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挑战满分题文档格式.docx
《历史挑战满分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挑战满分题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讲评卷语:
图片型选择题,无论是历史照片、历史漫画,还是其他图片,河北命题表现来看,均注重通过图片自身信息来设计问题,考生得通过图片自身信息的提取来联系相关知识,甄别正确的选项。
此题平淡无奇,但解答也需要通过图中“誓死力争,还我青岛”、(隐约可见的)“废除二十一条”的信息,联系到五四运动的口号即可。
往年河北中考试题中,歌曲、社论、日记等都用过了,“口号”尚未入卷中,故关注。
“口号”是极具政治气息的短句。
许多重大历史现象中均有“口号”突出其中,建议以“口号”为线索,进行相关知识的梳理复习。
4.讲评卷语:
通过调查报告方式呈现材料,考查“研究主题”,是2012年中考试卷中出现的新方式,故进行针对性训练是有必要的。
去年同类题的考查,解题方法在于捕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此题亦是如此。
讲解时两个问题要讲清:
第一个问题——对选项中的“局部抗战”要立足与“全面抗战”的区别来讲解,简单地讲,两方面的视角来区别:
视角一“抗战主体”,前者所有的抗战活动,无论是义勇军的(自发的、民间的),还是中共领导的(在野党的),均不属于政府行为,故“局部”;
视角二“抗战区域”,前者仅以东北三省范围为主,而非全国范围。
第二个问题——对选项中“敌后战场”“正面战场”要讲清,这两个战场是2011年版新课标中的新要求,而此要求在教材中是有明确的史实支撑。
5.讲评卷语:
情境假设型的试题,在2008、2010年河北中考卷中均有体现,鉴于此类题型具有“涉及多考点”的特点,命题人为了增加试卷的考点覆盖面,或会再次使用。
此题选项的设置是基于逢五逢十的“周年关注”——今年是徐悲鸿逝世60周年。
李鸿章1823年诞生、京师大学堂1898年创办、张謇1853年诞生、(《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田汉1898年生1968年卒)。
建议在复习中,对牵涉“周年”的人物的基本史实多加重视。
6.讲评卷语:
学习知识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越来越成为中考命题尝试的“特区”。
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意义”的探究方法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此题及选项,就意义而言,均有“划时代”的地位,是否符合使“民族(获得)独立”“人民(获得)解放”“国家(获得空前)统一”,正是教学过程及学生理解意义的三个可比较的探究角度。
讲解此题时,建议从这三个角度来甄别四大历史事件,比较其突出意义之异同。
7.讲评卷语:
数据型选择题的解答,无外两点信息的捕捉,讲解此题时,可建议学生通过题干中的“时间信息”、“数据变化(升降)信息”来思考问题。
数据型选择题是河北中考试题中的“常客”,2012年考“中共人数变化趋势的”原因,2011年有些“失控”,三道选择题如“英国输入中国商品总值”增长原因、一五计划“投资比例”分析、“西欧城市人口的比例”变化原因均系数据题型,2010年“中外煤矿企业产量的变化”原因,2009年“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增长率表”的分析结论,2008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位次”变化的原因等等。
由此可见,数据型选择题简直是必考题型,复习时立足数据变化的原因、变化的分析结论进行训练。
8.讲评卷语:
中考命题时,估计不会同时呈现四张图片来考查学生的时序感。
之所以选择题中四图,主要基于“周年关注”。
图中信息均指向明确,图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图二“我国首次载人航天”——2003年,图三“大跃进放卫星”——1958年,图四“彭德怀将军胜利归国”(抗美援朝战争胜利)——1953年。
以上事件,在复习时,均有必要立足背景因素、历史影响多角度进行分析与阐述。
9.讲评卷语:
就课标要求而言,学生解答此题的唯一方式是排除法,因为“1787年宪法”在实验版课标中未要求掌握。
2012年河北中考选择题中,只能通过“排除法”甄别答案的试题已有出现,故我们也会针对性进行训练。
此外,之所以选择“1787年宪法”是因为该知识点在2011年版课标中已明确要求掌握,而现行人教版和冀人版课本中也均有明确表述。
提示:
2011年课标中的新要求,在实验版课标及课本中有明确表述的知识支撑的内容,可适当在复习中关注。
具体关注哪些内容?
