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卷材检验方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33264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水卷材检验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防水卷材检验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防水卷材检验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防水卷材检验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防水卷材检验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水卷材检验方法.docx

《防水卷材检验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水卷材检验方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水卷材检验方法.docx

防水卷材检验方法

书指导作业

文件代号

ZSJ/ZY-00015

第3版第0

15、防水卷材检验方法

实施日期

次修2016.1.1

1目的:

通过对防水卷材的物理力学性能检验,以了解其相应品种卷材的质量。

2引用标准

JC/T690——2008沥青复合胎柔性防水卷材

GB18243——2008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GB18242——2008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GB/T328.1~27——2007沥青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3环境要求:

试验温度范围为15~30℃

4拉伸强度和延伸率

4.1仪器器具

4.1.1拉力试验机:

有足够量程(至少2000N)和夹具移动速度(100±10)mm/min,夹具夹持宽度不小于50mm,能同时测定拉力与延伸率。

4.2抽样

抽样按GB/T328.1进行。

4.3试件制备

整个拉伸试验应制备两组试件,一组纵向5个试件,一组横向5个试件。

以上任意裁取,用模板,或用裁刀,100mm试件在试样上距边缘.

矩形试件宽为(50±0.5)mm,长为(200mm+2×夹持长度),长度方向为试验方向。

表面的非持久层应去除。

试件在试验前在(23±2)℃和相对湿度(30-70)%的条件下至少放置20h。

4.4步骤

将试件紧紧的夹在拉伸试验机的夹具中,注意试件长度方向的中线与试验机夹具中心在一条线上。

夹具间距离为(200±2)mm,为防止试件从夹具中滑移应做标记。

当用引伸计时,试验前应设置标距间距离为(180±2)mm。

为防止试件产生任何松弛,推荐加载不超过5N的力。

试验在(23±2)℃进行,夹具移动的恒定速度为(100±10)mm/min。

连续记录拉力和对应的夹具(或引伸计)间距离。

4.5结果表示、计算和试验方法的精确度

4.5.1计算

记录得到的拉力和距离,或数据记录,最大的拉力和对应的由夹具(或引伸计)间距离与起始距离的百分率计算的延伸率。

去除任何在夹具10mm以内断裂或在试验机夹具中滑移超过极限值的试件的试验结果,用备用件重测。

最大拉力单位为N/50mm,对应的延伸率用百分率表示,作为试件同一方向结果。

个试件的拉力值和延伸率,计算平均值。

5分别记录每个方向.

拉力的平均值修约到5N,延伸率的平均值修约到1%。

同时对于复合增强的卷材在应力应变图上有两个或更多的峰值,拉力和延伸率应记录两个最大值。

4.6试验方法的精确度

试样方法的精确度没有规定。

5不透水性

5.1原理

对于沥青、塑料、橡胶有关范畴的卷材,在标准中给出两种试验方法的试验步骤。

方法A:

试验用于卷材低压力的使用场合,如:

屋面、基层、隔汽层。

试件满足指导60kPa压力24h。

方法B:

试验适用于卷材高压力的使用场合,如:

特殊屋面、隧道、水池。

试件采用有四个规定形状尺寸狭缝的圆盘保持规定水压24h,或采用7孔圆盘保持规定水压30min,观察试件是否保持不渗水。

5.2仪器设备

5.2.1方法A

一个带法兰盘的金属圆柱体箱体,孔径150mm,并连接到开放管子末端或容器,其间高差不低于1m,通常如图1所示。

5.2.2方法B

组成设备的装置见图2和图3,产生的压力作用于试件的一面。

试件用有四个狭缝的盘(或7孔圆盘)盖上。

缝的形状尺寸符合图4的规定,孔的尺寸形状符合图5的规定。

5.3抽样进行。

抽样按GB/T328.15.4试件制备5.4.1制备。

试试件在卷材宽度方向均匀裁取,最外一个距卷材边缘100mm件的纵向平行并标记。

在相关的产品标准中应规定试件数量,最少三块。

5.4.2试件尺寸

5.4.2.1方法A:

圆形试件,直径(200±2)mm。

5.4.2.2方法B:

试件直径不小于盘外径(约130mm)。

5.4.2.3试验条件:

试验前试件在(23±5)℃防止至少6h。

5.5步骤

5.5.1试验条件

试验在(23±5)℃进行,产生争议时,在(23±5)℃相对湿度(50±5)%进行。

5.5.2方法A步骤

放试件在设备上(5.1),旋紧翼形螺母固定夹环。

打开阀(11)让水进入,同时打开阀(10)排出空气,直至水出来关闭阀(10),说明设备已水满。

调整试件上表面所要求的压力。

保持压力(24±1)h。

检查试件,观察上面滤纸有无变色。

5.5.3方法步骤

图2装置中充水直到水满出,彻底排出水管中空气。

试件的上表面朝下放置在透水盘上,盖上规定的开缝盘(或7孔圆盘),其中一个缝的方向与卷材纵向平行(见图4)。

放上封盖,慢慢夹紧直到试件夹紧在盘上,用布或压缩空气干燥试件的非迎水面,慢慢加压到规定的压力。

达到规定压力后,保持压力(24±1)h[7孔圆盘)保持规定压力(30±2)min].

试验时观察试件的不透水性(水压突然下降或试件的非迎水面有水)。

5.6结果表示和精确度

5.6.1结果表示

5.6.1.1方法A

试件有明显的水渗到上面的滤纸产生变色,认为试验不符合。

所有试件通过认为卷材不渗水。

5.6.1.2方法B

所有试件在规定的时间不透水认为不透水性试验通过。

5.6.2精确度

试验方法的精确度没有规定。

6耐热性

6.1方法A

6.1.1原理

从试样裁取的试件,在规定温度分别垂直悬挂在烘箱中。

在规定的时间后测量试件两面涂盖层相对于胎体的位移。

平均位移超过2.0mm为不合格。

耐热性极限是通过两个温度结果间插值测定。

6.1.2仪器设备

℃。

2在试验范围内最大温度波动±(不提供新鲜空气)鼓风烘箱)1.

当门打开30s后,恢复温度到工作温度的时间不超过5min。

2)热电偶连接到外面的电子温度计,在规定范围内能测量到±1℃.

3)悬挂装置(如夹子)至少100mm宽,能夹住试件的整个宽度在一条线,并被悬挂在试验区域(见图1)。

4)光学测量装置(如读书放大镜)刻度至少0.1mm。

5)金属圆插销的插入装置,内径约4mm。

6)画线装置画直的标记线(如图1所示)。

,白色耐水墨水。

0.5mm7)墨水记号线的宽度不超过8)硅纸。

6.1.3抽样

抽样按GB/T328.1进行。

6.1.4试件制备

矩形试件尺寸(115±1)mm×(100±1)mm,按6.1.5.2或6.1.5.3试验。

试件均匀的在试样宽度方向裁取,长边是卷材的纵向。

试件距卷材边缘150mm以上,试件从是卷材的一边开始连续编号,卷材上表面和下表面应标记。

去除任何非持久保护层,适宜的方法是常温下用胶带粘在上面,冷却到接近假设的冷弯温度,然后从试件上撕去胶带,另一方法用压缩空气吹[压力约0.5MPa,喷嘴直径约0.5mm],假若上面的方法不能去除保护膜,用火焰烤,用最少的时间破坏膜而不损伤试件。

在试件纵向的横断面一边,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大约15mm一条的涂盖层去除直至胎体,若卷材有超过一层的胎体,去除涂盖料直到另外一层胎体。

在试件的中间区域的涂涂盖层也从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两个接近处去除,直至胎体(见图1)。

