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设计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
《标志设计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志设计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77年5月
设计师(外聘)
主讲
李洁
1978年3月
讲师
课程建设
陈建溟
1972年5月
讲师
宋毅
女
1982年3月
课程建设
教师团队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
本课程的师资队伍素质较高,本课程组同时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的教师共有11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6人。
副教授3人,占40%。
讲师7人,助教1人,课程老师以中青年为主,平均年龄不足40岁。
课程组的组成由艺术设计的学科的教师,艺术设计知识结构健全。
课程组成员是一支年富力强、极具创新能力的综合学术团队。
课题组负责人楼正国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课程组主要成员青年主讲老师,课程组教师具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际开发能力,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学术梯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社会实际效果。
并邀请了校外专家进行教学客座,通过校企结合的方式,把校外的企业策划设计人员请进课堂进行教学。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一)学历进修与在职培训相结合:
1、要求教师在读在职研究生,我们的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一直能够与时代同步,顺应社会的发展。
课程组11人,有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
2、教师定期进行外出进修培训。
5年期间安排2位教师前往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中央美院进行访学交流。
(二)学术活动与实践研讨建设:
1、定期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方法,交流教学经验。
2、加强“学术型”和“应用型”课程团队的建设。
创建“设计”创新团队,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和业务水平的全面提高。
3、组织进行学术活动,参加学术会议和设计展览,提高业务能力。
教学条件
一、教材使用与建设:
《从图形到标志》》楼正国编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年12月
《装璜设计•标志》
王凤仪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本课程负责人在公费出国学习期间,收集了大量的国外最新标志,为本课的教学增添了新的具有说服力的范本。
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
本课程负责人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编制了全新的电子教材。
其教学中的应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欣赏能力、直观感受形式等方面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性教学环境:
我院的"
实践教学环境"
基本可以,但缺乏大型实体模型制作的教学环境(包括缺乏制作工具与较好的材料等)。
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在校图书馆里,订阅了大量设计期刊并购买了大批设计书籍与画册以及影像资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扩充性学习资料,同时,在学院校园网络的支持下,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获得充分的扩充性学习资料和前沿专业设计资讯。
三、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
与教材配套的实验教材包括各种构思创意训练,图形的设计技巧、传统图案的应用等。
实验教材充分考虑了教材的实用性、针对性、难易程度等因素,师生共建网络资源库,包括项目内容、参考资料、创作素材、音像资源、相关链接、网上作业等,丰富了教学资源。
学生调查信息反馈表明,《标志设计》实验教材在实际设计应用中有较强的操作性,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程推荐教学参考书有:
1、《图形创意》,林家阳,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图形与意义》,尹定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
3、《标志设计》,陈汉民,黑龙江美术
4、《标志设计》肖勇,山东友谊出版社
5、《标志设计》,苏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6、《视觉传达设计实践》,靳埭强,上海文艺出版社
7、《商标与企业形象设计》,周旭易心肖肃,湖南美术出版社
8、《现代标志设计创意与表现》,门德来,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9、《标志设计教程》(全国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材),文红,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0、《图形想象》,刘巨德,辽宁美术出版社
11、《图形创意设计》,卢少夫,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2、《创意图形与创意思维》,张丽,湖北美术出版社
四、实践性教学环境
艺术学部贯彻“理论——练习——实践”三段式教学方式,全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学院在实践教学环境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1、校内实践性教学条件:
计算机辅助设计室、多媒体教室、平面设计室、制作室、材料室、作品展厅等,设备先进,场地充足,充分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2、艺术设计系积极和广告公司、印刷厂、印前公司等联系创建实习实训基地,为标志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真实的、具有浓郁职业气氛的环境。
