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贵池钢铁产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347857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8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池州市贵池钢铁产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池州市贵池钢铁产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池州市贵池钢铁产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池州市贵池钢铁产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池州市贵池钢铁产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池州市贵池钢铁产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池州市贵池钢铁产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池州市贵池钢铁产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池州市贵池钢铁产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李健莉丁广

张驿洪永纬

汤金晶

第一章总论

1.1产业发展规划背景

1.1.1概述

中部崛起战略是我国从“十五”至“十一五”期间持续提出的国民经济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大决策。

“十一五”期间,中部崛起战略已进入“实战”阶段,安徽省是中部崛起六省份之一,具有承东启西的独特区位优势和特殊经济地位。

发展安徽省经济,促进中部崛起,对于东中西部地区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一五”期间,安徽将以“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奋力崛起”为主题,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其中,在钢铁工业方面将重点发展冷轧薄板、冷轧硅钢片、不锈钢板、优特钢、无缝钢管、球墨铸铁管以及高档精品建材等短缺品种,大力发展汽车用板、家电用板、集装箱板等钢材深加工产品;

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积极推广精料入炉、富氧喷煤、铁水预处理、炉外精炼、控轧、控冷等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鼓励开发利用熔融还原等前沿技术;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支持骨干企业建立稳定的原料供应渠道和基地,加强安徽省内铁矿资源的勘探、开发和整合,积极推进境外办矿;

大力推行挖潜改造和节能降耗,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及装备,开展高炉、焦炉节能改造及低温废热利用等,提高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改善生态和环境保护。

为此,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皖江开发战略,加速融入长三角、努力培育产业集群、打造大型产业基地,制订了“以存量引增量”、“实施大项目,提升产业结构”的发展战略。

贵池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九华山北麓。

改革开放以来,贵池区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GDP连续多年保持2位数以上的增长,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十一五”至今后稍长时期,是贵池区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关键时期。

为落实池州市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加快追赶,奋力崛起,实现跨越”奋斗目标,全区上下已牢固树立起工业强市意识,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工业园区、前江工业园为平台,推动“全民创业”,加速奋力崛起,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结合池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贵池区紧紧围绕“开放活区、创业兴区、工业强区”的主要发展战略,与时俱进,奋力拼搏,经济社会呈现出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

钢铁工业是池州市贵池区产业发展中具有潜力的增长点,根据《安徽省“十一五”制造业发展规划》、《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池州市贵池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规划在贵池前江工业园内发展钢铁工业,特制定《池州市贵池区钢铁产业发展规划》。

1.1.2池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背景

“十一五”期间,池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追赶全省和沿江城市平均水平为目标,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全面落实“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商贸活市”战略举措,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推动“全民创业”,加速奋力崛起,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着重指出“坚持发挥特色优势,打造支柱产业,建设产业基地”的发展方针和原则。

依托池州市非金属矿资源、生态资源、旅游资源等三大核心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培植非金属新材料业、旅游业、农副产品及深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业和能源产业等五大支柱产业,努力把池州市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世界级旅游胜地、华东地区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安徽省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基地和能源基地。

1.1.3贵池前江冶金工业园简介

池州市贵池区前江工业园选址在贵池区牛头山镇境内,从木闸临江的前江口(前江村)开始,以正在建设的特种钢项目为龙头,往西南方向沿集中区公路呈带状发展,最终与牛头山茶场相连,形成长逾4公里、占地一万多亩呈走廊式发展的工业集中区。

该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内地形为丘陵且多荒丘。

由于特种钢项目的建设,目前已完成征地3000亩,平整土地2000多亩,加之牛头山茶场的近2000亩国有土地。

集中区北临长江、南依318国道,有正在修建贯通集中区的公路,这样的选址有利于整合区内陆路和水运资源,形成集聚发展效应。

集中区生活用水现分别由牛头山和木闸两座日供2000吨的自来水厂供应,目前两座水厂都在进行扩建改造,提高供水能力和质量,完全可以保证企业生活用水和部分工业用水需要。

工业用水量较大的企业可就近在长江取水;

池州工业供电充足,区内已建成11万千伏的变电所,保证企业用电需求。

前江工业集中区的主导产业为特种钢制造及其精深加工和船舶制造业。

以特种钢制造为产业龙头,发展特种钢精深加工为产业链延伸,技术作出创新和产品研发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战略,同时发展以特种钢及其精深加工产品批发、运输为主的第三产业。

并依托长江岸线资源,向沿岸发展,发展船舶制造业。

“十一五”期间,区内整体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10000亩,具体分三期实施:

一期征地3000亩,主要用于100万吨特种钢项目的建设用地,于2008年~2009年6月完成;

