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第157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373003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第157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157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157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157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157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第157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docx

《吉林省长春市第157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第157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长春市第157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docx

吉林省长春市第157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

绝密★启用前

吉林省长春市第157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小明用刻度尺测得一支水性笔的长度为,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应是

A.B.C.D.

2.下列单位换算的式子中正确的是

A.4.5m=4.5×100=450cm

B.4.5m=4.5m×100cm=450cm

C.4.5m==0.0045km

D.4.5m=4.5×100cm=450cm

3.一个同学用刻度尺测得一物体的长度为0.8696m,则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A.1米B.1分米C.1厘米D.1毫米

4.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

12.34cm、12.36cm、12.35cm、12.9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35cm                           

B.12.34cm                           

C.12.50cm                           

D.12.36cm

5.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拉尺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

A.偏大B.偏小C.不受影响D.无法判断

6.如图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的示意图,成功对接后,若认为“神舟十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

A.地球B.月球C.太阳D.“天宫一号”

7.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B.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越长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物体,它们的速度都是相同的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8.下列速度﹣时间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9.用嘴吹笔帽能够发出鸣叫声,这个声音的声源是()

A.嘴B.笔帽C.空气D.手

10.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11.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12.空心玻璃棉作为一种新型的吸声建筑材料,在众多新型建筑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利用其控制噪声属于下列方法中的()

A.防止噪声产生B.阻断噪声的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D.无法判断

1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B.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噪声

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D.“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14.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28.8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8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48km,则

A.小张速度最大B.小王速度最大

C.小李速度最大D.人速度一样大

15.汽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驶上长为60m的斜坡,经10s到达坡顶,接着又以10m/s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匀速返回,经6s到达坡底,该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7.5m/sB.8m/sC.6.25m/sD.3.75m/s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6.如图1所示,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上,一排排战车整齐匀速地驶过天安门前。

车上指挥员以旁边战车为参照物,他是____的,以天安门为参照物,他是__的。

17.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________m/s,乙车的速度是________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_运动。

18.18.夏天的傍晚,一些中老年人喜欢跳广场舞,优美的舞曲是由于扬声器的纸盆发出的,声音是通过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有人建议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处减弱噪声的.

19.音乐会,演员正在吹奏笛子,笛子发声是因为___在振动发声.吹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笛子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是声音的_______不同;茂密的森林有吸声和消声的作用,是在_________减弱噪声。

20.“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

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

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______。

2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__(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

秒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_s。

22.一行驶中的汽车在某时刻速度表如题图所示,此刻它的速度是____,若保持这个速度行驶10km的路程需要_______min.

23.观察如图所示的情景,在喇叭纸盆上放些小纸屑(图甲),“土电话”(图乙).

(1)喇叭放音时,纸盆上纸屑“翩翩起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细棉线连接“土电话”并张紧细棉线,能实现10米间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同学捏住细棉线的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三、计算题

24.某人在A处大喊一声,此声音经过10S传到B处,求AB之间的长度___?

(15℃)

25.用超声仪垂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4s收到回波,由此可测出海水的深度是多少米____?

(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50m/s)

26.一列火车长200m,穿过一个长1000m的隧道用了2min,然后以这个速度通过2.4km的大桥,通过大桥要多长时间?

评卷人

得分

四、实验题

27.如图,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斜面的作用是使小车获得下滑动力加速下滑;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中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__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28.在探索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丽利用音叉、乒乓球、小锤以及听诊器等做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帮她完成相关内容:

(1)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是不同的,说明响度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实验

中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_.

(2)用大小相等的力敲击音叉,同时听者逐步远离音叉,逐步感受音叉声音的响度变化,直到听不到音叉的声音为止.实验中用大小相等的力敲击音叉的目的是_____.这说明听到的响度与________有关,离音叉越远的人听到音叉声音的响度应该越________.

29.如图所示,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

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个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5.00

1.50

2131

2

31.00

2.00

1284

3

48.50

2.50

656

(1)敲击直管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人耳的。

三根直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_______号管。

(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

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请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

一支中性笔的长度比“一拃”的长度略短,因此这个单位应是cm,答案为A,选项BCD不符合实际。

2.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根据长度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换算的步骤为:

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

解:

根据换算步骤可得:

(1)4.5m=4.5×100cm=450cm,故A、B不正确,D正确;

(2)4.5m=4.5×

km=0.0045km,故C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键掌握单位换算的步骤.