篇幅有限,需要的订户同行可联系李兴老师索取。
联系方式——电话:
QQ:
10.讲评卷语:
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是课标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
做为重点历史人物拿破仑,对其活动不能仅局限于拿破仑帝国时期。
时势造英雄,机遇即时势。
建议对重点历史人物围绕其成名的机遇——历史背景、时代大潮的角度进行梳理性复习。
另外,2011年版课标要求:
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初步理解法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言下之意是,法国革命的意义探究范围不仅仅是大革命的始终,还包括了拿破仑帝国时期的活动。
11.讲评卷语:
此题考查的“必然性”实质也是考查瓦特发明蒸汽机的作用或影响。
其作用与影响就是解决了工业生产的动力问题。
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目的与影响、作用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明确了这一点,对同学们观察与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目的、影响极有帮助。
所有的发明、创新,无论是科学领域还是社会领域,都是缘自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此题仅是以瓦特的发明来说明这个道理,推而广之亦然。
12.讲评卷语:
此题难度较大,难在学生是否准确掌握了两次工业革命大致时间。
建议讲解此题时:
一、讲明1853年,英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俄国工业革命尚刚刚开始——这也正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之一,即工业革命发展的推动。
二、讲明新交通工具在多领域,比如军事领域的利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战、二战中的新式武器——导致战争更残酷,亦是如此。
三、讲明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立足众多新发明运用所产生的社会变化来分析的。
13.讲评卷语:
抓住机遇、抓住时机——是当今中国的社会强音。
围绕这一点,此题讲解时,建议与本卷第10、11题及第18题合并讲解,突出抓住机遇在个人发展、在国家变革中的重要作用。
14.讲评卷语:
2012年河北中考历史试卷中首现漫画型选择题。
一般而言,日常试题中用过的历史漫画运用于河北中考试卷中的可能性不太大。
针对2013年中考命题中可能出现的历史漫画型选择题,复习时,可通过常见漫画的呈现与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捕捉漫画有效信息的方法。
从方法上看,所有的历史漫画类试题,在解答时要注重提取漫画中的信息,包括图形信息、文字信息,进而根据相关信息联系所学知识,甄别正确选项。
特别提醒:
2012年河北中考题通过漫画呈现,考查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试题不难。
假设2013年又出现漫画型选择题,且增加了解题困难,一般会如何来命题或解题?
许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在不同时期、用不同视角、由不同立场的人士来分析,结论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
这种现象也体现在漫画的绘制上。
因此面对一幅漫画时,确定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后,不要简单地凭已学习过的课本知识机械地选择答案,而要根据漫画中的信息,判断漫画创作的初衷、创作的观点或立场。
比如,2012年河北中考题中“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的漫画,明显是对该计划持批评态度。
而我们清楚,马歇尔计划为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是产生过积极推动作用的,那么,立足其积极一面而创作的漫画也肯定有。
如果命题中从这个角度来设计选项、增加解答的困难,就有必要对优秀学生进行提醒,避免大意失荆州。
15.讲评卷语:
重要图片、标识的识记考查为切入,思维迁移至影响。
图一系欧盟标识,图二系亚太经合组织标识,欧盟和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历程,都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的典型案例。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欧洲、亚太和北美的表现特别明显,顺应这一趋势,欧盟、亚太、世贸(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才相继建立。
反过来,它们的建立,又促进了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16.讲评卷语: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高考命题的长效热点、重点。
河北中考命题中,选择题有过涉及,非选择题尚未有明确的、直接地涉及。
生活中有“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命题中肯定不会有!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企业、民族资本家,改革开放后的民营企业,一脉相承。
历史就是生活。
基于这个定位,我们将有限的篇幅安排了这样一道题。
此题通过材料呈现,立足“原因”“困难”“促进因素”三个角度设计问题,前二个问题答案直接来自材料,同时,也未脱离教材知识支撑。
荣氏兄弟创业近代面粉加工业的原因,与其他民族资本家创业的原因,有共性,也有个性。
他们遇到的困难,也是如此。
他们获得发展的共因是完全一致的。
题外的话:
应对河北省中考的非选择题,在训练时要注重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但究竟是哪些方法和能力?
仅是按考纲和说明中的“能力”、“方法”来套装,肯定是浮云。
最具参考的就是往年试题中的设问方式、设问角度、设问特点。
所有非选择题,立足往年为基础进行训练,是必要途径;
但同时,还得有创新设问的尝试,创新的依据是什么?