二期征地4000亩,主要为特种钢铸件、轴承和汽车零部件等生产项目和码头及其他配套设施建设用地,计划在2009年11月完成征地工作;

三期征地3000亩,主要用于商贸物流、居住及各项社会公共事业用地,计划在2010年6月完成。

到2010年底,区内完成招商引资100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

期间,在2009年6月前完成贵航金属制品有限公司100万吨特钢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

到2009年底努力实现引进亿元以上特种钢铸件、轴承、汽车零部件、船舶制造等生产项目,累计实现项目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

到2010年争取完成2个年吞吐能力500万吨码头建设,累计实现项目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同时完成集中区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设施建设。

交通:

按照前江工业集中区规划,匹配建设一条东连贵茶公路、西接318国道的国家二级公路。

为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的优越条件,将在集中区沿岸建设两座年吞吐能力500万吨的货运码头,目前项目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

电力:

为保障落户项目有充足的电力供应,集中区将按国家节能减排的有关规定,满足百亿元产业集中区的用电需求,由供电部门设计建设11万千伏变电站;

供水:

集中区的先期供水由牛头山和木闸自来水厂供给,后期可根据需要规划建设保证工业用水需要的自来水厂;

通讯:

集中区所在地区已完成通讯光缆和电讯线路架设,实现了有线、无线信号全覆盖;

教育:

为方便业主和区内职工子女就近入学,集中区教育教学设施根据需要进行配套建设;

医疗卫生:

集中区周边5公里范围内有三家县乡级医院,近200张床位,可根据需要强化配套设施建设;

工业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

原则上要求集中区企业生产方案采用循环水利用,不能实行循环水利用的,要求企业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做到达标排放。

集中区内其他生活污水将建设一座公用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污水。

建设一所垃圾中转站,处理集中区内所有生活垃圾。

1.1.4池州市冶金工业背景

1977年和1983年先后在原贵池灌口乡石城旧址和原里山乡红旗村出土了一批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现玲珑别致,铸造精美,具有长江流域的独特风格,说明当时这里的人民已经掌握了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因此推测远在夏商之际,贵池区的先民已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手工业科技不断发展,主要表现在铜铁冶炼、铜镜制作方面。

位于贵池区东北的梅根冶,在东晋、南朝200多年间,一直是江南两大冶铸作坊之一,既能炼铜,又能炼铁,并以铸钱闻名于世。

而梅根冶铸钱之铜,主要来自“铜山”(今铜陵铜官山)。

随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矿冶业的繁荣时期。

宋元时期,贵池区的矿冶仍然发达,池州铜山用胆水浸铜技术制铜。

这一时期,在池州设铸钱监。

此后,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爆发,矿冶业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直到“一五”计划期间。

1956年2月,铜陵市铜官山矿务局在贵池区铜山建铜山铜矿,至1957年,铜官山矿年产铜料和粗铜各1.02万吨,占全国产量的47.5%。

1958年,全国掀起大办钢铁的热潮,贵池马牙锰矿相应而生。

1967年池州地区在当地原棠溪乡建黄山岭铅锌矿。

1969年池州市建立了八五钢厂,在省内规模仅次于马钢和合钢,年产能5-6万吨,钢材7-8万吨,1987年改名贵池钢厂,因战备时的设计难以适应市场经济需求(主要是布局分散,管理成本过高),于1999年破产歇业。

马头金矿原系铁矿,1986年发现有伴生金矿,是年9月经批准开采。

该矿采用土法炼金,当年生产黄金2300余克。

1987年起,马头金矿黄金生产正式列入国家计划,引进铜陵市黄金公司的选冶炼技术,用池浸池提取黄金。

除马头金矿外,近年来在省黄金公司的统一安排下,开始有计划的勘探金矿资源,并于1986年在原梅村乡栗坑村建立了梅村金矿,金矿储量12万吨。

1.1.5池州市金属矿开采背景

池州市矿产资源丰富,采掘历史悠久。

《新唐书·

地理志》载:

“池州秋浦,有铜有银。

”《太平寰宇记》:

“池州土产铜、银、铁。

”冶金矿山真正兴起于19世纪50年代后期,1957至1961年先后兴建了20多个矿山,主要开采铁、铜、锰、铅、锌、硫等。

1961年,根据国民经济调整方针,除马衙锰矿外,其余均停办。

自1969年起,采矿业又陆续上马,除县办矿山外,乡村也积极开井挖矿。

19世纪70年代中期,共有铁矿18座,硫铁矿2座、铅锌矿、铜矿、锑矿各1座,大多数为社队开采,职工人数最多时达3611人。

1957年至1987年,池州市共开采铁矿石278.34万吨,锰矿石18.99万吨。

重点矿山按开采顺序,主要有马衙锰矿、杨桥铁矿、红旗铁矿、安子山硫铁矿、六峰山铜矿、马头金矿等。

其后20年间开发利用的矿种有铁、锰、铜、铅、锌、钼、钨、金、银等9余种。

目前池州市开采铁矿的小型矿山有5个,从业人数139人,年产量3.05万吨;