3.D

【解析】试题分析:

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估读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0.896m最后一位是估读值,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毫米。

考点:

长度测量时的估读方法

4.A

【解析】

试题分析:

4次测量结果中的12.95cm与其他的数据相差太多,是记错了。

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12.34cm+12.36cm+12.35cm)/3=12.35cm.故选A

考点:

数据的处理

5.B

【解析】试题分析:

对物体微小变化量的比较判断,以物体的真实长度为准,塑料刻度尺被拉伸后,尽管拉伸后尺变长了,但上面的数字并没变,被测物体长度没变,所以读数就变小了.

解:

用被拉长了的塑料尺测量物体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变大,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小,所以选项A、C、D的说法均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测量工具的了解.

6.D

【解析】

“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现成功对接后,保持相对静止,以对方为参照物,两者都是静止的,所以选择“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十号”是静止的。

“神舟十号”相对于地球、月球、太阳,均有位置的变化,故以它们为参照物,“神舟十号”是运动的,故ABC错误。

答案为D。

7.D

【解析】

试题分析: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速度和时间两个物理量有关;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的最简单的机械运动,速度的大小与与通过路程的长短和运动时间无关,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不同物体,它们的速度不一定相同。

故选D

考点:

速度

8.B

【解析】

试题分析:

在四个选项中,横轴均表示时间,纵轴均表示速度。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一定,不随时间变化,故v﹣t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答案为B。

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匀速直线运动

9.C

【解析】用嘴吹笔帽能够使笔帽中的空气振动发出鸣叫声,所以这个声音的声源是空气。

故选C。

10.A

【解析】

试题分析:

甲、乙的振幅和频率都相同,所以音调和响度相同,故A正确;甲、丙的振幅相同,但频率不同,所以响度相同,但音调不同,故B错误;乙、丁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不同,故C错误;丙、丁的振幅不同,所以响度不同,故D错误;应选A。

考点:

声音的要素

11.D

【解析】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和信息;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超声波能传递信息,故A错;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超声波能传递信息,故B错;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是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故C错;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应选D。

12.B

【解析】

【详解】

离心玻璃棉作为一种新型的吸声建筑材料,主要是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即阻断噪声的传播.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睛】

减弱噪声途径有三条:

①在声源处控制噪声;②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③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3.A

【解析】

试题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A正确;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噪声的,故B错;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C错;“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应选A。

【考点定位】声现象

14.D

【解析】

【详解】

小张速度28.8km/h.小王速度8m/s=83.6km/h=28.8km/h.小李速度v==28.8km/h.所以三人速度相等.故选:

D.

【点睛】

利用v=计算出小李的速度后,全部统一单位,比较就行.

15.A

【解析】

【详解】

汽车上下坡通过的总路程:

s=2×60m=120m;上坡时所用时间:

t1==10s;

下坡所用时间为:

t2==6s;全程所用总时间:

t总=10s+6s=16s;汽车上下坡的全程平均速度为:

v==7.5m/s.故选A.

16.静止;运动

【解析】

试题分析:

行进中的战车上指挥员以旁边战车为参照物,指挥员与其他战车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以天安门为参照物,指挥员与天安门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他是运动的。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

17.156西

【解析】

【分析】

(1)要求甲车的速度,需要先从图象中找出甲车的一组对应数据-路程与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v=算出甲车的速度;

(2)以甲车为参照物,要判断乙车向哪个方向运动,就需要先判断出两车的速度关系(判断两车的速度关系可采用两种方法:

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然后根据两车的速度关系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出乙车的运动方向.

