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滇东南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33897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烽火滇东南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烽火滇东南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烽火滇东南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烽火滇东南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烽火滇东南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烽火滇东南Word下载.docx

《烽火滇东南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烽火滇东南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烽火滇东南Word下载.docx

1921年初,王有德、邓中夏等7人组成“五一”运动委员会,组织领导1000多名长辛店铁路工人举行了中国工人阶级第一个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会上喊出了“劳工万岁!

”“共产党万岁!

”等口号,并正式成立“长辛店工人俱乐部”,使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工会组织。

同年,王有德担任在工人中影响很大的《工人周刊》北京劳动通讯社的编辑委员,他撰写了大量稿件,为在工人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和进步思想作出了突出贡献。

1922年,王有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天有不测风云,反动派南北呼应,联合起来绞杀革命,大革命失败。

此后,一心报国的王有德投笔从戎,进入了黄埔军校学习,毕业后到国民革命军第11军陈铭枢部当营长,后转入19路军蔡廷楷部补充第1团任团长。

1932年1月28日,淞沪抗战爆发。

王有德身先士卒,率部英勇作战,因在战斗中积劳成疾,不幸于当年病逝上海,时年35岁。

图为介绍王有德革命事迹的有关报刊

作为党的初期革命者,相对砚山来说,王有德既是砚山革命的先驱者,也是全国革命的先驱者,他一生的奋斗,最终使得共产主义思想在全国得以大力传播,同时也为砚山的解放事业奠定了革命思想基础。

党的革命思想的传播,促使砚山人民有了全新的观念意识。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人民同仇敌恺,共同奋起抗日。

为了国家的独立,为了民族的解放,广南、富宁、砚山、西畴等县各族爱国青年,在抗日救国思想的号召下,纷纷报名参军,加入云南抗日志愿兵团。

由于各地青年相互影响,相互鼓励说服,他们串走村串寨地邀约,短时间形成了一片从军热潮。

在这些报名参军的爱国青年当中,有城乡知识分子,有教师、学生、农民、小商小贩,他们之间有的是嫡亲叔侄、同胞兄弟,有的则是至亲郎舅、乡里故旧。

“别母抛妻离滇南,何需马革裹尸还”,至1939年冬末止,各地从军人数达3000余人。

其间,走上抗日战场的砚山青年共有600多名。

前方力抗战,后方播思想。

1940年8月,开远市的彭子光同志来到砚山,利用教师暑假开办补习班的机会,在全县中小学教师补习班上讲授教育史和教育法,同时宣传抗日救国思想,让所有参加人员懂得只有中华民族复兴,才能发展民族教育文化事业。

1945年,中共云南省工作委员会在开展领导城市民主运动同时,积极下派各地党员干部到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工作,工作重点主要是:

发展群众在农村中开展反对国民党反动政府“征粮、征税、征兵”的革命斗争运动。

云南大学附属中学毕业的王能德同志,便是下派到砚山发动运动的第一位共产党员。

王能德系砚山县阿猛镇人,其在学习期间思想进步,热心爱国,积极参加党所组织领导的革命运动和爱国学生运动,于1946年加入共产党组织。

1946年8月,中共云南省工委将王能德分配到砚山进行党的地下工作,其到乐同乡岜六小学任教,以教师身份为掩护,积极在阿猛、阿基、布凹、六诏地区秘密开展群众工作,他在进步师生中传播革命思想,走访学生家长,串连发动群众,接触地方进步人士和民族上层人士,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农村革命斗争运动。

与此同时,1947年初,在昆明读书的砚山青年学生李芬、王廷基、郑兴茂等二十多人,在昆明组织了砚山同学会,合作组织编印《砚山通讯》,宣传党的民主革命思想。

1947年7月,中共开广工作委员会成立,王能德被指定为砚山县地下党的负责人,同时委派民主青年同盟的昂学智、邵明到砚山协助王能德工作,王能德将两人安排到阿基小学任教,以教师身份在阿基建立了砚山第一个地下交通站,专门负责接送途经该交通线上的地下工作人员。

1948年2月,在阿基地下交通站的两位同志因工作外调,广开工委又派中共党员刘和之来到砚山充实革命领导骨干,继续开展革命斗争活动,刘和之在王能德同志的安排下,到阿猛地区开展工作,在此期间,刘和之发展了熊大章、陈国彦等人加入民主青年同盟。

