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地学习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
《教育学地学习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地学习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的不平衡性。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l.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
内发论与外铄论;
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2.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3.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
l.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的定义;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2.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
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
内在目的论,外在目的论;
教育准备生活说,教育适应生活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概念;
课程目标的来源;
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4.课程的范围与结构5.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的取向;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6.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含义;
课程评价的模式与功能;
课程评价的主要范围。
(四)课程改革
1.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
政治因素;
经济因素;
文化因素;
科技革新;
学生发展。
2.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的主要课程改革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八、教学
(一)教学概述
l.教学的概念
教学的定义;
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
2.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
(二)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
1.教学理论概述
学习理论及其与教学理论的关系;
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的关系;
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三)教学过程
1.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2.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
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3.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设计的模式。
(四)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学模式的结构。
颜元与漳南书院;
“实德实才”的培养目标;
“六斋”与“实学”的教育内容;
“习行”的教学方法。
二、中国近代教育
(一)近代教育的起步
1.教会学校在中国的举办2.洋务学堂的兴办
洋务学堂的举办、类别和特点;
京师同文馆;
福建船政学堂。
3.留学教育的起步幼童留美;
派遣留欧。
4.“中体西用”思想与张之洞的《劝学篇》
“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张之洞与《劝学篇》;
“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二)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1.维新派的教育实践
兴办学堂;
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
2.“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创办京师大学堂;
改革科举制度。
3.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
《大同书》中的教育理想。
4.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
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
论学制;
论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
5.严复的教育思想
“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育论”;
“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6.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
废科举,兴学堂;
建立教育行政体制;
确定教育宗旨。
7.清末的留学教育
留日教育;
“庚款兴学”与留美教育。
(三)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
1.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制定教育方针;
颁布学制;
颁布课程标准。
2.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
教育独立思想。
3.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思潮与教育改革运动平民教育思潮;
工读主义教育思潮;
职业教育思潮;
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勤工俭学运动;
科学教育思潮;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学校教学改革与实验。
4.教会教育的扩张与收回教育权运动5.1922年“新学制”
七项标准;
学制体系与特点。
三、中国现代教育
(—)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
1.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
党化教育;
“三民主义”教育宗旨;
“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
2.教育制度改革
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
“戊辰学制”的颁行。
3.学校教育发展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抗日战争时期的学校西迁。
4.学校教育的管理措施
训育制度;
中小学校的童子军训练;
高中以上学生的军训;
中学毕业会考。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
1.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
2.古典时代的教育
“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教育贡献。
3.希腊化时期的教育4.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论;
德育论;
智育论;
“苏格拉底方法”。
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学习即回忆”;
《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6.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灵魂论与教育;
教育作用论。
(三)古罗马教育
1.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2.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3.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西塞罗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
(四)西欧中世纪教育
1.基督教教育
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
基督教的教育思想。
2.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宫廷学校;
骑士教育。
3.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4.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五)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
1.拜占廷的教育
教育概况;
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2.阿拉伯的教育
五、外国近代教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1.人文主义教育
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
北欧人文主义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2.新教教育
路德派新教的教育主张与教育实践;
加尔文派新教的教育主张;
英国国教派的教育主张
3.天主教教育
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
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论教学原则;
论道德教育;
教育管理思想。
2.卢梭的教育思想
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
公民教育理论。
3.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
论教育目的;
论教育心理学化;
论要素教育;
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道德教育理论;
课程理论;
教学理论;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
5.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基本原理;
幼儿园教育理论。
6.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
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论教育与社会生产;
论人的本质和个性形成;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
六、外国现代教育
(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1.新教育运动
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
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
新教育运动中的主要理论:
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2.进步教育运动
进步教育运动始末;
进步教育实验:
昆西教学法、有机教育学校、葛雷制、道尔顿制、文纳特卡计划、设计教学法。
(二)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
1.英国教育的发展
《巴尔福教育法》与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
《费舍教育法》;
《哈多报告》;
《斯宾斯报告》;
《1944年教育法》;
“罗宾斯原则”;
《雷沃休姆报告》;
《1988年教育改革法》。
2.法国教育的发展
《费里教育法》;
统—学校运动与学制改革;
中学课程的改革;
《阿斯蒂埃法》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
《教育改革法》;
《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富尔法案》);
《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哈比改革》);
《课程宪章》。
3.德国教育的发展
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
《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
《高等学校总纲法》。
4.美国教育的发展
中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八年研究”;
初级学院运动;
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全国职业教育促进会”、《史密斯一休斯法案》。
