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Word格式.docx
《人教版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文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当,下列词语可以替换的是()
A.迂回
B.徜徉
C.彷徨
D.踌躇
4.文段中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母爱浓浓柿子香
李忠元
晚秋时分,我回到家乡看望年老的父母,正赶上柿子成熟。
母亲知道我爱吃柿子,见我风尘仆仆地归来,就挎上小筐,到园里摘柿子。
园子不大,但柿子树却种了六棵,在整个园子里很显眼。
抬眼望去,柿子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柿子,点缀在碧绿的叶子中间,恍惚之中灿若星辰。
我伸出手摘下一个,草草地擦了擦,送入口中,甜甜的,很是爽口。
望着母亲摘柿子的身影,我受到极大的触动,顷刻就将自己记忆的闸门打开,悠悠童年里的一切鲜活情境都展现在了眼前。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那时物质相对匮乏,苹果、鸭梨这些看似普通的水果还很少见,称得上水果的东西,恐怕只有园子里的柿子了。
那时的陕西老家,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小菜园,园子里有茄子、辣椒、黄瓜等,但最显眼的还是柿子。
家里的柿子树不算高,长势好的也就两人高,六棵树站成一排,好像一堵墙,成为小院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随着时间的变迁,柿子吸收阳光雨露、日月精华,便慢慢地到了成熟期。
刚到成熟期的柿子虽然也可以吃,但还没有熟透,有些涩口,口感相对有些逊色。
如果心不急,可以等上一段时日,等柿子周身熟透,就到了吃柿子的大好时节。
熟好的柿子口感面而甜,有点起沙,适合生吃。
童年时期那有限的一点柿子却是赖以成长的好东西,如今想来,它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记得母亲曾用一只筐装柿子,挂于高高的房梁之上,清香四溢,充满了诱惑。
但我们只有眼馋的份,却够不着,这只筐子高高在上,只有父母能够掌控。
母亲的用意非常明确,她教我们五个孩子查数,谁查得好,查得多,谁就能得到奖励,奖品当然就是一枚好吃的柿子了。
她教我们读书认字,用她那本四角号码字典,教我们字的读音和笔画。
为了吃柿子,我们哥儿几个努力学习,争取最先吃到装在筐子里的柿子。
就在这样的激励下,我们在未入学时就学着查数、认字,还没上学,就已经认识了不少字,甚至可以磕磕绊绊地读报纸了。
柿子是我童年时期最为喜欢的果品。
它营养丰富,含有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
它甜腻可口,摆在面前就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冬季吃冻柿,那更是别有一番味道的。
母亲还将柿子制成柿饼、柿干、柿汁蜜、柿脯等,偶尔也加工成糕点和风味小吃。
母亲总像变戏法一样,花样翻新,让我们健健康康地度过了那段有些艰难的岁月。
相比之下,邻居家的孩子就没有我们幸运。
但是,父母很好心,总是拿出自家院子里产的果蔬接济大家,像我一般大的孩子,也都吃过我家的柿子,这曾让我一度引以为豪!
而今,立于自家的园中,望着母亲采摘柿子忙碌的背影,翻起童年的记忆,历历在目,每每回忆起来,还是觉得童年的一切是那么温馨难忘。
我感恩母亲,是她让我拥有了一个美好的童年,给我很多关爱,在我步入中年了还能让我一饱口福,圆我柿子的未了情缘,丰满充实我的人生。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13日,有改动)
5.文章以“母爱浓浓柿子香”为题,有什么好处?
6.指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还没上学,就已经认识了不少字,甚至可以磕磕绊绊地读报纸了。
(2)母亲总像变戏法一样,花样翻新,让我们健健康康地度过了那段有些艰难的岁月。
7.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8.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简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9.为什么作者说,童年时期的柿子“如今想来,它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10.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善用语言的力量
何冠军
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維的载体。
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
“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
”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
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样的效果。
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
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
《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
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
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
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
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⑤反过来看,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
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
问題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
譬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
再如,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布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
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
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
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
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
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3)请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4)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才能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三、句子默写
11.古诗文默写填空。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在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
(4)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5)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
(6)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
(李商隐《贾生》)
(7)同学们在探访学问、研究问题时,难免会有山回路转,扑朔迷离之感。
如果你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你就会发现前所未见的新大地。
这恰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言:
四、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12.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临溪而渔
把酒临风
B.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势竞上
C.太守谓谁
太守自谓也
D.山间之四时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13.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行者休于树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杂然而前陈者
朝而往,幕而归
C.其西南诸峰
其真无马邪
D.醒能述以文者
不以物喜
14.选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第①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享的位置和环境。
B.第②段描写了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和太守的山水之乐。
C.第③段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是为了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D.“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极度消沉的表现。
五、名著阅读
15.《朝花夕拾》中有两位老师对鲁迅影响深远:
一位是寿镜吾先生,另一位是________。
六、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的图书推介,完成下列小题
图书推介
【基本信息】
书名:
群体性孤独
作者:
[美]雪莉·
特克尔著
【内容简介】
你是否也熟悉这样的场景:
家人在一起,不是交心而是各自看电脑和手机;
朋友聚会,不是叙旧而是拼命刷新微博、微信;
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在网上聊天;
会议中,别人在报告听众在收发信息。
所有这些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群体性孤独”——我们似乎在一起,但实际上活在自己的“气泡”中。
我们期待他人少,期待技术多。
不间断的联系,是否让人类陷入了更深的孤独?