锰矿小型矿山5个,从业人数55人,年产量0.35万吨;

铅锌矿中型矿山1个,小型矿山9个,从业人数861人,产量13.08万吨;

钼矿小型矿山1个,从业人数8人,1998—2002年共产矿石1000吨;

金矿中型矿山1个,小型矿山5个,从业人数150人,年产矿石量26.78万吨;

银矿中型矿山1个,小型矿山1个。

许桥银矿现处于半停产状态,其它为伴生银矿。

另外池州市有多金属选矿厂9家,设计日处理矿石760吨,年生产能力22.8万吨,但开工不足。

1.1.6池州市钢铁工业发展历程

池州市钢铁工业发展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阶段。

除“大跃进”年代土法炼铁外,1969年由上钢五厂包建八五工厂,是贵池区钢铁工业有序发展的起步阶段,该企业占地面积9.3平方公里,建筑面积数十万平方米,当年总投资6000万元,职工总人数3600多人,投入设备624台(件),设计年产特钢6万吨、轧钢10万吨、无缝钢管2万吨、不锈钢1万吨。

根据1984年7月14日国务院关于小三线调整的会议精神,于1988年八五钢厂正式移交给安徽省贵池市,并由马钢公司承包经营至1991年6月份,后交给贵池市政府管理,1999年因机械设备落后、经营不善,生产成本太高等原因,宣告破产。

1995年,池州市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浙江客商,在贵池区设立贵航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并和贵池钢厂、石台钢厂、梅街轧钢厂等合作买断重组,共投资5000多万元,形成了年产32万吨连铸连轧生产线,主要生产棒材(螺纹钢、圆钢)、线材(普线)。

目前,由贵航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整合其他几家钢铁生产企业,采用先进技术生产特种钢,实施异地技改,改造后的生产能力将达到100万吨/年。

1.2池州市发展钢铁工业SWOT分析

1.2.1优势分析

1、能源和水资源优势

池州市位于华东电网,九华发电有限公司一期装机2×

30万千瓦机组已开始发电,二期2×

60万千瓦机组的前期工作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境内贵池电厂德援锅炉技改工程已经启动。

装机16万千瓦的马衙抽水蓄能电站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境内有秋浦河、九华河等5条通江河流,有白沙湖、升金湖等6大湖泊,有蓄水百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4座,全区年均经流量17.75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3亿千瓦。

贵池前江工业工业园区紧邻长江,园内企业可就近取得生产用水。

此外,国家规划建设的“川气东输”工程已全面启动,输气管道横贯贵池,可为池州市提供充足的天然气燃料动力。

2、区位与交通条件优势

贵池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东与古铜都铜陵接壤,紧邻举世闻名的佛教圣地、国家级风景区九华山,北与安庆隔江相望,是池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区内交通便捷,通讯发达。

水运:

长江“黄金水道”横贯贵池境内76公里,航道达国家一级。

池州港是长江干线重点港口之一,属国家二类对外开放口岸,常年可停靠5000吨级船舶,外贸出口运量连续5年居安徽省沿江五大港口之首。

贵池沿江岸线资源开发正按规划有序推进,九华发电、升化钙业、安徽东盾木业、池州海螺水泥等一批企业专用码头正在建设,梅龙码头、乌沙码头、前江口码头、牛头山码头建设的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长江水道为贵池提供了廉价的运输通道。

陆路:

境内有318国道(上海—拉萨)、221省道、321省道、沿江高速公路、铜(陵)九(江)铁路,贵池距合(肥)九(华山)黄(山)高速和安(庆)景(德镇)高速公路分别为30公里和40公里,横穿贵池全境的宁宜城际铁路今年开工建设。

国道、高速公路和铁路为贵池提供了快捷高效的陆路通道。

航空:

贵池周边分别有合肥(180公里)、安庆(60公里)、芜湖(170公里)、南京(200公里)民航机场,贵池梅龙旅游机场建设工作已经启动。

现代立体交通网络正在贵池形成。

通讯条件:

城区拥有30万门程控电话,镇及街道办事处全部开通程控电话,移动通信、IP电话、小灵通、数据通信、宽带网络均覆盖全区。

3、钢铁工业基础与人力资源优势

池州市钢铁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具有较好的装备基础。

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国家钢铁产业政策》的要求,先后淘汰了落后的生产设备,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的技术,对现有贵航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实施技术改造,使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促进池州市钢铁产业健康发展。

该项目一期工程于2009年6月份投产,新上70吨超高功率电炉一座、80吨LF炉一台、80吨VD炉一台、R9米六机六流连铸机一台,全连轧生产线一条。

其中,电炉冶炼采用强化用氧等先进技术,提高电炉生产效率,缩短冶炼周期,使电炉冶炼水平达到目前国际、国内先进水平。

后续二期工程主要建设180平方米带式烧结机一台,1080立方米高炉三座,120吨转炉三座,120LF精炼炉三台,120吨VD炉三台、R12米五机五流大方坯连铸机一台,第二套全连轧系统和相应的配套设施(煤气回收、除尘、余压发电等)。

达到年产100万吨特钢的生产能力。

池州市钢铁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培养了一大批熟练的产业工人。

贵池八五钢厂创建初期,即有各类工人共计36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0多人,该企业鼎盛时期职工人数达6000余人,加上后期的贵航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也培养了一批一线熟练产业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人才都为池州市钢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人力资源。

另外,池州市本地各类技校、职业学校众多,钢铁工业所需的各类人才均能在本地招到,专业技术人员可从周边的大专院校录用,如省内的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

4、区域工业初具规模

池州市建材及非金属矿深加工、机械制造、电器仪表、化工、纺织服装、饮料及安全食品等产业初步形成。

现有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年产50万吨氢氧化钙超细粉的东方钙业公司、常州升华公司投资2亿元年产30万吨轻钙及自备码头的池州升华碳酸钙有限公司、金东纸业年产50万吨轻钙及自备码头、重庆啤酒控股年产30万升啤酒的九华山啤酒有限公司、上海宝钢控股的年产120万吨石灰石的安徽皖宝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海螺集团投资日产4万吨水泥熟料及自备码头的池州海螺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东盾集团投资6亿元年产30万立方米中高密度板及自备码头的安徽东盾木业有限公司、杭州金美亚集团投资1.5亿年产15万吨钢管的池州金美亚股份公司、上海茂德有限投资1.7亿元的联动轴及标准化厂房、池州衣车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的电动缝纫机、全国最大的家用机床生产基地池州家机股份公司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项目和企业落户贵池区并得以快速发展。

根据贵池区资源和区位优势,适宜建设非金属矿深加工、机械、食品饮料、化工、纺织服装、新型材料等大型生产基地。

综上所述,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优势、优越的区位与交通条件、高素质的产业工人、综合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为池州市贵池区钢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2.2劣势分析

1、铁矿石资源相对不足

池州市虽然矿产资源丰富,品种较多,但已探明的铁矿储量仅800万吨,硫铁矿储量84万吨,发展钢铁工业需要外运大量的铁矿石和利用废旧钢材,才能满足其钢铁工业的持续发展。

虽然周边庐江、霍邱等地有大量的铁矿石储量,查明储量约在30亿吨左右,但其品位相对较低,且分布零散,现阶段矿山开发投入不足,资源利用程度较低,铁精矿产出量仅约200万吨,并且存在着区域行政干预和市场采购竞争的限制条件。

同时,通过回收市场废旧钢材的手段,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可能存在无法满足产能的发展需要。

2、技术和人才相对缺乏

池州市贵池区已有贵航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的钢铁生产企业,有了一些技术积累。

但钢铁工业的技术升级和节能降耗的约束性,对产业技术的成熟性、可靠性、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单纯依靠池州市自身的技术力量来发展钢铁工业是困难的,必须大力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模式才能消除这个瓶颈。

在招商引资中要把技术引进放在同等重要位置,通过资金、技术的同步跟进,迅速形成钢铁工业的带动力。

目前我国能源和资源相对紧张,国家大力推行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战略,这就要求钢铁生产企业有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有高性能的技术装备,以有限的资源,生产出低能耗和低物耗的钢铁产品。

对于现代钢铁工业刚刚起步的池州市贵池区来说,钢铁工业各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将成为制约池州市贵池区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因素之一。

3、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招商引资和地方工业的发展缺乏支撑。

工业园区是各类产业的重要平台,是招商引资和推进产业集聚的主要载体。

目前池州市贵池区的前江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入区的企业和项目较少。

工业园区建设的滞后,必然会影响招商引资和各类配套产业的发展。

1.2.3机遇分析

“十一五”及今后更长时期,池州市贵池区钢铁工业发展面临着宏观经济趋好、国内外产业和资本转移加快以及省、市对钢铁工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加大等诸多良好机遇,加上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各行各业对钢铁物资持续大量的需求状况,是发展钢铁工业的良好时期。