二、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一般规律与教育
1.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2.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
(二)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2.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3.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三)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1.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3.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四)心理发展的差异与教育
1.智能差异与教育2.人格差异与教育3.认知方式差异与教育4.性别差异与教育
三、学习及其理论解释
(一)学习的一般概述
1.学习的基本含义2.学习的分类体系
学习主体分类;
学习水平分类;
学习性质分类;
学习结果分类。
(二)学习的联结理论
1.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
华生对经典条件作用的发展;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教育应用。
2.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桑代克的联结一试误说;
斯金纳的经典实验及行为分类;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
程序教学与行为矫正。
3.观察(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的早期探索;
班杜拉的经典实验与发现;
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条件;
观察学习理论的教育应用。
(三)学习的认知理论
1.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派的完形—顿悟说;
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
早期认知学习理论的启示。
四、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
1.学习动机的含义2.学习动机的分类3.学习动机的作用
(二)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需要层次理论;
自由学习理论。
3.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
期望——价值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
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价值理论;
目标定向理论。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学习动机的培养2.学习动机的激发五、知识的建构
(-)知识及知识建构
1.知识及其类型2.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
(二)知识的理解
1.知识理解的类型2.知识理解的过程3.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三)错误概念的转变
1.错误概念的性质2.概念转变及其过程3.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4.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四)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1.知识的整合与深化2.知识的应用与迁移六、技能的形成
(一)技能及其作用
1.技能及其特点
2.技能的类型3.技能的作用
(二)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1.心智技能的原型模拟2.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3.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三)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1.操作技能的主要类型2.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3.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七、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学习策略及其结构
1.学习策略的概念2.学习策略的结构
(二)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1.注意策略2.精细加工策略
(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有关的知识经验2.个体的智能与动机3.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4.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5.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2.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解决规律3.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4.教授问题解决策略,灵活变换问题5.允许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实践验证(五)创造性及其培养
1.创造性的基本概念2.创造性的基本结构3.创造性的培养措施九、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一)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
1.社会规范学习的含义2.品德发展的实质
(二)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与条件
1.社会规范的遵从2.社会规范的认同3.社会规范的内化
(三)品德的形成过程与培养
1.道德认知的形成与培养2.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3.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培养(四)品德不良的矫正
1.品德不良的含义与类型2.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3.品德不良的纠正与教育
一四七一八六四三四三
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
实验研究方法(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
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
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有研究价值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三)课题研究的设计
1.教育研究假设
假设的含义与作用;
假设的主要类型;
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
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假设表述的规范性要求。
2.教育研究方案的制定
选择研究对象(抽样);
确定研究方法;
制定研究计划。
(四)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1.选题价值论证2.相关研究文献综述3.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5.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三、教育文献检索
(一)教育文献概述
1.教育文献的含义
2.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二)教育文献的种类及主要分布
1.教育文献的等级2.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
(三)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及主要方法
1.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
1.问卷调查的特点及优缺点2.问卷的构成3.问题的设计
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问题的形式;
问题答案的格式。
(三)访谈调查
1.访谈调查特点及优缺点2.访谈调查的类型
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
一次性访谈调查和重复性访谈调查;
个别访谈调查和集体访谈调查。
3.访谈调查的过程
选择访谈对象;
准备访谈提纲和访谈计划;
正式访谈。
(四)测量调查
1.测量调查的含义2.测量调查的类型
定名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比率测量;
学业成就测量、智力测量、能力倾向测量、人格测量。
3.测量工具的评价指标
效度;
信度;
难度;
区分度。
六、教育实验研究
(一)教育实验研究概述
1.教育实验研究的含义2.教育实验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3.教育实验研究历史发展的两条基本线索
借鉴、模仿自然科学实验;
从一般教育活动分化发展而形成。
4.教育实验研究的主要功能5.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
教育实验的准备阶段(教育实验研究的设计);
教育实验的实施阶段;
教育实验的总结推广阶段。
(二)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
1.实验室实验与自然实验2.探索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3.单因素实验与多因素实验4.前实验、准实验与真实验(三)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
1.教育实验研究效度的含义2.教育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3.教育实验研究的外在效度(四)教育实验的变量控制
1.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含义2.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主要方法(五)教育实验设计的主要格式
1.单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2.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3.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4.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5.所罗门四组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七、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概述
1.教育行动研究的产生与发展2.教育行动研究的含义3.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二)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计划;
行动;
观察;
反思。
八、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
1.资料整理的意义2.资料整理的步骤审核;
分类;
汇总。
(二)教育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
1.定量分析的概念2.定量分析的方法
数据描述(集中量数、差异量数、地位量数、相关系数的含义及种类);
数据推断(参数估计、统计检验的含义及种类)。
(三)教育研究资料的定性分析
1.定性分析的概念2.定性分析的过程3.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
因果分析;
归纳分析;
比较分析;
系统分析。
九、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教育研究报告的主要类型
1.教育调查报告及其构成2.教育实验报告及其构成3.学术论文及其构成
(二)教育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1.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2.观点和材料一致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
4.书写格式符合规范,文字精练、简洁,表达准确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