充分发挥学校与社会、企业的诸多优势,希望逐步形成“校企同行,产学融通”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校企同行”所带来的不只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彻底变革,更在于优化了学生职业道德、岗位角色和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也初步形成了我院平面设计专业的强势和课程建设的特色。
五、网络教学环境
在学校先进网络环境的支持下,教室、办公室、学生宿舍都接通了宽带网,教师和学生实现了网上交流、答疑辅导、提交作业、资源共享、布置课后作业和网上评教,学生可随时检索、浏览、下载相关学习资料,及时和教师沟通,既构建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又可以及时得到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自主学习,《标志设计》课程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使学生在相对紧凑的教学课时里最大限度的、有效的扩展了学习和交流时间、空间。
教学手段与方法
一、教学方法:
《标志设计》课程针对本科学生的基础和特点,从教学内容中探索,从教学手段中发掘,既要遵循教学的普遍规律,又要有针对性、创造性。
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方法。
1、兴趣教学法
“兴趣教学法”就是积极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快乐因素,是用来增强学习兴趣、增进师生关系、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兴趣教学法的内容十分丰富:
围绕课程大纲,挖掘快乐因素;
对设计作品生动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开展针对课程内容的活动,组织各种竞赛,课内课外结合,寓教于乐。
2、信心建立法
设计有法,但无定法,每个人的设计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针对高职学生的专业基础,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正确引导,给学生形成“创意是简单的、设计是快乐的”的观念,既增强了自信心,又能以轻松的心态学习,增进学习的热情。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国际上推广的一种生动直观的先进教学方法。
采取案例教学导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
在“学”的过程中,采取师生共同讨论,听取学生的见解,教师最后进行总结,避免了教师上课“一言堂”的做法。
4、项目实训法
标志设计是一们实践性很强的设计学科,“项目实训法”就是体现艺术设计教学特色的重要方法。
通过努力和探索,《标志设计》课程实现了项目实施部分直接进行真实项目设计,学生自始至终参与社会项目的设计,学习从项目分析、设计到最终实现这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与项目实施能力等,更重要的是通过项目的奖励(奖金、证书、),班级形成设计热潮,极大促进了学生的设计水平的提高,养成了团队协作意识以及注重设计质量、讲求工作效率的良好风气,为适应就业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小组攻关法
“小组攻关法”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项目实训法”的补充。
学生在小组中彼此分享各人的意见和独到的见解,共同研讨、解决问题,通过“小组攻关法”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6、网络学习法
《标志设计》课程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优势,分别在学院网站和外网设立网络互动专区,使学生在课后仍然可以和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和学生共同管理、收集素材、提交作业、交流解惑、网上评教。
7、教师带动法
《标志设计》课程实训部分,充分利用教师的实践经验,同时进行项目方案的设计,带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创作热情,克服了一般设计院校教师单纯进行指导“纸上谈兵”的弊端,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参考,又充分展示了专业能力,树立了良好的专业教师形象,同时强化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通过参与项目实践加强了职业设计能力;
掌握了设计项目的各个环节;
增强了团队协作、交流沟通能力;
极大扩展了师生的教学成果,充分体现了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显著。
目前上课学生规模为每学期60人左右。
作业形式:
每单元内容的学习中,除理论作业外,均布置对应的设计作业。
改变过去实践与理论分离的状态。
考试形式:
每单元做一次小型设计(记分)。
最后,进行具体的"
命题设计"
,作为结课考试。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1、《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手段改革概况
本课程教学过程基本上全部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任课教师均在自己所任课领域制作电子课件,课程教学期间利用网络开设了班级的课程互动空间,以教师答疑、项目资源共享、网上提交作业、网上评教的方式进行深入教学,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并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这些举措的实质性效果就是在相对紧凑的教学课时里增大信息量,有效的扩展了师生交流的时间、空间,最大限度的去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增强对专业的爱好和信心。
《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积极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广泛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系统进行教学,成绩明显,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本课程根据教学需要,不断优化现代教育技术系统的配置,为更好的开展多元化的更精彩的专业教学奠定基础。
