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35831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29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1.交流在阅读过程中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2.写出句子的主要意思。

3.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4.朗读并背诵名言警句,知道在生活中如何运用。

5搭石

1.认识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10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平衡、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学习速读的方法,练习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写了哪些让我们感受到美的画面。

4.抓住重点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重点

练习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难点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1.字词教学

本课词汇丰富,朗读时不容易上口,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初读。

教师要提出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圈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检查自读课文时要注意正音,“绰”是卷舌音,“汛、谴”是前鼻音,“衡”是后鼻音;

“间”是多音字,在“间隔”一词中读四声,不要读成一声。

2.阅读理解。

初读课文,提醒学生学会默读,学会浏览,学会一目十行,读后说说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读通课

文,读懂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然后理清全文脉络,弄清楚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尤其是要会概括第2~4自然段中展现人们美好心灵的三幅画面的内容。

本单元的阅读要求是“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在阅读本文时,我们应自主采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在速读中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表达运用。

作者通过记录身边小事,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谦让,让我们感受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学习作者借助小事表达真情的方法,即抓住平凡小事中能够引起情感共鸣的地方,使事情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这种通过平凡小事表达情感的写作手法值得我们效仿和学习。

1.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默读浏览,整体感知,把握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回读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着怎样美好的情感。

(4)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2.多媒体课件

(1)关于作者刘章的资料。

(2)搭石的图片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平衡、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感知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

初读课文,同学们用了哪些好方法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呢?

(学生交流后出示课件答

案)

注意力集中,一目十行,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暂时跳过⋯⋯

2.初读课文,同学们大概知道了什么?

3.同学们,在我们的家乡,有着数不胜数的风景名胜,你认为什么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4.师生交流,畅所欲言。

5.在作者刘章的家乡,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教师板书课题:

搭石(齐读课题)

6.设疑问难。

师:

同学们,看了这个课题,你联想到了什么?

或者你有什么问题要请教作者刘章?

(预设归纳学生的话题:

什么是搭石?

搭石有什么用?

为什么作者刘章认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

出示课文的中心句,导入新课,并且由课题引出问题,在“搭石”和“风景”之间划上联系的同时,也打上了问号,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

二、检查预习。

1.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现在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请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1)指名读词语。

(2)通过读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

①我仿佛看到了洪水很大。

——哪个字让你有很大的感觉?

(暴)

②我仿佛看到溪水涨得很快。

——哪个字让你有很快的感觉?

(猛)师:

同学们真棒!

能用读词语抓关键字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平衡谴责

(3)指名读词语。

(4)谁能说说“谴责”的意思?

(责怪)责怪就是谴责的近义词。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平衡”的意思。

(平稳)那么“间隔、懒惰”又是什么意思?

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间隔懒惰

(5)可以用给“间隔”找近义词,给“懒惰”找反义词的方法进行理解。

小结:

给词语找近义词或反义词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脱鞋挽裤协调有序人影绰绰

(6)指名读词语。

(7)理解“脱鞋挽裤”。

①查字典了解“挽”的意思,再创设情景理解“脱鞋挽裤”的意思。

②读这个词语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看到作者刘章所描述的情景:

没有搭石时,人们出工、收工需要——(生:

脱鞋挽裤),赶集、访友需要——(生:

脱鞋挽裤),来来去去,需要——(生:

脱鞋挽裤);

有了搭石后,人们出工、收工不再需要——(生:

脱鞋挽裤),赶集、访友,来来去去,都不再需要——(生:

脱鞋挽裤)。

师:

也许正因为如此,(手指课件,引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8)学法迁移,理解其他重点词语:

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上出示的这些词语,还有哪些词语让你仿佛看到了一道家乡的风景?

理解运用:

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把这些词带入中心句“(),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中朗读。

(9)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评价。

词语教学应该是有层次、有质量的,“脱鞋挽裤”的教学先从读准字音开始,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字义,做动作理解词义,再结合课文语境理解?

然后把“脱鞋挽裤”代入课文中心句中朗读,并把这种学习方式迁移到“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教学中,力图使词语教学高效、丰满、立体。

2.读长句子,检查朗读情况。

词语会读了,那课文会读吗?

老师选择了几个长句子,谁敢挑战一下?

出示句一:

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

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出示句二: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出示句三: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

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指读长句子,正音,指导学生读正确、读通顺。

指导长句的朗读,让学生在熟练的基础上,读通课文,读熟课文,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

长句子读正确、读通顺了,老师相信大家读课文肯定没问题,现在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交流:

课文写了每年秋天,家乡的人们都要摆搭石。

课文写了人们来来去去都要从搭石上经过。

课文写了人们过搭石时要注意保持平衡。

3.同学们真会读书,粗略一读就知道了这么多。

刚才,大家都提到了一个词“搭石”,那什么是搭石呢?