首先,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为池州市贵池区加快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从政策、资金、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给予中部地区支持,促进中部崛起。

其次,东部地区产业的加速转移,为池州市贵池区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产业基础。

随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和资金加速向内地转移,池州市贵池区可以凭借地处长江中下游、皖江工业密集带、东向长三角经济圈的区位优势,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资金、技术的转移,发展成为皖江地区最具潜力、成长最快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此外,工业强市带来了政策、资源的双倾斜。

池州市委、市政府及时提出工业强市战略,要求领导干部精力向工业集中、资源向工业汇集、政策向工业倾斜,要举全市之力,优先发展工业,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这将为钢铁工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

1.2.4挑战分析

国家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严控土地和信贷供给,控制产能过剩行业投资过快增长,提高项目的市场准入条件,将对池州市贵池区钢铁工业的发展产生制约,工作难度加大。

我国产业集聚趋势进一步加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环渤海等区域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不断凸现。

周边落后省份又纷纷加快工业化进程。

安徽制造业整体规模和实力不强,加快发展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安徽省钢铁生产能力规划到2010年将达到2500万吨规模,其中规划马钢的生产能力为2000万吨,剩余的500万吨钢铁生产能力指标将在其它省内钢铁企业中分配,因此只有努力加快发展,促进体制机制的创新,加大城市和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引进资金和技术均雄厚的大型钢铁生产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做大做强池州市的钢铁工业。

1.3钢铁产业发展目标

以池州市存量的铁矿石资源为发展基础,结合利用周边地区(庐江、霍邱等地)相关铁矿石资源,同时结合区域废旧钢材资源,依靠池州市能源、电力、区位、交通等优势,建立钢铁工业基地。

遵循“集中、统一、共享、提高”的指导思想,引导现有钢铁生产企业做大做强,同时构筑平台、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国内知名钢铁生产企业落户基地,并配套建设焦炭、活性石灰和轻烧白云石等钢铁辅料生产加工项目,配套建设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项目,最终建成新型的、生态的、集群式的、可持续发展的钢铁工业基地。

第二章产业发展技术环境分析及策略研究

2.1钢铁工业发展概况

2.1.1国际钢材需求概况

国际钢铁协会(IISI)2008年4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尽管美欧经济有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减缓,但由于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市场需求旺盛,国际市场钢材需求仍将继续稳定增加。

2008年和2009年,世界钢材消费总量将分别达到12.8亿吨和13.6亿吨,同比分别增长6.7%和6.3%。

2007年世界钢材消费增长6.6%。

报告指出,今明两年,金砖四国(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对钢材的需求将分别增长11.1%和10.3%。

其中,中国市场钢铁需求将分别增长11.5%和10%,钢材消费占世界总量的36.7%。

2.1.2国内钢铁行业发展概况

自2002年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已经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从支撑条件来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是引领我国钢材消费的核心动力。

未来几年这一支撑因素不会出现削弱,因此钢材消费的规模仍可获得有力支撑。

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钢铁工业仍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钢铁产量和钢材消费量再创历史新高。

2007年我国粗钢产量达4.9亿吨,含重复材的钢材表观消费量突破5亿吨。

今年以来,面对严重不利的外部环境,中国钢铁工业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

前5个月,全国产钢21611万吨,同比增长9.4%,增幅回落10.5个百分点;

产钢材21867万吨,增长12.5%,增幅回落11.4个百分点。

随着钢材价格的上升,钢铁行业实现利润比去年相比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前5个月,冶金行业实现利润1426亿元,同比增长50.8%,增幅比1至2月提高12.2个百分点。

2.1.3我国钢铁行业新时期的发展特征

作为工业化进程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这些年,无论是产品结构,工业布局,还是经济效益,钢铁行业在调整中都取得了快速发展和较大水平的提高。

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中国钢铁行业将呈现出“高成本、高价格、高利润和高风险”的特征。

1、高成本

近年来,钢铁生产成本的一些基本要素价格都在逐年增长,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自2008年初以来,钢铁生产成本增长幅度加大。

2004年钢铁行业生产成本平均上升了46%,在2005、2006年持续上升的情况下,受铁矿石大幅涨价,以及煤、焦、电、运涨价的影响,2007年12月份大中型钢铁企业铁矿石综合平均采购成本达1179.25元/吨,比上年同期上涨571.87元/吨,涨幅94.15%;

炼钢生铁制造成本比上年同期上升31.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