2、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说明
近年来,在《标志设计》课程教学中我们积极推进教学手段的改革,加大了多媒体教室和相关现代教育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所需的硬件、软件设施;
《标志设计》课程广泛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教学手段,专业教师自己动手利用数码相机、扫描仪、输出设备等制作器材有针对性的制作素材、课件和幻灯片,极大丰富了课程内容,效果明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教学效率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初步展现。
教材使用与建设
与教材配套的实验教材包括各种构思创意训练,图形的设计技巧、传统图案的应用等。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310231033
课程名称:
标志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
LOGODESIGN
学分/总学时:
2/64
实验学时:
64理论学时:
16
课程面向专业:
视觉传达方向
课程类型:
必修课考核形式:
考查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标志设计是广告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了解标志设计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标志设计的方法,并能够完成以标志为核心的视觉传达基本要素设计,是学生将来就业从事视觉艺术设计所必须具备的重要专业基础能力之一,为企业形象(CI)设计课程奠定基础。
生源:
自2003年创办平面设计专业以来,生源一直很好,就业率高。
定位:
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与较高实际设计能力的专业人才。
课程目标:
培养具有高水平应用性标志设计能力的专门人才。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沿课程知识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字体设计、图形设计
三、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设计具有特定含义、专业用途、简洁新颖、高度艺术性的标志。
难点:
形象简洁、醒目、易懂、美观、现代的标志。
解决的办法:
提高现代审美能力;
熟练掌握与灵活应用现代设计语言;
了解不同物象在不同文化、不同习俗、不同地域中的含义或象征意义等。
四、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标志设计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所以,除系统的讲授基础理论与传授与训练基本技法外,最终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具体的实际设计标志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工作。
如通过"
,要求学生有选择地应用本课中所学的知识,独立构思与设计出表现具体内容的、专门用途的、具有高度艺术性的、具有现代感的、简洁的标志形象。
通过几次不同标志"
练习,可明显提高学生选择性的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提高根据实际所需构思与设计的能力;
提高在受限制的情况下,巧妙构思与艺术设计的能力;
还使学生熟悉各要素之间互让共存等复杂的内在关系;
使学生真正提高应用性标志设计的实际能力。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将基础和应用系统的延伸体现出创意的一致性及做到设计的内容有统一规范的要求。
通过多媒体教学,边学边做。
教学和实践结合的方法。
(一)导言
基本要求:
了解标志的特征和功能
1.标志的概述
2.标志的功能
3.标志的特征
(二)标志的起源与发展
了解标志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1.我国标志的发展概况
2.国外标志的过去和现在的趋势
(三)标志的类型
熟悉标志的类型和应用范围
1.政府和国际组织机构标志
2.公共信息标志
3.品牌标志
(四)标志的设计原则
熟练掌握标志的设计原理
1.独特性
2.注目性
3.通俗性
4.通用性
5.信息性
6.文化性
7.艺术性
8.时代性
(五)标志的设计形式
熟悉标志的表现形式
1.具象表现形式
2.抽象表现形式
3.文字表现形式
(六)标志的设计技法
在练习中熟练掌握标志的设计技法
1.反复
2.对比
3.和谐
4.渐变
5.突破
6.对称
7.均衡
8.反衬
10.变异
11.幻视
12.装饰
(七)标志的设计程序
掌握科学的设计程序
1.调查研究
2.设计构思
3.标志命名
4.草图阶段
5.深化阶段
6.正稿制作
7.视觉调整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熟悉商标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细则
(九)世界优秀标志设计范例
欣赏优秀的标志作品借鉴好的设计思维和表现技法
主要内容:
作品欣赏与解析
六、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序号教学内容(按章填写)学时
课堂讲授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其它
1导言0.5
2标志的起源与发展1
3标志的类型1
4标志的设计原则1
5标志的设计形式12
6标志的设计技法16
7标志的设计程序1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1
世界优秀标志设计范例0.5
小计834
比例20%80%
合计42
七、课外学习要求:
1、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以及教师提供的参考资料进行选题创作
2、在标志的设计方案设计的初级阶段,要求学生每天画3-5张方案草稿
3、要求学生在课外完善绘制标志的设计
八、课程考核办法:
本课程实行随堂作业考核。
每阶段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并由任课教师评分,同时进行随堂评讲。
教师结合学生平时作业评定课程考核成绩其中1、课程实训作业占60%。
2、平时成绩占10%。
3、考查占30%。
九、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标志设计》苏克中国轻工出版社2002
2.《商标设计》范鲁斌外文出版社2001
3.《现代标志设计创意与表现》门德来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