请大家再读读课文,在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4.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教师巡视

在读通顺、读正确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四、初品“搭石”,引发深思。

思考:

搭石有什么作用?

学生自由阅读第1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出示句子: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

(1)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2)自由朗读,质疑:

你读懂了什么?

(解决学生之前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感悟:

正是因为有了人们的“搭”,两岸普通的石头才能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搭石,它们构成一条“路”,架起了一座“桥”,联结了两岸的小村庄,也联结了乡亲们的生活。

(3)小结本课,引出下节课要讨论的话题:

这节课,我们不仅读通了课文,还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搭石,它有什么作用,那么,为什么作者刘章深情地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那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

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后面的内容,共同寻找答案。

第一课时的结尾,教师针对下节课的内容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既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延伸,又是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课外,他们会在课后思考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学习动机被唤醒,真正做到了主动学习。

五、描红临摹,规范书写。

1.课件演示“惰”的写法,介绍与“惰”字相关的文化,观察字形,并得出书写要点。

2.学生书写。

3.教师点评。

写字是小学阶段一个重要的训练项目,可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忽视了这个训练

要求。

高年级的写字教学应该有重点地进行指导,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2课时

1.通过反复诵读、展开想象、质疑问难、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展开学习,理解课文,体会乡亲们的

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并从中受到启发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一、复习导入,构建阅读背景。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我们反复咏叹了这句话: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指名朗读)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道风景?

(第2~4自然段)

3.自由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的风景?

你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把这些句子画出来

构建阅读话题,能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进行思维训练、语言积累。

本课时围绕中心句展开学习,达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目的。

二、精读课文,体会意境,想象拓展。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分为几个板块展开学习)

1.课件出示:

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指名朗读,质疑:

读着读着,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

答总结,相机板书:

善良)

(2)理解“踏”:

(走到一名学生跟前)假设你现在就是这位大叔,您今年高寿啊?

您这么急着赶路,一定有什么急事吧?

我看到您刚才已经从搭石上过去了,怎么又回来了呢?

我还发现您在这块搭石上踏了几个来回,您这是——(学生回答)

你们觉得这是怎样的“踏”?

(生答)师:

是啊!

正是这个小心的“踏”,踏了几个来回的“踏”,踏了又踏的“踏”,踏出了这位老人的善良,你能有感情地把这句话读出来吗?

(学生练习读出感情)

2.体会淳朴乡风,丰满人物形象。

看见上了年岁的老人如此善良,你觉得中年人会怎样做呢?

青年人呢?

像我们这样大的孩子

呢?

(学生交流)预设:

一身风霜的中年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这真是——淳朴乡风,代代相传啊!

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生:

)这是一道写满善良的风景。

(1)指名朗读。

(2)理解“协调有序”:

(板书:

协调有序)师:

这几句话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情景?

(生:

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

)师:

作者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现在让我们走到那一行人当中去吧。

前面的——(生:

抬起脚来),后面的——(生:

紧跟上去);

我——(生:

抬起脚来),你呢——(生:

你——(生:

抬起脚来),他——(生:

我们——(生:

抬起脚来),你们——(生:

紧跟上去)⋯⋯这就是——(生:

协调有序)

3.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这样协调有序的画面,真是让我们久久沉醉其中,请大家闭上眼睛(播放音乐,范读),你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又想到了什么?

(相机体会两个比喻:

“像轻快的音乐”“画一般的美感”。

4.

品读佳句,背诵积累。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2)师:

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互相谦让、尊老敬老、理所当然)

(3)此情此景,多么感人,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表达出自己的赞美之情,如果你当时正站在岸边,你准备用怎样美好的语言来赞美他们呢?

(生交流)

(4)理解“理所当然”:

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

(生交流)这里的人把什么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交流)师:

是的,家乡人把互相谦让、尊敬老人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他们把许许多多美好的行为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你能不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写几句话?

假如遇到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要,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如果遇到,总要,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生写话,稍后交流。

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生:

)这是一道画满谦让、尊老敬老的风景。

本课呈现的三个画面,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并且通过三次吟诵中心句,让学生获得不同的体会和感悟,层层深入,步步递进,一咏三叹,不露痕迹地理解文本的人文内涵。

三、总结全文,升华真情。

1.小结:

今天,我们走进了作者刘章的家乡,和他一起欣赏了搭石构成的美丽风景。

同学们,现在你们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

(学生自由回答)

2.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这普普通通的搭石就像善良淳朴的乡亲,就让我们饱含着赞美之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3.罗丹曾说过: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作者从不起眼的搭石发现了美,我想,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平凡的事物,你发现了哪些蕴含着美的事物呢?