近年高考题中的某些设问方式、角度和特点,是目前可寻的参考点。
17.讲评卷语:
围绕城镇化设计试题,也是体现对现实社会的关切。
第
(1)
(2)问均是换一视角来归纳知识,第(3)问是的“努力”,政治味相对重。
如果要提升此题的应试程度,建议同行们在讲解时,补充介绍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利弊,或多角度论证其利,或成文分析其弊。
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的焦点当是利弊的认识,如何扬长避短,才是现实价值所在。
18.讲评卷语:
“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实验版课标:
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了解革命领袖在历史转折关头的重大作用”是2011年版课标中的要求,同时,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又是在目前教科书中有支撑的。
此题设计时,以“机遇”为线索,考查人物的贡献、作用,进而认识历史转折关头机遇捕捉的重要性。
往年考试中,列宁的贡献,已有考查。
小平的尚未专门考查过。
邓小平究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
人们有不同的感受和评论。
总的而言,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带领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富起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社会发展最鲜明的特点。
在邓小平的领导下,这场激荡风云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在这个进程中,邓小平完成了对改革开放的总体设计,这主要体现在:
第一,对时代特征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新判断,及时调整外交政策,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对基本国情作出新概括,提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论断,要求改革开放的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第三,制定“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绘制了中华民族百年图强的宏伟蓝图。
第四,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要求改革开放要抓住机遇,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
第五,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为确立改革开放目标模式提供正确的理论依据,要求解决好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问题。
第六,提出“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改革开放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提倡“不争论”原则,鼓励改革开放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第七,提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求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第八,提出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改革开放必须遵循的目标和原则。
第九,提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邓小平的这些设计,初步回答了改革开放的国际环境、基本国情、目标、任务、步骤、布局、方法、原则等基本问题,规划了改革开放前进的科学轨道。
他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二)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建设民主法制社会
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这个问题我们党以前没有解决好,留下了很多教训。
邓小平从自己做起,开了好头,为彻底实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正常化作出了表率。
这是他的一个重要贡献。
素材:
1994年,邓小平在他90岁的时候,还作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举动。
他发现自己的思维开始迟钝之后,郑重地说,一个国家老态龙钟,形象不好,以后国家的事情我不过问了。
从那天起,邓小平就不再发表任何意见了。
我以为,这也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事情。
(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天才构想和成功实践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生事物,体现了邓小平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创造力。
它从构想成为现实,开创了曾经被认为是两种不可调和的政治制度在一个国家内和平共处、共同繁荣发展的先河,也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范例。
(四)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就是他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9.讲评卷语:
“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是2011年版课标中的要求,同时,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又是目前教科书中有支撑的。
“特点”的概括,目前在河北中考中,尚未考查过,应当适当关注。
所谓“特点”,是与其他事件、现象比较后,其所特有的表现的概括。
其他事件或现象,可以是同类型的,也可以是同一时期的存在的。
写到这里,思考一下二战后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特点,也是一种拓展。
智情2013历史挑战满分题
(二)
从2008年至2012年,河北文综历史部分的第一道选择题都是关于侵略与反抗主题的内容,其中2010年通过小商贩的遭遇来考查《辛丑条约》的影响,2011年通过数据图表来考查《南京条约》的影响,2012年通过文告内容来考查《马关条约》的影响,也就是说,三年试题“变”的是情境的创设、试题的呈现方式,不变的是“影响”角度的考查。
那么,我们如何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呢?
本题正是“应万变”的最基础的体现。
即,无论哪种呈现方式的考查,影响都是通过条约内容来认识的,只要我们准确掌握了分析内容的方式,掌握了“论从史出”的方法,问题的答案也就迎刃而解。
以此题为例,条约内容呈现了五项,英公使的驻京权由英国决定(注意:
北京是清政府的都城);
巨额赔款;
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
割地;
开放通商口岸……与《南京条约》相比,英国获取的非法权益进一步扩大,侵略进一步加深,甚至直通中国清政府的心脏,所以说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实验版课标和2011版课标都明确要求列举(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而且胡适在课本中出现也只有新文化运动一处,所以此题难度并不大。
然而作为考前的冲刺、提高训练,识记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并非我们的唯一目的。
我们还希望借助此题,一是要借助胡适提出的八项主张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为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做铺垫;
二是要训练学生提炼材料中的历史信息并进行相关联想的能力。
此题如果加大难度的话,还可以改编为:
“一曰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从胡适提倡的文学改良的八项主张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 )
A.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B.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这样试题的难度加大了一些,对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要求更高了一些。
变式练习的方式有助于我们从多个角度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有助于我们训练历史思维能力。
给出事件的意义,判断相关的事件是对同学们逆向思维的考查。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题干中的核心词语,该题中我们需要抓住两个“改变”,一个是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
一个是一定程度上改变世界格局。
分析四个选项,符合这两个要求的只有中共成立。
“评价”是属于课标要求中最高的“运用”层次的要求。
用“评价”进行明确要求的知识点并不多,实验版课标中外近现代史部分的陈述中以“评价”作为行为动词的只涉及到了洋务运动、华盛顿、拿破仑、罗斯福新政等知识点,在2011年版课标中“评价”一词则再未出现。
那么,是否可以认为“评价”将要被打入“冷宫”呢?