为此,可采用热刮刀或类似装置,小心的去除涂盖层不损伤胎体。

两个内径约4mm的插销在裸露区域穿过胎体(见图1)。

任何表面浮着的矿物料和表面材料通过轻轻敲打试件去除。

然后标记装置放在试件两边插入插销定位于中心位置,在试件表面整个宽度方向沿着直边用记号笔垂直画一条线(宽度约0.5mm),操作时是间平放。

试件试验前至少放置在(23±2)℃的平面上2h,相互之间不要接触或粘住,有必要时,将试件分别放在硅纸上防止粘结。

6.1.5步骤

6.1.5.1试验设备

烘箱预热到规定的试验温度,温度通过与试件中心同一位置的热电偶控制。

整个试验期间,试验区域的温度波动不超过±2℃。

6.1.5.2规定温度下耐热性的测定

按6.1.3制备一组三个试件露出胎体处用悬挂装置夹住,涂盖层不要夹到。

必要时,用如硅纸的不粘层包住两面,便于在试验结束时除去夹子。

制备好的试件垂直悬挂在烘箱的相同高度,间隔至少30mm。

此时烘箱的温度不能下降太多,开关烘箱门放入试件的时间不超过30s,放入试件后加热时间为(120±2)min。

加热周期一结束,试件和悬挂装置一起从烘箱中取出,相互间不要接触,在(23±2)℃自由悬挂冷却至少2小时,然后除去悬挂装置,按,4.4条要求在试件两面画第二个标记,用光学测量装置在每个试件的两面测量两个标记底部间最大距离的ΔL,精确到0.1mm(见图1)。

6.1.5.3耐热性极限测定

耐热性极限对应的涂盖层位移正好2mm,通过对卷材上表面和下表面在间隔5℃的不同温度段的每个试件的初步处理试验的平均值测定,其温度段总是5℃的倍数(如100℃、105℃、110℃),这样试验的目的是找到位移尺寸ΔL=2mm,在其中的两个温度段T和(T+5)℃。

每个温度段应采用新的试件试验。

试验,6.1.5.2卷材的两个面按.

按6.1.5.2一组三个试件初步测定耐热性能的这样两个温度段已测定后,上表面和下表面都要测定,两个温度T和(T+5)℃,在每个温度用一组新的试件试验。

在卷材涂盖层在两个温度段间完全流动将产生的情况下,ΔL=2mm时的精确耐热型不能测定,此时滑动不超过2.0mm的最高温度T可作为耐热性极限。

6.1.6结果计算、表示和试验方法精确度

6.1.6.1平均值计算

计算卷材每个面三个试件的滑动值的平均值,精确到0.1mm。

6.1.6.2耐热性

耐热性按6.1.5.2验在此温度卷材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滑动平均值不超过2.0mm认为合格。

6.1.6.3耐热性极限

耐热性极限通过线性图或计算每个试件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两个结果测定,每个面修约到1℃(见图2)。

6.1.6.4试验方法精确度

6.1.5.3方法的精确度值由相关实验室按照GB/T6379.2试验,采用的是聚酯胎卷材,6.1.6.4.1规定的范围对6.1.5.2条也有效。

6.1.6.4.1重复性

——一组三个试件偏差范围:

d=1.6mms,3——重复性的标准偏差:

σ=0.7℃r——置信水平(95%)值:

q℃=1.3r

——重复性极限(两个不同结果):

r=2℃

6.1.6.4.2再现性

——再现性的标准偏差:

σ=3.5℃R——置信水平(95%)值:

q=6.7℃R——再现性极限(两个不同结果):

R=10℃

6.2方法B

6.2.1原理

从试件裁取的试件,在规定温度分别垂直悬挂在烘箱中。

在规定的时间后测量试件两面涂盖层相对于胎体的位移及流淌、滴落。

6.2.2仪器设备

1)鼓风烘箱(不提供新鲜空气)在试验阀内内最大温度波动±℃2。

当门打开30s后,恢复温度到工作温度的试件不超过5min。

2)热电偶连接到外面的电子温度计,在规定范围内能测量到±1℃.

3)悬挂装置洁净无锈的铁丝或回形针。

4)硅纸。

6.2.3抽样

抽样按GB/T328.1进行。

矩形试件尺寸(100±1)mm×(50±1)mm,按6.1.5.2或6.1.5.3试验。

试件均匀的在试样宽度方向裁取,长边是卷材的纵向。

试件距卷材边缘150mm以上,试件从是卷材的一边开始连续编号,卷材上表面和下表面应标记。

6.2.4试件制备

去除任何非持久保护层,适宜的方法是常温下用胶带粘在上面,冷却到接近假设的冷弯温度,然后从试件上撕去胶带,另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