同年6月,在王能德领导下,周钟彦和王尔贵同志到六诏小学任教,用教师身份以阿猛为据点,在阿猛、阿基一带开展活动,充分发动进步师生和劳苦群众,并与广南城防大队长孙太甲(中共地下党员,后任中共边纵队第七支队队长)及各地区党员取得联系,共同团结争取民族上层人士。

地下党负责人王能德砚山特别支部书记李芬

1948年8月,民族民主上层人士四十多人在砚、广、丘三县交界一带的丘北布凹村集中,召开了一次“联谊会”,专门计划组织武装暴动,准备攻打砚山和邱北县城。

其间,推荐郭鸿业为总指挥,何配贤为副总指挥。

29日,何配贤率六百余人攻打砚山县城,因装备较为落后,没有攻坚武器,加上战斗准备不足,部队又缺乏战斗经验,从而导致县城未克。

然而,阳光总在风雨后,经历一番风雨,必定取得一定的成功。

这次战斗,在一定程度,既打击了敌人,又鼓舞了人民,提高了本地人民群众进行革命的斗争意识和志气。

为了进一步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同年10月,中共桂滇边工作委员会前委率领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纵队从越南河阳整训回国,途经砚山六诏,留下党员李芬在当地开展工作。

李芬同志留下后,其积极与王能德同志取得联系后,之后即以六诏为据点,进一步发动群众,组织农民翻身会,组建武工队,并积极努力贯彻党的民族统一政策,大力做好地方上层人士团结工作,团结争取进步人士,发展壮大革命队伍。

据统计,从1946年至1949年三年间,在砚山地区,先后有49人从国民党党、政、军、警中分化出来一起参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

1948年11月,李芬通过发展青年团,在六诏建立了第一个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支部。

1948年12月底,经中共滇东南工作委员会批准,建立了中共砚山特别支部,书记李芬,正式党员三名,侯补党员两名。

从此,砚山有了第一个党的基层组织。

二、风云突起涌四方

由于砚山成立了党的基层组织,由此,砚山革命斗争运动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党的领导下,砚山特别支部进一步发动群众,在砚山大力发展壮大人民革命武装力量,组建的武工队和民兵队伍人数越来越来越多,力量越来越强大,与此同时,发展组建了翻身会、姊妹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活动范围亦由阿猛、六诏、蚌峨扩展到者腊、盘龙、维摩等地。

1948年10月,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纵队参谋长黄景文率部至丘北笼陶村时,带领指挥杨耀华率领砚广独立大队打通了从邱北经维摩、阿基、阿猛、西畴至边境的交通线。

其间,砚广独立大队夜袭国民党维摩乡公所,建立维摩乡人民政府,李鸿刚被任命为乡长。

10月27日,砚广独立大队再次攻打阿基乡公所,建立了乡人民政府,任命唐绍云为乡长。

相继,朱家壁、何子斋率纵队一部到砚山弥勒湾(今丘北天星),建立了弥勒湾乡人民政府,任命蔡体龙为乡长,就在该地,弥勒湾小学校长左斗光带领一百多人武装参加革命。

维摩、阿猛、弥勒湾是砚山建立最早的三个乡人民政权,人民政权的建立,极大的鼓舞了砚山各地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信心。

1948年11月9日,在中共桂滇边工委前委会书记庄田(海南万宁县人,后任边纵队司令员)和副书记朱家壁(云南龙陵县人,后任边纵队副司令员)两位首长直接指挥下,独立大队和武装工作队同国民党云南省保安整编第十三军第一团第三营在拉沟塘展开激战,在武装群众协助下,全歼敌一个整营,之后,中共边工委会书记周楠率第二梯队沿边境线对敌全线出击,而麻栗坡大坪护乡队又采取游击方式,击毙国民党麻栗特别区部书记邓永福。