【详解】

由图象可知,当t甲=10s时,s甲=150m,所以甲车的速度:

v甲===15m/s;

由图象可知,当t甲=t乙时,路程s甲>s乙,根据速度公式可知,所以v甲>v乙,

由于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在向西运动。

18.振动;空气;声源.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舞曲是由于扬声器的纸盆振动发出的,日常生活中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故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有人建议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19.空气柱音调音色 在传播过程中

【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笛子发声,是由于笛子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笛子上的按压位置,是通过改变振动的空气中的长度来改变振动的频率,即音调发生了变化;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所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是依据声音的音色判断的;在茂密的森林有吸声和消声的作用,这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0.产生传播

【解析】

试题分析:

盗贼的目的是在盗铃的时候不让别人听见,要达到目的,就需要不让铃响,也就是不让声音产生,没有做到;或者不让声音传播,传不到别人的耳朵中,他只是把自已的耳朵捂住了,没有达到目的。

【考点定位】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21.B1.351mm或0.1cm218s

【解析】

【详解】

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物体末端所对刻度相垂直,由图知道,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B;由图知道,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即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又因为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1.3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是1.35cm;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由图知道,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3min和4min之间,超过半刻度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5s,大盘指针在38s,所以,秒表读数为3min38s=218s。

22.60km/h   10

【解析】

【详解】

由速度表知道,此时汽车的车速是:

v=60km/h,由v=知道,若保持这个速度行驶10k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是:

23.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固体传声效果好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解析】

【详解】

(1)根据题意知道,当喇叭发出声音时,纸盆不断上下振动,且纸盆上的纸屑能够“翩翩起舞”,由此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l0m间的通话,这说明声音通过细棉线向外传播的,即表明固体能够传声,且固体传声效果好;

(3)在用土电话时,是通过棉线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的传到远方,若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由于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也就听不到声音了。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需要知道,固体能传声,而且传声效果好;还要知道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4.3400m

【解析】根据即可得,AB之间的长度:

s=vt=340m/s×10s=3400m.

答:

AB之间的长度为3400m.

25.2900m

【解析】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由可得海水的深度:

s=vt=1450m/s×2s=2900m.

答:

海水的深度为2900m.

26.260s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知道,火车穿过隧道走的路程等于车长加上隧道长,即s=L车+L隧道=200m+1000m=1200m,所用时间是:

t=2min,

所以,火车的速度是:

当火车经过大桥时走的路程等于车长加上桥长,即s′=L车+L桥=200m+2400m=2600m,

所以,火车经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过桥(隧道)走的路程等于车长加上桥长(隧道长)。

27.v=

小便于计时,测量时间的误差较小0.12小于

【解析】

【详解】

在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距离,用秒表测时间,所用该实验中还需要刻度尺;

(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v=;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目的是延长小车的运动时间,使测量时间的误差较小。

(3)由图可知,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长度S=60cm=0.6m,运动时间t=5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0.12m/s;小车通过上半程和下半程的路程相同,下半程的时间小于上半程的时间,由v=可得,时间越小速度越大,故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下半程的速度较大。

【点睛】

(1)根据实验原理,要测量平均速度,需测出路程和实验,从而可确定所需的实验器材;

(2)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

v=s(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4)用刻度尺测出物体的路程,用秒表测出物体的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28.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利用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判断音叉振动的幅度保证音叉振动的幅度相等传播距离小

【解析】

【详解】

(1)使音叉发出不同强弱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是不同的,说明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该实验中,采用了转换的方法,即将音叉的振动转化成了乒乓球的振动,故乒乓球的作用是:

利用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判断音叉振动的幅度;

(2)为了增加实验的效果,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问题,实验中用大小相等的力敲击音叉的目的是控制响度相同,逐步感受音叉声音的响度变化,离音叉越近听到音叉声音的响度越大,离音叉越远的人听到音叉声音的响度越小,说明使音叉发出相同响度的声音时,距离不同,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即响度与传播距离有关。

【点睛】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在做音叉实验中,为了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由于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所以前后要用大小相等的力敲击音叉,控制响度相等。

29.)空气3不能没有控制管的长度相同或管的直径相同

【解析】

【分析】

(1)音调由声音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2)探究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应用控制变量法.

【详解】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敲击直管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3号管子的频率最小,3号管子的音调最低。

(2)探究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中没有控制管子的长度相同而直径不同、或管子的长度不同而直径相同,即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不能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