4.总结全文。

同学们,一排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曲调优美;

一排搭石,就是一段协调的舞,姿态婀娜;

一排搭石,就是一首谦让的诗,娓娓动听;

一排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画,赏心悦目。

然而,这些美好的行为,在乡亲们的眼里,是那么的——(生:

理所当然),而在我们眼里,却构成了最美的风景,这就是——(生齐:

搭石)。

1.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

如本节课在重点指导朗读“看得见的具体美”这一段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角度地读,感受当时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之美、声音之美、人影映入小溪中的倒影之美,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

2.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

如在第2、4自然段的学习中,让学生在阅读后体会、交流,学生通过老人摆搭石时的动作,想象这些词语传递的生活画面及人的心理活动,感悟老人那为他人着想的心灵之美。

在第4自然段中,通过阅读两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句子,让学生感悟到了乡村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谦让、互敬互助、尊老敬老的心灵之美,这些都是透过外在的描写感悟文中所蕴含的人性美。

3.让学生在体味中升华。

在课堂上我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的熏陶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引导。

比如在过渡语、小结语、评价语和激情语中潜移默化地渗透。

学生情感与文本产生了共鸣,从而感受到乡亲们浓浓的乡情。

6将相和

1.认识14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12个生字;

理解“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速读的方法,练习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三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

4.通过人物的言行,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习速读课文的方法,练习速读课文。

抓住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加强语言感知能力。

难点

学习并练习速读课文,感受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本课词汇丰富,朗读时不容易上口,要特别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时跳过难读的词句,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初读训练。

教师要提出初读要求:

全神贯注,一目十行,准确抓住段落中的关键内容;

再读课文,关注初读时跳过的地方,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圈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检查自读课文时要注意正音,“召、臣、抄”是卷舌音,“罪”是平舌音;

“献、蔺”是前鼻音,“荆、卿”是后鼻音;

“召”是四声,不要读成一声。

有些长句子比较难读,教师要注意示范,教学生读通读顺。

2.阅读理解。

学习速读,读通课文,读懂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读完之后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理清全文脉络,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系。

弄懂三则故事的要点。

本课讲的是三个历史故事,三者之间关系密切,依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故事之间的联系。

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语言表达对文中人物的感情。

1.预习提纲

(1)搜集《史记》的相关知识和《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片段。

(2)初读课文,默读浏览,了解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4)回读课文,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5)体会课文着重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

《史记》的相关知识、《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片段。

理解“无价之宝、召集、大臣”等词语的意思。

2.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3.初步感受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要学习一篇较长的文章,阅读长文章,大家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交流)现在大家就运用自己掌握的好方法来学习本篇课文,在默读课文时注意文章中的人物,了解他们之间发生的三个小故事。

(学生默读浏览)

(板书:

和)师:

“和”,一个简单的汉字,不仅渗透着中国人几千年来待人接物的处世智慧,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沿黄河奔波,把“和为贵”的信条四处传播。

他经常以“和”教导自己的弟子:

立身处世要“克己”,要由“人和”推及“政和”,甚至延续到整个人类,达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汉朝司马迁在《史记》中也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和”的故事——《将相和》。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初步了解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那课文中的“将”“相”分别指的是谁?

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

机引出:

“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课文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并在板书中指导书写生字“荆”。

通过对“和”字的讲解,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同时,自然过渡到本课的主题,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

检查预习环节,根据课前的预习,初步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学习新课,探究主题。

(一)找准矛盾焦点,形成探究主题。

1.题目是《将相和》,那肯定有不和的时候,为什么不和呢?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廉颇是怎么说的。

2.生读文,找到第16自然段廉颇说的话,指名读。

“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了台!

3.你知道廉颇为什么这么说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史记》中描写蔺相如和廉颇的片段。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

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4.看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

5.指导朗读:

是啊,廉颇是上卿,而蔺相如出身低微,他只是赵国宦官缪贤家的一个门客,而这样的人最后职位却比廉颇还要高,你是不是也会为廉颇抱不平呢?

来,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6.生自由练读后师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在廉颇的心目中,自己是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大功臣。

而蔺相如只会耍嘴皮子,那么蔺相如到底是不是只会耍嘴皮子呢?

官职到底该不该升?

这是咱们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板书:

嘴?

从“矛盾”出发,引出探究的主题,初步认识到矛盾的焦点,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紧扣人物语言,丰满人物形象。

我们先来看看“完璧归赵”这个故事。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找到描写蔺相如面见秦王说的话并做上记号。

(1)生自由读文。

(2)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圈画,教师巡视。

1.“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2.“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3.“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

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

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

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