滇东南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斗争的峰火越烧越旺。

驻守在麻栗坡的国民党少将第三十六任督办谢崇琦,面对周边一个个人民斗争的胜利,惶惶不可终日,为了自身安全,决定于12月2日趁夜从西畴绕道砚山,然后直逃昆明。

殊不知,这一绕道之行,却在砚山踏上了灭亡之路。

谢崇琦途经砚山夜宿蚌峨时,其行军路线被我当地情报站人员获悉,此情报很快被报知到周钟彦、王尔贵等处,周钟彦即刻不停,及时找到第七支队队长孙太甲反映情况,孙队长马上到阿猛镇地都村向前委会书记庄田和朱家壁副书记两位首长作了汇报。

庄田和朱家壁两位首长让孙太甲谈谈自已对此情报的看法,孙太甲细仔分析考虑后,其认为:

敌人从蚌峨到砚山一是从兔董到砚山,二是途经六诏,据此,我武装部队应兵分两路,一路到六诏搞埋伏,二是到兔懂进行伏击,这样敌人就无路可逃。

据此,庄田和朱家壁两位首长分析研究后,觉得孙队长的方案极为妥当,就同意了孙队长的方案,并命令其去指挥带领武装部队打好这场伏击战。

庄田边纵队司令员朱家壁边纵队副司令

接到此命令,孙太甲及时与独立大队长邓德帮对整个战局进行分析,然后作了精心安排:

独立大队(代号铁军)第一大队和第二、第七大队各一个中队兵分两路,让独立大队长邓德帮率独立大队人员一百多人与六诏民兵三十多人,抄小路直插兔懂,在兔懂村东面约五里路处埋伏;

自己则带其余队员两百多人,到六诏河头设伏。

后来,情况人员周钟衡(周钟彦之堂兄)、郑洪恩从蚌峨赶来证实,敌人已从羊革、兔懂方向出发,不再经过六诏,孙太甲即刻率队直抄近路赶到兔董。

据此,一场闻名于砚山、震惊国民党南京政府的伏击之战在兔董拉开了序幕。

12月7日,下午两点许,国民党少将麻栗坡督办谢崇琦在一个保安队和一个巡缉中队队伍约150余人的簇拥下,从兔董山间小道稀稀松松倒挂背着枪缓缓朝我军的伏击圈内走来。

邓德帮大队长曾历经了攻打广南县城和拉沟塘歼灭敌整营的战斗,久经沙场,积累了较丰富的战斗经验。

当敌人进入射程内,他一声令下,全体指战员即刻枪弹齐发,猛烈地向敌人扫射,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抱头鼠窜。

据此,独立大队趁胜大声喊话:

“缴枪不杀,优待俘虏!

”,然而,负隅顽抗的敌人躲藏暗处拒不投降,我部队枪声再次猛烈响起,不一会,又再次喊话。

就在再次喊话之际,一敌军连长趁机率十多人悄悄突破我部前沿阵地,打死我两名战士,班长李国发(彝族)壮烈牺牲,从这一缺口向者腊方向拼命逃窜。

见此情景,我队战士义愤激起,为了更多地歼灭敌人,独立大队领导一边派人勇追逃敌,一面一声冲锋令下,全体队员和民兵英勇地冲出掩体,奋不顾身杀向敌群。

独立大队的勇猛气势,一下子吓破了敌胆,有的把枪丢在地上,有的赶紧举手投降。

队员们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奋勇拼杀,全场战斗彻底结束。

就在战斗结束清扫战场过程中,却不见谢崇琦本人,难道说其已逃出包围圈逃走了?

队员们赶紧重新对整个战场进行仔细的搜索,最终,在一荆棘丛里发现一名敌“士兵”,其身边同时还伏卧着一条狼犬,队员们顿然感到可疑,立即冲进荆棘丛将其逮住加以审问。

谁知该“士兵”对自己是否是谢崇琦加以否认,说自己是“伙夫”。

一个队员指着他说:

“这家伙就是谢崇琦”,周钟彦问怎么知道的,他说他曾经到麻栗坡卖草鞋时在街上见过谢崇琦。

至此,谢崇琦被俘。

(1948年12月7日兔董伏击战作战地图)

兔董伏击战我方共计毙敌50余名,俘敌兵70余人,缴获六零炮2门,轻机枪3挺,枪支150多支,子弹5000多发,骡马10多匹及众多物资。

而独立大队伤亡7名游击队员,以少胜多,最终赢得了此次战斗的胜利。

8日,第七支队孙队长和独立大队队长邓德帮率队押解谢崇琦去西畴,就在经西畴属地炭果途中,与弃城而逃的国民党西畴县县长杨履坤所带的一百多名武装人员遭遇,双方在此又展开了激战。