也不尽然,因为“评价”系列有助于对三维目标的考查,它既涉及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需要学生具备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同时还涉及到学生是否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类问题的设计符合河北中考坚持“以能力立意”和“教育价值立意”的命题理念,而且也有很好的区分度,所以我们在复习中要予以关注,尤其是课标陈述中采用了“理解、讨论、分析、探讨”等同类行为动词的要求。
分析近几年的中考题,2009年以选择的方式为辛亥革命成功论的评价寻找史实依据,即“以史佐论”能力的考查;
2010年以材料题的方式呈现不同群体对列宁的评价,渗透了关注评价者自身身份、评价背景的要求,并同样要求我们“以史佐论”,从“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拓者”这一评价结论的角度寻找史实依据;
2012年虽然没有直接出现“评价”一词,但对历史影响、历史意义的分析实质上也是对问题的评价。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评价类的试题我们平时要做两方面的训练,一是“以史佐论”能力的训练,训练学生能够根据相关结论进行历史史实的合理联想;
二是“论从史出”能力的训练,训练学生能够根据相关材料得出合理的结论,“史论结合”是我们日常教学和复习中必须时刻绷紧的一根弦。
2012年辛亥革命大事年表的试题引发了大家的关注,智情卷在2012年的挑战满分题中已做了初步尝试,可以说是比较有“先见之明”的。
那么,2013年此类问题要如何考查,是否还会以同样的形式出现?
估计是要做些变化。
本题虽然同样以大事年表的形式出现,但做了进一步的深入,即渗透了“世界史为中国史服务”的意识,更加强化了对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理解的考查,更加注重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此题罗列了日本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
解答的关键是要理解“中断中国原有的近代化进程”这一句的含义。
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40年至1895年,这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这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第一次因日本入侵而中断;
第二阶段从1895年至1919年,是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近代化在经济领域表现为19世纪末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政治领域主要是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
思想文化领域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阶段从1919年至1949年,是中国近代化曲折前进与新发展阶段。
但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导致中国近代化进程被迫再次中断。
此题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把中国近代化的兴起与近代化进程混为一体,只关注到了四次大规模的探索,而忽略了中国近代化的后续发展。
另外,此题也是有捷径可走的,新文化运动后的中国近代化进程课标与教材中均没有明确表述,但我们只要掌握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这一知识就可以锁定正确答案了。
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是实验版课标和2011年版课标都明确提出要求的。
选项中给出的四个机构在我国近代史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单从时间来看,我们无法做出准确判断,所以我们不仅要掌握四个机构创办的背景,更要掌握他们的职能以及他们在中国近代史中所发挥的作用。
京师同文馆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
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戊戌变法时期,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失败后所留下的唯一成果。
这两个作为学校教育机构,不会专门从事教科书的编印工作。
《申报》编辑部从名称上可知,是来编辑出版《申报》的;
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很多都是由它出版的。
情境类选择题近几年在河北中考中出现的频率颇高。
对于此类问题,我们要注意抓住情境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合理知识联系。
此题给我们提供了几个关键信息,一是时间:
1953年下半年;
二是地位:
第一次;
三是行使选举权的人物身份:
老百姓。
我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在1949年召开,所以政协代表可以排除,村委干部、优秀党员的第一次选举时间虽然我们没有涉及到,但不会是在建国后。
符合条件的只有人大代表。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拓展】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
“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所以此处我们要关注制度建设,西方政治文明建设以及可供我国借鉴的成果;
中国自身的制度建设,尤其是人大制度史,他的建立、离弃、恢复和发展都体现了我国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
制度建设的完善背后体现的是对民主、法治的追求,体现的是人类进步的追求。
“变化”类型的试题连续三年在河北中考题中以数据图表的形式出现,本题又提供了一种新的“变化”类型题。
此类题目无外乎分析两点,一个是变化的趋势,一个是变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此题难度相对降低,并没有分析变化趋势出现的原因,而是停留在分析变化的趋势上,从三个“靠”到两个“不愁”,从“救济”到“又娶媳妇又盖楼”,很明显的反映出变化的趋势:
由穷到富;
由三餐不继到衣食无忧,反映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国共两党的关系问题在河北中考题中偶有涉及,但都把考查点放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