不能使用。
(4)对培养基。
培养条件及其他参数详细记录。
(3)采样管的长度应根据测点的高度定,尽量减少弯曲。
(1)用肉眼对培养皿上所有菌落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有否遗漏。
(3)每个测点的浮游菌平均浓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4)由于细菌种类繁多,差别甚大,计数时一般用透射光于培养皿背面或正面仔细观察,不要漏计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并须注意细菌菌落和培养基沉淀物的区别,必要时用显微镜鉴别。
结果判定
(1)每个测点的浮游菌平均浓度必须低于所选定评定标准中的界限。
(2)在静态测试时,若某测点的浮游菌平均浓度超过评定标准,则应重新采样两次,两次测试结果均合格才能判定为符合。
日常监控
(1)对于压差及温湿度的日常监控,在工作阶段,每天早晚各一次记录工作场所的微压差计及温湿度计的度数。
(2)尘埃粒子、浮游菌及沉降菌除定期检测外不做日常监控,但在出现以下情况时,需对洁净区相关项目做重新检测:
Ø
停工时间比预计时间延长
关键区域内发现有污染存在
在生产期间,空气净化系统进行任何重大维修
日常操作记录反映出倾向性的数据
消毒规程的改变
引起生物污染的事故等
当生产设备有重大维修或增加设备时
当洁净区(室)结构或区域分布有重大变动时
附录A洁净室(区)采样点布置
洁净室(区)采样点布置宜力求均匀,避免采样点在局部区域过于稀疏。
下列多采样点布置图示可做参考:
100级单向流区域,洁净工作台或局部空气净化设施的采样点宜布置在正对气流方向的工作面上,气流形式可参考下图:
水平单向流的气流形式:
→→→→→→→→→
垂直单向流的气流形式:
↓↓↓↓↓↓↓
附录B培养基的灭菌及准备
1、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培养基的灭菌及准备
培养基采用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可以按照以下处方制备,也可使用按该处方生产的符合要求的脱水培养基。
配制后按培养基规定的经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
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配方
酪蛋白胰酶消化物………………………………………………………15g
大豆粉木瓜蛋白酶消化物………………………………………………5g
氯化钠……………………………………………………………………5g
琼脂………………………………………………………………………15g
纯化水………………………………………………………………1000ml
取上述成分除琼脂,混合,微热溶解,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
,加入琼脂,加热融化后,分装、灭菌,冷却至约60℃,在无菌操作要求下倾注约20ml至无菌平皿(90mm)中。
加盖后再室温放至凝固。
3、沙氏培养基(SDA)培养基的灭菌及准备
葡萄糖……………………………………………………………………40g
酪蛋白胰酶消化物、动物组织的胃酶消化物等量混合物……………10g
,加入琼脂,加热融化后,分装,灭菌,冷却至约60℃,在无菌操作要求下倾注20ml至无菌平皿(90mm)中。
加盖后在室温放至凝固。
3、培养基平皿培养及保存
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宜在2℃~8℃保存,一般以一周为宜或按厂商提供标准执行。
采用适宜方法在平皿上做好培养基的名称、制备日期记录的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