趁着混战之际,谢崇琦跳下路坎逃跑,被押解战士开枪击毙。

兔董伏击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砚山人民革命斗争的意志,也对国民党南京政府在滇东南的局势造成了极大的震憾。

为此,国民党《中央日报》先在1948年12月17日发表简讯声称:

“。

职员多数弃职逃离,印信于谢督办被俘时遗失。

现第四区专员公署已饬西畴、马关两县会商联防事宜,。

”,然后,又在1948年12月21日于报上对谢崇谢之事发表了简讯:

“本报讯:

卸麻栗坡督办谢崇琦于本月八日在西畴县属炭果地方,被朱家壁匪部杀害,有关警局握报已饬该地驻军寻觅遗骸装殓中。

又新任督办汪佩清已于文山启程赴任。

随着滇东南峰火的熊熊燃起,砚山人民革命斗争活动,正一步步逐渐扩大发展。

1949年1月中旬,砚山特别支部书记李芬在获知准确情保后,开始了准备第二次攻打国民党砚山县政府策略与方案。

经过慎重考虑,确定方案后,特支部一面调集当地武工队和民兵两百多人作好战斗准备,一面派人到其它地方请求革命武装队伍援助,之后,第七支队在西畴县城接到情报后,即让张崇文率领第四、第七大队共两百多人急赶砚山,到芦柴冲与砚山武装力量会合。

由于当时的砚山是一条龙的街,政警队和县政府同居住在一个大院内,防卫队在街头,有碉堡围墙,易守难攻。

部队会合后,指挥部经过一番认真仔细地研究,攻打战斗方案即可形成。

根据敌情,指挥部从第四大队和砚山武工队中抽出精干武装人员六十名,编为六个突击组,三个组攻打县政府,三个组攻打警察局,其余的队伍,则在郊外山头或巷口处严密警戒。

为了保证突击队坚强有力,王尔贵、周钟彦、武升平等骨干亦抽取出来担任突击组长。

1月20日深夜,已经起义了的国民党砚山政警队长李德昌其以巡逻为名率领已起义的三名队员到羊街大路边与突击队接应,并告知突击队组今晚的县府的口令为“拿下昆仑山”,随后的配合下,在起义人员的配合下,我突击队组很快安指定任务迅速到位,直逼敌县府大门。

图为国民党砚山县政府办公大院

门卫盘问口令,随即打开大门,之后,突击队悄悄摸到县长办公室有宿舍前院,此时,因沿街狗,县长警卫员有所警觉起身出门察看,突击队组长胡玉恒当即立断,一枪击毙警卫员。

听到枪响,国民党伪县长杨苑珍从寝室提枪往外冲,刚一出门,三名突击队员猛扑上去按倒在地。

指挥员张崇文此时正好赶到院内,他迅速指挥一个突击组去占领后面碉堡,其余两个突击组则在院内搜索,活捉了了敌司法秘书、税务主任和缮写室主任三个反动官员,顺利攻占了国民党砚山县政府。

同时,王尔贵、周钟彦带领队员打开监狱,营救出了关押在里面的60多名地下工作人员和革命群众。

拂晓,因当时驻守在街头和团街肖家大院的防卫队和常备队的武装力量较强,而砚山又离驻有敌重兵的文山较近,故此,县城不宜占领,于是,部队主动撤离县城。

此战摧毁敌前哨阵地,缴获机枪一挺,步枪手枪数十支及一批物资,我方轻伤两人。

这次袭击国民党砚山县城的胜利,有力地震摄了敌人,给予敌人沉重的打击,此后的1月至8月,虽然国民党曾先后委派两了两任县长,企图恢复其反动统治,但因新委任的县长见国民党政府势孤力寡,政权腐败,人员大多皆避而不任。

新派的县长陈勋隆避而远之,久不到任,后派的县长张光禄,则只马马虎虎到任了一个星期,便潦潦草草一走了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党的领导下,边纵队两次攻打国民党砚山县城,大力提高了人民革命斗争的斗志,为今后砚山人民武装力量的迅速发展壮大创造了条件。