本书将电子文化的两大趋势在过去15年中的新变化、新发展进行了新的阐释,将焦点集中在年轻人身上。
如今的我们既缺乏安全感、又渴望亲密关系,因此才求助于科技,寻找一种既可以让我们处于某种人际关系中又可以自我保护的方法。
作者认为,如果我们既要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又要摆脱信息技术导致的孤独,一方面我们要学会独处,体会独处带给人们的好处;
另一方面朋友、亲人要更多地坐在一起,面对面谈话、讨论。
【作者简介】
雪莉·
特克尔,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科技与自我创新中心主任,哈佛大学社会学和人格心理学博士。
采用“实地研究”和“临床诊断”两种方法,对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进行了长达15年的系统研究,成为人与技术关系领域首屈一指的社会心理学家。
【作品目录】
(节选)
引言技术让我们的关系更亲密了吗?
第一部分
机器人时代:
孤独中的新型亲密关系
第1章
最亲密的伙伴“拓麻歌子”:
有生命的电子宠物
……
第二部分
网络化生存:
亲密关系中的新型孤独
第8章
永远在线:
网络自我的三种新状态
【书评】
1.《群体性孤独》一书将人与计算机、人与互联网互动时产生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变化的全新发展,以及特克尔教授的全新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呈现给了读者。
可以说,要了解人类的未来,就必须要了解人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关系,尤其是情感关系。
这一切,可以从阅读这本著作开始!
——王煜全互联时代未来趋势专家
2.关于我们是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创造虚拟“自我”的,雪莉·
特克尔说得最清楚。
她是我们技术界的“弗洛伊德”,远在我们洞察自己的内心之前,她就阐明了我们内心的转变。
《群体性孤独》是一本令人回味的书,是洞悉未来自我的一次深度之旅。
——凯文·
凯利《连线》创始主编
3.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将习惯用文字而非声音,用数据而非抚摸来传递感情。
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将依赖技术超过依赖彼此。
这就是真正的“机器人时代”。
对于这种所谓的“机器的美好和技术的美好”,我有一种由衷的恐惧与憎恶。
——周涛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精彩片段】
技术是极具诱惑力的,因为它能弥补人性中脆弱的一面。
而我们的确是非常脆弱、敏感的物种。
我们时常感到孤独,却又害怕被亲密关系所束缚。
数字化的社交关系和机器人恰恰为我们制造了一种幻觉:
我们有人陪伴,却无须付出友谊。
在网络世界中我们彼此连接,同时也可以互相隐身。
比起面对面交谈,我们更习惯于发短信交流。
当我们和机器人谈情说爱、和智能手机难舍难分时,我们通过机器重新定义了自己,也重新定义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当人类寂寞难耐时,网络正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1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封面图案既指计算机中核心元件集成线路,又寓指现代人们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迷失,与本书内容契合。
B.这本书指出现代人矛盾的生活状态——信息技术使我们享受便利又导致孤独,而解决的方法还有待研究。
C.这本书的写作是基于实践研究的,从大量的案例中发现问题和规律,是一部关于心理学的著作。
D.这本书呈现了人与信息技术的全新发展,阐明了人们内心的转变,是深度了解未来自我的著作之一。
17.【书评】中的第3则与前两则有所不同,结合材料,从内容、语言风格或效果等方面,探究编者将其选入的原因。
(至少写出两点)
18.你认为这篇推介能吸引人们购买《群体性孤独》这本书吗?
请结合以上推介材料简述理由。
七、作文
19.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请以“让我悄悄地告诉你”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3)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