同月,砚山地下党负责人王能德同志因病在阿猛去逝,砚山的革命斗争活动,从此失去了一个好同志。

而各地领导干部,仍旧化悲痛为力量,继续为砚山的解放事业而斗争。

1949年2月中旬,为了统一砚山的革命武装和适应斗争的需要,砚山特支部在六诏成立了临时指挥部,领导人为李芬,负责三个大队和一个直属中队,共四百余人。

临时指挥部历经风雨,经黑鱼洞遭遇战,再逢幕尔格战斗。

3月初,为了巩固砚山地方人民民主政权,滇东南工委根据目前战斗形势,决定将临时指挥部部队、胜利第四大队、原杨耀华第七支队和马正鹏两个大队,统一改编为滇东南护乡第九团,李芬任代理团长,共六个大队900多人。

1949年3月,砚山县第一人民民主区政府在者腊成立,王尔贵任区长。

同年4月初,中共滇东南工委、滇东南指挥部批准在者腊成立中共砚山县委、砚山县人民民主政府,由张鸿谋任县委书记、县长,李芬、梁汝钦、马惠莲、马丁任县委委员。

县委设立组织、宣传、军事、民运四个部门,分别由李芬、梁汝钦、马惠莲、马丁担任部长,同时批准建立阿猛、维摩、盘龙、龙所人民民主区政府。

5日至7日,中共砚山县委在者腊召开了第一次全体委员会,专门研究砚山的革命斗争形势和工作任务。

8日,县委在者腊召开了军民大会,共同庆祝中共砚山县委、砚山县人民民主政府的成立。

中共砚山县委、砚山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后,大力整顿社会治安秩序,积极在当地向群众宣传党的减租减息、合理负担政策,及时进行军事整训,并在者腊举办培训班,大力培训党员干部,其间,在砚山境内发展了大批党员和青年团员,部份干部,还被送到麻栗坡大坝镇滇桂边区公学学习。

1948年4月8日,中共砚山县委、砚山人民民主县政府

在者腊成立。

就在中共砚山县委、砚山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的同时,中共滇东南工委、滇东南指挥部将滇东南护乡第九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第11团(简称“解11团”),其间,张鸿谋任团长,副团长梁汝钦、李芬。

1949年6月,科白人民民主乡政府建立。

1949年7月,中共桂滇边工委、云南省工委根据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的指示,先后在砚山弥勒湾、者腊、阿猛召开了合并扩大会议,于7月19日在阿猛正式选举成立中共滇桂黔边区委员会,统一领导全边区的斗争。

同时,此次会议作出五项决定:

1,加强党的建设;

2、组建滇桂黔边纵队;

3、搞好革命政权建设;

4、继续扩大反蒋统一战线;

5、动员边区军民作好迎接解放野战军的工作。

张鸿谋1949年4月任中共砚山县委书记、兼县长

为了彻底贯彻区党委“阿猛会议”精神,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中共滇东南地委对砚山县委领导班子作了调整,张鸿谋仍旧兼任县委书记,任命李芬为县委副书记、县长,免去梁汝钦、马惠莲县委委员职务回部队任职,任命王尔贵、周钟彦、杨怀珍为县委委员,任命马丁为副县长。

同时,县委对政府工作机构和部份区乡干部亦作了相应的充实与调整。

王尔贵1949年任砚山县第一人民民主区政府区长

就在同月,县委还建立了江那镇人民民主政府和龙所人民民主乡政府。

9月,平远镇石碑镇宣布成立东山人民民主区政府,同时宣布成立东山区所属六个乡政权。

至此,砚山整个县共建立了6个区、27个乡人民政权,乡级以上干部(不含军队干部)143人,少数民族干部35人。

三、血雨腥风捍政权

1949年7月至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向西北西南进军,而蒋介石根据原方案,企图拼凑西南防线,把云南作为反共的最后基地,故此,命令国民党第26军161师坐镇平远街,准备用3个团的兵力反围剿滇东南。

随后,敌人兵团大兵压境于砚山,

国民党兵力到达后,即派161师团政训处主任谢应芬到砚山任国民党砚山县政府县长。

此后,谢带重兵进驻砚山县城后,在地霸武装的配合下,迅速出重兵先后占据了盘龙、者腊、阿猛、维摩、长岭街等公路沿线交通便利的乡镇。

瞬间,砚山的革命斗争形式,一下变得聚然紧张起来。

为适应敌人反“扫荡”斗争的需要,捍卫革命斗争取得的政权,原滇东南指挥所属部队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4支队,“解11团”整编入4支队第31、32团,县警卫中队扩建为一百二十多人的护乡大队。

中共砚山县委政府领导亦进行了适当调整,张鸿谋调任4支队任参谋长兼第31团团长,李芬则任县委副书记、县长职务,增补周钟彦、王尔贵、杨怀珍为县委委员,马丁任副县长。

同时,各区还组建了基干队。

在反“扫荡”中,中共砚山县委认真贯彻实施边区党委和边纵司令部的战略战策,以主力一部跳出外线,向滇越铁路以西出击,另一部南下桂滇边,内线与外线相结合,反围剿与迎接野战军相结合,配合野战军追歼逃敌。

全县广大军民团结一致,坚持县干部不离县,区干部不离区,乡干部不离乡,坚壁清野,地方武装和民兵采取游击战术,袭扰敌军据点,配合主力部队伺机歼敌,并积极主动出击,努力争取反“扫荡”斗争的胜利。

1949年10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37团选拔了二十一名精干人员组建成突击队,由队长周家华(警卫连连长)携带轻机枪一挺,大卡、小卡、汤姆森等自动武器和手榴弹,准备夜袭平远街国民党第161师部。

当日,突击队于布凹出发,一路间,突击队员们相互掩护前进。

9日,我突击队到达平远街附近三十里即停顿下,侦察地形,了解情况,因敌军161师部警戒较为森严,不能接近敌军师部驻地,突击队马上改变战术,决定采用袭击其排哨、枪击敌军师部驻地的方案,以达到扰乱敌人、恐吓师部的效果。

10日深夜十一时,突击队到达敌阵地附近,随后马上分成三个战斗小组,两组突击排哨,一组掩护射击师部驻地。

夜十二时,我突击组接近排哨驻处,狗叫声惊动了守敌卫兵,卫兵出门查看,但突击队员非常沉着,丝毫不动潜伏在周围。

待敌卫兵返身回去,突击组队员悄悄摸入了敌兵楼下,另一组突击队则悄声无息摸到距敌驻地二十余米处。

战斗正式打响,突击组队员奋勇举枪朝楼上敌人射击,然而,由于大门关得紧闭,突击队员一时无法冲进楼内,另一组突击队亦遭到据守在碉堡内的敌人猛烈射击。

十二时三十分,依据此刻战斗形势,我军向后方悄悄地进行了转移,而惊惶失措的敌军,则步枪、炮、轻机枪依旧乱行扫射,声声不息,直至天亮。

清晨,敌军出兵派遣部队外出搜索,其尖刀班在距平远街十余里处与我突击队遭遇,最终,双方激战一小时,我突击队安然无恙全身而退。

这次夜袭平远街,由于全体指战员坚决、勇敢、沉觉,突击队打了一个漂亮战:

夜间毙敌七人伤四名,零晨的遭遇战,则俘敌三名,缴获步枪三支,汤姆森冲锋枪一支,美造拉七枪一支。

夜袭平远街的战斗,战斗规模虽小,但政治意义却极为重大:

它动摇了敌军师部混乱,扰乱了敌军把平远街作为扫荡我军后方指挥部的部署。

1949年10月12日晚,为了进一步袭扰敌人,最终歼灭敌人,达到取得革命斗争胜利的目标,边纵队第三十七团及三十一团到达距长岭街15里外的猓一寨(现今干河乡倮邑泥村)了解情况,研究地形,准备袭击长岭村。

经首长们的认真研究,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三十七团负责攻打长岭街,另一路则由三十一团到砚山至长岭街的二道箐处设伏,准备伏击从砚山赶来支援长岭街的敌军。

此间,三十七团由于一时联系不到本地党的武装组织,于是临时决定不待护乡队的配合,独自行动。

13日拂晓,三十一团部队迅速包围了长岭村,突击队已悄悄摸进长岭街口。

按预定方案,突击队听见三声炮响即冲入街内。

敌军一士兵出来解便,敌门大开,这本来是个千载难逢好机会,然而,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